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首页 > 高中语文 > 高二试题库 > 期中考 >

广东省珠海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珠海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参考答案
    【答案】1.C     2.D    3.A
    4.①材料一从传统戏曲这一具体的传统艺术形式的角度,阐述了戏曲的陶情功能和在通与变并行的演进发挥的风化功能。②材料二则从中国传统艺术这一整体的角度,阐述了其丰富的审美形式和审美价值引领所起到的审美功用。
    5.①借助粤剧具有美感的表演要素,激发学生的审美体验和情感共鸣,寓教于乐。②选取具有教育意义、符合新时代价值观的剧目,引领学生的精神追求。③顺乎学生的身心特点,充分利用数字化手段,引导学生发现美、探索美。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就要在追求形式美的同时追求内涵美、内在美”错。原文是“不仅追求形式美、外在美,更要追求内涵美、内在美”,原文中“追求形式美、外在美”和“追求内涵美、内在美”是递进关系,而选项说成是并列关系了。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就天然具备了美育功用”错。原文是“戏曲承载教化意义的天然功利性能够被持续性地激活潜藏能量”,原文中指的是“天然功利性”,而不是“天然具备了美育功用”。B.“中华美学精神都生动体现在包括传统文学、绘画、书法、戏剧、音乐等在内的作品中”错。原文是“传统文学、绘画、书法、戏剧、音乐、舞蹈等文艺门类中的优秀作品,无不是中华美学精神的生动体现”,选项前后关系弄错了。C.“是为了论证脱离‘真善’的美并非真正的美,必将掉入庸俗的境地”错。根据材料二第三段开头第一句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积极的审美价值引领”可知,引孟子的话是为了论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积极的审美价值引领。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根据材料二的首尾段落的论述,强调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找寻给养,强调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审美价值引领作用。A.强调经典对审美的作用。B.强调无为思想。C.强调美对生活的作用。D.强调创作要以简洁明了为主。故选A。
    4.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结合材料一开头段中“中国古典戏曲有着独特的美育范式。戏曲舞台上表现出来的声腔和形象,因可愉悦感官、心灵,又能感化人心而彰显出重要的美育价值”和结尾段中“古典戏曲美育观在今天既对‘发现美’有所传承,又踏上了深入‘探索美’的新征程。继承和激活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要求在新的时代重新审视与丰富戏曲美育的内涵,并挖掘出其与时俱进且历久弥新的重要意义”,再结合材料的出处《文化自信与古典戏曲美育观的理论重构》可知,材料一是从传统戏曲这一具体的传统艺术形式的角度,阐述了戏曲的陶情功能和在通与变并行的演进发挥的风化功能。结合材料二开头段中“修正畸形的审美观,加强和巩固社会主流审美,提升全社会的审美水平,应注重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找寻给养,不仅追求形式美、外在美,更要追求内涵美、内在美”,第二段第一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丰富的审美表现形式”,第三段第一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积极的审美价值引领”和结尾段中“如果不创作出更多具有健康崇高审美品位的文艺作品,如果不提供更多有文化内涵、有中华文化基因的文化产品,如果不对丑陋的审美加以驳斥、对崇高的审美加以弘扬,就会出现美丑观的混乱,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可知,材料二则从中国传统艺术这一整体的角度,阐述了其丰富的审美形式和审美价值引领所起到的审美功用。
    5.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一第二段“‘陶情’是古典戏曲美育传统的主题之一。戏曲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表演形式。经过高度提炼后,在戏曲舞台上呈现出华丽的角色造型、精彩的‘唱念做打’和曲折的戏曲冲突,无不引发观众看戏、听戏和品戏的兴趣,促成他们在感官继而在心理层面产生基于审美共识的情感共鸣”可知,可借助粤剧具有美感的表演要素,激发学生的审美体验和情感共鸣,寓教于乐。根据材料一第三段“‘风教’也是古典戏曲美育功用的体现。古典戏曲于内容上秉承了“‘兴观群怨’‘文以载道’的文学传统,从而在基调上确定了‘厚人伦,美风化”’的美育宗旨。劝善惩恶、辨明是非、弘扬忠孝等,皆是古典戏曲呈现‘教化’意义的美育主题”可知,可选取具粤剧中有教育意义、符合新时代价值观的剧目,引领学生的精神追求。根据材料一最后一段“进入数字化时代,如何利用新媒介的影响力,让古典戏曲走进课堂、走向大众,弘扬并传播其艺术魅力,又成为当前戏曲美育的重要课题”可知,可顺乎学生的身心特点,充分利用数字化手段,利用新媒介的影响力,引导学生发现美、探索美。
    【答案】6.A     7.B
    8.①人物塑造:体现了老约翰内心情感的变化,暗示了老约翰经济处境的窘迫。②情节结构:以租期的不断延长暗示了情节的发展。③情感主旨:批判了专利权申请过程的拖沓烦琐,凸显了小人物面对层层盘剥时的无奈。
    9.“我”既是故事的主人公也是故事的叙述者:①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使叙述更有说服力,更引人深思;②便于更直观地抒发作者对社会现状的批判之情,有利于作者表达对社会诸多现象的认识;③以“我”的见闻串起故事情节,使故事情节更加紧凑、集中。
    【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思想内容的能力。A.“终于办理了通用的专利权”错误,小说最后说“这还仅仅在国内有效。要是带出联合王国的境界,我就要再花上三百镑”,由此可知,通行证只在英国适用,并不通用。故选A。
    7.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艺术特色的能力。B.“不厌其烦地说理”错误,小说中无抽象议论和空洞的说理,应为“不厌其烦地叙事”。故选B。
    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从文中来看,“在汤姆斯•乔哀那里租了一间为期一个礼拜的房子”“我临时住在汤姆斯•乔哀那里,租期已经延长了一个礼拜,这会儿五天又过去了”“我现在已经在汤姆斯•乔哀那里住到了第三个礼拜了,费用挺大,我只好处处节俭过日子”“我待在汤姆斯•乔哀那儿已经超过了一个月。我都不大有耐心了,钱袋也掏得差不多了”“到这时,我已经在汤姆斯•乔哀那里待了六个礼拜了”,“延长”“又”“已经”“到这时”这些词语说明“我”在汤姆斯•乔哀那儿的租期不断地延长,而这延长也就逐步推动情节的发展,这是情节方面的作用;从人物形象塑造的角度来看,随着时间的流逝,租住的时间越来越长,“我”的内心情感发生了变化,而“只好处处节俭过日子”“钱袋也掏得差不多了”等表现出“我”经济处境的窘迫,这是形象方面的作用;从表现小说情感主旨的角度看,小说中多次谈到“我”在汤姆斯•乔哀家租住的事情展现了申请专利过程的烦琐,而面对这样的情形,“我”这样的小人物只能无奈地等候,毫无办法,凸显了小人物面对层层盘剥时的无奈。
    9.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艺术特色的能力。从本文来看,“我”既是本文的主要人物,也是整个故事的叙述者。从叙述者的角度来看,作者从“我”的视角来讲述这个申请专利的过程,让整个环节展示在读者面前,让故事的叙述更具真实性和说服力,更具震撼人心的力量;从情节发展的角度看,小说以“我”的所见所闻串起小说的故事情节,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使故事情节更加紧凑、集中,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揭示主题的角度看,小说通过“我”的亲身经历展示申请专利过程的拖沓烦琐,凸显了小人物面对层层盘剥时的无奈,有助于直接抒发作者对此种社会现状的批判,对小人物遭遇的同情。
    【答案】10.B     11.A     12.C
    13.(1)张忠、许泰两人故意纵容京兵冒犯王守仁,有的叫着王守仁的名字辱骂他。王守仁不为所动,对待他们更加宽厚。(2)忽然领悟到要推究事物原理,从而从中获得智慧,应当求助于自己的内心(从自己的内心寻求答案),不应当求助于外在事物,感叹说:“道理就在这里。”(3)客人得到药方,拿来取悦吴王,越国发兵侵吴,吴王派他统帅(军队)。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第二天早晨,朱宸濠正在召见他的群臣,官军突然杀到。官军用小船装满木柴,乘风放火,烧了叛军的副船。朱宸濠的船只搁浅,匆忙换船逃跑,王冕率领的士兵追赶抓住了他。“朝其群臣”意思是“召见他的群臣”,动宾结构,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以小舟载薪”意思是“用小船装满木柴”,“以小舟”是状语,修饰“载”,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遁”意思是“逃跑”,主语是“宸濠”应紧跟在上句后,后面说的是王冕率兵追赶他,排除C。故选B。
    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A.“文中指征调兵力”错。檄,文中用以声讨宁王朱宸濠反叛。故选A。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让张忠、许泰对他心生敬佩”表述与原文不符,原文是“忠、泰益沮”,应是张忠、许泰更加懊丧。故选C。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题得分点有:“纵”,纵容;“犯”,冒犯;“抚”,抚慰,这里是对待的意思,“厚”,宽厚。(2)题得分点有:“格”,推究;“致”,求得;“求”,寻求,求助;“喟然”,慨叹的样子。(3)题得分点:“说”,取悦;“有难”,发兵侵吴;“将”,统率(军队)
    参考译文: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二十岁考中乡试,学业大有长进。只是更喜欢谈论兵法,而且擅长射箭。弘治十二年考取进士。正德元年冬天,刘瑾抓捕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多人。王守仁刚正地向皇帝上奏章营救,刘瑾大怒,在朝廷上将王守仁杖刑四十下,贬谪为贵州龙场驿丞。刘瑾被杀,衡量(王守仁的才能),调迁到庐陵做知县。(王守仁)入京朝见皇帝,升任南京刑部主事。十四年六月,受命平定福建叛军。行军到丰城时,宁王朱宸濠反叛,知县顾佖把这个消息告诉他。王守仁急忙赶到吉安,与伍文定征调军粮,修治器械船只,传送文书揭露朱宸濠的罪状,使太守县令等地方官各自率官员士兵为王事尽力。壬辰七月初一,宁王的军队偷袭攻下九江、南康,迫近安庆。有人请求救援安庆,王守仁说:“不能这样。现在九江、南康已经被叛贼把守,我们越过南昌和他们在江上相持,两个郡的军队断绝我们的后路,这样就腹背受敌了。不如直接攻打南昌。叛军听到南昌被攻破,一定会解除安庆的围困来回救。我们在湖中迎面攻击他们,没有不胜利的。”众人说:“好。”朱宸濠果然从安庆回兵。乙卯日两军在黄家渡相遇。第二天早晨,朱宸濠正在召见他的群臣,官军突然杀到。官军用小船装满木柴,乘风放火,烧了叛军的副船。朱宸濠的船只搁浅,匆忙换船逃跑,王冕率领的士兵追赶抓住了他。总共三十五天叛军就被平定。当时皇帝已经亲自出征,任命安边伯许泰为副将军,偕同提督军务太监张忠率领数千京兵,逆江而上,抵达南昌。张忠、许泰两人故意纵容京兵冒犯王守仁,有的叫着王守仁的名字辱骂他。王守仁不为所动,对待他们更加宽厚。病了给他们药,死了给他们棺椁,在路上遇到办丧事的,一定停下车慰问好久才离开。京兵们说“王都堂爱护我们”,没有再冒犯他的人。张忠、许泰轻视王守仁是个文士,强迫他射箭。王守仁慢慢起身,射了三支箭,三次射中靶心。京兵都大声欢呼,张忠、许泰更加懊丧。世宗刚即位,任命王守仁担任南京兵部尚书。王守仁不赴任,请求回家探望父母。王守仁病重,上疏请求辞官回乡,举荐郧阳巡抚林富代替自己,不等诏命回复就回家了。走到南安去世,享年五十七岁。王守仁天资异常聪明,贬谪到龙场的时候,穷荒之地没有书籍,每天整理以前所学。忽然领悟到要推究事物原理、从而从中获得智慧,应当求助于自己的内心,不应当求助于外在事物,感叹说:“道理就在这里。”于是深信不疑。他从事教育,专门以“致良知”为主。求学的人一致听从他,世间于是有了“阳明学”。
    【答案】14.B
    15.(1)世态炎凉的感慨。诗人想通过广泛交游来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抱负,但是“黄金散尽交不成”,尝尽了世态炎凉。(2)光阴虚度的无奈。“白首为儒身被轻”抒发了作者年华老去,不得重用,反被轻视,内心充满了壮志难酬的伤感、无奈。(3)受人排挤的愤懑。“一谈一笑失颜色,苍蝇贝锦喧谤声”两句写小人毁谤之声非常喧闹,闻之令人心惊。运用典故,意指谗言可畏。揭露世间贤愚不分,贤者遭诽谤,小人得志猖狂。(4)荣辱偕忘的洒脱。诗人与朋友倾心畅谈,“光荣和耻辱对于我来说又算的什么?”表现了诗人襟怀磊落,洒脱无羁。
    【解析】1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B.“‘贝锦’喻忠言。小人的谗谤与忠言相互交织”说法错误。“贝锦”比喻花言巧语,指小人毁谤之声非常喧闹。这两句诗是说,到处都是世俗小人的谗谤声,谈笑间令人失色。故选B。
    1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黄金散尽交不成,白首为儒身被轻”,散尽了黄金也不得与世人相交,身为儒生一辈子都被世俗社会所轻视。抒发了世态炎凉的感慨。“白首为儒身被轻”,年华老去,可是作者壮志未酬,空有一身才华却依然被人轻视,不得重用,抒发了作者虚度光阴的无奈。“一说一笑失颜色,苍蝇贝锦喧谤声”,“苍蝇”比喻谗人,“贝锦”比喻花言巧语。这都是用《诗经》典故,指小人毁谤之声非常喧闹。这两句说,到处都是世俗小人的谗谤声,谈笑间闻之令人失色。“曾参岂是杀人者,谗言三及慈母惊”这一典故出自刘向的《新序·杂事》篇,曾参是孔子的门生,也是有名的孝子。他在郑国时有个同姓的人杀了人,消息传到他母亲的耳朵里,她前两次都不相信自己的儿子会去杀人,于是流言越来越多,最后她竟然信以为真,被吓的连忙扔下手中的织布梭,翻墙逃跑了。这里指谗言可畏。这两句说古代贤人曾参怎么会是杀人犯呢?接连三次的谣言,竟然让最信任他的母亲也受到惊吓。以上集中对世风进行批判,揭露世间贤愚不分,贤者遭诽谤,小人得志猖狂,抒发了受人排挤的愤懑。“与君论心握君手,荣辱于余亦何有”,“君”指王十二。这两句说,握着你的手,说句心里话吧,光荣和耻辱对于我来说又算了什么?表现了诗人荣辱偕忘的洒脱。
    【答案】16.修我甲兵,与子偕行;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答案】17.B     18.D
    19.①句子结构不同。原文中三个分句为偏正短语,可作为后文“打造”“诉说”的主语,前后连贯通顺。②语序不同。原文三个分句依照从古至今的顺序,更加符合逻辑。③强调重点不同。原句侧重强调三处景的特征,更能凸显“一站一景”蕴含的文化内涵。
    【解析】17.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交相辉映:各种光亮、色彩等互相映照。相映成趣:互相衬托、映照而显得很有趣。语境是说中国传统文化与冬奥会互相映衬,应选“相映成趣”;交融:形容事物的交汇融合。交汇:(水流、气流等)聚集到一起;会合。语境是“中国风”与“奥运情”的融合,属于抽象的文化和情感,应选“交融”;相与为一:相与,相互。相互结合成为一体。浑然天成:形容诗文结构严密自然,用词运典毫无斧凿痕迹。亦形容人的才德完美自然。语境是冬奥会上使用的高科技让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相互结合,应选“相与为一”;展示:把事物拿出来或指出来使别人知道,带有更加明显的主观色彩。展现:明显地表现出来的意思,多是客观世界的反映。语境是说冬奥会上的中国元素表现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应选“展现”。故选B。
    18.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语病有:语序不当,主语一致时,关联词放在主语之后,应把“不仅”放到“北京冬奥会”之后;搭配不当,“彰显……厚重感”“呈现……时代感”动宾搭配不当,“呈现”与“厚重感”搭配,“彰显”与“时代感”搭配。全部改对的是D项。故选D。
    19.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能力。句子结构不同。原句“闪耀中华文明初曙之光的泥河湾遗址群,绚丽绽放在燕山山脉的崇礼太子城,穿梭于百年京张的‘冰雪专列’”采用的是整句的形式,三个短语都是偏正结构,“闪耀中华文明初曙之光”修饰“泥河湾遗址群”;“绚丽绽放在燕山山脉”修饰“崇礼太子城”;“穿梭于百年京张”修饰“冰雪专列”,这样强调的词语就是“泥河湾遗址群”“崇礼太子城”和“冰雪专列”,它们作为主语,与后文“打造了‘一站一景一文化’,诉说着悠悠万古往事”构成完整句子前后连贯通顺。而改句“崇礼太子城绚丽绽放在燕山山脉,泥河湾遗址群闪耀着中华文明初曙之光,‘冰雪专列’穿梭于百年京张”变成主谓结构的三个句子,“打造”“诉说”的主语不同。语序不同。原句三个例子“泥河湾遗址群”“崇礼太子城”和“冰雪专列”,依照从古至今的顺序,更加符合逻辑。而改句先说“崇礼太子城”,再说“泥河湾遗址群”,顺序不合理。强调重点不同。原句采用偏正结构,突出的是“闪耀中华文明初曙之光”“绚丽绽放在燕山山脉”“穿梭于百年京张”,侧重强调三处景的特征,更能凸显“一站一景”蕴含的文化内涵。改句采用主谓结构,突出的是主语“泥河湾遗址群”“崇礼太子城”和“冰雪专列”,不能凸显“一站一景”蕴含的文化内涵。
    【答案】20.①可以通过体质指数判断;②而且会影响身体健康;③就会恢复以前的体重。
    【解析】20.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由前文“怎么判断是否需要减肥呢”“身材是否肥胖”可知,本空应填写与“如何判断自己是否肥胖,需要减肥”意思相关的内容,再结合后文“体质指数是……”可知,是否需要减肥,需要看体质指数。说明肥胖和体质指数有关。综合分析,本空可填“可以通过体质指数判断”。第二空,由前文容易得知,本空填写的是“很多人用不吃晚饭来减肥”的危害。由前一个分句中的关联词“不但”可知,本空应该以“而且”开头。再结合后文“有人就因此得了严重的胃病”可知,这种不健康的减肥方式会生病,给人的身体带来伤害,进而影响健康。因此本空可填“而且会影响身体健康”。第三空,本空讲的是通过不吃晚饭来减肥的人恢复吃晚饭之后出现的情况。由后文“甚至比以前更胖”可知,在恢复吃晚饭后,有些人出现了“反弹”,而“甚至”所表示的程度更深,因此本空应填比“比以更胖”程度稍浅的后果。不吃晚饭的目的是减肥,恢复饮食后,有些人虽不至于更胖,但应该也减不了肥了,会出现不再掉秤,或者恢复“原貌”的情况。因此本空可填“就会恢复以前的体重”。
    21.【例文】
    铸造强健体魄
    著名教育家罗家伦曾说过:一个强者要有三个基本条件:最野蛮的身体,最文明的头脑和不可征服的精神。这三者之中,我认为“最野蛮的身体”最重要。
    老师们常说,我们是祖国的未来。如果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又何谈建设祖国?如今的青年人,多大沉浸在手机、电脑、游戏的世界中,很少去打篮球或者散步,我们的健康状况堪忧。中国古代医学典籍《黄帝内经》开篇即阐述了“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的健康理念。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乃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的完美状态以及良好的适应力,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拥有健康,才能挑起生活的重担,才能为人民服务,才能对社会有所贡献,才能享受生活的幸福。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是一条永不过时的真理,尤其对刚刚经历过疫情考验的国人来说。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康市平利县老县镇考察调研时对孩子们说:“现在孩子普遍眼镜化,这是我的隐忧。还有身体的健康程度,由于体育锻炼少,有所下降。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我说的‘野蛮其体魄’就是强身健体。”
    “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出自毛泽东的《体育之研究》。一百多年过去了,这个道理不仅没有过时,甚至更为凸显。无论是面对彼时的民族兴亡,还是应对今日的国际竞争,中国人首先要做的,都应该是让身体强健起来。
    国家卫健委2018年的调查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超过了一半。“小眼镜”越来越多、身体素质下降,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还是因为课业负担太重、体育锻炼太少。
    不可否认,当下的中国,拥有今非昔比的物质和文化水平,青少年的个头更高了,块头更大了。可能不能说,身体素质更好了呢?环顾四周,在“眼镜化”之外,还有许多身材肥胖、难跑难跳的孩子。好日子,养出了“弱孩子”,这应该成为全社会的隐忧。
    疫情以来,全中国人在镜头里看到了一位身材挺拔而健硕、身体状态丝毫不逊色于年轻人的83岁老人,他就是钟南山院士。能在耄耋之年依旧活力十足,得益于几十年从未停止锻炼。钟老带给我们的,不光是医学知识,还有最朴素的真理:有知识、文明,更要有强健的体魄。
    一场与病毒的激烈战斗,理应让所有人领悟到,没有健康的身体,美好的未来就成了奢谈。把我们的身体素质搞上去,需要做的很多,时间很紧迫。为孩子课业减负,增加体育锻炼时间,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都自不待言;不以学历论成败,不以分数论成绩,什么才是人才的综合素质,整个社会都需要再认识。
    “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若没有一个野蛮的身体,只有精神的文明也不能帮助我们站稳脚跟。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同铸造强健体魄!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能力。【审题】材料引语给出了成为强者的三个条件,“最野蛮的身体”,即要有强健有力的身体;“最文明的头脑”,即要有精神文明;“不可征服的精神”即要有坚定的意志力和信念。这三者应该是缺一不可,但作文要求“比较三个条件,谈谈哪一个条件是最重要的”,需要我们在三者之中比较权衡出一个自己认为最重要的。“身体”乃是基础,“文明”乃是人类进步的标志,“不可征服的精神”是知难而上、永不退让的必须。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得出结论,并合理阐释。【立意】1.身体是革命的本钱。2.没有文明的头脑,人类与野兽无异。3.人要有“不可征服”的信念。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