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首页 > 高中语文 > 高二试题库 > 期中考 >

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八校联合体高二上期中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八校联合体高二上期中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中庸”一词,出自《论语·雍也》。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意思是,中庸乃至高的道德修养境界,长久以来很少有人能做得到了。中庸的具体含义是什么?朱晏解释,“子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庸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而平常之理,乃天命所当然,精微之极致也”,按照当代学者庞朴的解释就是,有人认为事物是一分为二的,中庸之道则认为事物一分为三,在左右两个端点之间还有一个中间端点,因此中庸之道主张人们要“执其两端而用其中”。
    “执其两端而用其中”的中庸之道,作为中国人立身行事的方法论,已渗透到中国的社会文化心理之中。这在我们建设国家政治制度和改革路径方面都有鲜明的体现。
    一是善于在现实中的两个端点之间寻找中端点。20世纪曾经出现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阵营两个端点,而中国共产党人经过探索,决定在苏联模式和西方模式之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比如说,苏联是一党制,西方是多党制,我们则是居于两者之间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试图借鉴两者的优点,同时避免两者的缺点。
    二是善于在历史传统与现实需要两个端点之间,寻找一个过渡端点来解决阶段性问题。比如,我们搞市场经济,邓小平同志早就想搞市场经济了,但是我们的办法是先保留计划经济,然后发展乡镇企业,在体制外再发展出一个市场经济的体制,又如价格双轨制,一方面保留计划经济的产品价格体制,另一方面发展市场产品价格。这就是不要一步到位,而是善于找中间的过渡作为桥梁,达到下一个目标。
    三是善于在起点和目标之间分步到位,设置过渡性中间目标。就像高速公路上总是要有加油站一样,我们的发展总需要搞一个过渡再往前走。例如,邓小平同志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要在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为此,他提出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这个“三步走”战略使得我国的发展循序渐进,防止了“大跃进”错误的重现,也防止了骄傲自满、故步自封、停滞不前问题的发生。
    中国的改革开放比较平稳,我觉得一个成功之处,就是中庸之道的思维方式发挥了作用。它使得我们既反左也反右,走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这种中庸之道是不搞极端,量变和质变相结合,阶段革命论和不断革命论相结合的辩证法之道。
    (摘编自郝铁川《改革智慧与中庸之道》)
    材料二:
    真正做到“中”是不容易的。“中”当然不是简单数理意义上的“中间”,更不是“词和”或“折中”。它不是一眼就能看透的事情。“中”的标准并不固定,更不拘泥,它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中庸是一个不断纠偏的过程。此时“中”,换个时间未必“中”;此地“中”,换个场合未必“中”,有人以“秤”来比喻和诠释“中”的内涵。秤的结构并不复杂,一个杆,一个权,量东西时,秤砣不能固定在某个地方,而应该随物之轻重来回移动,这才是“中”,才能“中”。
    (摘编自杨朝明《中庸之道并非“和稀泥没原则”》)
    材料三:
    儒家学说的哲学基础是中庸之道;中庸之道既是儒家的思维方式,也是儒家学说区别于墨家学说和法家学说的根本依据。
    孔子说:“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中行”是中庸之道的另一种表述,即走道路中间。不然,不是极端冒进,就是不思进取。孔子回答别人的问题,“叩其两端而竭焉”,把利弊得失都说清楚,全面地看问题。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与人和气相处,但坚持自己的原则立场。墨家主张舍己为人,法家宣扬人人为己,儒家主张既为自己也为别人.
    《孟子·离委》说:“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荀子·王钊》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无论是把君与臣比喻成腹心与手足的关系,还是把君与民比喻为舟与水的关系,都是强调双方相互依存、相互理解。这是从两个相反立场看问题,不是为一方献计献策。在中国思想史上,为强势阶层摇旗呐喊的是法家,为弱势群体奔走呼号的是墨家,儒家居中。
    仲弓请教为政之道,孔子答“举贤才”。贤才就是德才兼备之人,孟子说:“不信仁贤,则国空虚,”荀子则主张:“无德不贵,无能不官,”儒家对政府官员的要求,既与墨家偏重于道德不同,也与法家仅仅强调能力不同,而是二者兼顾。
    对社会成员的管理,儒家主张教罚并用。儒家重视教育与学习,《论语》开篇是《学而》,《荀子》开篇是《劝学》和《修身》,都把培养社会化的人作为政治的核心任务之一。儒家也重视法律,《荀子》把法律比作水尺,指出人们涉水而行需要看水尺,人们的社会活动则需要看法律。儒家既强调教育,也重视刑罚,但以前者为先导,这既与墨家偏重于仿效楷模不同,也与法家单纯强调法律有异。
    由上可见,儒家凡事站在相反的立场看问题,平衡双方的利益。这是儒家的思维方式和处事逻辑,是贯穿于儒家全部学说的一条看不见的脉络。中庸之道是儒学的灵魂,不明乎此,就事论事,看到的儒家学说只能是一堆碎片。
    (摘编自张荣明《中庸之道是儒学的哲学基础》)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中国的改革开放中,我们既反左也反右,走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这是中国改革开放能保持稳定的根本原因。
    B.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是中庸之道在建设国家政治制度和改革路径方面的体现。
    C.中庸之道是贯穿儒家全部学说的一条脉络,只有从中庸之道的角度,才能准确理解儒家学说的言论主张。
    D.孟子把君与臣比喻成腹心与手足的关系,这是从两个相反立场看问题,是站在中间强调双方相互依存。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把事物一分为二是不对的,应该是一分为三,因为在左右两个端点之间还有一个中间端点。
    B.“中行”就是走中间道路,是中庸之道的另一种表述;全面看问题也是中庸之道的另外一种表述。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在苏联一党制和西方多党制两个端点之间探索出来的。
    D.儒家既强调教育,也重视刑罚,但以后者为先导,说明中庸之道的“中”不是数理意义上的“中间”。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符合中庸思想的一项是(    )(3分)
    A.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B.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C.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
    D.圣人之道,去智去巧。智巧不去,难以为常。
    4.为什么说中庸之道并非“和稀泥、没原则”?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
    5.请简要分析材料三的论证思路。(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你没有听到狗叫吗?
    胡安·鲁尔福
    “伊格纳西奥,你在我背上,告诉我,你听到什么声音或者看到什么地方有灯光了?”
    “我什么也没有见到。”
    “我们该离目的地不远了吧。”
    “是啊,可什么也没有听到。”
    这两个人拉长了的黑色身影在小河沿岸一上一下地移动着,这黑影有时爬上了石块,有时缩小,有时增大.两人只有一个摇摇晃晃的黑影。
    月亮像一团圆圆的火球,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
    “我们该快到这个村庄了,伊格纳西奥。你的耳朵露在外面,仔细地听听有没有狗叫声。”
    “是的,但我还是一无所见。”
    “我累了。”
    “让我下来吧。”
    老汉慢慢地朝后退着,一直送到身后的一块大石头边,但他没有放下背在背上的人,而是重新驮了驮。虽说他已感到两腿发软,但还是不想坐下来,因为一坐下来他便驮不起他儿子的身躯了。他儿子是几小时前在别人的帮助下才驮在他背上的。
    “你觉得怎么样?”
    “不好。
    他儿子的话不多,而且越来越少。有时他仿佛睡着了。有时他好像又在发冷,浑身颤抖着。
    开始时,儿子曾对他说过:“放下我吧……就将我留在这里吧……你一个人走吧。明天或者等我稍微好一点儿后我会赶上你的。”这几句话他几乎说了有50遍了。现在他连这几句话也不说了。
    月亮正迎面高悬天空。这是一轮呈红色的大月亮,照得他们满眼生辉,使他们在地上的黑影拉得更长,显得更黑。
    “我不知该往哪儿走了。”他说。
    然而,没有人答理他。
    在背上的那个人全身被月光照得连亮,脸色苍白,毫无血色,露出暗淡的反光,他仍在儿子的下面驮着他。
    “你听到我刚才说的话了吗,伊格纳西奥?我说我看不清路。”
    另一个人仍然沉默着。
    他继续赶路,高一脚低一脚地走着。他时而弯下身子,时而挺直身子,还是一步一绊地走着。
    “不管怎样,我好歹要把你背到托纳亚。到那几我会找人给你治疗的,听说那儿有个大夫,我带你去找他看病。我已背了你好几个小时了,我绝对不会将你丢在这里,让人将你害死的。”
    “让我下来吧。”
    他的声音变得很低,几乎像在自言自语:“我想躺一会儿。”
    “你就在我背上睡吧,我一直把你抓得紧紧的。”
    几乎呈湛蓝色的月亮慢慢地在明净的天空中升起,皎洁的月光使汗流如注的老人的脸面闪着亮光。由于他的脖子被儿子的双手紧紧地勒住了,他低不下头来,只好眯缝起眼睛以躲避刺眼的月光。
    “我做的这一切都不是为了您,我是为了您死去的母亲,因为您是她的儿子。如果我在遇到您的地方撇下您不管,不像我现在这样送您去就医,那她定然会责怪我的。是她在给我鼓励,而不是您,因为您给我带来的只是困难、痛苦和羞辱。
    他一面说话,一面在出汗,但夜风将他的汗吹干了,在吹干后,又淌出汗来,“
    “我的脊梁会被压伤,但是我一定要背您到托纳亚,让人给您治一治您身上的伤。我知道,等到伤一治好,您就又会去干你的歪门邪道,可这就不关我的事了。您只要给我滚得远远的,不再让我知道您的事就行了。只要这样就行了……因为您已经不是我的儿子了。我说:‘让我给他的那部分血液在肾脏里腐烂发霉吧!’这话是我获悉您在拦路抢劫,您以窃为生,还杀了人。杀的是好人后说的。您若不承认,您的教父特兰基里诺便是一个例证。是他给您行的洗礼,也是他给您起的名字,可他也免不了遭此厄运,遇上了您。从那时起,我就说:‘他不是我的儿子。’”
    “你看看是不是看到了什么,或者说,是不是听到了什么,你在我背上能做到这一点,我不行,因为我觉得自己的耳朵聋了.
    “我什么也没有看到。”
    “你还不如我啊,伊格纳西奥。”
    “给我点水喝。”
    “这里没有水喝,只有石头。你忍一忍吧。即使有水,我也不会让你下来喝水。你一下来就没有人再来帮我把你背在背上了,而我一个人又无法背起你来。”
    “我渴得很,也因得很。”
    “我想起你生下来时候的情形了:饿了就醒,吃饱了又睡着了。你妈妈只好喂你水喝,因为你将她的奶水都吸干了。你总是吃不饱,脾气又暴躁,可我没有想到,这暴躁的脾气随着岁月的流逝都上升到你脑子里去了……你妈妈希望你健壮地成长。她在生第二个孩子时死了。即使她这时还活着,你也会气死她的。”
    他感到被他背着的这个人两只膝盖不像刚才这样夹紧了。两只脚往下垂着,在左右摆动着。他觉得被他背着的人的脑袋在晃动,像是在流泪。
    “你哭啦,伊格纳西奥?是我对您母亲的回忆使您哭的吧,是吗?可是您却从来没有为她做过好事啊!看来我们传给您的并不是慈爱之情,却是一肚子坏心眼。您现在总该知道了吧。人家把您给打伤了。您的朋友呢?他们全都给杀死了。不过,他们没有亲人,可您呢,伊格纳西奥?”
    村庄已在眼前,月光下,他见到屋顶在闪闪发亮。在最后几步路里,他感到他的腰弯得很厉害,儿子的体重都快把他压垮了。当他走到村庄第一座房子时,他斜靠在路边的栏杆上,无力地放下他儿子,浑身上下的骨头架子也好像都散开了。
    他费劲地分开儿子一直抱住他脖子的手指。当他感到如释重负的时候,他听见到处都是狗叫声。
    “你刚才没有听到狗叫吗?”他说,“你连这点希望也不想给我。”
    材料二:
    胡安·鲁尔福的作品是思考前写作,他的写作并没有明确的写作目的,只是将眼前的事情娓娓道来,像田间老翁向异乡人讲述发生在村子里的故事一样。正是这样“神性”的写作能力,把最真实的民间故事展现在人们面前。我们可以透过这些民间真实去了解墨西哥的文化传统,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胡安·鲁尔福在作品中并没有直接描写墨西哥革命的场景,但他传达的底层的苦难,确是墨西哥革命造成民间苦难的真实写照。
    ——阎连科、张学昕《我的现实,我的主义》
    6.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路上老汉一直不愿意放下儿子,哪怕“一步一绊”“跌跌撞撞”也要将儿子背到村庄,体现了他直接而朴素的父爱。
    B.老汉一直询问儿子是否“听到”或“看到”什么,和他谈起他的小时候和他死去的母亲,流露出对儿子无尽的失望。
    C.当老汉称呼儿子为“您”的时候,表明他内心痛心到不想承认这个儿子,也是在责备儿子,责备他走歪门邪道,责备他今天落得如此地步。
    D.结尾“你连这点希望也不想给我”表明无论老汉对儿子的所作所为多么痛恨,儿子的命运早已无法改变,最后的希望至此彻底消散。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杀人越货的浪荡子伊格纳西奥被父亲憎恨诅咒,但当他伤重垂危,父亲还是背起他沉重的身躯去托纳亚求医。父子俩被月光投出加长的黑影,颇具象征意味。
    B.小说虽然没有直接描写墨西哥革命的场景,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在苦难之下人们的精神世界,
    C.文中多次出现对月亮的描写,既暗示了时间的流逝,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又让文章的叙事节奏紧凑.
    D.小说情节几乎全靠老人的自言自语和父子间的对话推动,其他的描写少,但都恰到好处,给出关键的信息而不浪费一笔一墨。
    8.美国作家、艺术评论家苏珊:桑塔格普评价鲁尔福的写作充满寂静,请结合文本分析鲁尔福写作中寂静特点的具体表现,(4分)
    9.老汉背着儿子去托纳亚与“狗叫声”似乎没有多大关系,作者为何要以“你没有听到狗叫吗?”为题?请结合小说探究用意。(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
    伯牙子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复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为鼓琴者非独鼓琴若此也贤者亦然虽有贤者,而无以接之,贤者奚由尽忠哉!骥不自至千里者,待伯乐而后至也。
    荆公子行年十五而相荆,仲尼闻之,使人往视,还曰:“廊下有二十五俊士,堂上有二十五老人。”仲尼曰:“合二十五人之智,智于汤武;幷二十五人之力,力于彭祖。以治天下,其固免矣乎!”
    宋司城子罕之贵子韦也,入与共食,出与同衣;司城子罕亡,子韦不从;子罕来,复召子韦而贵之。左右曰:“君之善子韦也,君亡不从,来又复贵之,君独不愧于君之忠臣乎?”子罕曰:“吾唯不能用子韦,故至于亡;今吾之得复也,尚是子韦之遗德余教也,吾故贵之。且我之亡也,吾臣之削迹拔树以从我者,奚益于吾亡哉?”
    应侯与贾午子坐,闻其鼓琴之声,应侯曰:“今日之琴,一何悲也?”贾午子曰:“夫急张调下,故使人悲耳。急张者,良材也;调下者,官卑也。取夫良材而卑官之,安能无悲乎!”应侯曰:“善哉!”
    子路问于孔子曰:“治国何如?”孔子曰:“在于尊贤而贱不肖。”子路曰:“范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其亡何也?”曰:“范中行氏尊贤而不能用也,贱不肖而不能去也;贤者知其不己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贱己而雠之。贤者怨之,不肖者雠之;怨雠并前,中行氏虽欲无亡,得乎?”
    (节选自《说苑·尊贤》)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为鼓琴者/非独鼓琴若此也/贤者亦然
    B.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为鼓琴者/非独鼓琴若此也/贤者亦然
    C.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为/鼓琴者非独鼓琴若此也/贤者亦然
    D.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为/鼓琴者非独鼓琴若此也/贤者亦然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与“治之于未乱”(《老子》)两句中的“治”字含义相同,
    B.“伯牙子鼓琴”与“虎鼓瑟兮鸾回车”(《梦游天姥吟留别》)两句中的“鼓”字含义相同。
    C.“善哉乎鼓琴”与“素善留侯”(《鸿门宴》)两句中的“善”字含义不同.
    D.“调下者,官卑也”与“位卑则足羞”(《师说》两句中的“卑”字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伯牙子的琴曲中,钟子期仿佛看到了巍巍的泰山与浩荡的流水,感受到了伯牙子在琴曲中寄寓的志趣,对他的琴技大加赞赏。
    B.孔子听说判公子十五岁就做了国相,派人前去了解。他认为,荆公子借助俊士的力量与老人的智慧来治理天下,可以避免其鄙陋。
    C.面对身边人的质疑,子罕指出能够逃亡归来是因为听从了子韦的教诲,而群臣通过掩盖车迹拔去标志来逃亡,对自己没有益处。
    D.孔子认为,范氏、中行氏尊重贤明的人却不能任用,轻视不贤明的人又不能斥退,以致于贤明的人与不贤明的人都对其怨恨仇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虽有贤者,而无以接之,贤者奚由尽忠哉!骥不自至千里者,待伯乐而后至也。(4分)
    (2)司城子罕亡,子韦不从;子罕来,复召子韦而贵之。(4分)
    14.本文体现了哪些人才观?请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5~16题。
    鹤桥仙
    陆游
    华灯纵博①,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半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洲②烟雨。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
    【注】①博,古代的一种模戏。②洲:长满水草的沙洲。③镜湖:在今浙江绍兴,唐代贺知章告老还乡,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以示矜恤。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酒徒”两句将终日酣饮耽乐的酒徒与心存恢复的有志之士的际遇形成鲜明对比。
    B.轻舟低篷在洲烟雨中非常渺小,词人却用“占断”一词,尽显独享风光的惬意。
    C.上阕“独去作江边渔父”给我们塑造的是一个怡情山水,隐逸闲适的渔翁形象。
    D.全词用笔蕴蓄,颇见炼字之功,“元自”“何必”两词在表现感情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16.陆游在作品中自称“闲人”,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说“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也称自己是“闲人”,请分析两者有何异同。(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论语·学而》中孔子认为“好学”的表现有三条:一是在物质上,即“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二是在言行上,即“____________”;三是在目标上,即“____________”。
    (2)《老子》第二十四章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自我夸耀的人建立不起功勋,自我夸耀的人不能长久。
    (3)《大学》中的“____________”说明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而“____________”是说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才能获得知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饱经苦难的中华民族能蹚过浩荡五千年历史长河而屹立不倒,从孔子屈子到卫青、岳飞,志士仁人______;当代汉字与甲骨文“日”“月”“人”端然象形,一脉相承——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这是______的奇迹。文化传承,是要有载体有传人的,在眼花缭乱的信息时代,辉煌中华文明还能不能心香相续、______,希望就在孩子们身上。
    可以想见,当千家万户氤氲的灯光下,都有一个孩子,在用稚嫩的手,敬畏地捏住毛笔,屏息静气,敬畏地临摹书写,看那墨迹慢慢地泅开来,丝丝缕缕渗进宣纸,他们或有机会体悟王羲之兰亭序曲水流觞的充沛气韵,黄庭坚寒溪炊烟松风阁的沉郁端方,小小的童心开始沉醉于魏碑晋书,沉醉于唐烟宋雨。沉醉于宣纸与狼豪从滞涩到流畅的微妙感觉。书法连课堂,毫端蕴秀、笔墨含香,寄寓着传统文化的接续,寄寓着______、润物无声的文明力量。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薪尽火传            空前绝后     奔腾不息     如沐春风
    B.口耳相传            绝无仅有     奔腾不息     春风化雨
    C.薪尽火传            绝无仅有     生生不息     春风化雨
    D.口耳相传            空前绝后     生生不息     如沐春风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他们或有机会领略王羲之曲水流觞兰亭序的充沛气韵,黄庭坚寒溪炊烟松风阁的沉郁端方
    B.他们或有机会体悟王羲之兰亭序曲水流觞的充沛气韵,黄庭坚松风阁寒溪炊烟的沉郁端方
    C.他们或有机会领略王羲之曲水流觞兰亭序的充沛气韵,黄庭坚松风阁寒溪炊烟的沉郁端方
    D.他们或有机会体悟王羲之兰亭序曲水流觞的充沛气韵,黄庭坚寒溪炊烟松风阁的沉郁端方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一个年轻人很想成为爱迪生的助手,他找到爱迪生,并对爱迪生说:“我发明了一种能溶解一切物体的东西。”爱迪生笑着说:“那是不可能的。”年轻人问:“为什么不可能?”爱迪生说:“____________?”
    21.归谬论证是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反驳方法。请运用归谬法在横线处补写一个反问句。(4分)
    22.试按照这种归谬逻辑,以及下面的示例仿写一句。要求语言简洁明了。(6分)
    示例:如果说坐拥万卷书的人就是博学之人,那么书店老板一定就是世上最博学的人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大学》开篇告诉我们,“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完善的境界)。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患而后能得。”(知道我要达到的目标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慎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够有所收获。)
    了解自己想要什么,想达到怎样的境界,认识自己的本心,这些话语千百年来一直启迪与引导着无数人积极探索人生,它对生活在新时代、担当新使命的青年人,仍然有着重要意义。每个人天赋不同,兴趣各异,如果我们能尽早地认清自己,明白自己内在生命的愿景,能顺着自己的天性,充分发挥自己的天赋,找到自己的人生真谛,实现人生价值,就更能享受这美好的一生。
    我校高一年级近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活动,语文老师也计划在课堂上举行“找到自己的人生路,做幸福青年”主题交流会。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发言稿,谈谈你的感受和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