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数学A版 > 解题技巧 >

错解剖析得真知(二十三)

http://www.newdu.com 2018-11-30 人民教育出版社 佚名 参加讨论

    错解剖析得真知(二十三)
    §7.4轨迹问题
    一、知识导学 
    1.方程的曲线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某曲线C(看作适合某种条件的点的集合或轨迹 )上的点与一个二元方程f(x,y)=0的实数解建立了如下的关系:
    (1)曲线上的点的坐标都是这个方程的解;
    (2)以这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曲线上的点.那么这个方程叫做曲线的方程;这条曲线叫做方程的曲线.
    2.点与曲线的关系  若曲线C的方程是f(x,y)=0,则点P0(x0,y0)在曲线C上f(x0,y0)=0;
    点P0(x0,y0)不在曲线C上f(x0,y0)≠0两条曲线的交点  若曲线C1,C2的方程分别为f1(x,y)=0,f2(x,y)=0,则点P0(x0,y0)是C1,C2的交点
    方程组有n个不同的实数解,两条曲线就有n个不同的交点;方程组没有实数解,曲线就没有交点.
    3.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
    平面内的动点P(x,y)到一个定点F(c,0)的距离与到不通过这个定点的一条定直线l的距离之比是一个常数e(e>0),则动点的轨迹叫做圆锥曲线.
    其中定点F(c,0)称为焦点,定直线l称为准线,正常数e称为离心率.
    当0<e<1时,轨迹为椭圆
    当e=1时,轨迹为抛物线
    当e>1时,轨迹为双曲线
    4.坐标变换
    (1)坐标变换  在解析几何中,把坐标系的变换(如改变坐标系原点的位置或坐标轴的方向)叫做坐标变换.实施坐标变换时,点的位置,曲线的形状、大小、位置都不改变,仅仅只改变点的坐标与曲线的方程.坐标轴的平移:坐标轴的方向和长度单位不改变,只改变原点的位置,这种坐标系的变换叫做坐标轴的平移,简称移轴.
    (2)坐标轴的平移公式  设平面内任意一点M,它在原坐标系xOy中的坐标是(x,y),在新坐标系x ′O′y′中的坐标是(x′,y′).设新坐标系的原点O′在原坐标系xOy中的坐标是(h,k),则
    (1)        或      (2)
    公式(1)或(2)叫做平移(或移轴)公式.
    二、疑难知识导析 
    1.在求曲线轨迹方程的过程中,要注意:
    (1)理解题意,弄清题目中的已知和结论,发现已知和未知的关系,进行知识的重新组合;
    (2)合理进行数学语言间的转换,数学语言包括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通过审题画出必要的图形或示意图,把不宜于直接计算的关系化为能直接进行数学处理的关系式,把不便于进行数学处理的语言化为便于数学处理的语言;
    (3)注意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
    (4)注意反馈和检验.
    2.求轨迹方程的基本方法有:
    (1)直接法:若动点满足的几何条件是一些几何量的等量关系,则将这些关系“翻译”成x,y的关系式,由此得到轨迹方程.一般步骤是:建立坐标系—设点—列式—代换—化简、整理.
    (2)定义法:即当动点的轨迹满足的条件符合某种特殊曲线的定义时,则可根据这种曲线的定义建立方程.
    (3)待定系数法:已知动点的轨迹是某种圆锥曲线,则可先设出含有待定系数的方程,再根据动点满足的条件确定待定系数.
    (4)相关点法:当动点P(x,y)随着另一动点Q(x1,y1)的运动而运动时,而动点Q在某已知曲线上,且Q点的坐标可用P点的坐标来表示,则可代入动点Q的方程中,求得动点P的轨迹方程.
    (5)参数法:当动点P的坐标xy之间的直接关系不易建立时,可适当地选取中间变量t,并用t表示动点的坐标xy,从而得到动点轨迹的参数方程 ,消去t,便可得动点P的普通方程.
    另外,还有交轨法、几何法等.
    3.在求轨迹问题时常用的数学思想是:
    (1)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求平面曲线的轨迹方程,是将几何条件(性质)表示为动点坐标xy的方程及函数关系;
    (2)数形结合的思想:由曲线的几何性质求曲线方程是“数”与“形”的有机结合;
    (3)等价转化的思想:通过坐标系使“数”与“形”相互结合,在解决问题时又需要相互转化.
    三、经典例题导讲 
    [例1]如图所示,已知P(4,0)是圆x2+y2=36内的一点,AB是圆上两动点,且满足∠APB=90°,求矩形APBQ的顶点Q的轨迹方程.
    
    解:AB的中点为R,坐标为(x,y),则在Rt△ABP中,|AR|=|PR|.
    又因为R是弦AB的中点,依垂径定理:在Rt△OAR中,|AR|2=|AO|2-|OR|2=36-(x2+y2)
    又|AR|=|PR|=
    所以有(x-4)2+y2=36-(x2+y2),即x2+y2-4x-10=0
    因此点R在一个圆上,而当R在此圆上运动时,Q点即在所求的轨迹上运动.
    设Q(x,y),R(x1,y1),因为RPQ的中点,所以x1=,
    代入方程x2+y2-4x-10=0,得
    -10=0
    整理得 x2+y2=56,这就是所求的轨迹方程.
    技巧与方法:对某些较复杂的探求轨迹方程的问题,可先确定一个较易于求得的点的轨迹方程,再以此点作为主动点,所求的轨迹上的点为相关点,求得轨迹方程.
    [例2]某检验员通常用一个直径为2 cm和一个直径为1 cm的标准圆柱,检测一个直径为3 cm的圆柱,为保证质量,有人建议再插入两个合适的同号标准圆柱,问这两个标准圆柱的直径为多少?
    解:设直径为3,2,1的三圆圆心分别为OAB,问题转化为求两等圆PQ,使它们与⊙O相内切,与⊙A、⊙B相外切.
    
    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并设⊙P的半径为r,则
    |PA|+|PO|=1+r+1.5-r=2.5
    ∴点P在以AO为焦点,长轴长2.5的椭圆上,其方程为
    =1                  ①
    同理P也在以OB为焦点,长轴长为2的椭圆上,其方程为
    (x)2+y2=1                      ②
    由①、②可解得,∴r=
    故所求圆柱的直径为 cm.
    [例3] 直线L:与圆O:相交于A、B两点,当k变动时,弦AB的中点M的轨迹方程.
    错解:易知直线恒过定点P(5,0),再由,得:
    
    ∴,整理得:
    
    分析:求动点轨迹时应注意它的完备性与纯粹性。本题中注意到点M应在圆内,故易求得轨迹为圆内的部分,此时.
    [例4] 已知AB为两定点,动点MA与到B的距离比为常数λ,求点M的轨迹方程,并注明轨迹是什么曲线.
    解:建立坐标系如图所示,
    
    设|AB|=2a,则A(-a,0),B(a,0).
    设M(x,y)是轨迹上任意一点.
    则由题设,得=λ,坐标代入,得=λ,化简得
    (1-λ2)x2+(1-λ2)y2+2a(1+λ2)x+(1-λ2)a2=0
    (1)当λ=1时,即|MA|=|MB|时,点M的轨迹方程是x=0,点M的轨迹是直线(y轴).
    (2)当λ≠1时,点M的轨迹方程是x2+y2+x+a2=0.点M的轨迹是以
    (-,0)为圆心,为半径的圆.
    [例5]若抛物线y=ax2-1上,总存在不同的两点A、B关于直线y+x=0对称,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分析:若存在A、B关于直线y+x=0对称,A、B必在与直线y+x=0垂直的直线系中某一条与抛物线y=ax2-1相交的直线上,并且A、B的中点M恒在直线y+x=0上.
    解:如图所示,设与直线y+x=0垂直的直线系方程为
    y=x+b
    
    由
    ax2-x-(b+1)=0   ①
    令  △>0
    即 (-1)-4a[-(b+1)]>0
    整理得  
    4ab+4a+1>0    ②
    在②的条件下,由①可以得到直线y=x+b、抛物线y=ax2-1的交点A、B的中点M的坐标为
    (,+b),要使A、B关于直线y+x=0对称,则中点M应该在直线y+x=0上,所以有
    +(+b)=0   ③
    即  b=- 代入②解不等式得   a>
    因此,当a>时,抛物线y=ax2-1上总存在不同的两点A、B关于直线y+x=0对称.
    四、典型习题导练 
    1.已知椭圆的焦点是F1F2P是椭圆上的一个动点,如果延长F1PQ,使得|PQ|=|PF2|,那么动点Q的轨迹是(    )
    A.圆                                    B.椭圆
    C.双曲线的一支                          D.抛物线
    2.高为5 m和3 m的两根旗杆竖在水平地面上,且相距10 m,如果把两旗杆底部的坐标分别确定为A(-5,0)、B(5,0),则地面观测两旗杆顶端仰角相等的点的轨迹方程是_________.
    3.设直线2x-y-=0与y轴的交点为P,点P把圆(x+1)2+y2 =25的直径分为两段,则其长度之比是                
    4.已知ABC是直线上的三点,且|AB|=|BC|=6,⊙O′切直线于点A,又过BC作⊙O′异于的两切线,设这两切线交于点P,求点P的轨迹方程.
    
    5.双曲线=1的实轴为A1A2,点P是双曲线上的一个动点,引A1QA1PA2QA2PA1QA2Q的交点为Q,求Q点的轨迹方程.
    6.已知椭圆=1(ab>0),点P为其上一点,F1F2为椭圆的焦点,∠F1PF2的外角平分线为,点F2关于的对称点为QF2Q于点R.
    
    (1)当P点在椭圆上运动时,求R形成的轨迹方程;
    (2)设点R形成的曲线为C,直线ly=k(x+a)与曲线C相交于AB两点,当△AOB的面积取得最大值时,求k的值.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