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首页 > 高中语文 > 高二试题库 > 期中考 >

贵州省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贵州省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出自清代著名思想家龚自珍的《定盒文集·续集·尊史》。历史作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发展的真实记录,得失的总结,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所以,“出乎史,入乎道”,要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必须返回历史中去把握。
    在历史中把握大道,①。文化凝聚了一个民族的最根本的东西,是一个民族历史的载体。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文明没有中断过的国家,我国的历史文化资源之丰富在全球范围内可以说是首屈一指的,诸子百家的思想、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多种文化形式,在世界文化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分量。中华传统文化强调和谐共生,天地涵养万物,同生共存;追求和而不同,与邻国的关系处理上讲究“协和万邦”;强调君子慎独、自强不息等。现今世界中,在重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达到自然环境与人类的和谐统一、解决国际冲突等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显示出了超强的整合价值,其和谐、合作的优势,更能发挥包容、平衡的作用。
    在历史中把握大道,②。中国共产党一路带领中国人民艰苦斗争,从追求时代伟大成就,真正让全体中华儿女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共享幸福和荣光。在这个过程中孕育出的以伟大建党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中国共产党人优秀品质的象征。历史自觉与文化自信正是源于党的百年奋斗的成功实践以及这一过程中焕发出的精神气概。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深层次上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第一次实现了大国和平发展,这背后是一种新的人类文明形态的酝酿成长——这种文明不再以争夺、战争、消灭、殖民作为国家间的竞争模式,而是以相互合作、共同发展为根基,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而且为人类文明提供了具有超越性的方案,必将在当下及未来彰显出更大的内驱力和凝聚力。对这种未来性怀有自信和自觉,正是我们学习、把握历史的意义。
    (摘编自师英杰《欲知大道,必先为史》)
    材料二:
    “史者,所以明夫治天下之道也”一语出自宋代学者曾巩所撰的《南齐书目录序》。以古视今,不难发现古代深厚博大的史学积累为当代中国文明历史研究提供了极其宝贵的传统资源,需要进一步挖掘、汲取、品味与借鉴。
    举其大且要者,中国史学致用传统有三个特质。其一,求“大”。南宋朱熹曾言读史“当观大伦理、大机会、大治乱得失”,意味着研读历史首先要立意高远,关怀宏大。无论治史还是治国,皆须从变动不居的历史进程中探寻时代之大趋势、大方向,提炼大命题,把握大脉动。如司马迁修《史记》,时间纵贯三千年,空间横跨数万里,人物遍布全阶层,体例覆盖各类型,大构思方成就大手笔,无怪乎清代学者赵翼道:“司马迁参酌古今,发凡起例,创为全史。”对比当前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其涉及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基本图景、内在机制以及各区域文明演进路径等重大问题,毫无疑问是至为关键的课题。
    其二,贵“通”。先立其大,再贯乎通。具体而言,所谓“通”,首先要“博通”,即大量搜辑考察各类尤其一手材料或原始遗迹,为深入研究奠定坚实基础;其次要“贯通”,即综合研究有关材料或遗迹,通过归纳概括引出结论;再次为“通识”,即注重在综合贯通中求得更全面深刻的认识;最终实现“会通”,既把天、地、人作为整体,又将天道、地道、人道联系起来,反映出中华民族特有的历史思维与整体意识。这种思维意识对中华文明探源过程启示很大。探索中华文明起源,绝非一人、一学科、一团队、一时代之事,迫切需要加强统筹规划和科学布局,坚持多学科、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密切考古学和历史学、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联合攻关,久久为功,拓宽研究时空范围和覆盖领域。
    其三,崇“德”。可大可通,于是历史自然显露出德之光辉,我们的文明亦因之可亲可久。对待人类的文明历史,要能不抱偏见,不做武断,不凭主观,不谋私利,不求速达,这样我们那些最为珍贵的精神内核和思想精髓才能如玉石般温润可亲,似高山般坚韧可久。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研究阐释中华文明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特质和发展形态,阐明中国道路的深厚文化底蕴”,这提示我们在进行中国文明历史研究中注重揭示与阐释自身优秀的思想元素和文化基因,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出乎史,入乎道。欲知大道,必先为史。”求其大者,贵其通识,崇尚德性,在蓬勃发展的中国文明历史研究中展现既有史学传统之重光,并赋予其新意,这正是“史者,所以明夫治天下之道也”的深厚意蕴所在。
    (摘编自王学斌《史者,所以明夫治天下之道也》)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欲知大道,必先为史”,清代龚自珍认为研究历史是掌握大道的重要前提。
    B.我国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因而是文明古国中唯一文明没有中断过的国家。
    C.无论治史还是治国,都需要从变动不居的历史进程中探寻时代之大趋势。
    D.探索中华文明起源,可以借鉴中华民族的某些思维意识,也要统筹规划、科学布局。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超强的整合价值,其优势能发挥包容、平衡作用。
    B.我们学习、把握历史的意义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未来性的自信自觉。
    C.材料二综合运用举例、引用和对比等论证方法来论证研读历史要求“大”。
    D.不抱偏见、不谋私利地对待一国的文明历史,有益于该国文化精髓的传播。
    3.下列选项,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龚自珍《定盒续集》卷二《古史钩沉论二》:“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
    B.司马迁《报任安书》:“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C.恩格斯说:“在德国,达到正确理解的最大障碍,就是著作界对于经济史的不负责任的忽视。”
    D.季羡林认为:“中国文化对其他文化,特别是中国文化圈内国家有极其深刻的影响。”
    4.请在材料一第二段和第三段的横线处填入合适的句子,以提炼出这两段的分论点。(4分)
    5.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大道和治史的关系,不过二者论述的重心并不相同。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4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项链上的“自由星” 李健
    二十年前,江洋大盗巴克在偷一颗价值上千万美元的钻石“自由星”时失手,被关进了监狱。
    今天,巴克出狱了。他迫不及待地拿着先前打听到的地址,来到一幢别墅前。分别了二十年,不知道儿子是否还记得他……开门的青年先是愣愣地看着他,沉默了一会儿,随后一把抱住他,眼泪夺眶而出:“爸爸,你回来了就好。”巴克哽咽着说:“维尔,我答应你,一定不再去偷……”父子俩抱头痛哭……
    维尔每日出去工作,巴克努力做好一切的家务,尽心地照顾着儿子的起居。
    一天深夜,维尔看见父亲竟然在整理以前的盗窃工具!巴克干咳了两声,说:“孩子,上次失手是我这一生中最大的耻辱。前些天,老朋友罗里说他打听到‘自由星’的下落了,这次我一定能成功,我发誓这是我最后一次……”说话间他的眼里闪出了一丝奇光。
    维尔愤怒地叫道:“可是爸爸,你答应过我要重新做人的!”
    巴克说:“维尔,这是我洗刷耻辱的唯一机会,对我来说,没有什么比偷到‘自由星’更重要了。”维尔沉默半天,陷入了沉思。
    几个星期后,罗里告诉巴克,“自由星”将要被镶嵌到一条项链上,正是行动的好时机。恰巧这天维尔对父亲说自己要外出几天,再三叮嘱他不准出门。巴克觉得这简直是天赐良机。可是,老巴克苦思冥想了两天也没想出什么妙计,最后他决定铤而走险,无论如何都要试一次。
    吃过晚饭,巴克鬼使神差地第一次走进了维尔的书房,想给儿子留下一封信。巧的是那间房间平时都是锁着的,今天却开着。走进屋子,老巴克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只见儿子的书架上堆满了关于珠宝知识的工具书,墙上还有一张装裱考究的证书。巴克凑上前去,细细读那张证书,不由大吃了一惊,儿子维尔竟然是伦敦最好的一名珠宝镶嵌师!不知为什么,巴克的内心突然有一种坐立不安的感觉。就在这时,楼下的电话急促地响了起来。
    巴克跑下楼,接起电话里面传出他的老朋友罗里的声音:“巴克,是你干的吗?”巴克愣住了:“我干了什么?”
    罗里急急地说:“‘自由星’呀!那个富商请了一位镶嵌师把‘自由星’镶嵌到项链上,可是镶嵌师离开后,那颗钻石变成了赝品!那个小偷一定是在镶嵌过程中将钻石掉了……”
    放下电话,巴克的额头已渗出一层汗珠,他愣了一会儿,疯了似的穿上外套,冲向大门,这时,一头撞上了一个人——维尔。
    巴克一把将儿子拉进了屋子,然后死死关上了门:“你这几天出去都干了些什么?你,你偷了‘自由星’?”
    “你不是一直想得到它吗?”维尔从怀里取出一个小盒子放到桌上,说,“爸爸,既然你这么放不下‘自由星’,我就替你把它带来了。我知道,以你现在的身手去偷的话,一定会被再次抓住,而这一次,我们或许再也见不到了!”
    巴克一下子瘫坐在椅子上:“儿子,你怎么这么傻!为了一颗钻石,你把自己大好的前途都毁掉了……”
    维尔却满不在乎地说:“爸爸,你不是说,没有什么比这颗钻石更重要的吗?现在,它是你的了,你不想看一看吗?”
    巴克嘴唇哆嗦,用颤抖的手打开了桌上的小盒子,一点没错,项链上缀的正是他日思夜想了二十年的“自由星”!可是他的心里却一点兴奋的感觉都没有,他看着这颗钻石,不由老泪纵横:“二十年前,为了这颗‘自由星’,我离开了你,想不到二十年以后,我们刚刚在一起,为了这颗‘自由星’,你又要离开我了,这都是我的错啊!让我替你入狱吧,我去警察局自首……
    维尔静静地看着父亲,过了片刻,他说:“好了!爸爸,我在说谎,我没有偷‘自由星’。我是被人请去镶嵌‘自由星’了。我恳求那位富商让我用自己所有的资产和名声做抵押,拥有它一个晚上,他答应了。”说着,他拿起了这条镶嵌着“自由星”的项链,“当然,还要谢谢你的老朋友罗里,他帮我一起撒了一个善意的谎。我这样做,只是为了不再离开你,爸爸!”
    巴克呆呆地站在那里,嘴唇哆嗦着,终于,他一把抱住了维尔,用颤抖的声音说:“好儿子,今天我才懂得,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不是钻石珠宝,不是‘自由星’,而是我们两个能够在一起!直到今天,我才真正获得了自由!”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巴克二十年没能尽父亲的责任,他努力做家务、照顾儿子,说明他内心有愧疚。
    B.巴克出狱后迫不及待地去找多年未见的儿子,为了弥补多年的亏欠,他坚持要偷“自由星”。
    C.刻画巴克这个人物形象时,作者使用了多种描写手法,如神态描写“嘴唇哆嗦”,突出了人物当时的心情。
    D.维尔故意“满不在乎地”说自己偷“自由星”的事情,是想借此唤醒巴克的内心——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7.关于文中“罗里”这一人物的描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罗里虽没有出场,却是故事中不可或缺的人物,小说情节的展开和深入离不开罗里这一人物。
    B.罗里认为,自由星将要被镶嵌到一条项链上,这正是行动的好时机,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C.罗里给巴克打电话说,镶嵌师在镶嵌过程中将钻石换成了赝品,既照应前文,又为后文作铺垫。
    D.罗里是为小说中塑造的主要人物服务的,作者运用了语言、神态等多种描写方式对其进行描写。
    8.小说善于铺垫设伏,故事情节高潮迭起,试结合文本分析作品中的伏笔设置。(6分)
    9.作品把珠宝命名为“自由星”,试结合文本分析其作用。(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李特,巴西宕渠人,其先廪君之苗裔也。秦并天下,以为黔中郡。及魏武克汉中,特祖武将五百余家归之,魏武拜为将军,北土复号之为巴氏。特少仕州郡,见异当时。元康中,特随流人如将入于蜀,至剑阁,箕踞太息,顾眄险阻曰:“刘禅有如此之地而面缚于人,岂非庸才邪?”同移者咸叹异之。
    水雨将降,年谷未登,流人无以为行资,遂相与诣特。特乃结大营于绵竹,以处流人。时益州刺史罗尚贪残,为百姓患,而特与蜀人约法三章,施舍振贷,礼贤拔滞,军政肃然。百姓为之谣曰:“李特尚可,罗尚杀我。”尚频为特所败,乃阻长围,缘水作营,自都安至犍为七百里,与特相距。
    太安元年,特自称益州牧,都督梁、益二州诸军事,改年建初,赦其境内。于是进攻张征。征依高据险,与特相持连日。时特与荡分为二营,征候特营空虚,遭步兵循山攻之,特逆战不利,山险窘逼,众不知所为。罗准、任道皆劝引退,特量荡必来,故不许。征众至稍多,山道至狭,唯可一二人行,荡军不得前,谓其司马王辛日:“父在深寇之中,是我死日也。”乃衣重铠持长矛大呼直前推锋必死杀十余人众来相救荡军皆殊死战征军遂溃特议欲释征还涪,荡与王辛进曰:“征军连战,士卒伤残;智勇俱竭,宜因其弊遂擒之。若舍而宽之,征养病收亡,余众更合,图之未易也。”特从之,复进攻征,征溃围走。生擒征子存,以征丧还之。
    二年,建平太守孙阜已次德阳、特遣荡距阜。罗尚遣大众奄袭特营,连战二日,众少不敌,特军大败,收合佘卒,引趣新繁。尚军引还,特复追之,转战三十余里,尚出大军逆战,特军败绩,斩特及李辅.李远,传首洛阳。在位二年。
    (节选自《晋书·李特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乃衣重铠/持长矛/大呼直前/推锋必死/杀十余人/征众来相救/荡军皆殊死战/征军遂溃/
    B.乃衣重铠/持长矛/大呼直前/推锋必死/杀十余人/征众来相救荡军/皆殊死战/征军遂溃/
    C.乃衣重铠/持长矛/大呼直前推锋/必死杀十余人/征众来相救荡军/皆殊死/战征/军遂溃/
    D.乃衣重铠/持长矛/大呼直前推锋/必死杀十余人/征众来相救/荡军皆殊死战/征军遂溃/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和句子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剑阁,位于四川省北部,是蜀地的门户,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B.“流人无以为行资”与“军中无以为乐”(《鸿门宴》)两句中的“无以”含义相同。
    C.“特乃结大营于绵竹”与“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十二章》)两句的句式不同。
    D.“缘水作营”与“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桃花源记》)两句中的“缘”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李特见识非凡,异于常人。他年轻时在州郡为官,当时的人都称其与众不同,后经过剑阁时,同行的人更为他的非凡见识而感叹。
    B.李特赈济施舍,关心百姓。将到雨水季节,谷物还未成熟的时候,流民无法筹集路费,就相互结伴到李特那里去,李特安置了他们。
    C.李特沉毅果决,颇有见识。先前与罗尚对阵多次击败对方;与张征相持数日凶险异常,部下劝其退位,李特不答应,后果然打败张征的军队。
    D.李特治军严整,但寡不敌众。其部队受到百姓的拥护,他自领益州牧第二年,罗尚率大军来袭,并击败李特的军队,最终李特兵败被杀。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及魏武克汉中,特祖武将五百余家归之,魏武拜为将军,北土复号之为巴氏。(4分)
    (2)若舍而宽之,征养病收亡,余众更合,图之未易也。(4分)
    14.百姓为之谣日:“李特尚可,罗尚杀我。”罗尚和李特采用的治民策略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送康太守① 王维
    城下沧江水,江边黄鹤楼。
    朱阑将粉堞②,江水映悠悠。
    铙吹发夏口,使君居上头。
    郭门隐枫岸,侯吏趋芦洲。
    何异临川郡,还劳康乐侯③。
    【注】①这是王维在武昌江边送康太守赴江西临川上任时写的送别诗。②粉堞:女墙。③康乐侯: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宋书·谢灵运传》:“(灵运)袭封康乐公,性奢豪,车服鲜丽,衣裳器物,多改旧制,世共宗之,咸称谢康乐也。”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前两句写城楼下面是青苍色的长江水,江边是傲然矗立的黄鹤楼,点明送别之地的开阔。
    B.三、四两句写黄鹤楼的朱栏和城墙的女墙挨得很近,美丽的景色把江水映照得更加清碧悠长。
    C.末两句用典,表达了诗人的美好祝福,希望康太守像谢灵运那样,在任上除旧布新,取得政绩。
    D.全诗融写景、叙事、抒情、议论于一体,调动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官来描绘景致。
    16.古代送别诗中连用地名叙写行程是较为常见的现象,往往也能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本诗就是这方面的典型,请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论语>十二章》中,子贡询问孔子有没有可以拿终身去实践的一个字,孔子告诉他是“恕”,孔子用两句话对“恕”做了进一步的解释,这两句是“______,______”。
    (2)《诗经·无衣》共三章,采用了重叠反复的形式,语境是递进发展的,如“与子同仇”,侧重表达同仇敌忾的情绪,而“______”是行动的开始,“______”指将士们奔赴前线共同杀敌。
    (3)张若虛《春江花月夜》中,勾勒出一幅江潮连海、月共潮生的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古时,徽州人喜欢聚族而居,①。一家挨着一家,一户挨着一户,左勾右连。万一哪户失火了,难免会殃及池鱼。为了( ),家家早早地就在屋顶上垒起了高高的马头墙,故而马头墙又被称为封火墙。同时,这个坚固的屏障也可防盗、防雷。马头墙的尖头部位与现代建筑中避雷针原理相似,无论怎样(    ),马头墙都会“挺身而出”,哪怕是墙毁瓦裂,也会保证主体建筑完好无损。至于防风、防雨的作用,就更显而易见了。
    除了保护建筑的功用之外,②。马头墙墙肩的做法多种多样,其退阶尺寸会随山墙高矮以及出檐大小而灵活变动。马头墙有一阶、二阶、三阶、四阶之分,也可称为一叠式、两叠式、三叠式、四叠式。阶数越多,意味着这个家庭历史越久,地位越高,最多的可至五叠。
    ③?那是因为马是一种富有灵性的动物,无论作战还是交通,它们都为人类做出过巨大的贡献。马成为刚健、高昂、升腾、昌盛的代名词。
    风和日丽之时,远远便可看到,遥远的天际下排列着密密麻麻的马头墙。它们一字排开,绵延不绝;突然之间,如万马奔腾,争先恐后,横无际涯,势不可当。看着这些马头墙,你定会为工匠们的艺术创造力而惊叹:顶端鸟兽鱼虫的(),斗拱粉壁的相映成趣,雀替木雕的巧夺天工,瓦楞里槽的美轮美……作为徽州民间工匠精雕细琢十年一剑的重要成果,马头墙成为徽派建筑的点睛之笔。
    18.请在文中括号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拓展场景体验,将购买行为延伸为老字号“文化游”。体验是消费者基于个人价值,通过对生活与情境的感官感受与心理认可而产生的一种精神需求。与一般产品和服务相比,老字号产品背后拥有的独特技艺、带有的情感记忆,更需要以亲身体验的方式来加强认知与理解。当电商成为主力销售场景时,老字号实体店铺的功能需要重新定义。实体店铺承担的功能不能停留在购买场景,而应通过场景重置,成为消费者体验老字号文化的空间。
    尽管许多老字号已经设立了以讲述发展历史为主体的企业博物馆,但单一的陈设与缺乏对话感的讲述故事,往往难以引起消费者。因此,此类博物馆应设置更多的体验环节,让消费者有机会体验老字号产品的制作流程,进而对老字号发展历程产生共鸣。有条件的老字号可以将制造工厂拓展为观光工厂,成为亲子文化消费生活、国内外游客在地化文化体验的新增长点。
    2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画波浪线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我们摩挲这本书时,或许思绪会接上“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的老庄思想。
    B.他们(指友邦人士)的维持他们的“秩序”的监狱,就撕掉了他们的“文明”的面具。
    C.小说序跋中传递出的“劝惩说”“教化说”是促进小说传播的重要因素。
    D.网络用语记录着故事与人们的情绪,它是网络世界曾经“活过”的证据。
    2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在南非的一个大峡谷中,人们发现了270多具羚羊的尸体。调查显示,这种羚羊有一个习性,每年秋季要成群地进行迁徙,每群有一只领头羊,这只领头羊在前边领路,后边的羊跟着它跑。通过检查得知,这只领头羊患了眼疾,当它带着羊群跑到大峡谷上方的开阔地时,由于峡谷边缘有一些半米多高的草,所以它没能发现前面是万丈深渊,一下子冲了过去,结果摔下了悬崖。其他没有眼疾的羊,也纷纷跟着领头羊跳了下去。
    以上材料对正在成长中的青年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