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首页 > 高中语文 > 高二试题库 > 期中考 >

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八校联合体高二上期中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参考答案
    1.A【解析】A.“这是中国改革开放能保持稳定的根本原因”错误,原文“我觉得一个成功之处,就是中庸之道的思维方式发挥了作用”不是根本原因,二者关系判断错误。
    2.C【解析】A.“把事物一分为二是不对的”错误,原文的表述是“有人认为事物是一分为二的,中庸之道则认为事物一分为三⋯⋯”,可见“一分为二”本身是对的,只是不符合中庸之道。
    B.“全面看问题也是中庸之道的另外一种表述”错误,原文的表述是“‘中行’是中庸之道的另一种表述,即走道路中间。不然,不是极端冒进,就是不思进取”,“全面看问题”不等同于中庸之道。
    D.“以后者为先导”说法错误,应是“以前者为先导”。
    3.D【解析】D.“去智去巧”是取其一端的说法,不符合“中庸之道”。
    4.①“中庸”是于“两端”之间选取一个解决问题的最佳平衡点,是高明智慧,而不是无原则地两个都要的无奈迁就,因而“中庸之道”不是“和稀泥、没原则”。②“中”的标准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中庸是一个不断纠偏的过程,不是“和稀泥、没原则”。
    5.①首先提出中心论点——中庸之道是儒学的哲学基础,并引出两种参照学说——墨家学说和法家学说。②然后列举儒家学说的言论,从多方面分析其与墨家学说和法家学说的不同,无一例外体现了“执其两端而用其中”的中庸之道,充分论证观点。③最后得出结论,照应论点;强调必须看到儒学的灵魂,避免碎片化理解。
    6.B【解析】老汉一直询问儿子是否“听到”或“看到”什么,和他谈起他的小时候和他死去的母亲,流露出老汉深深的悲伤无奈和年老力竭的无助痛苦。
    7.C【解析】小说对“月亮(月光)”的描写,还舒缓了文章本身悲伤压抑的叙述氛围,让我们在阅读过程中有了视线的转移和情绪的起伏,让原本略显紧张的叙事舒缓下来,并不是让节奏紧凑。
    8.【解析】
    ①环境上:父亲背儿子去托纳亚的路上,父子俩没有听到周围的任何声音,甚至父亲有时都听不到儿子的回答,渲染了黑夜中死--般寂静的氛围。再者,小说通过反复描写月亮出现在夜空中的不同位置,来透露时间的变化和历时的长久,营造了一种漫长而宁静的感觉。
    ②人物上:本文只出现了父亲和儿子两个人物,人物的简省,体现出寂静的特点。且以人物的简短对话和大段独白结合,独白有暗示父亲内心的荒芜寂静的作用。
    ③情节上:情节简单平淡,体戏剧性不强,体现出寂静的特点。小说情节主要以父亲和儿子的对话和父亲的自问自答展开,在对话中交代了事件的来龙去脉,叙事紧凑利落。(1点2分,任意2点4分。)
    9.【解析】
    ①“狗叫声”在小说的叙述过程中反复出现,有贯穿全文的作用,标题提示了文章的阅读线索。或者:标题和小说的结尾形成了首尾呼应,使小说结构更完整和严谨。
    ②塑造了一个丰富而真实的父亲形象——表面上数落儿子,实则希望儿子能坚持活下来。父亲背儿子去托纳亚的路上数次询问儿子是否听到“狗叫声”,父亲一直提醒儿子去听去看,他担心儿子就此死去,于是一路给予儿子生存信念的支撑,是父爱最直接最朴素的体现。
    ③使小说主旨更为深刻和丰富。反映当时革命背景下民众的苦难和精神世界。他们尽管遭遇种种苦难,但是竭尽全力想去拯救与重塑灵魂。(1点2分,3点6分。)
    10.B【解析】本题,“伯牙破琴绝弦”,“破琴绝弦”并列结构,同为主语“伯牙”支配,不可断开,排除AD;“以为世无足为鼓琴者”,“世无足为鼓琴者”作“以为”的宾语,不可断开,排除C。
    11.D【解析】“含义不同”错误。“卑”,均为低下之意。“调下者,官卑也”意思是:调下,官职卑下(声音低下);“位卑则足羞”意思是:把地位低的人当做老师,就足以感到耻辱。
    12.C【解析】“子罕指出能够逃亡归来是因为听从了子韦的教诲”错误。原文“今吾之得复也,尚是子韦之遗德余教也”,子罕的意思是子韦留下的德行教化了“我”。
    13.(1)虽然有有才德的人,但是没有人与之交接,贤者又通过什么(路径)来尽忠呢。良马不会自己到达千里之远,是要等待伯乐的赏识后才能到达千里。“无以”没有,“奚”,什么各一分,句意二分。
    (2)司城子罕逃亡,子韦没有追随;子罕返回后,又召见子韦并礼待他。“亡”,逃亡;“从”,追随:“贵”,礼待。各一分,句意一分。
    14.懂得识别人才,尊重人才,任用人才。
    参考译文:
    君王要想使天下安定太平,把光荣的名声流传到后世,一定要尊重贤臣,谦虚地对待士人。伯牙弹琴,钟子期在一旁欣赏,伯牙开始用琴声抒发自己志在泰山的情怀,钟子期情不自禁地感叹说:“弹得太好了,高昂激越,如登巍巍高山!”过了一会儿,伯牙又表达了自己志在流水的意向,钟子期又禁不住说:“弹得太好了,回旋跌宕,如临滔滔江河。”后来,钟子期不幸死去,伯牙把琴摔破,把弦扯断,终生不再弹琴,认为失去知音,世上便再无值得为之弹琴的人了。不但弹琴是这样,贤人也这样。虽然有有才德的人,但是没有人与之交接贤者又通过什么(路径)来尽忠呢。良马不会自己到达千里之远,是要等待伯乐的赏识后才能到达千里。
    荆国公子十五岁时就代理荆国的事务,孔子听说了这件事,派人前往观看他是如何处理政事的。使者返回后,对孔子说:“廊下有二十五俊士,他的堂上有二十五位老人。”孔子说:“合二十五人的智慧来治理天下,比汤、武还要明智;合二十五人的力量,力量大于彭祖。以此来治理天下,大概就可以使国家免于危亡了吧!”
    宋司城子罕看重子韦,与他共食同衣。司城子罕逃亡,子韦没有追随;子罕返回后,又召见子韦并礼待他。左右说:“你对他很是善待,你逃亡的时候他没有跟从,你回来之后还看重他,你难道对那些忠臣不愧疚吗?”子罕说:“我正是因为不能重用子韦,才导致逃亡;现在我再次回来,尚且是因为子韦留下的德行教化我的原因,所以我看重他。况且我逃亡,我的臣子能掩盖车迹拔去标记跟从我,又哪里对我的逃亡有好处呢?”
    应侯与贾午子同坐,听到他弹琴的声音,应侯说:“你今天的琴声怎么如此悲切呢?”贾午子说:“张急调下,所以使声音悲切。如同大材小用。张急好比良材;声音低沉好比官位低下;用良材弹奏低下的声音,怎么能不悲切呢?”应侯说:“你说的对。”
    子路问孔子说:“怎样治理国家?”孔子回答说:“(治理国家的根本)在于尊重贤能的人,轻视那些不贤的人。”子路说:“范、中行氏尊重贤能的人,轻视那些不贤的人,他的灭亡是什么缘故?”孔子说:“范中行氏尊重贤人却不能重用他们,轻视不贤之人却不能罢免他们:贤能的人知道他不重用自己而埋怨他,不贤的人知道他轻视自己而仇恨他。贤能的人埋怨他,不贤的人仇恨他,埋怨和仇恨一同摆在他面前,中行氏即使想不遭灭亡,能够办得到吗?”
    15.C【解析】塑造的是一个壮志未酬而只能无奈隐居的闲散的江边渔翁形象。根据“谁记当年豪举”,“又何必君恩赐与”流露出的愤慨不平之气可以看出他依然想有所作为,并不是怡情山水、隐逸闲适。
    16.【解析】
    同:从处境来说。陆游和苏轼都是不被皇帝重用的闲散之人。
    异:苏轼自称“闲人”除了有被贬的郁闷之外,更多的是自我排遗后的释然、内心的豁达。陆游自称“闲人”,表现出的则是不屑、愤慨不平之气,矛头直指最高统治者。
    答题关键点要把两者不同的情感融入到“闲人”的“闲”去解读。
    17(1)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2)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3)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18.C【解析】“薪尽火传”:柴虽燃尽,火种仍能留传。比喻思想体系、学问或技艺代代相传。“口耳相传”:口说耳听地往下传授。本句语境是强调“从孔子屈子到卫青、岳飞,志士仁人”这些人代代相传中华,因此应选用“薪尽火传”合适;
    “空前绝后”:以前没有过,以后也不会再有。形容超绝古今,独一无二。“绝无仅有”:只有这样一个,再没有别的。形容极其稀少,此处是说当代汉字与甲骨文一脉相承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极为稀少,因此应选用“绝无仅有”合适;
    “奔腾不息”泛指江河向前跳跃着奔跑永不懈怠、永不停止。比喻很有气势。“生生不息”:指不断地生长、繁殖。此处是说在眼花缭乱的信息时代,辉煌的中华文明还能不能继续发展,因此应选用“生生不息”合适;
    “如沐春风”:像坐在春风中间,比喻同品德高尚且有学识的人相处并受到熏陶。“春风化雨”: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比喻良好的教育。此处是说书法进课堂的行为,属于教育,因此应选用“春风化雨”合适。
    19.A【解析】画波浪线句语病有二:
    一、“体悟⋯⋯气韵”搭配不当,应为“领略⋯⋯气韵”合适;
    二、“兰亭序曲水流觞”语序不当,这一部分对应后文“寒溪炊烟松风阁”,格式应是一样的,可修改为“曲水流觞兰亭序”。
    全都修改正确的只有A项。
    20.①排比手法的构成:结构相同、语义相近、气韵相通,由“沉醉于”所引领的三个句子,将孩子们通过书法所见识到的物品——“魏碑晋书”“唐烟宋雨”和“宣纸狼毫”串联起来,形成了排比结构,信息丰赡。
    ②表达效果:结构整饬,语言典雅、风格清丽,读起来韵律和谐、气势充盈,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书法走进小学课堂的必要性——让小小童心在曼妙文化体验之中完成“文化自信”启蒙。
    21.那么你想用什么器皿放置这种万能溶液呢?
    【解析】题目要求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反驳方法补写句子。先看年轻人的话,找出其逻辑错误。他说“我发明了一种能溶解一切物体的东西”,这里的“一切物体”具有明显的逻辑漏洞。爱迪生可以利用这一点来反驳他:既然什么都能溶解,那这种液体放在什么容器里都不行。据此写出答案。
    22.示例:①如果说一直笑脸相迎的人就是幸福的人,那么小丑就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了。
    ②如果说有资历就意味着权威,那么百岁老人就是最有权威的人了。
    ③如果说只要努力的人就是成功的人,那么王莽就是历史上最成功的人了。
    ④如果说核电站因为有微量放射性就是肮脏的,那么微量放射性无处不在的美丽大自然就是最肮脏的了。
    【解析】归谬法又称反证法(又称背理法),是一种论证方式。他首先假设某命题成立(即在原命题的题设下,结论不成立),然后推理出明显矛盾的结果,从而下结论说原假设不成立,原命题得证。
    示例中的“原命题”就是“坐拥万卷书的人就是博学之人”,先认可这一命题成立,然后推出“书店老板是世上最博学的人”,这明显存在错误。因此原命题错误。
    仿写时也要先设立一个有问题原命题,如“一直笑脸相迎的人就是幸福的人”,然后推出一个荒谬的结论,“小丑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仿写时还要注意句式与示例一致。
    23.【审题】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
    【立意】1.找到自己的人生路,做幸福青年;
    2.认识自我,把握未来,做最美青年;
    3.全面规划,做最好的自己。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