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历史 > 综合辅导 >

高考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高考历史选择题类型复习必备!

http://www.newdu.com 2018-11-27 三好网 佚名 参加讨论

      高考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高考历史选择题类型复习必备!今天一对一辅导名师给你们分享组合型和论证分析性选择题;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历史君不可能顾及到每一个学生,所以有的版本问题地区问题已经个人问题都不一样,所以,同学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历史君推送给大家的东西进行切合自己情况的练习、学习!
    
    组合型选择题
    是多项选择题的变形,考查角度有两种,一是将同一历史时期或同一历史事件影响下的知识进行归类组合,此类题的跨度不大,但分析得深,角度多,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和发散性思维的能力。二是将不同历史时期的同类知识进行归类,此类题分析程度不深,但时间、空间跨度大,主要考查同学们的归纳和比较能力。
    组合型选择题是将同一类的事件或现象按一定的关系进行组合。此类选择题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表述关系的题干;根据题干要求列出三组或三组以上的事件或现象,并以数字序号列出;根据这些数字组合成的备选项。有些组合型选择题还要求将有关事件或现象按照一定的关系(时间、区位、逻辑关系等)进行排序。此类题考查的容量大,信息范围广,能多角度、多层次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解答组合型选择题的关键是要有准确巩固的基础知识,同时由于该题型的逻辑性较强,所以同学们还要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和史学理论水平。解答此类题的方法主要是筛选法,而筛选法又分为肯定筛选法和否定筛选法。肯定筛选法是先根据试题要求分析各个选项,确定一个正确的选项,这样就可以排除不包含此选项的组合,然后一一筛选,最后得出正确答案。否定筛选法又称排除法,即确定一个或两个不符合题意的选项,排除包含这些选项的组合,得出正确答案。
    例题:
    【例1】通过农民战争建立的新王朝是
    ①西汉②西晋③隋朝④唐朝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解题思路】西汉和唐朝分别是通过秦末农民战争和隋末农民战争建立起来的,而西晋政权是司马氏取代魏政权建立的,隋朝是外戚杨坚代周称帝建立的。
    【答案】D
    【点拨】此题主要考查同学们的比较能力,试题难度不大。
    【例2】第一次工业革命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是
    ①列强以炮舰和廉价商品打开中国的大门②在对外正当贸易中开始出现贸易逆差③被迫允许外国投资设厂④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解题思路】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进行商品输出,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打开中国门户,外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中国对外贸易开始出现逆差,中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而允许外国在华设厂是《马关条约》的规定。
    【答案】C
    【点拨】此题用排除法做,因为①②③④四个备选点,都分别在三个备选项中出现,因此四个备选点只有一个是错误的,所以只要找出错误点③,排除包含③的选项,就可得出正确答案。
    【例3】马克思主义认为英国的圈地运动是一场"农业革命",这是因为圈地运动
    ①在农村中出现了手工工场②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③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④引起了农村阶级关系的变化
    A.①③B.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④
    【解题思路】圈地运动是在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情况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向农村的扩展,即农业的资本主义化,所以圈地运动是在手工工场出现后产生的,因此①是错误的。
    【答案】C
    【点拨】主要考查了同学们的理解能力,对圈地运动的影响要全面掌握。本题也可以采用筛选法来做,首先用排除法排除包含①的选项,这样只剩下B、C两个选项,这样只要判断③是正确的,即可得出答案。
    【例4】以下经济建设成就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取得的有
    ①大亚湾核电站②鹰厦铁路③沈阳第一机床厂④上海宝山钢铁公司⑤京九铁路
    A.①②③⑤B.③④⑤C.①④⑤D.②③⑤
    【解题思路】此题针对我国各个时期的建设成就进行命题,其中沈阳第一机床厂、鹰厦铁路是在一五计划时期建设的,其余的是改革开放后的建设成就。
    【答案】C
    【点拨】此题中的③是同学们比较熟悉的,一五计划时期在东北地区建设了一批重工业项目,所以可以采用排除法。如果有一个备选点在四个选项中都出现,那么这个点就一定是正确的,在做题时就不需考虑;如果有一个备选点在三个选项中出现,那么我们就要首先分析该点,如果该点是错误的,那么就可以采用排除法得出答案。
    论证分析型选择题
    是从问答题中的论证题发展过来的,这类题型有两种形式。一是在题干中提出历史结论或以一段材料作为论点,要求考生在备选项中选出与之相符合的论据或结论。其中题干中所展现的内容多是教材中未出现的结论,而选项则多是教材所涉及的内容。二是在题干中列出一些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备选项是依据这些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得出的结论。
    此类题主要考查同学们的分析论证能力,特别是运用基本历史理论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所以此类题的难度较大,同学们在做题时可采用的方法有:
    一、"史论结合法",即选择正确答案时,要运用正确的史学理论去评价史实,所以在平时学习时不能单纯记忆历史事实,而要深入理解历史概念的含义,分析历史概念各角度之间的相互联系并比较其异同。
    二、要注意历史现象历史概念所反映的历史理论,同时注意不同的角度、侧面所说明问题的异同。要真正理解论点所阐释的历史概念、历史结论的内涵与外延。
    三、做题时既要注意论点与论据的对应,同时又要注意论据对论点的论证过程,所以有些试题中的几个备选项从表述上分析都是正确的,但同论点结合起来分析,能发现其论证过程是不正确的。
    四、此类题较多的表现为程度型选择题,四个备选项作为四个论据从表述上可能全部或部分是正确的,但是只有一个是最能论证论点的,所以在做题时还要明确论据与论点之间是否符合逻辑关系,论证是否合理。
    例题:
    【例1】在20世纪第二个十年间,堪称中国历史转折之里程碑的是
    A.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B.《新青年》创办、武昌起义
    C.五四运动、《新青年》创办D.中华民国成立、五四运动
    【解题思路】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时间限制"20世纪第二个十年间",还要注意"中国历史转折之里程碑",即具有划时代的影响的事件。辛亥革命,成立中华民国,标志着中国封建君主专制政体的结束,而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中国革命开始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所以这些都是中国历史转折之里程碑。
    【答案】D
    【点拨】在做这样的里程碑式的试题时,可以采用历史事件影响比较法,即将这些事件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选取那些具有全局性的重大影响的事件。如本题中武昌起义和《新青年》的创办都只是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开端,不具有全局性影响。
    【例2】太平天国运动之所以是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主要是因为
    A.其规模和延续时间均属于空前B.建立了与清政府对立的政权
    C.制定了比较完整的革命纲领D.对封建王朝的打击空前沉重
    【解题思路】所谓的"最高峰",即太平天国达到了以前农民战争所没有达到的高度,实际上是将太平天国运动同以前的农民运动进行比较。A、B、D三项在古代的农民战争中就已达到,太平天国运动在这些方面没有质的突破。太平天国运动提出了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天朝田亩制度》,这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是第一次。
    【答案】C
    【点拨】此题属于程度型论证题,四个备选项都能证明题干所表述的论点,但关键在于哪一选项最能体现这一问题。
    【例3】下表为1851年欧美主要国家城市和农村人口的统计,从此表中的史实来看最能说明的问题是
    A.工业革命促进人口由农村向城市流动
    B.工业化程度越低,农村人口比例越大
    C.除英国外其他国家还未开始向工业化过渡
    D.人身依附关系与各国农村和城市人口所占比例无关
    国家总人口农村人口百分比城市人口百分比
    英国1800万人48%52%
    法国3600万人75%25%
    俄国5900万人93%7%
    美国2300万人87%13%
    【解题思路】此题中最具有干扰性的是A项。但试题中涉及到的时间是1851年,此时法美等国也已完成了工业革命,根据上表可以分析得出,虽然法美此时也已完成工业革命,但工业化水平较低,这样就可以排除A项。C项不能从表中直接分析出来,D项的表述是错误的。
    【答案】B
    【点拨】此题是一道材料论证题,同学们在做此题时要认真分析表格中的每项内容以及整个图表所体现出的规律,并由此分析其所反映的问题,排除备选项中与图表无关或关系不大的内容,然后再结合题干要求进行分项选择。
    【例4】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下列事件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①美苏争霸局面的形成②《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③亚非会议的成功④《辛丑条约》的签定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③④
    【解题思路】此题应首先理解孔子这句话的意思,即双方和睦相处,但并不强求对方在各方面同自己一致,实际上就是求同存异。①是美苏之间的斗争,④是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所以应排除。《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是不同制度的国家为了共同反对法西斯的进攻而走向团结,亚非会议以求同存异为原则,实现了亚非国家的团结。
    【答案】C
    【点拨】此题论点中包含两层含义,所以也要求备选项从两个方面进行体现,既有"不同"的一面,又有"和"的一面。
    【例5】维新派与顽固派之间的论战之所以被评价为"形成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是由于
    A.论战改变了清朝政府愚昧无知的状况
    B.论战中提出了学习西方科技,兴办近代工商业的要求
    C.在论战中首次提出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要求
    D.资产阶级正面抨击了封建思想,阐述了资产阶级政治制度
    【解题思路】此题的关键在于"思想解放"四字,就是批判旧的,倡导新的,所以A显然是错误的,B、C是论战的内容,但是这些不足以成为思想解放潮流的理由。所以只有D是正确的。
    【答案】D
    【点拨】通过此题可以反映出,同学们在做题时主要是找出论点中的核心,同时要对这些基本概念能准确理解,如本题中的"思想解放"。所以在平时学习时要对这些概念和内容进行认真分析。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