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首页 > 高中语文 > 高二试题库 > 期中考 >

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期中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解析版)(2)

参考答案
    【答案】1. A 2. C    3. D   
    4. 第一:先提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奠基的观点;第二:然后从新政协会议的目标和共识,以及毛泽东同志之前的理论思考和理论贡献两个方面进行论证;第三:最后总结其制度性安排的特点。采用的是总分总结构。   
    5. ①材料一是回潮历史,交代此次新政协会议召开的历史渊源;②材料二中是将两次政协会议进行比较,论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历史地位。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是因为会议的结果证明了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的反人民属性”错,材料一“那次会议证明,和帝国主义的走狗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们一道,是不能解决任何有利于人民的任务的”,这个意义才是旧政协会议给人民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的原因。
    C.“在建国理念和目标上截然不同”错,材料二“在那次会议上所达成的改组政府和国民大会等和平建国、民主建国意向……”“意在建立起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说明新旧两次政协会议建国理念和目标是一致的。
    D.“最终形成新中国国体和政体”错,材料二说的是“……进而建立起有助于最终形成新中国国体和政体的一种全新的民主政治制度”。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是在新政协会议的筹备过程中,由各党派负责人和各界代表人士共同提出、讨论、协商并达成共识的”错,关于新中国的国家性质,毛泽东同志早已提出,各党派负责人和各界代表人士共同学习讨论、民主协商、达成一致。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D.“是我国独有的政治民主形式”错误,选项所述内容与文本没有依据,材料一说明旧政协会议的不可能性和新政协的历史必然性;材料二综述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历史发展和地位,并无涉及说明政协的民主形式是我国独有的。
    故选D。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材料二共有六段,总分总结构。
    第一段是总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为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奠基”提出观点。
    第二至五段是分说,其中,二、三、四段为一层,“意在建立起……进而建立起有助于最终形成新中国国体和政体的一种全新的民主政治制度”“事关国家性质的这个开会共识……”,主要从政协会议的目标和共识的角度进行论证;第五段“毛泽东在为1949年元旦而撰写的《将革命进行到底》一文”“再上溯至1940年1月发表的《新民主主义论》,1945年4月发表的《论联合政府》,再到1949年6月为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28周年而发表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主要从毛泽东同志之前的理论思考和理论贡献进行论证。
    先概括第一届政协会议的目标、共识,再进一步回溯毛泽东同志的理论思考、贡献,两层之间采用的是递进式结构。
    第六段为总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既……,也是……,是一个历史必然”,最后总结其制度性安排的特点。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讨写作背景和意图的能力。
    材料一选自毛泽东《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一文,由“我们的会议之所以称为政治协商会议,是因为以前我们曾和蒋介石国民党一道开过一次政治协商会议”“那次会议的结果……”“那次会议证明……”“那次会议的唯一收获是……”可知,材料一主要是回溯历史,交代此次政协召开的历史渊源;
    材料二选自《为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奠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历史地位述略》一文,由“相对于1946年1月在国共重庆谈判基础上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胜利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史称“新政协会议”),意在……”可知,材料二将两次政协会议进行比较,主要论证中国人民第一届政协会议的历史地位。
    【答案】6 C 7. D   
    8. ①“我”对米考伯先生的文雅、周到表示敬意;②“我”对米考伯夫妇贫穷、悲惨的生活状况表示同情;③“我”对米考伯夫妇的不切实际、虚荣、盲目乐观等表示委婉的批判、温和的讽刺。(答出两点即可,意对即可)   
    9. 指狄更斯描写米考伯时运用夸张增强、漫画式折射的方法。例如,写米考伯先生遭遇讨债后“作出抹脖子的动作”,与擦亮皮鞋、“哼着一支曲子”出门去形成对比,在迅速转换中表现了其性格的复杂,相反相成的滑稽表现,极具夸张的前后对比,凸显了米考伯喜欢享受、缺乏责任心,但面对困难时乐观自在的性特征。“扁平人物”具有明显的类型化特点,有利于读者识别,记住,但只适合扮演喜剧角色;有人认为“扁平人物”“比人们本身更深刻”,也有人认为缺乏真实感。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能力。
    A.“兴奋”错误,应该反映了“我”内心的孤独。
    B.“虽曾反对米考伯先生招房客来住”错误,文中并无此内容。
    D.“刻意……”“刻画出他们夫妇的无赖形象”错误,并非刻意,同时这句话写出了他们生活极端穷困的现实状况。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D.“小说以全知视角叙事”错,全知视角是在小说创作常用的叙述形式,一般以第三人称为主。而这篇小说通过“我”的第一人称视角,为我们展现了米考伯夫妇一家的生活境遇,是有限视角。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中人物思想情感的能力。
    结合“一路上,米考伯先生把街名、拐角地方的房子形状等,直往我脑子里装,要我记住,为的是第二天早上我可以轻易地找到回货行的路”看,“我”对米考伯先生的文雅、周到表示敬意。
    结合“可怜的米考伯太太!她说她曾尽过最大的努力,我毫不怀疑,她的确如此,想过一切办法”,从这里可看出,“我”对米考伯夫妇贫穷、悲惨的生活状况感到同情。
    结合写米考伯被逼债时做出抹脖子的动作,过后又哼着曲子,摆出更为高傲的姿态,写“米考伯太太也同样能屈能伸。我曾看到,她在3点钟时为缴税的事急得死去活来,可是到了4点钟,她就吃起炸羊排,喝起热麦酒来了(这是典当掉两把银茶匙后买来的)”,可看出“我”对米考伯夫妇的挥霍无度、不切实际、盲目乐观等表示委婉的批判、温和的讽刺。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
    第⑦段对米考伯先生的描写有“甚至悲惨得不能自制,用一把剃刀作出抹脖子的动作来(这是有一次他太太大声尖叫起来我才知道的)。可是在这过后还不到半个小时,他就特别用心地擦亮自己的皮鞋,然后哼着一支曲子,摆出比平时更加高贵的架势,走出门去了”,其中“用一把剃刀作出抹脖子的动作来”与擦亮皮鞋、“哼着一支曲子”出门去形成对比,在迅速转换中表现了其性格的复杂,相反相成的滑稽表现,极具夸张的前后对比,凸显了米考伯喜欢享受、缺乏责任心,但面对困难时乐观自在的性特征。这里狄更斯运用了漫画家夸张和变形的手法,使这些人物能够产生巨大的喜剧效果。
    “扁平人物”:把具有简单性格的人物形象之称为“扁形人物”。“扁形人物”一般说来,“只具备一种气质,甚至可以用一个句子表达出来”,性格固定,不受环境的影响;环境的变动只会更显示出其性格的一成不变,在整个小说中性格基本上没有大的变化。扁平人物有两大长处:一是容易辨认,二是容易记忆。
    【答案】10. C 11. B    12. D   
    13. (1)用武力使人服从(征服人),人家不是心中诚服,是因为他实力不够;用道德使人服从(征服人)的,人家才会内心高兴而真诚归服。
    (2)这不是因为要和这孩子的父母结交,不是因为想要在同乡中博取名誉,也并非厌恶孩子的哭声才这样的。
    14. ①统治者应该修明政令,施行仁政。②统治者应该居安思危,不应放纵享乐。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如今讨厌耻辱却和不仁义在一起,这就好像讨厌湿却居住在比较低洼的地方一样。假如真的厌恶耻辱,那最好是以仁德为贵,尊敬读书人,使有贤德的人处于一定的官位,有才能的人担任一定的职务。并且趁国家无内忧外患的时候,修明政治法律制度。这样做了即使是大国也会畏惧你。
    第一个“而”字表转折关系,连接“恶辱”和“居不仁”,中间不能断开;“是……也”是判断句,应在“是”前断开。排除AB;
    “明”是“其政刑”的谓语,这是动宾结构,不能断开;“虽”表假设,一般放在句首,其前断开,排除D。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能力。
    A.两个“治”都是“治理”。句意:能治理好他的国家。/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治”字含义相同。
    B.第一个“是”是代词“这、此”;第二个“是”是“认为正确、对”。句意:由此看来/自以为是的人反而不能显明。“是”字含义不相同。
    C.第一个“贼”是“损害、伤害”;第二个“贼”是名词“盗贼”。句意:是损害君主的人/盗贼只爱他自己,不爱别人。“贼”字含义不同。
    D.第一个“事”是“侍奉”;第二个“事”是“做事”。句意:就连侍奉父母都成问题/办事勤勉,说话谨慎。“事”字含义不同。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强调了‘恻隐之心’对国与家的重要性”错,原文是“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用比喻论证强调了“四端”,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的重要性。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第一个和第三个“服”,使动用法,使……服从;“赡”,足;“非心服也,力不赡也”,判断句;“中心”,古今异义,内心。
    (2)“所以”,表原因;“内”,同“纳”,结交;“要”,求取;“然”,这样;“非……也”,判断句。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中观点的能力。
    第二段中,根据文中“仁则荣,不仁则辱”“莫如贵德而尊士,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国家闲暇,及是时,明其政刑,虽大国必畏之矣”,可知孟子强调统治者应该修明政令,施行仁德,尊贤重士。
    根据文中“今国家闲暇,及是时,般乐怠敖,是自求祸也”,可知孟子认为统治者应该居安思危,不应放纵享乐。
    参考译文:
    孟子说:“依靠武力假借仁义之名而统一天下的叫做‘霸’,要称霸,一定得有强大的国力。依靠道德,施行仁义而统一天下的叫做‘王’,要称王,不一定得有强大的国家;商汤凭借七十里的土地(创王业),文王凭借百里的土地(创王业)。靠武力使人服从,并不是真心服从,只是力量不足以(反抗);凭借道德使人信服,(百姓)心悦诚服。”
    孟子说:“有仁义就会光荣,没有仁义就会耻辱。如今讨厌耻辱却和不仁义在一起,这就好像讨厌湿却居住在比较低洼的地方一样。假如真的厌恶耻辱,那最好是以仁德为贵,尊敬读书人,使有贤德的人处于一定的官位,有才能的人担任一定的职务。并且趁国家无内忧外患的时候修明政治法律制度。这样做了即使是大国也会畏惧你。孔子说:‘能治理好他的国家,谁敢侮辱他?’如今国家没有内忧外患,追求享乐,懒惰游玩,这等于自己找祸上身。《太甲》也说:‘天造作的罪孽,还可以逃掉;自己造作的罪孽,却无处可逃。’正是这个意思。”
    孟子说:“尊重贤德的人、使用有才能的人,让优秀的杰出的人有职位,那么天下的读书人就会都很高兴而愿意在这样的社会供职。对于耕田的人,只要他按井田制出人力助耕公田,就不必再交田税,那么天下的农民就会都很高兴而愿意在这样的田野里耕种。如果能做到这些,那么邻国的人民,就会像对父母一样敬仰。像这样,就会无敌于天下。天下无敌的人,是代表上天管理人民的官员,若是还不能称王行王道,那是没有的事。”
    孟子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古代圣王由于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所以才有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用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施行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心里面运转东西一样容易了。之所以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是因为,如果今天有人突然看见一个小孩要掉进井里面去了,必然会产生惊惧同情的心理;这不是因为要想去和这孩子的父母拉关系,不是因为要想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声誉,也并非厌恶孩子的哭声才这样的。由此看来,没有同情心,简直不是人;没有羞耻心,简直不是人;没有谦让心,简直不是人;没有是非心,简直不是人。同情心是仁的发端;羞耻心是义的发端;谦让心是礼的发端;是非心是智的发端。人有这四种发端,就像有四肢一样。有了这四种发端却自认为不行的,是自暴自弃的人;认为他的君主不行的,是损害君主的人。凡是有这四种发端的人,都知道要扩大充实它们,就像火刚刚开始燃烧,泉水刚刚开始流淌。如果能够扩充它们,便足以安定天下,如果不能够扩充它们,就连侍奉父母都成问题。”
    【答案】15. A 16. (1)诗起止的线索。月是诗中情景兼容之物。本诗以月亮为景物描写的主体和引发感叹、抒写情思的依托,表里兼顾,情景交融,使全诗浑然一体。(2)本诗描绘出了一幅美妙的春江花月夜图,诗人面对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出的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抒发了人生短暂,宇宙无穷惆怅之情。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人类代代延续,永远没有尽头。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但更多的却是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A.“比喻”错,“徘徊”是拟人手法。
    故选A。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意象、评价诗歌主旨内容的能力。
    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是诗起止的线索,它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诗情随着月轮的生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沙、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以及不眠的思妇、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
    《春江花月夜》运用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以江为场景,以月为主体,描绘了一幅幽美邈远、惝恍迷离的春江月夜图,“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抒发了人生短暂,宇宙无穷惆怅之情;“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抒写了游子思妇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以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表现了一种迥绝的宇宙意识,创造了一个深沉、寥廓、宁静的艺术境界。诗歌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心扩大开来,与“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交溶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
    17.【答案】    ①.士不可以不弘毅    ②. 任重而道远   ③. 先正其心    ④. 先致其知    ⑤.胜人者有力    ⑥. 自胜者强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弘”“致”“胜”。
    18. B 19. D    20. A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解答这类题,正确理解词义是前提,能辨明语义的轻重、色彩的褒贬、适用的对象的差异等方面是保证。在具体的语境中,考查其搭配是否得当,使用是否得体,照应是否周密是关键。
    平易近人:对人和蔼可亲,没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也指文字浅显,容易了解。非同凡响:形容不同一般。从后文“最通俗”的语境来看,文中指语言浅显,故选“平易近人”。
    简洁:指说话、行文简明扼要,没有多余的内容。简捷:指直截了当、简便快捷。文中指语言,故选“简洁”。
    媒介:指使双方发生关系的人或事物。媒体:指交流、传播信息的工具。文中指斯诺是毛泽东和世界产生联系的中间人,故选“媒介”。
    一以贯之:用一个根本性的事理贯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有始有终:指做事能坚持到底。据文意,应选“一以贯之”。
    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的能力。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
    语段的中心意思是,延安时期,毛泽东利用一切手段做好对外宣传工作。语段的话题是毛泽东,从话题保持一致的角度看,排除AC;B项“外国记者常被借助外,毛泽东还……”中途易辙,前后不连贯,排除B。
    故选D。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B项,“听到……决心”搭配不当;
    C项,“经过……下”句式杂糅;
    D项,“听到……精神”搭配不当。
    故选A。
    【点睛】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错误一般可以分为两类,凡是违反语法结构规律的叫语法错误,违反客观事理的句子叫逻辑错误。解题时先确定逻辑类病句,再按照成分分析法排除语法类病句,常见的逻辑错误类病句有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等。
    21. 【答案】    ①. 玛丝洛娃    ②.思想的复活,灵魂的复活,人性的复活,良心的复活,道德的复活等。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章内容,理解重点词语含义的能力。
    文段描写了两个人,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
    “我来是要请求你饶恕”“请你饶恕我,我在你面前是有罪的”,可见,聂赫留朵夫对自己过去的罪行有所反省,希望能够忏悔,这是思想的复活。
    “大声说出这句话,感到害臊,往四下里张望了一下。但他立刻想到,要是他觉得羞耻,那倒是好事,因为他是可耻的”,体现出他内心对自己的反省,这是灵魂的复活。
    “他再也说不下去,就离开铁栅栏,竭力忍住翻腾着的泪水,不让自己哭出声来”是神态描写,他“说不下去”“忍住翻腾着的泪水”,是因为他所犯的罪过竟然导致这位天真纯洁的女孩沦落为妓女,他深刻地感到自己给对方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因此内心充满悲伤,也表现出他对自己深刻的反省。这是人性的复活,良心的复活,道德的复活。
    22.【答案】    ①.优化环境,吸引人才。    ②. 走出去:组织本土人才外出取经,互通有无。    ③. 多措并举,留住人才。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根据题干可知是“某村服务中心‘人才凝聚政策措施’的示意表 ”,答题时注意搞清图表的要素之间的关系。
    图表分为三列。第一列为题目“人才凝聚政策措施”;结合“加强交流,培育人才”可知,第二列为“人才凝聚政策”的三个不同方面,第三列为每一方面对应的具体做法。
    对应“加强交流,培育人才”,①处应为“吸引人才”;再结合“自然环境优越,交通便利,便于企业发展”“人文环境优越,村民整体素质高,可以满足企业对劳动力的要求”可知,此处指借优越的环境吸引人才,所以,①处可填“优化环境,吸引人才”。
    对应“加强交流,培育人才”,③处可填“留住人才”;再结合“了解人才生活、发展需求,解决后顾之忧”“用表彰奖励的方式来提高人才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跟踪服务到位,使之享受便利的落户需求”,可知,此处指采取多种措施留住人才,所以③处可填“多措并举,留住人才”。
    第三列为“加强交流,培育人才”这一政策措施对应的具体做法,上下两格为并列关系,仿照“请进来:邀请专家,进行经验交流”的格式及内容,②处可填“走出去:外放人才,提升专业水平”。
    23【答案】例文:
    人贵有自知之明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
    我认为,学习优秀传统文化,贵在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我对老子的“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颇有感触,下面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我很喜欢袁枚的一首名为《纸鸢》的诗,这首诗的内容为“纸鸢风骨假棱嶒,蹑惯云霄自觉能。一日风停落泥滓,低飞还不及苍蝇。”
    袁枚笔下的纸鸢借助风力,能够飞上让人艳羡的高远天空,它自认为可和天公比高低,冲上云霄,来一展豪情。可这无知的纸鸢,却忘记了自己真正的能力,忘却了自己终究是借风而舞的纸鸢,所以当风停息时,它才会猝不及防地摔入泥沼。恐怕这时它才会意识到,自己竟连只小小的苍蝇也比不上。
    这首诗看似讽刺了纸鸢,实际上却带给我们更深层次的思考,我们有些人又何尝不像这可悲的纸鸢呢?
    我们都渴望拥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凌云壮志,渴望俯视那层林叠嶂、高大巍峨的山峰,但我们为什么没有意识到,自己拥有的仅仅是夸大的自信和浅薄的学识呢?我们以为自己凭借一腔热血闯遍天下,就一味地横冲直撞,向完全不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的目标前行。然而,我们最终只能在一路的跌跌撞撞中发觉自己的无知与渺小,最后像那只纸鸢一样,得到一个悲惨的下场。这时,才追悔莫及。
    那么,难道我们就要用消极的态度去面对人生了吗?当然不。当我们拥有了对自身价值的正确评估,我们就应该重振精神,制定全新的目标。在追求目标实现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然后奋发图强,完善自己的能力和学识,不断激励自己,然后才能够取得更高的成就,创下一个又一个的人生辉煌。而这一切的成果,都来源于我们的自知之明。
    正确的自知之明,不仅仅是骄傲自负的清醒剂,也同样是自卑软弱的振奋剂。自知之明是对自我的一个公正、准确的评判,绝对合理的认识与思考。因此,我们要始终保持一颗平常的心,冷静地评价自我,既不高看自己,也不低看自己,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同学们,人贵有自知之明,就让我们携手共进,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领悟,在领悟里成长,用正确的态度和理性的思考,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用我们辛勤的汗水来浇铸绚丽的成功之花吧。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题目中给了五句名言,首先要了解名言的含义。
    (1)意思是:自己不喜欢的,也不要强加给对方。这是一种由己推人的思想,提倡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可以立意为“推己及人,站在别人角度思考问题”等。
    (2)意思是:走千里远的路程需从脚下第一步开始。比喻事情是从头做起,从点滴的小事做起,逐步进行的。再艰难的事情,只要坚持不懈的行动必有所成。深意为不论多大的目标,也要从当下具体的事情做起。
    (3)意思是:能了解、认识别人叫做智慧,能认识、了解自己才是真正聪明。强调“自知”的重要性。
    (4)意思是:当事情快要完成的时候,也要像开始时那样慎重,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强调做事要坚持到底,不能因为快要结束而有丝毫松懈。可以立意为“要坚持到底,慎终如始”等。
    (5)意思是:研究事物原理而获得知识。想要达到完善的理解,就需要实事求是推究事物的道理、原理、法则,才能从中获得知识智慧。要加强个人的学习和实践,通过学习和观察来达到明理的目的,通过接触观察世间万事万物,透彻地了解事物从而获得其中隐藏的本质。可以立意为“格物致知的科学精神”“探究事物原理”“科学研究精神”“探索精神”“认真的学习态度”等。
    任务指令中的“发言稿”规定了文章的文体,要注意发言稿的文体特点,要有题目、称谓语、问候语、自我介绍等,结尾还要有“谢谢大家”等结束语。“学习传统文化,让经典照亮人生”规定了发言稿的主题,关键词是“照亮人生”,文中一定要有传统文化对人生正向作用的体现。“请从上列语句中任选其一”规定了写作的范围,只能选择其一,阐明其对人生的指导意义。从为人处世方面谈思考与感悟,可以选自(1)或(3),强调自知、宽人。从学习或行动的思想或方法上,可以选(2)(4)(5)中的其中一个,强调实践、积累、坚持等的重要性。
    立意:
    1. 肩负重任,坚持不懈。
    2. 不忘初心,有始有终。
    3. 自知才能确立正确的目标。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