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稀硝酸与浓硝酸的氧化性 河北省宣化县第一中学 栾春武 在中学教科书中有这样两个化学方程式: Cu + 4HNO3(浓) === Cu(NO3)2 + 2NO2↑+ 2H2O 3Cu + 8HNO3(稀) === 3Cu(NO3)2 + 2NO↑+ 4H2O 可见,浓硝酸的还原产物是NO2,稀硝酸的还原产物是NO。不少同学认为这两个反应的反应物相同,只是硝酸的浓度不同,反应的结果:第一个反应中N被还原成了N;而第二个反应中N被还原成了N。由此得出稀硝酸的氧化性比浓硝酸的氧化性强的错误结论。 一般说来,硝酸氧化性的强弱并不是根据硝酸(实际是N)被还原的产物的化合价改变的大小来决定的,而是由硝酸的浓度来决定的,硝酸越浓,它的氧化能力就越强。例如: (1)稀硝酸与硫化物反应时,只能将S2- 离子氧化成单质硫,而浓硝酸与硫化物反应时,能将S2- 离子进一步氧化成SO42-离子。 3CdS + 8HNO3(稀) === 3Cd (NO3)2 + 2NO↑+ 4H2O + 3S↓ PbS + 8HNO3(浓) === PbSO4 + 8NO2↑+ 4H2O (2)稀硝酸只能把砷氧化成亚砷酸,而浓硝酸则进一步把亚砷酸氧化成砷酸。 As + HNO3(稀) + H2O === H3AsO3 + NO↑ H3AsO3 + 2HNO3(浓) === H3AsO4 + 2NO2↑+ H2O (3)稀硝酸只能将氢碘酸氧化成单质碘,而浓硝酸则能把氢碘酸氧化成碘酸。 6HI + 2HNO3(稀) === 3I2 + 2NO↑+ 4H2O HI + 6HNO3(浓) === HIO3+ 6NO2↑+ 3H2O (4)铂、金等贵金属不易被浓硝酸氧化,但1体积浓硝酸和3体积浓盐酸组成的混合物溶液(俗称王水)却能溶解铂和金。 Au + 4Cl- + NO3- + 4H+ === [AuCl 4]- + NO↑+ 2H2O 3Pt + 18Cl- + 4NO3- + 16H+ === 3[PtCl 6]2- + 4NO↑+ 8H2O 虽然铂、金不易被浓硝酸氧化,但当有Cl-离子存在时,和产物Au3+离子(或Pt4+离子)结合,生成了络离子[AuCl 4]-(或[PtCl 6]2-),从而降低了Au3+离子(或Pt4+离子)的浓度,金属就被继续氧化了。 (5)当硝酸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以前的活泼金属如镁、锌、铁等反应时,除可生成NO2或NO外,在更稀的硝酸中还可产生N2O、N2、NH3等。例如: 4Mg + 10HNO3(1 mol·L-1) === 4Mg (NO3)2 + NH4NO3 + 3H2O 4Mg + 10HNO3(2 mol·L-1) === 4Mg (NO3)2 + N2O↑+ 5H2O 3Mg + 8HNO3(6 mol·L-1) === 3Mg (NO3)2 + 2NO↑+ 4H2O Mg + 4HNO3(16 mol·L-1) === Mg (NO3)2 + 2NO2↑+ 2H2O 可见,对于同一种还原剂来说,硝酸越稀被还原的程度越大。浓硝酸(12~16 mol·L-1)被还原的主要产物是NO2,稀硝酸(6~8 mol·L-1)被还原的产物主要是NO;再稀如2 mol·L-1的硝酸还原产物主要是N2O,而更稀的硝酸(1 mol·L-1)则被还原成NH3(NH3与HNO3反应生成NH4NO3)。 (6)铁、铝在冷的浓硝酸中发生钝化现象。 总之,硝酸的强氧化性来自硝酸根中的N元素,而不是硝酸电离出来的H+,这种氧化性的强弱还跟温度(温度越高氧化性越强)、酸度(如硝酸根在中性或弱酸性溶液中难以表现出氧化性,如硝酸亚铁中的Fe2+与NO3-可以稳定存在,但加盐酸时,Fe2+却被NO3-氧化成了Fe3+)等有关。物质氧化性的强弱是指氧化其它物质的能力,浓硝酸与铜反应比稀硝酸与铜反应剧烈的多,说明浓硝酸的氧化性比稀硝酸的氧化能力强。而不能从其本身被还原的程度大小来比较例如: ![]() ![]() ![]() ![]() ![]() 2NO2 + 2NaOH === NaNO3 + NaNO2 + H2O ![]() ![]() ![]() ![]() ![]() ![]() ![]() ![]() ![]() ![]() ![]() ![]() ![]() ![]() Cu + 4HNO3(浓)=Cu(NO3)2 + 2NO2↑ +2 H2O。 ![]() ![]() ![]() ![]() ![]() ![]() ![]() ![]() ![]() ![]() ![]() ![]() ![]() ![]() ![]() 【练习1】在100 mL浓HNO3中,加入足量的铜片产生a L气体,用排水法收集后得到b L气体(气体的体积都是在标准状况下测定的),则原浓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解析:依题意,a L气体是NO2和NO的混合气体,b L气体全为NO气体。该题若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就显得很复杂,我们可作如下分析:起氧化剂作用的HNO3的物质的量= ,根据电子守恒,Cu所失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恰好为HNO3生成b L NO气体时所得电子的物质的量,即Cu失电子×3,反应的Cu的物质的量× = mol。则起酸性作用的HNO3为 mol×2 = mol,所以HNO3的物质的量为 mol + mol = mol,浓度为 mol·L-1. 答案: mol·L-1 点拨:铜与浓硝酸的反应要考虑反应过程中硝酸浓度的变化,开始生成NO2,后来生成NO,最后得到的是NO2和NO的混合物。类似这样的反应还有:①锌与浓硫酸的反应,开始生成SO2,随着反应的不断进行,浓硫酸变稀,反应产物还有H2;②足量的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共热,开始生成Cl2,随着反应的不断进行,浓盐酸变稀,产生的Cl2越来越少,虽然还有HCl,由于浓度变小,反应不再进行。 【练习2】在铁与铜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HNO3,充分反应后剩余金属m1 g,,再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稀H2SO4充分振荡后,剩余金属m2 g,则m1和m2的关系是 A. m1一定大于m2 B. m1可能等于m2 C. m1一定等于m2 D. m1可能大于m2 解析:铁与铜的混合物与一定量的稀HNO3反应,当金属剩余时,硝酸耗尽,但生成物中含有Fe(NO3)2和 Cu(NO3)2。若再加入稀H2SO4,则又继续发生3Cu + 8H+ + 2NO3-=== 3Cu2+ + 2NO↑+ 4H2O或Fe + 4H+ + NO3-=== Fe3+ + NO↑+ 2H2O,使金属的质量减少。A选项符合题意。 答案:A 点拨:解答该题要注意,剩余的金属成分不可能只有铁,因为Fe + Cu2+=== Fe2+ + Cu。当剩余金属只有铜时,加稀H2SO4,认为Cu与稀H2SO4不反应,若为Fe、Cu混合物时,Fe溶解,而错选B、D,因为这样是忽略了NO3-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的缘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