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是中国思想文化最灿烂的一个时期,在这个时期产生的伟大思想和先哲时至今日依然影响者我们的生活。那么。这些思想是如何形成的?又是怎样的时代才能产生如此多的思想大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孔子的地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经列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排名第一的正是中国的孔子。在中国历史上,孔子的影响力无人能及。他是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他创立的儒家学说成为后来整个中国文化的主流,并流传至今,浸入全球华人的骨髓。他的文化地位太重要,以至于后来整个中国上至统治者下至老百姓都对他推崇备至,称其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享有和上帝、国家同等规模的祭祀地位,被誉为“素王”,就是我们常说的无冕之王。 但是我们要知道,孔子的地位是在他死后很多年才得到肯定的。在他活着的时候,他的思想理论其实并不被认同,各地的诸侯都不待见他,所以他只能周游列国,最后实在得不到重用才安心写书搞教育的。 而在那个时候,除了孔子的儒家学说以外,还同时存在其他学术流派。不同流派的思想家们发表各自的言论,他们著书讲学,你争我夺,互不买账,形成了中国历史上思想学术最为繁荣的景象,后世称之为“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的背景 孔子所处的大时代是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被称为春秋战国的时期。春秋战国之前是西周,当时周天子是天下的统治者,诸侯、大夫、公卿士族都得听天子的。但是后来犬戎部落攻破了西周首都镐[hào]京,西周就灭亡了,天子不得不东迁到洛阳,建立了东周王朝,就是所谓的“平王东迁”。 王室经过战火和被迫搬家以后,愈发衰落,周天子名义上还是统治者,实际上实权都在地方诸侯那里。从政治角度上讲,诸侯们为了强大自己,就得抢地盘啊。要抢地盘就得招揽人才,好为自己出谋划策。这样一来,不同的思想学说或主张就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了。只要能让诸侯变强大,就能得到重用。这为百家争鸣的出现提供了良好的政治土壤。 另外,在春秋以前,读书写字受教育这种事儿是贵族才能干的。那个时候教师是由官府的史官兼任的,并不是专门的职业,就是所谓的“以吏为师”,而这些官员被称为“王官”。后来天子式微,中央没有精力再养着这群人了,他们有的投靠诸侯,有的散落民间,办学讲课,以此为生。如此一来就把被贵族垄断的学术文化带到了民间,底层的知识分子越来越多,形成了一个特殊的阶层:士。这群知识分子不断发表自己的见解,使百家争鸣的出现成为了历史必然。 百家争鸣 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当时的学术流派数得上名字的就有189家,到后来清代编纂的《四库全书》中更记载了上千家,但是最后流传下来成为学派的,只有十家。总结起来分别是:儒家、道家、墨家、法家、阴阳家、名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西汉刘歆(音“欣”)在《七略·诸子略》中没有小说家一派,其余的合称“九流”。所谓“十家九流”就是从这儿来的。这其中,以儒、道、墨三家的哲学体系最为典型,对中国思想文化影响也最大,被称为先秦“三教”。 儒家: 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就是孔子 他的思想学说以“仁”为核心理念,主张提高自己的修养,使人与人之间建立和谐稳定的关系,统治者要以德而非强力来治理国家。 当然,这种理论在那个战乱频繁的时代是根本没有市场的。所以孔子周游列国,提出了许多在我们今天看来高瞻远瞩的见解,却始终得不到诸侯的重视。直到西汉武帝时期,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一家独大的局面才得以形成,而这已整整过去了四百年。 孟子 ①孟子的思想 A仁政学说 B性善说 C义利观:养浩然之气;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②历史地位: A《孟子》成为四书之一 B他被称为“亚圣” 荀子 ①荀子的思想: A“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B、性恶论 C 政治思想:“以礼为主,礼法并施” ②荀子思想的历史地位 A、被视作儒家异端 B、唯物思想在中国哲学上具有深远影响 道家 道家的创始人是春秋时期周朝中央图书馆的馆长李聃[dān],据说他生下来就是白头发,所以后世尊称为“老子”。到战国时期,由庄子进一步发扬光大,形成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道家学说。 他们以“道”作为该学派的思想核心和最高范畴,在自然无为、顺其自然的天人关系中展开自身的思想体系。以幽深微妙的言语,高蹈隐逸之士的心态关怀世情。与其他各家相比,他们对社会的观察和认识更冷静、更清醒,也更为深刻。 墨家 墨家的创始人是战国时期的墨翟[dí],人称“墨子”,他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墨家是一个纪律极为严格的学术团体,按照墨家规定,他们每到一处都必须推行自己的学说,并将所得俸禄向团体贡献。 他们主张“兼爱”,人与人之间平等相爱;“非攻”,反对侵略战争;“节用”,反对铺张浪费;“明鬼”,重视文化财富的传承;“天志”,掌握并利用自然规律。墨子所著的《墨经》中提出了许多科学规律,例如小孔成像、杠杆原理等。他也利用这些科学技术,造出了许多战争器械,帮助弱小国家抵御强敌。 法家 1、韩非与《韩非子》 2、韩非的思想: 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②今必胜古、主张变法革新 3、法家思想的历史地位 ①在当时适应了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②在后世与儒家思想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兵家 1、《孙子兵法》 2、孙膑与《孙膑兵法》: 重视战争规律 小结:“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及评价 原因: (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社会地位较低的士,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他们代表本阶层或政治派别的利益和要求,提出自己的主张。 (2)政治和经济大变动,导致教育和学术领域也发生变化。社会上形成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这些学者和思想流派,被称为“诸子百家”。 (3)学派之间的互相诘难、批驳,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同时,各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评价: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