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首页 > 高中语文 > 高一试题库 > 同步测试 >

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双周练试题及参考答案

太康一高2022--2023学年上期高一语文双周练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关于“中国文章学”成立的时代,目前学界比较集中的意见有“魏晋南北朝说”和“南宋说”两种。这个问题很值得认真讨论,因为这不仅仅是一个时间点的问题,更关乎中国文章学的本体特征、文体范围及理论体系等方面的重要问题。
    “文章”一词在魏晋以前就大量使用,但直到司马迁的《史记》才首次在文章学意义上使用“文章”一词。魏晋以后,人们更是广泛地在这个意义上使用“文章”一词了。如曹丕《典论·论文》:“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有“文章”专论。作为文章学的集大成论著,刘勰的《文心雕龙》共用“文章”一词26处,这是在文章学意义上广泛使用“文章”一词了。
    探讨如何写好文章,是文章学的根本要义。魏晋南北朝文论追求文章艺术,辞采要求漂亮。刘勰《文心雕龙》著书的出发点即探究“为文之用心”(《文心雕龙·序志篇》),即如何写好文章,所以对文章艺术非常重视。刘勰专门设有“丽辞篇”,主张“丽句与深采并流”;又设“章句篇”“练字篇”“附会篇”,专门探讨文章的遣词造句、篇章结构等方面的技巧问题。可以说,重视文章艺术是魏晋南北朝文坛的普遍风气。
    一门学问只有上升到自成体系的理论层面,才标志着这门学问真正成立。在魏晋以前也有不少作品谈及文章,但只是零散的片言只语,不成体系。曹魏以后,出现了专门的文章学论述。曹丕的《典论·论文》可以说是中国文章学史上第一篇专论,至于刘勰的《文心雕龙》更是“体大思精”的文章学巨著,其内容包含文章本体论、文章文体论、文章创作论、文章批评论。哪怕以今天的学术体系标准来衡量,《文心雕龙》也是当之无愧的体系完整严密的文章学理论著作。
    一门学问如果只是曾经出现过,随后销声匿迹,只是昙花一现,那这门学问并没有“立”起来。以《文心雕龙》为代表的魏晋南北朝文章学理论,对当时和后世文章创作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唐宋文章的兴盛与魏晋南北朝时期在文章学理论和实践上的探索分不开。理论上,比如唐宋古文运动讲文道关系,从“文以明道”到“文以载道”,再到“作文害道”,这实际是《文心雕龙》“道术之辨”的延续。实践上,说唐代骈体文继承魏晋南北朝,恐怕没有人有异议;而唐代散文也传承了魏晋南北朝的艺术基因。清代袁枚说:“唐以前,未有不熟精《文选》理者,不独杜少陵也。韩、柳两家文字,其浓厚处,俱从此出。”(《随园诗话》卷七)许梿说:“三唐奥窔,未有不胎息六朝者。”(《六朝文挈原序》)这些话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唐代文章的成就离不开魏晋南北朝文章学的滋养。
    总之,中国文章学成立的时代应定在魏晋南北朝,成立的标志就是刘勰的《文心雕龙》。“南宋说”弃魏晋南北朝文章学兴盛不顾,也无法合理全面解释唐宋散文兴盛的原因。南宋时期的确出现过一批文章学论著,但只能说是中国文章学的深化和细化,而不是成立。
    (摘编自吴中胜《(文心雕龙)是中国文章学成立的标志》)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关于“中国文章学”成立于何时目前主要有“魏晋南北朝说”和“南宋说”两种观点。
    B.在《史记》以前“文章”一词就已经使用了,但并不具备文章学意义上的内涵。
    C.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坛,从辞采方面来探讨如何写好文章已成为一种普遍风气。
    D.唐宋古文运动中讲到的文道关系与《文心雕龙》中的“道术之辨”一脉相承。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论证的观点是中国文章学成立于魏晋南北朝,成立标志是刘勰的《文心雕龙》。
    B.文章论证的思路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论证思路严谨,论证结构完整。
    C.文章多次用引证法、例证法,使论证有理有据,观点令人信服,也让文章内容更丰富。
    D.文章主体部分以两种观点进行对比论证,更突显了对“魏晋南北朝说”的坚定支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楚辞·九章·橘颂》中“青黄杂糅,文章烂兮”中的“文章”不属于文章学意义上的词。
    B.曹丕的《典论·论文》、颜之推的《颜氏家训》以及刘勰的《文心雕龙》都属于文章学专论。
    C.唐代无论是骈体文还是以韩愈、柳宗元文章为代表的散文都深受魏晋南北朝文章学的影响。
    D.从南宋时期批量出现的文章学论著来看,中国文章学在这一时期得到了进一步深化和细化。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李斌
    今天,我们迎来了一个更加注重精细品质和独特体验的时代。“我真的是希望工匠精神可以变成我的墓志铭。”不久前,一位生产智能电器的企业家如是感慨。企业对高精尖、炫彩酷的不懈追求,同工匠精神不谋而合。只有像手工匠人一样雕琢技艺、打造产品,企业才有金字招牌,产品才能经受住用户最挑剔眼光的检验。
    《说文》里讲“匠,木工也。”今天的“匠”,已成为心思巧妙、技术精湛、造诣高深的代名词。职业与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人与人却从来都有职业品质、专业精神的差别。工匠精神厚植的企业,一定是一个气质雍容、活力涌流的企业。崇尚工匠精神的国家,一定是一个拥有健康市场环境和深厚人文素养的国家。“将产品当成艺术,将质量视为生命”,正是这样的极致追求,将我们带往一个更为不凡的世界。
    一盏孤灯一刻刀,一柄标尺一把锉,构成一个匠人的全部世界。别人可能觉得他们同世界脱节,但方寸之间他们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不仅赋予器物以生命,更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扩充着人类文明的疆域。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坚守工匠精神,并不是把“拜手工教”推上神坛,也不是鼓励离群索居、“躲进小楼成一统”,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倡导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为中国制造强筋健骨,为中国文化立根固本,为中国力量凝神铸魂。
    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内涵又远不限于此。有人说:“没有一流的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的确,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能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能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能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定。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从赞叹工匠继而推崇工匠精神,见证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气质,我们的时代将以怎样的面貌被书写,取决于我们每个人的表现。工匠精神是手艺人的安身之本,亦是我们的生命的尊严所在;是企业的金色名片,亦是社会品格、国家形象的荣耀写照。工匠精神并不以成功为旨归,却足以为成功铺就通天大道。
    4.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一句话刻画了时代背景,为话题“工匠精神”设置确切的言说范围。
    B. 文章第二段提出整体观点:在当代背景下工匠精神对于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的极端重要性。
    C. 三、四两段构成并列关系,分别论述工匠精神可见的和技术的、无形的和精神的境界。
    D. 本文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使文章具有很强的说服力。除运用引用论证外,作者还运用了对比论证、假设论证。
    5.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为什么工匠精神“足以为成功铺就通天大道”?
    6. 谈谈工匠精神的现实意义。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完成7-9题。(15分)
    回家
    马兰莲
    火车像一条长龙,穿行在连绵不断的山脉中,雪花零零散散地从天空飘落下来,像飞絮,像蝉翼,清澈洁净,晶莹剔透。
    肖锦云坐在靠窗的座位,怀里抱着一个大大的包裹。她表情淡漠,甚至有些木然,她的眼睛里流出一种奇妙的神色,说不上是喜悦还是忧伤。她一动不动,静静地坐着,像一尊雕塑。
    她的对面坐着一对年轻夫妻,好像刚结婚不久,女人依偎在男人的怀里,甜甜地睡着了。从她嘴角露出的微笑,足以证明,她正做着美梦。男人一手楼着女人,一手拿着手机,拇指不停地在手机屏幕上滑动着,女人动了一下,盖在身上的衣服掉了下去。男人放下手机,捡起衣服盖在女人的身上。
    肖锦云看着他们,脸上呈现出一种复杂的表情,说不出是羡慕还是嫉妒,男人抬起头,刚好与她的目光相撞,便问道:“大姐,你去哪?”
    肖锦云显然没想到男人会跟她搭讪,怔了一下,淡淡地说:“回家。”
    男人还想说话,肖锦云却把目光移向了窗外。
    火车转过一个弯儿,“呜呜”地鸣叫着,钻进一个隧道里,闹哄哄的车厢里安静了许多。肖锦云的脑子里开始翻江倒海了……
    六年前一个飘雪的日子,肖锦云接到男朋友打来的电话,筹备了大半年的婚事又要推后。这已经是第三次了。肖锦云知道男朋友的工作性质特殊,她决定自己去南方把婚事办了。下了半个月的雪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肖锦云被两家的父母送上了南下的火车……
    “呜——”火车发出一声长鸣,咣当咣当地跑出隧道,外面的雪似乎有些大了,山坡上、树枝上落满了白茸茸的雪花。
    女人醒了。她揉了揉眼睛,惊喜地叫道:“老公,雪下得好大,雪花真美。”
    男人轻描淡写地说:“这算什么,老家的雪比这漂亮多了。”
    女人撒起娇来,搂着男人的脖子说:“老公,我想吃鸭脖。”
    “你就是个馋猫。”男人从背包里拿出一个袋子,又拿出两瓶冰红茶。女人像饿狼扑食一样自顾自地吃起来。
    男人抬头看了看肖锦云,试探着问:“大姐,你喝点儿水吧。”
    肖锦云摇摇头说:“谢谢,我不渴。”
    “喝点儿吧,坐了几个小时了。”男人把水硬塞给肖锦云。
    肖锦云推辞不过,只好接住。她没有打开瓶子,只是怅然地望着窗外。
    女人吃了几口,好像要吐的样子,男人急忙拍着她的后背问:“老婆,怎么了?是不是吃得太猛了?”
    女人喝了口水,娇嗔地说:“傻瓜,你要当爹了。”
    “真的?!”男人高兴得有些忘乎所以,一下子紧紧地抱住女人。
    肖锦云听着他们的轻声私语,闭上了眼睛。
    男人紧握着女人的手,温柔地说:“你说,咱儿子长得像谁?取什么名呢?”
    女人说:“我生的,当然像我,姓也得跟我的。”
    男人不服气地说:“凭什么?孩子都跟爸爸的姓。”
    “既然跟爸爸的姓,那爸爸怎么不生呢?”女人一副蛮不讲理的样子。
    男人气呼呼地说:“真是不可理喻。”
    小两口儿争吵完,都噘着嘴,相互不理睬。
    肖锦云听他们吵完了,问道:“刚结婚吧?”
    男人说:“是的,结婚半年。”
    媳妇还是个孩子,挺任性的。肖锦云看着女人。
    男人笑了笑,问道:“大姐,你怎么一个人?”
    肖锦云长长地叹了口气说:“我跟先生一起来的,我先生是一名缉毒警察,常年奔走在边境线上,我们结婚六年,先生第一次回家。这次回来,就不走了,可以好好地陪我了。”
    男人好奇地问:“那你先生呢?”
    肖锦云指着怀里的包裹说:“在这里。他太累了,睡着了。”
    男人瞪大眼睛怔怔地看了肖锦云半天:“大姐,对不起。”
    肖锦云微微一笑说:“没什么。”
    “老公。”女人紧紧地抓住男人的胳膊,眼眶里溢满了泪水。男人把她揽进怀里。
    火车进了一个小站,缓缓地停下了。肖锦云说:“我到站了。”肖锦云抱着包下了车。不远处,两位老人等在风雪中。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
    A.小说运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描写手法,塑造了一个单纯、率性、善良、内心充满幸福的新婚女子形象。
    B.小说采用第三人称,对发生在火车上的故事进行全知视角的叙述,细致地展现两对夫妻的生活经历,塑造了个性鲜明的典型人物。
    C.小说尾段叙写了两位老人在风雪中等待肖锦云及其丈夫回家的情景,既呼应了题目,又增强了小说的悲凉色彩。
    D.肖锦云一家是英勇牺牲的缉毒警察的家庭的一个缩影,小说以小见大,突出主题,引发读者对现实生活的思考。
    8.赏析文中的画横线的句子。
    9.你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谁?为什么?
    四、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也,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也。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六年春,扬声由斜谷道取郿。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陈整齐,赏罚肃而号令明。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张郃战于街亭。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郃所破。亮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戮谡以谢众。上疏曰:“臣以弱才,叨窃非据,亲秉旄钺以厉三军,不能训章明法,临事而惧,至有街亭违命之阙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相持百余日。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及军退,宣王案行其营垒处所,曰:“天下奇才也!”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评曰: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炼,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节选自《三国志·诸葛亮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至有街亭违命之阙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
    B.至有街亭违命之阙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
    C.至有街亭违命之阙/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
    D.至有街亭违命之阙/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字,是古时对一个人的称呼,一般应该是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时由乡中长老或贵宾所取,可以与名的意思一致,也可以相关,甚至相反。
    B.旄钺,又称白旄黄钺。白旄是一种军旗,黄钺是以黄金为饰的斧,旄钺指君主。
    C.卒,大夫死称做“卒”。古人对“死”的称呼有着严格的规定,天子死称“崩”,诸侯死称“薨”,大夫死称“卒”,士人死称“不禄”,平民百姓死称“死”,未成年的孩子死称“殇”。
    D.陛下,“陛”本义是台阶,帝王的卫士在台阶两侧进行戒备,后成为对帝王的尊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诸葛亮忠心辅佐,深得刘备信任。刘备告诉诸葛亮如果刘禅没有才能,就可以取而代之。他又封诸葛亮为武乡侯,可以说把蜀国托付给了诸葛亮。
    B.诸葛亮勇于认错,主动承担责任。当手下的将领打了败仗,他认为自己身居高位,责任应完全在自己,向皇帝要求贬职三级,来惩罚自己的过失。
    C.诸葛亮治军严谨,敌人为之感叹。被他安排去屯田的士兵,和百姓混杂着居住在一起,却不会去扰民。看了蜀军的营垒,魏将司马宣王忍不住称赞。
    D.诸葛亮生活简朴,严格约束自己。他的个人生活用品,都是来自官府;在成都,他的家人依靠桑园和薄田为生,他从不经营其他产业为自己谋取私利。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4分)
    (2)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3分)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小题。
    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其二)  唐•贯休
    水香塘黑蒲森森,鸳鸯鸂鶒如家禽。前村后垄桑柘深,东邻西舍无相侵。
    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
    【注释】蒲: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池沼中,高近两米。鸂鶒(xī chì):一种像鸳鸯的水鸟。柘(zhè):一种树。
    14. 下列选项中,与诗歌内容不符的两项是(  )(3分)
    A. “东邻西舍无相侵”一句,写出了农家生活祥和宁静,没有恃强凌弱、尔虞我诈、互相争夺等社会现象,寄托了诗人的理想和情趣。
    B. “蚕娘洗茧前溪渌”一句,通过描写“蚕娘”在渌溪边漂洗蚕茧的场景,既写出了农家生活非常艰辛,也表现出“蚕娘”的辛勤和丰收的喜悦。
    C. 尾联写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是神态、动作的描写,表现其淳朴善良、殷勤好客的性格,并侧面烘托出“我”流连忘返的心情。
    D. 本诗末尾用一“熟”字写“西坡瓜豆”,描绘出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回应上文满塘黑压压的蒲与到处都是的桑柘,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15.本诗前三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
    (1)李白《蜀道难》善用神话传说,如诗中说蜀地开国以来四万八千年“_____________”,以显其闭塞;后来“五丁开山”,才有了“_____________”这样的秦蜀相通。
    (2)《论语》云:“思而不学则殆。”《荀子·劝学》也讲过类似的话:“_______,________。”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     ,     ”两句,交代出指挥赤壁之战的周瑜正值青春年少,春风得意之时。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典籍记载,黄帝时代的史官仓颉曾经发明文字。关于仓颉其人,我们已不可确知。不过,文字肯定经过了一个由无序到有序,由少到多,由表意到意音兼备,________,逐步系统化的发展过程。(        )。我们________,大约在黄帝时期,可能确实存在过史官仓颉这样身份的人。他不一定独自创造了文字,却可能是最初对文字进行整理和传播的代表性人物。历史上对文字最早进行规范化整理的人还有李斯。最早把古汉字作为知识体系进行全面解说的是东汉许慎。从文字学史的角度看,东汉许慎撰写《说文解字》,既是我国第一部系统解答古代汉字的重要字典,也是一部自春秋战国以来总结有关经学、小学的研究成果的经典性文字学著作。自《说文解字》______以来,历代都有学者致力于汉字的研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文字学。近百十年来,黄河中下游地区为我国商周古文字资料的主要出土地。这里地下出土的古文字门类齐全,资料丰富。这不仅推动了中国考古学和古文字学的成熟,而且也令世人对黄河文明________。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相沿成习    推算    问世    另眼相看
    B.约定俗成    推算    面市    刮目相看
    C.约定俗成    推测    问世    刮目相看
    D.相沿成习    推测    面市    另眼相看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一个人或一个时代完成形成文字系统的任务是不可能的
    B.文字系统的形成不可能由一个人或一个时代来完成
    C.不可能由一个人或一个时代来完成文字系统的形成任务
    D.一个人或一个时代不可能完成形成文字系统的任务
    19.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东汉许慎撰写《说文解字》,既是我国第一部系统解释古代汉字的重要字典,也是一部自春秋战国以来总结有关经学、小学的研究成果的经典性文字学著作。
    B.东汉许慎撰写的《说文解字》,既是我国第一部系统解答古代汉字的重要字典,也是一部总结自春秋战国以来有关经学、小学的研究成果的经典性文字学著作。
    C.东汉许慎撰写的《说文解字》,既是我国第一部系统解释古代汉字的重要字典,也是一部自春秋战国以来总结有关经学、小学的研究成果的经典性文字学著作。
    D.东汉许慎撰写的《说文解字》,既是我国第一部系统解释古代汉字的重要字典,也是一部总结自春秋战国以来有关经学、小学的研究成果的经典性文字学著作。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贯通,内容贴切,逻辑严谨,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立秋其实并不意味着酷热天气就此结束。所谓“热在三伏”,又有“秋后一伏”之说,意思就是①__________。按照传统的三伏天推算方式,其日期是由节气的日期和干支纪日的日期相配合来决定的。民俗学者萧放介绍,立秋是根据天文观测地球围绕太阳运行的位置,确定的秋季起始日。所以,②__________,但并不表示气温会立即下降。末伏往往在立秋节气之后,难免有时会感受到“秋老虎”的余威。从这个角度看,立秋当天③__________,人们真正感觉到秋天的凉爽,一般要到白露节气之后。
    21.某中学文学社举办“感动心灵——我最崇敬的课文作家”评选活动,请从入选的曹雪芹、鲁迅、海明威中任选一位,为其写一则颁奖词。要求:①请先将所选人物姓名写在横线上,然后写颁奖词;②符合人物特征;③语言表达生动、连贯、得体;④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60分)
    刚刚过去的一年,无论世界、国家,还是家庭、个人,都经历了各自路途中的阴晴雨雪。过去这一年中的喜怒哀乐,哪些是值得你回味的?
    请以“2020,值得回味的日子”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结合材料,选好角度,自定立意,文体不限;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得泄露个人信息;④不少于800字。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