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诗歌中,表达技巧是否与古代诗歌表达技巧一样呢?他们之间的区别在哪里?下面高考辅导名师列举了几首小的现代诗歌,供大家鉴赏。 《秋晨》 于赓虞 别了,星霜漫天的黑夜, 我受了圣水难洗的苦孽, 你方从我的背上踏过, 欢迎啊,东曙,你又已复活! 在这最后的瞬间,我睁眼 双手抱住太阳的脚,看 叶颤,花舞,听市声沉醉, 直到落下欢欣的眼泪! 赏析: 第一节着重抒写告别秋夜的心情,以此反衬对秋晨的企盼和欢迎.第一句中“星霜漫天”的定语,抓住了秋夜的特征.繁星满天是令人喜爱的,可是“星霜漫天”就显得凄冷了.第二句中“圣水难洗的苦孽”,措辞别出心裁,富有暗示性,似乎作者曾用祷告、祈求圣水等各种方式来解除黑夜的痛苦,但终于无济于事.第三句“从我的背上踏过”,把黑夜的沉重感写活了,非有深切体验是想不出这样新鲜的形容词的.前三行把黑夜中的痛苦写足,为欢迎秋晨作了充分的蓄势,这样,第四行就水到渠成了.“东曙”象个人名,虽较生涩,但很简练,比如“绚烂的霞光”之类也许更有情味.说“又已复活”,表达了庆幸之情,原来作者觉得“东曙”和自己一样也遭受了一夜劫难. 第二节正面抒写了作者面对秋晨的情态.先是“双手抱住太阳的脚”,“太阳的脚”指太阳射进室内的光线.一个动作全盘托出了睁眼后乍见太阳时的心情.接着写视觉和听觉印象.看到枝叶和花朵在秋风中摇摆,作者觉得它们是激动得颤抖,欢乐地舞蹈,都在欢庆终于摆脱了黑夜的折磨;听到闹嚷嚷的市声,作者不觉得嘈杂,却听出了人们都在阳光爱抚下“沈醉”.这都是作者心情的外化.最后写表情:“直到落下欢欣的眼泪!”由“直到”二 字可知作者一直在看、在听、简直看不够、听不够呵.从“看”“听”到落泪,这中间该有多少心理活动,都被作者省略了.这一节所写的都是具象的东西,而无形的情绪和心理活动则隐含其中. 《私语》 徐志摩 秋雨在一流清冷的秋水池, 一颗憔悴的秋柳里, 一条怯懦的秋枝上, 一片将黄未黄的秋叶上, 听他亲亲切切喁喁唼唼, 私语三秋的情思情事,情语情节, 临了轻轻将他拂落在秋水秋波的秋晕里,一涡半转, 跟着秋流去. 这秋雨的私语,三秋的情思情事, 情诗情节,也掉落在秋水秋波的秋晕里,一涡半转, 跟着秋流去. 赏析: 一年四季,往往在诗人的笔下,秋,是最凄凉不过的了. 萧瑟的寒风,随风飘零的落叶,激发了忧伤的情感及澎湃心恬的狂潮. 徐志摩笔下所流淌出的秋天私语,惆惆怅怅.昔日的情思,又从心底涌出,昨天的欢愉,今天的回忆;昨天的哀伤,今天的惆怅;昨天的一眸一笑,今天的丝丝苦味…… 秋天是离别的季节,亦是回忆的季节…… 《秋天的梦》 戴望舒 迢遥的牧女的羊铃, 摇落了轻的树叶. 秋天的梦是轻的, 那是窈窕的牧女之恋. 于是我的梦静静地来了, 但却载着沉重的昔日. 哦,现在,我有一些寒冷, 一些寒冷,和一些忧郁. 赏析: 辽远的秋天的背景上,蓦然间,落下两幅画.一副是轻盈美丽的牧羊女的画,另一副是沉重的忧郁的诗人的画.这两副画的情绪截然相反,又相辅相成. 诗人的画因牧羊女而起,然而牧羊女的美却勾起了诗人心底沉重的往事.诗人的心由此陷入忧郁寒冷. 诗意往往就是这样出人意料,由美的地方出发,结局却往往令人辛酸.仿佛一首曲子,优美的音符,却惹的人伤心. 典型的触景生情的小诗,语言凝练,形象鲜明. 乡色酒 舒兰 三十年前 你从柳树梢头望我 我正年少 你圆 人也圆 三十年后 我从椰树梢头望你 你是一杯乡色酒 你满 乡愁也满 【赏析】 这是一首有色有味、又淡又浓的现代小诗.说它淡,淡在诗景,淡淡的酒香,淡淡的月色;说它浓,浓在诗情,浓浓的相思,浓浓的乡愁.仔细品尝这杯《乡色酒》真是又甜又苦,又醉又醒. 诗句的行列布局完全是对宋词小令的发扬与创新,对称均匀,简约精纯.自然地想到了《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乡色酒》是从民族文化的优秀遗产中汲取了精华,用传统的审美形式酿出的当代人的民族情思.这种远近时间的跨越、空间距离的跳跃、“你”“我”位置的变换,虽是几字之别,却能景象迁移、情绪突变,其情由甜而苦,其思由醉而醒,其地由故园而他乡,油然而生浓浓的相思,无限的乡愁. 乡愁 席慕蓉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赏析】 对故土的眷恋可以说是人类共同而永恒的情感.远离故乡的游子、漂泊者、流浪汉,即使在耄耋之年,也希望能叶落归根. 席慕蓉将这份乡愁用简短的七行三节诗进行概括:第一节写乡音的清新缭绕,笛声“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试想一年四季又有几个晚上没有月光啊,这就隐隐喻出游子无时无刻不在怀恋故乡.第二节写乡情的怅惘,对故乡的怀念渐渐遥远,时间的推移摇落了故乡的轮廊,仅剩一种模糊不清的怅惘,如雾里别离,浓似血却又隔着一层迷蒙的云雾.用雾里的挥手别离来比喻对故乡的模糊而怅惘的印记,是用一种可观可感的具象来描述抽象的主观感受,可谓生动形象、贴切自然.第三层写乡愁的永恒.是从上两层的乡音缭绕和乡情缠绵过渡而来,这在形式上极具新颖意味.层次的渐递使主题由模糊逐渐鲜明.诗人用没有车轮的树永驻游子心中“永不老去”的形象比喻抒发了深似海洋的愁绪和怀恋、怅惘的情感. 情感抒发与意象选择的融合,使整首诗的意境深邃悠远.比喻的贴切自然、语言的朴素优美更使整首诗具有牧歌式的情调. 春 穆旦 绿色的火焰在草上摇曳, 他渴求着拥抱你,花朵. 反抗着土地,花朵伸出来, 当暖风吹来烦恼,或者欢乐. 如果你是醒了,推开窗子, 看这满园的欲望多么美丽. 蓝天下,为永远的迷迷惑着的 是我们二十岁的紧闭的肉体, 一如那泥土做成的鸟的歌, 你们被点燃,却无处归依. 呵,光,影,声,色,都已经赤裸, 痛苦着,等待伸入新的组合. 在穆旦的《春》里,我们读出了一个别一样的“春天”:它是醒来,是第一次的诞生和再生,但也是欲望与沉迷的诱惑;是飞扬的歌声敞开的欢乐,也是沉滞的泥土与紧闭的肉体;是燃烧、分散、反抗,也是散乱之后的新的组合与新生.它是自然的春天,也是人生的青春,是诗人春心的萌动和诗心的勃发,是黎明、早春、二十岁的青春的融合.他们恰如光、影、声、色的赤裸与感官和思想的荡漾,它们新的组合的出现会更美、更诱人. 这首诗表现出“三美”.动态美:火焰、摇曳、渴求、拥抱、等词展现出春天的勃勃生机;静态美:绿色、土地、草与花朵等词是春天亘古不变的特征;对立美:“醒”与“迷惑”的对立,是人生青春期躁动的欲望与诗人沉思形象的对立.这些构成了诗歌的沉挚、坚实、富有现代感的抒情基调.同时诗人将对生命中的新生和强力冲动的迷恋和期待——清醒/沉醉、沉滞/飞扬、根基/摆脱,通过与“春”相关的生动意象(绿色/火焰、拥抱/反抗、土地/花朵)表现出来. 春天是美好的,但又是易逝的,在美好面前,会更觉得人生苦短.唯一的就是在迷恋中成长起来,在期待中看到自己拥有美好青春的希望!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