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高中历史必修3『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知识点总结

http://www.newdu.com 2018-11-27 三好网 佚名 参加讨论

    今天我们来学习高中历史必修3第五单元的知识——『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给大家准备了知识点总结和习题,大家认真看看哈!
    
    一、新文化运动前期和后期的比较
    1.共同点
    ①从性质上看,前后两个时期都带有资产阶级文化思想的性质;
    ②从领导者方面来看,前后两个时期有些领导者是相同的;
    ③从形式上看,两个时期都是通过着书立说开展文化宣传,同时都经过了长期激烈的争论;
    ④从作用来看,都是当时社会先进思潮的主体成分,都开阔了人们的眼界,提高了人们的认识。
    2、不同点
    ①从性质上看,前期属于纯粹的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性质的思想文化运动;后期则带有大部分无产阶级新民主主义性质。
    ②从领导者上看,前期是由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来倡导,带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后期他们当中的一部分人继续领导,但已经转化为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或马克思主义者,同时又加入了一批新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如毛泽东等。
    ③从内容上看,前期主要是追求民主和科学,提倡新文学、新道德;后期主要是宣传马克思主义。
    ④从阵营上看,前期表现的较为一致;后期由于马克思主义的传人引起了一些争论,尤其是问题与主义之争,使新文化运动阵营发生分化。
    ⑤从范围上看,前期主要局限于局部地区、少数知识分子;后期则进一步扩大了区域,有更多的人加入到运动当中来,且马克思主义还与工农运动结合起来。
    ⑥从作用上看:前期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在社会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起了一定的社会启蒙作用;后期影响深远,它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为传播,成为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重要因素。
    二、对新文化运动的认识
    1、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思想解放运动
    2、内容
    新文化运动分前后两个阶段:
    前期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三提倡三反对”,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后期李大钊极力地宣传马克思主义。
    前期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三提倡三反对”,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后期李大钊极力地宣传马克思主义。
    3、特点
    ①与当时关系到中华民族之生死存亡的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密切的联系在一起,从而使自己获得了借以开拓前进的契机和力量。
    ②在文化选择上,敢于面向世界,在破旧和开放中锐意立新。
    ③以“科学”与“民主”作为旗帜,使当时那场异常复杂的文化运动有了相对统一的走向。
    ④抓住了要害,对当时作为阻碍中国社会向前发展之主要惰性精神力量的封建传统文化,进行了空前彻底的批判。
    4、进步性
    ①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新文化运动前,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在宣传各自的政治观点时,都没有彻底地批判封建思想。经过新文化运动,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批判,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②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中国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中,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这就为新思潮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也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
    ③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新文化运动启发了民众的民主主义觉悟,对五四爱国运动起了宣传动员作用。
    ④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能够使语言和文字更紧密地统一起来,为广大民众所接受,从而有利于文化的普及与繁荣。
    ⑤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使他们选择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这是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成果。
    5、局限性
    ①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
    运动的倡导者忽视人民群众,没有把新文化运动同广大群众相结合,使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里。而当时的文学革命,虽然提出建设“国民文学”,但当时的文学活动也只限于一部分知识分子中,还没有可能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
    ②回避当时对军阀政府的实际斗争,也没有正面提出反帝的任务。
    ③对东西方文化的态度片面化、绝对化。
    新文化运动彻底批判儒家思想,比如钱玄同为了反孔而主张“唯有将中国书籍一概束之高阁一法”,才能避免“中毒”,甚至要“废灭汉文”,采用世界语。
    三、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1、首倡:
    1918年,李大钊发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法俄革命之比较》《庶民的胜利》——第一次举起社会主义大旗。
    2、发展:
    (1)五四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①李大钊为《新青年》主编《马克思研究专号》其中有他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的介绍马克思主义。
    ②随后各地还出现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如北京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湖南的俄罗斯研究会。
    (2)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宣传
    意义:这些宣传促进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①办补习学校等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
    ②出版面向工人的《劳动界》《劳动者》《劳动音》
    3、先进知识分子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陈独秀、毛泽东、邓中夏、蔡和森、瞿秋白、周恩来等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五四时期,毛泽东回到湖南后创办《湘江评论》,宣传马克思主义,逐渐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4、实践——建立中国共产党
    (1)酝酿:1920年8月以后,各地共产党组织先后成立。1920年8月,第一个共产党组织在上海成立,陈独秀任书记;同年,在北京成立共产党组织,李大钊为书记;
    (2)建党:中共“一大”:1921.7.23 组织上建党——宣告中共诞生。
    中共“二大”:1922.7 思想建党,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