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必修2第七单元练习

http://www.newdu.com 2018-12-02 人民教育出版社 佚名 参加讨论

    必修2第七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它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B.它对保障苏俄在军事上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C.它的许多措施超越了战时需要的限度
    D.它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之一
    2.从十月革命至20世纪20年代,苏俄(联)的经济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从中可以得出的基本结论是(  )
    A.要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B.要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要为工农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D.要把市场和计划结合起来
    3.苏俄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主要“新”在(  )
    A.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B.目的是为了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C.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D.加强了无产阶级国家对经济的管理
    4.有人称新经济政策是“布尔什维克转向资本主义”,有人说罗斯福新政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这两种看法的共同缺陷是(  )
    ①没有从政策实施的根本目的看问题 ②没有看到政策仅在一定限度内调整 ③只看到政策引起的表面变化 ④没有从发展的、辩证的角度看问题
    A. ①②  B. ②③④  C. ②③  D. ①②③④
    5.苏俄新经济政策与美国罗斯福新政本质上一致的地方是(  )
    A.国家政权都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
    B.都是依据各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对生产关系的调整
    C.都奉行自由的经济政策
    D.都采取了多种形式的国有化政策
    6.苏俄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变到新经济政策,其主要的社会根源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遭到农民的坚决反对
    B.列宁建设社会主义理论发生了转变
    C.苏联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实际
    D.社会主义革命任务完成
    7.在苏俄新经济政策中,最能体现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的是(  )
    A.农业领域  B.流通领域  C.工业领域  D.分配领域
    8.列宁说:“在苏联政权下,国家资本主义就是社会主义的入口,是社会主义取得可靠的胜利的条件。”对列宁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有(  )
    ①是新经济政策的具体体现 ②苏联的无产阶级政权是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的先决条件 ③采用国家资本主义有利于恢复国民经济 ④社会主义国家可以照搬资本主义制度的某些方面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9.斯大林说:“我们所以采取新经济政策,就是因为它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当它不再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时候,我们就把它抛开。”对上述观点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斯大林开始放弃列宁有益的探索 ②斯大林认为新经济政策的方向不是社会主义 ③斯大林认为新经济政策是错误的 ④对于新经济政策的作用,斯大林和列宁的看法不一样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10.斯大林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
    A.在历史上没有起过积极的作用
    B.注重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
    C.导致对斯大林个人的崇拜达到严重程度
    D.成为战后所有社会主义国家的模式
    11.“斯大林模式”最严重的弊端是(  )
    A.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B.片面发展重工业
    C.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D.取消自由贸易
    12.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造成农、轻、重比例失调的最主要原因是(  )
    A.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
    B.片面发展重工业
    C.国家从农民身上取走的东西太多,农民生产积极性受挫
    D.轻工业发展品种单调,布局不合理
    13.右图传递的信息不包括(  )
    11.jpg
    

 
    苏联农民加入农庄
    

 
    

 
    A.新经济政策逐步被取消
    B.主要是通过行政手段实现的
    C.为苏联工业化的实现创造了条件
    D.与当时农村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14.苏联领导人主观地认为,要实现重工业的优先发展必须(  )
    A.采用市场经济体制
    B.采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C.坚持新经济政策
    D.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15. 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各地出现农业集体化浪潮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央的推动和压力       B.对粮食需求的增长
    C.农民自愿、自动加入集体农庄  D.“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的推动
    16.“斯大林模式”建立的内部原因是(  )
    A.受到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和战争威胁
    B.受到相对落后的经济文化与历史传统的制约
    C.斯大林个人因素起了决定作用
    D.粮食问题严重
    17.下列对赫鲁晓夫改革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B.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
    C.打破了“斯大林模式”的框架  D.缺乏正确理论的指导
    18.下列关于勃列日涅夫改革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改革没有使苏联经济获得发展 ②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③使苏联成为超级大国 ④1975年以后,改革停滞不前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②④
    二、材料解析题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但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
    

──《列宁选集》卷四
    材料二 1918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不仅是维持生活和对付战争,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而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主要门径。”
    

──《苏联史》
    材料三 1921年,列宁又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
    

──《苏联兴亡史》
    材料四我们还退得不够,必须再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由国家调节买卖和货币流通。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
    

──《列宁选集》卷四
    请回答:(1)材料二中,列宁的话是针对什么政策而说的?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除了战争需要外,列宁实施这一政策的目的还有什么?
    (3)材料三说明苏联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后的中心措施是什么?
    (4)材料四的“再后退”要退到什么地步?“后退”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5)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后退”所取得的成效。
    (6)通过以上材料,概括指出列宁坚持的无产阶级政党思想路线。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以提高农产品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后来政府还对各州、各区甚至很多大农场规定农产品的生产定额,对超过国家规定生产定额的产品课以重税。
    

──《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现代分册》
    材料二 (新政)所谓“新”,指的是(美国)抛弃了自1776年以来所确定的自由放任、自由竞争和通过资本主义经济本身自我调节的基本原则,实现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全面干预和调节。
    

 
    

──《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现代分册》
    材料三 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但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
    

──《列宁选集》卷四
    材料四 粮食税自然是意味着农民在纳税后有支配余粮的自由……余粮的自由也就必须意味着资本主义的自由发展……在一个遭受极度破坏和落后的小农国家里,受无产阶级国家监督与调节的资本主义的发展不仅有益,而且必要,因为它能立刻促进农业的高涨。
    

──《列宁选集》卷四
    材料五 邓小平在同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谈话时说:“中国的主体,十亿人口的地区坚定不移地实行社会主义……在这个前提下,可以容许在自己的身边,在小地区和小范围内实行资本主义。”
    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归纳罗斯福新政在农业方面的主要措施并说明其目的。
    (2)结合材料二,分析罗斯福新政的实质。
    (3)材料三中,列宁的初衷与现实为何会发生矛盾?
    (4)材料一和材料四中的农业政策有何相同点?
    (5)通过材料五,你是如何理解不同制度国家的经济政策的?
    三、问答题
    “在20世纪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有三次重要的改革调整机遇。一次是在20世纪20年代初的俄国,一次是在30年代西方大危机时期的美国,还有一次发生在70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
    结合有关史实,指出这三次“改革调整机遇”各是什么?各有什么特点?各自最终结局如何?据此,你是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D  2. A  3. A  4. D  5. B  6. C  7. C  8. D  9. C  10. C  11. A  12. B
    13. D  14. B  15. A  16. B  17. C  18. C
    二、材料解析题
    1.(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推进社会主义发展,按共产主义原则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
    (3)以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4)由商品交换退到私人买卖。根本目的是发展商品生产,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5)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
    (6)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2.(1)措施:强制农民减少耕地、牲畜,提高农产品价格,国家补贴遵守减缩任务的农户,限制一定范围的农产品生产,重税惩罚超额产品。目的:使生产和消费趋于平衡,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维护垄断资产阶级利益。
    (2)罗斯福新政的实质:以国有化形式尽量避免资产阶级自由企业制度的竞争,以政府的力量全面干预、调节经济生活,缓解经济危机,维护资本主义社会的稳定。
    (3)列宁的初衷是以上层建筑的力量来改造经济基础以及生产关系中的生产和分配问题,忽视了当时落后的生产力状况。
    (4)都主张国家对农业生产和产品分配进行干预和调节,以调动积极性,促进农业的恢复和发展。
    (5)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通过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可以加速发展国民经济,这一做法是符合实际的;资本主义国家以干预方式遏制危机,避免走上法西斯道路,也是值得称道的。这说明任何一种社会制度都没有固定不变的经济模式。
    三、问答题
    俄国:1921年实行新经济政策;美国:1932年实行罗斯福新政;中国: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
    特点:俄国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再生产;美国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减轻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中国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解放生产力,最终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结局:俄国促进了工农业的发展,但1927年新经济政策被废除,建立起经济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并促成战后出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中国现代化建设出现繁荣景象。
    认识: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只是经济手段,不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