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标卡尺的研究与模型制作 重庆市武隆中学校 骆君 【研究目的】 1.应用所学物理等方面的科学知识; 2.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4.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研究背景】 《游标卡尺的使用》是现行高中物理第一册教材中一个基本的学生实验,也是高考的热点内容。教材以精度为0.1mm游标卡尺为例详细讲解了游标卡尺的构造原理和读数方法,而对精度为0.05mm和精度为0.02mm的游标卡尺只作了简单介绍。目前我们学校实验室配备的都是精度为0.02mm的游标卡尺,对精度为0.05mm的游标卡尺读数的训练,一般只能纸上谈兵,以致学生认识模糊,考试中错误率较高。 【课题提出】 针对上述问题,在高一上学期指导学生开展制作精度为0.1mm、0.02mm、0.05mm的游标卡尺模型的活动,来弥补现行实验室仪器的不足,更有意义的是使同学们在做模型、定刻度过程中真正理解测微原理和读数方法,提高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 【构思】 研究游标卡尺的构造原理,用纸亲手制作游标卡尺模型,以求在制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游标卡尺的构造原理和读数原理。 【制作过程】 (下面介绍纸质精度为0.05mm游标卡尺模型制作方法) 1.材料和工具:较厚的白色或浅色包装盒纸板、毫米刻度尺、刀片、胶水等。 2.用铅笔按下图的形状和尺寸(单位为mm,尺寸供参考)在纸板上先画线,再用刀片切出主尺A、游标尺B1、游标尺B2、上嵌条C、下嵌条D五块,其中B2的阴影部分挖去。 ![]() ![]() ![]() ![]() ![]() 3.用红色细钢笔准确描出长约17mm的刻度,即为主尺刻度。 4.根据平面几何中平行线等分段定理,在白纸上将19mm的长度20等分,用细钢笔画出刻度线,切成约8mm宽的游标尺刻度。 5.安装:首先从下到上按B1、C、D、B2的顺序用胶水粘在一起构成游标尺,待胶水干后将主尺A的右端从做好的游标尺左边空隙插入。 【心得与感受】 在这次课题研究中,我们经历了许多挫折和困难,比如刚开始我们根本不知道该如何下手,研究中期又有很长的一段时间几乎没有进展,加上期中考试临近,学习任务繁重,我们几乎想过放弃。在多次小组例会上,指导师都对我们进行耐心引导,并列举了许多科学家在艰苦的条件下坚持不懈地进行科学研究的故事,给予了我们很大的鼓舞,帮助我们重新树立信心。后来我们利用了许多休息时间(午休、周末、课外活动时间等)进行了研究。终于“游标卡尺”模型在我们手上诞生了,此时我们充满了希望。 当看到自己制作的游标卡尺模型成功的时候,我们感慨万千。这是对“有志者事竟成”又一次生动的诠释。由此我们也朦胧体会到科学家们在发明和创造之中种种困难艰辛。与他们相比,我们想到平时遇到的学习上的小小困难又算得了什么呢?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还学到许多课堂之中学不到的东西,我们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动手能力也得到了培养。最重要的是我们克服困难的决心和意志得到磨练。在这里我和课题组所有成员都相信在以后的人生旅途里我们一定以更顽强的斗志迎接各种新的挑战。 【课题展示形式】实物展示,总结报告,幻灯片展示 指导老师:骆君 课题组长:张春杰 课题成员:刘华 罗胜 廖红梅 董晓霞 应丽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