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首页 > 高中语文 > 高二试题库 > 期中考 >

广东省珠海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50分
    本试卷共8页,包括四个部分21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填写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等相关信息。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不按要求填涂的答案无效。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美育即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宗旨在于立德树人。中国古典戏曲有着独特的美育范式。戏曲舞台上表现出来的声腔和形象,因可愉悦感官、心灵,又能感化人心而彰显出重要的美育价值。
    “陶情”是古典戏曲美育传统的主题之一。戏曲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表演形式。经过高度提炼后,在戏曲舞台上呈现出华丽的角色造型、精彩的“唱念做打”和曲折的戏曲冲突,无不引发观众看戏、听戏和品戏的兴趣,促成他们在感官继而在心理层面产生基于审美共识的情感共鸣。在创作与鉴赏的相互依存关系中,戏曲和心悦性的美学价值被强调,并将戏曲的情感力量化作“以美育人”的媒介,完成了古典戏曲美育的审美实践。
    “风教”也是古典戏曲美育功用的体现。古典戏曲于内容上秉承了“兴观群怨”“文以载道”的文学传统,从而在基调上确定了“厚人伦,美风化”的美育宗旨。劝善惩恶、辨明是非、弘扬忠孝等,皆是古典戏曲呈现“教化”意义的美育主题。大众皆耳熟能详的《窦娥冤》《赵氏孤儿》《桃花扇》《中山狼》等剧目,因传递出是非、爱憎、曲直、善恶等伦理道德价值而盛传不衰。以“美风化”为文化使命,古典戏曲也完成了“劝使为善,诫使勿恶”的德育实践。
    “美风化”是唱响古典戏曲功用的主旋律,贯穿于戏曲美育观演进的始终。戏曲承载教化意义的天然功利性能够被持续性地激活潜藏能量,主要源于因变则通,因通则久。在通与变并行的演进逻辑中,持续绽放着艺术魅力。
    通者,指千古不变之精神传统。古典戏曲中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诸如《精忠记》彰显的“精忠报国”之家国情怀,《桃花扇》传递的“天下兴亡”之担当意识,《桃园结义》体现的"侠肝义胆”之忠义精神,《窦娥冤》宣扬的“公正平等”之价值理念,以及各类剧目中至今仍蕴含的讲仁爱、守诚信、崇正义之时代价值,一直以来都是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生命之源,也是国人生成并坚定文化自信心的理论基石之一。浓厚的文化情结使得不同时代的观众形成了基于民族认同的价值观,也激励了他们不断反刍、消化其中内涵,进而提出戏曲美育构想的新方案。
    变者,指依时代语境而适时更新的美育内涵。“美风化”的美育实践总是与民族精神的构建密切相关。基于映射不同时代民族精神的问题意识,古典戏曲的美育内涵也相应地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封建王朝时期戏曲美育的路径选择是高台教化,在诗教传统的影响下,古典戏曲承载的德育价值被突出。在抵抗外辱和寻求民族出路的抗争时代,戏曲美育观则立足思想启蒙立场,成为宣扬“启蒙”与“救亡“精神的重要文艺载体。20世纪80年代以降,随着中国社会转型和思想解放潮流的兴起,戏曲美育的首要目标已经被提升为追求戏曲的艺术美,尤为注重传承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进入数字化时代,如何利用新媒介的影响力,让古典戏曲走进课堂、走向大众,弘扬并传播其艺术魅力,又成为当前戏曲美育的重要课题。
    基于“通”与“变”的演进逻辑,古典戏曲美育观在今天既对“发现美”有所传承,又踏上了深入“探索美”的新征程。继承和激活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要求在新的时代重新审视与丰富戏曲美育的内涵,并挖掘出其与时俱进且历久弥新的重要意义。
    (摘编自刘玲华《文化自信与古典戏曲美育观的理论重构》)
    材料二:
    历史悠久的中华文明,灿烂光辉的传统文化艺术,不仅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而且为我们提供了极为丰厚的审美文化资源。因此,修正畸形的审美观,加强和巩固社会主流审美,提升全社会的审美水平,应注重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找寻给养,不仅追求形式美、外在美,更要追求内涵美、内在美。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丰富的审美表现形式。传统文学、绘画、书法、戏剧、音乐、舞蹈等文艺门类中的优秀作品,无不是中华美学精神的生动体现。以古诗词为例,清晨可以是“日出雾露徐,青松如骨沐”,傍晚可以是“黄昏独倚朱阑,西南新月眉弯”,夜晚可以是“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诗词的韵律美、哲理美、凝练美、画面美千百年来散发着无穷的魅力,默默地进行着美的传递。由审美的视角打开传统文化之门,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灿烂,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积极的审美价值引领。孟子曰:“充实之谓美。”古谚云:“人品不高,落墨无法。”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对美的追求蕴涵着对真善人格的向往,追求美的过程也是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养成的过程。今天我们仍然不能脱离“真善”来谈美,那是因为脱离“真善”谈美会使美变成空洞的形式。一味追求表面美、形式美、外表美,会造成名不副实、徒有虚表,会陷入浅薄、肤浅,掉入庸俗甚至低俗、恶俗。
    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巩固和加强社会主流审美,关系到国家的文化安全,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关系到民族的前途和未来。审美观的背后是社会文化问题,它关系到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文化来满足和引导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一代。如果不创作出更多具有健康崇高审美品位的文艺作品,如果不提供更多有文化内涵、有中华文化基因的文化产品,如果不对丑陋的审美加以驳斥、对崇高的审美加以弘扬,就会出现美丑观的混乱,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摘编自肖一《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找寻审美给养》)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典戏曲通过舞台上的角色造型、“唱做念打”和戏曲冲突,促成观众产生情感共鸣。
    B.不同时代的民族精神不同,古典戏曲的美育内涵也随之相应地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
    C.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找寻审美给养,就要在追求形式美的同时追求内涵美、内在美。
    D.对丑陋的审美加以驳斥、对崇高的审美加以弘扬,有可能避免美丑观混乱等现象等出现。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美风化”是唱响古典戏曲功用的主旋律,古典戏曲在产生时就天然具备了美育功用。
    B.中华美学精神都地生动体现在包括传统文学、绘画、书法、戏剧、音乐等在内的作品中。
    C.材料二引孟子的话是为了论证脱离“真善”的美并非真正的美,必将掉入庸俗的境地。
    D.正因在继承精神传统的同时,随时代适时更新美育内涵,戏曲才能一直发挥教化作用。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为材料二的论据的一项是(3分)
    A.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主张:“经典超越了时代和趣味之起伏变化,体现出审美经验的共时性。”
    B.中国古代思想家庄子曾说:“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C.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强调:“从我们心中夺走对美的爱,也就夺走了生活的全部魅力。”
    D.中国古代文论家刘勰认为:“文以辨洁为能,不以繁缛为巧;事以明核为美,不以深隐为奇。”
    4.两则材料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审美功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
    5.广州市文化、教育部门准备启动2022年度“粤剧进校园”专题活动。请结合材料的内容,谈谈如何在本次活动中更好地发挥粤剧的美育功能。(6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各题。
    穷人的专利权
    狄更斯
    我的名字叫约翰。学的是打铁的行当。打十九岁那年起,人家看见我没几根头发,就一直管我叫“老约翰”了。现时我已经五十六岁了,头发并不比上面提到的十九岁的时候多,可也不比那时候少,因此,这方面也就没有什么新的情况好说。
    我发明过一种螺丝,挣了二十镑钱,这笔钱我这会儿还在用。整整有二十年工夫,我都在断断续续地搞一样发明,边搞边改进。上一个圣诞节前夜十点钟,我终于完成了这个发明。完成之后,我喊我妻子也进来看一看。这时候,我跟我妻子站在机器模型旁边,眼泪簌簌地落到它身上。
    那是在差不多一年之前的圣诞节前夜十点钟完成的。我把凡是能节省下来的钱统统都用在模型上了。我想自己去申请专利。
    我的姻兄弟,西布罗密奇的乔治·贝雷临死的时候遗留给我的妻子、他的姊妹一百十八镑零十个先令的英格兰银行股票。我和我妻子一直还没有动用过这笔钱。我们俩都同意拿这个发明去申请专利。我的朋友威廉·布彻替我写了一封信给伦敦的汤姆斯·乔哀。我乘“四等车”上了伦敦,在汤姆斯·乔哀那里租了一间为期一个礼拜的房子。
    汤姆斯·乔哀说要申请专利,第一步得向维多利亚女王提交一份申请书。我在靠近司法院法官弄的桑扫普顿大楼里找到了一位推事,在他那儿提出了陈述书,付了十八便士。他叫我拿着陈述书和申请书到白厅的内务部去,把这两份东西留在那里请内务大臣签署,缴付了两镑两先令又六便士。六天后,大臣签好了字,又叫我拿到首席检察官公署去打一份调查报告。我照他说的去办了,缴付了四镑四先令。
    我临时住在汤姆斯·乔哀那里,租期已经延长了一个礼拜,这会儿五天又过去了。首席检察官写了一份所谓例行调查报告,打发我带着这份东西到内务部去。内务部根据它搞了个复本他们把它叫作执照。为了这张执照,我付出了七镑十三先令六便士。这张执照又要送到女王面前去签署,女王签署完毕,再发还下来,内务大臣又签了一次。
    我现在已经在汤姆斯·乔哀那里住到了第三个礼拜了,费用挺大,我只好处处节俭过日子。我感到自己都有点泄气了。
    在林肯旅社的专利局里,他们替我的发明搞了一份“女王法令草案”的东西,还准备了一份“法令提要”。就为这份东西,我付了五镑十先令六便士。专利局又正式誊写两份法令文本,一份送印章局,另一份送掌玺大臣衙门。这道手续下来,我付了一镑七先令六便士,外加印花税三镑。这个局里的誊写员誊写了女王法令准备送呈签署,我付了他一镑先令。再加印花税一镑十先令。接下来,我把女王法令再送到首席检察官那儿签署。我去取的时候,付了五镑多。拿回来后,又送给内务大臣。他再转呈女王。女王又签署了一次。这道手续我又付了七镑十六先令六便士。到现在,我待在汤姆斯·乔哀那儿已经超过了一个月。我都不大有耐心了,钱袋也掏得差不多了。
    女王法令还得送到设在河滨大道上桑莫塞特公馆的印章局去——印花商店也在那里。印章局的书记搞了一份“供掌玺大臣签署的印章局法令”,我付了他四镑七先令。掌玺大臣的书记又准备了一份“供大法官签署的掌玺大臣法令”,我付给他四镑两先令。“掌玺法令”转到了办理专利的书记手里,誊写好后,我付了他五镑七先令八便士。在此同时,我又付了这件专利的印花税,一整笔三十镑。接着又缴了一笔“专利置匣费”,共九镑零七便士。各位,同样置办专利的匣子,要是到汤姆斯·乔哀那里,他只要收取十八个便士。接着,我缴付了两镑两先令的“大法官财务助理费”。再接下来,我又缴了七镑十三先令的“保管文件夹书记费”。再接着,缴付了十先令的“保管文件夹协理书记费”。再接下来,又重新给大法官付了一镑十一先令六便士。最后,还缴付了十先令六便士的“掌玺大臣助理及封烫火漆助理费”。到这时,我已经在汤姆斯·乔哀那里待了六个礼拜了。这件获得顺利通过的发明已经花掉了我九十六镑七先令十八便士。这还仅仅在国内有效。要是带出联合王国的境界,我就要再花上三百镑。
    (陈才宇译,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约翰办理专利权经历了三十多道手续,花费了六个多星期,交纳了近百英镑,终于办理了通用的专利权。
    B.小说以第一人称进行叙述,刻画了作品中的“我”——约翰——一个聪明勤劳、温和老实的老工人形象。
    C.小说叙述了老约翰申请专利时国家机关的层层盘剥,一系列不合理流程的出现有着浓浓的讽刺意味。
    D.小说深刻揭露了当时资本主义社会虚伪、丑恶的本质,同时满怀热情地抒发了普通民众的心声。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写姻兄弟,西布罗密奇的乔治·贝雷给约翰妻子留下英格兰银行股票,推动了故事情节发展,为后文“我”办理专利权的花费做了铺垫。
    B.小说通过个性化的表述,运用幽默诙谐的笔法,不厌其烦地说理,以高度的艺术表现力塑造了约翰这个人物形象。
    C.这篇小说不以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取胜,但批判的倾向从情节中自然流露出来,也蕴含于形象的描绘中。
    D.作者以普通人的生活经历为中心构思情节,塑造典型人物和典型环境,通过情节揭示社会问题,从而突出主题。
    8.小说中多次谈到“我”在汤姆斯·乔哀家租住的事情,这样安排有何用意?(4分)
    9.小说以“我”为叙事视角,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二、古诗文阅读(29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弱冠举乡试,学大进。顾益好言兵,且善射。登弘治十二年进士。正德元年冬,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瑾诛,量移庐陵知县。入觐,迁南京刑部主事。十四年六月,命戡福建叛军。行至丰城而宁王宸濠反,知县顾佖以告。守仁急趋吉安,与伍文定征调兵食,治器械舟楫,传檄暴宸濠罪,俾守令各率吏士勤王。七月壬辰朔,宁王袭下九江、南康,薄安庆。或请救安庆,守仁曰:“不然。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众曰:“善”。宸濠果自安庆还兵。乙卯遇于黄家渡。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凡三十五日而贼平。帝时已亲征,命安边伯许泰为副将军,偕提督军务太监张忠将京军数千,溯江而上,抵南昌。忠、泰故纵京军犯守仁,或呼名谩骂。守仁不为动,抚之愈厚。病予药,死予棺,遭丧于道,必停车慰问良久始去。京军谓“王都堂爱我”,无复犯者。忠、泰轻守仁文士,强之射。徐起,三发三中。京军皆欢呼,忠、泰益沮。世宗甫即位,拜守仁南京兵部尚书。守仁不赴,请归省。守仁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行至南安卒,年五十七。守仁天资异敏,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遂笃信不疑。其为教,专以致良知为主。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
    (选自《明史·王守仁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
    B.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
    C.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
    D.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檄”,即檄文,古代官方用以征召、晓谕或声讨的文书。文中指征调兵力。
    B.“兵部”掌握武官选用及兵籍、兵械、军令等的官署,以尚书为主官,侍郎为次官。
    C.“归省”,指从外地回到家乡探亲,古时指当官的人或是有成就的人回归故里。
    D.“乞骸骨”,古代官吏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守仁为人正直,敢于进言。他反对刘瑾滥捕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人,向皇帝上奏章请求营救,触怒刘瑾,结果被廷杖四十,贬为贵州龙场驿丞。
    B.王守仁善于用兵,足智多谋。在宁王军队偷袭攻下九江、南康,迫近安庆时,他不去救援安庆而去攻打南昌,三十五天就平定了宁王叛乱。
    C.王守仁性格温厚,文武双全。张忠、许泰两人轻视他是文人,故意逼迫他射箭,他三次射中靶心,让张忠、许泰对他心生敬佩。
    D.王守仁从事教育,他的教育以“推广扩充心灵内在的良知”为主要内容,向他求学的人都听从他的,于是世上就有了“阳明学”。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分)
    (1)忠、泰故纵京军犯守仁,或呼名谩骂。守仁不为动,抚之愈厚。(4分)
    (2)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4分)
    (3)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五石之瓠》)(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15题。
    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节选) 李白
    黄金散尽交不成,白首为儒身被轻。一谈一笑失颜色,苍蝇贝锦喧谤声。
    曾参岂是杀人者?谗言三及慈母惊。与君论心握君手,荣辱于余亦何有?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十二是李白的朋友,他曾经写了一首《寒夜独酌有怀》赠给李白,李白这首诗是酬答朋友、抒发己志之作。
    B.诗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苍蝇”喻谗人,“贝锦”喻忠言。小人的谗谤与忠言相互交织,谈笑间令人失色。
    C.“与君论心握君手”表现了诗人与王十二深挚的感情,诗人由之前对现实境遇的感慨转为向朋友表达心志。
    D.诗歌的最后一句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表明了诗人肯定的态度,增强了诗歌的语势,感情激烈,富有感染力。
    15.这首诗蕴含着作者复杂的感情,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5小题,10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无衣》中流露出“修好我们的铠甲和兵器,一同奔赴战场”之情谊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江花月夜》中,诗人仰望明月,遐思冥想,对宇宙生成、人类本源进行探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将进酒》中,表现出藐视富贵利禄只愿沉醉酒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一词中,表现词人梦里归乡,与妻子相见时,“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情形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老子》第二十四章中用生活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常识,说明急躁冒进,反而达不到自己的目的。
    四、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共1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10分)
    冬奥会既是体育盛会,也是文化盛宴,讲述着中国故事,彰显着中国风采,传递出中国自信。闪耀中华文明初曙之光的泥河湾遗址群,绚丽绽放在燕山山脉的崇礼太子城,穿梭于百年京张的“冰雪专列”,打造了“一站一景一文化”,诉说着悠悠万古往事;“青绿腰”背后的北宋名画《千里江山图》,以戏剧和影视化的表现手法讲述典籍里的中华民族……这一切都因冬奥盛会_______,同频共振。通过建筑、服装、演出等各种载体,“中国风”与“奥运情”充分_______,让北京冬奥会成为展示中国文化的宽广平台。不仅北京冬奥会彰显出创新理念的厚重感,还呈现出传统文化的时代感。开幕式使用的8K超高清地面显示系统、VR体验下的历史博物馆、车厢外研发上线的英文购票网站等,让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_______。北京冬奥会既让中国传统文化实现了现代表达,更用中国元素刷新了奥林匹克的审美,_______着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让世人能看到5000多年文明的深厚积淀。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交相辉映    交汇   浑然天成    展示          B.交相辉映    交融    相与为一    展现
    C.相映成趣    交汇   相与为一    展示          D.相映成趣    交融    浑然天成    展现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北京冬奥会不仅呈现出传统文化的时代感,还彰显出创新理念的厚重感。
    B.不仅北京冬奥会呈现出传统文化的厚重感,还彰显出创新理念的时代感。
    C.不仅北京冬奥会彰显出创新理念的时代感,还呈现出传统文化的厚重感。
    D.北京冬奥会不仅呈现出传统文化的厚重感,还彰显出创新理念的时代感。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崇礼太子城绚丽绽放在燕山山脉,泥河湾遗址群闪耀着中华文明初曙之光,‘冰雪专列’穿梭于百年京张”。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分)
    (二)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节日期间,无论是家人团圆,还是老友欢聚,“吃”往往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节后很多人会增添新的烦恼,那就是“节日肥”“过年肥”,减肥也就提到日程上来。事实上,生活中你会发现,有许多整天嚷嚷着要减肥或者正在减肥的人,其实根本不胖,反而是一些真正应该减肥的人对此却毫不在意,那么,怎么判断是否需要减肥呢?从医学角度来说,身材是否肥胖,①    。体质指数是用体重千克数除以身高米数之平方而得出的数字,国人的健康体质指数为18.5-23.9,如果低于18.5,就是偏瘦,不需要减肥,而高于23.9,就可以考虑减肥了。
    提到减肥,不少人都为之“奋斗”过,节食、跳绳、跑步都是常用的减肥方法。临床中还发现,很多人用不吃晚饭来减肥,这种方式不但难以长期坚持,②    ,有人就因此得了严重的胃病。而且,如果以后恢复吃晚饭,    ③   ,甚至比以前更胖。不仅如此,不吃晚餐,营养素供给不足,蛋白质供应下降,肌肉量也会随之减少,体重反弹后,在同样的体重下,体脂率反而会比减肥前更高。因此,减肥一定要讲究科学。
    四、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教育家罗家伦曾提出成为“强者”的三个基本条件:最野蛮的身体,最文明的头脑,不可征服的精神。
    请根据材料,从自己的人生感悟出发,比较三个条件,谈谈哪一个条件是最重要的,并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