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免疫调节 检测题 湖北省应城市二中 易 辉 1.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组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 B.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C.淋巴细胞包括T细胞和B细胞,分别在胸腺和骨髓中成熟 D.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解析: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 答案:A 2.下列不属于免疫过程的是( C ) A.花粉引起体内毛细血管扩张 B.移植的器官被患者排斥 C.骨髓瘤细胞与B淋巴细胞融合 D.病原微生物被体内吞噬细胞吞噬 解析: 骨髓瘤细胞与B淋巴细胞融合属于细胞融合,不属于免疫,所以C项错误。 3.下列免疫活动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A.消化液将食物中的细菌杀死 B.抗体抵抗天花病毒 C.溶菌酶杀死细菌 D.白细胞吞噬病菌 解析:抗体是由于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即抗原在人体内出现后刺激淋巴器官而产生的,用以对抗特定的抗原物质,因此抗体参与的免疫活动都属于特异性免疫。而溶菌酶、白细胞和消化液等虽然也能杀死侵入人体的病菌,但不是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几乎对各种病原体都有抵抗作用,因此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答案:B 4.下列属于第一道防线的是( ) ①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 ②唾液中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 ③吞噬细胞的胞吐作用 ④呼吸道纤毛上皮细胞对病菌的胞吐作用 ⑤皮肤的阻挡作用 ⑥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 ⑦抗体与细菌外毒素结合 A.②⑤ B.④⑤ C.①②④⑤ D.②③⑤⑥⑦ 解析:第一道防线为皮肤和黏膜等,第二道防线为体液中的杀菌物质等,而胃液、唾液中的杀菌物质为体外物质,应为第一道防线。 答案:C 5.在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中均发挥作用的细胞是( ) A. T细胞 B. B细胞 C.吞噬细胞 D.红细胞 解析:在非特异性免疫中,主要通过吞噬细胞吞噬异物发挥作用,B细胞、T细胞、红细胞不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在特异性免疫中,吞噬细胞是重要的抗原呈递细胞,最终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也将由吞噬细胞清除掉,红细胞也不参与特异性免疫。 答案:C 6.B细胞和T细胞共有的特点是( ) A.产生抗体 B.产生记忆细胞 C.导致靶细胞裂解 D.与抗原特异性结合 解析:B细胞的功能是识别抗原,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T细胞的功能是识别抗原,产生淋巴因子,分化为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所以B细胞和T细胞共有的特点是产生记忆细胞。 答案:B 7.有资料表明,严重的排异反应使人类心脏移植的存活率只有47%,但人类的角膜移植成功率为100%。医学研究表明人的角膜、大脑、软骨、妊娠的子宫等,都能容忍外来的抗原蛋白而不产生排异反应,这种现象在医学上称为“免疫赦免”。这些部位称“免疫赦免区”。科学家认为,免疫赦免区的细胞有赦免基因,它能启动自杀程序让免疫细胞自杀,因而使后者不能产生抗体。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 A.移植心脏难以存活的主要原因是供者与受者组织相容性的差异 B.“免疫赦免”现象说明人体的免疫系统存在一定的缺陷 C.妊娠子宫的这种“免疫赦免”特性不利于胚胎的正常发育 D.使移植器官获得“免疫赦免”的主要途径是用药物抑制细胞免疫 8.下列关于抗原和抗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天花病毒、结核杆菌是抗原 B.抗原一般具有异物性、大分子性和特异性 C.抗体一般在细胞免疫中发挥作用 D.抗体的化学本质是球蛋白 解析:天花病毒、结核杆菌都能引起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都是抗原;抗原具有三个特性:异物性、大分子性和特异性;抗体在体液免疫中发挥作用,化学本质是球蛋白。 答案:C 9.关于过敏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过敏反应一般会损伤组织 B.反应特点是发病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 C.T细胞是过敏反应的主要免疫细胞 D.过敏反应只发生在皮肤及呼吸道 解析: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过敏反应的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过敏反应主要与B细胞有关。 10.2007年9月18日,制药企业美国默克公司进行的艾滋病疫苗试验被叫停。英国《卫报》日前也以这样的标题表达了人类对艾滋病疫苗研究的悲观情绪——《人类可能永远找不到艾滋病疫苗》。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D) A.HIV主要攻击人体的T细胞,从而使人失去免疫能力 B.艾滋病病毒在同一患者体内也具有多样性,这就使免疫系统很难对机体内所有的艾滋病病毒产生有效的免疫反应 C.HIV的遗传物质RNA的高度变异性给疫苗研制带来重重困难 D.疫苗的使用会使病毒发生变异,进而产生对抗病毒药物的耐药性 答案:B 11.下图表示人体特异性免疫的过程,图中数字分别代表相应的生理活动,据图回答: ![]() (1)图中Ⅰ表示 。 (2)②过程表示吞噬细胞对抗原进行 并呈递给T细胞,T细胞分泌 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③过程表示 。 (3)在图中众多类型的免疫细胞中,不能识别抗原的细胞是 。 (4)已免疫的机体,再次遭遇同种病毒侵入时,其免疫过程主要是 (填图中序号)。 解析:本题考查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有关知识。T细胞和B细胞均能形成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在抗原再次入侵时迅速增殖分化,形成相应的效应细胞;侵入机体的抗原首先由吞噬细胞对其进行摄取和处理并呈递给T细胞;在图中众多类型的免疫细胞中,只有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已免疫的机体,再次遭遇同种病毒侵入时,其免疫过程主要是通过记忆细胞发挥作用。 答案:(1)记忆细胞 (2)摄取和处理 淋巴因子 记忆细胞的增殖、分化 (3)浆细胞 (4)①→③→⑤ 12.关于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发生非特异性免疫的结构主要是皮肤、黏膜、吞噬细胞等,发生特异性免疫的结构是机体的免疫系统 B.非特异性免疫出现快、作用范围广,特异性免疫出现慢、作用范围小、针对性强 C.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 D.非特异性免疫是在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 解析:非特异性免疫是指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主要由皮肤、黏膜以及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而特异性免疫主要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物质组成。非特异性免疫的防线如皮肤、吞噬细胞遍布全身,作用范围广,而特异性免疫针对不同抗原只能由相应的抗体消灭,所以作用范围小,针对性强。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特异性免疫是后天性的,并非人人都有。特异性免疫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同时特异性免疫能处理非特异性免疫不能消灭的抗原。 答案:D 13.现有一幼鼠,先天无胸腺,此小鼠的免疫状况是( ) A.有全部的细胞免疫能力 B.丧失一切免疫能力 C.有全部的体液免疫能力 D.保留部分体液免疫能力 解析:幼鼠先天无胸腺,说明没有T细胞。T细胞是幼鼠细胞免疫必不可少的免疫细胞,因此,幼鼠丧失全部细胞免疫能力。而体液免疫中,多数抗原经吞噬细胞吞噬、处理、呈递的途径也因T细胞的不存在而路径不通,这样就剩下少数抗原对B细胞的直接刺激。因此,此小鼠只保留了部分的体液免疫能力。 答案:D 14.关于人体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淋巴因子通过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作用 B.机体一旦接触过敏原就会发生过敏反应 C.效应T细胞都是由T细胞经增殖、分化形成的 D.人体获得某种免疫能力后,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将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解析:淋巴因子的作用是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而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使抗原失去生理活性;机体与过敏原在第二次及以后接触才会发生过敏反应;效应T细胞可以由T细胞和记忆细胞分化而来。 答案:D 15.乙肝疫苗的接种需在一定时期内间隔注射三次,其目的是( ) A.使机体积累更多数量的疫苗 B.使机体产生更多种类的淋巴细胞 C.使机体产生更多数量的抗体和淋巴细胞 D.使机体产生更强的非特异性免疫 解析:接种疫苗(相当于抗原)后,机体会产生记忆细胞,也会分泌抗体;如果用同样的抗原再次刺激机体时,记忆细胞会快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效应B细胞和效应T细胞,效应B细胞进而产生抗体消灭抗原,这就是二次免疫反应。接种乙肝疫苗之所以要间隔注射三次,目的就是激发机体二次免疫反应的机制,使机体产生更多的抗体和淋巴细胞。 答案:C 16.下列关于人体体液免疫中相关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抗原传递给T细胞,刺激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 B.B细胞接受淋巴因子或抗原的直接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 C.B细胞接受淋巴因子或抗原的直接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 D.记忆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合成并分泌抗体 解析:抗原经吞噬细胞处理后,传递给T细胞,刺激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抗体是由浆细胞合成并分泌的。 答案:D 17.回答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的问题。 (1)人体免疫器官主要包括 (至少答出两个)。如图是人体防御外界病原体侵染的三道免疫防线的示意图,其中①~⑦表示免疫细胞,⑧和⑨表示免疫分子。 ![]() (2)以下不属于第1道免疫防线的是 。 A.溶酶体 B.汗液 C.口腔黏膜 D.胃酸 (3)图中细胞①可以吞噬多种病原体,因此这一免疫过程的特点是 。 (4)图中②和④的名称分别是 和 ;⑧和⑨分别表示 和 。 (5)接种疫苗后,若有相应病原体再次侵入人体,则人体会迅速产生免疫应答,结合图示分析此现象的原因: 。 解析:(1)免疫器官指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主要包括胸腺、脾、骨髓、淋巴结和扁桃体等。 (2)免疫的第一道防线指皮肤、黏膜,汗液、胃酸属于皮肤、黏膜的分泌物,属于第一道防线。 (3)细胞①为吞噬细胞,可以吞噬多种病原体,不针对某一类病原体,不具有特异性。 (4)②可以分化出⑥⑦,⑥可以产生⑧抗体,由此可以判断②为B细胞;③可以分化出④,④可以进一步分化,由此判断④为记忆T细胞,⑨为淋巴因子。 (5)当相应病原体再次侵入人体时,人体会产生更快、更强的免疫反应。记忆B细胞会迅速增殖并分化产生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同时记忆T细胞也会迅速启动细胞免疫途径。 答案:(1)胸腺、脾、骨髓、淋巴结(至少答出两个) (2)A (3)非特异性 (4)B细胞 记忆T细胞 抗体 淋巴因子 (5)初次免疫后,人体内已存在记忆B细胞和记忆T细胞。当再次遇到相同的病原体时,记忆B细胞会迅速增殖并分化产生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同时记忆T细胞也会迅速启动细胞免疫途径 19.狂犬病病毒可以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即狂犬病。从感染到发病这段时间称为潜伏期,一般有2周到3个月的时间。发病后病人会出现烦躁、怕风、恐水、畏光、痉挛抽搐等症状,终致瘫痪而危及生命。请回答下列问题。 (1)狂犬病病毒进入人体后可诱使机体产生抗体,抗体的作用是 。 能裂解靶细胞的是 ,该免疫称为 免疫。 (2)被疯狗咬伤后24小时内注射狂犬病疫苗可以起到预防狂犬病的效果吗? 。原因是 。 (3)注射疫苗后经常引起机体发热,若体温一直处于39 ℃,机体产热量 散热量。 解析:(1)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结合,使靶细胞裂解死亡,该过程是细胞免疫。(2)狂犬病病毒潜伏时间长,被疯狗咬伤后24小时内注射疫苗能够起到作用。(3)体温虽然比正常温度高,但产热量仍大致等于散热量。 答案:(1)与病原体结合,抑制病原体的繁殖 效应T细胞 细胞 (2)能 狂犬病病毒有潜伏期,从咬伤到发病有一段时间 (3)等于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