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2018高考历史冲刺,改革开放核心考点总结

http://www.newdu.com 2018-11-27 三好网 佚名 参加讨论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高效复习,小编特整理了高考历史复习知识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与科教文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具体内容如下:
    
    归纳总结:
    1978年至今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伟大战略的时期:
    这一时期是中国现代化建设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改革开放的探索阶段(1978年至20世纪90年代初),主要是对改革开放建设道路的探索;二是改革开放的深化阶段(20世纪90年代年至今),主要是对建立和完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探索。这一时期的主要历史事件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1992年“南方谈话”的发表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等。
    1.深刻理解新中国三次大的经济体制转型
    (1)由新中国成立初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到1956年建立起公有制为绝对主体的计划经济体制。
    新中国成立初存在着国营经济、个体小农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1956年,通过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形成了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在这一过程中照搬苏联模式,主要表现为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排斥市场调节,以指令性计划和行政管理为主。
    (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计划经济体制有所改变,与市场联系加强。主要表现为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在城市进行国有企业改革,从而增强了企业活力。同时积极进行对外开放,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新格局。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对外开放解放了生产力,工业腾飞、农业发展令世人瞩目。
    (3)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随着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的召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被提上日程。其主要表现为企业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实施“走出去”战略等。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世界大市场对中国的全面开放,中国市场更加透明、规范。其主要特点是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即改变过去以行政配置资源的方式,而以市场作为配置资源的主要方式。
    2.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的必要性
    (1)从历史角度而言,是吸取历史经验教训的结果,关闭国门一定会脱离世界发展的大势。通过对外开放,利用和吸收外国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加快我国的发展。
    (2)从世界角度而言,对外开放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国际化、全球化的必然趋势,是世界各国发展经济的基础战略。
    (3)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改革目标看,只有对外开放才能跟上世界先进水平,推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完成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