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首页 > 高中语文 > 高一试题库 > 月考 >

辽宁省大连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摸底测试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高一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苏东坡十一岁时,进入中等学校,认真准备科举考试。为应付考试,当时的学生必须读经史诗文,经典古籍必须熟读至能背诵。最努力苦读的学生会将经书和正史抄写一遍。苏东坡读书时也就是用这种方法。若对中国诗文朴质的经典,以及正史中常见的名称世故暗喻等典故稍加思索,这种读书方法,自有其优点。因为将一本书逐字抄写之后,对那本书所知的深刻,决非仅仅阅读多次所能比。这种用功方法,对苏东坡的将来大有好处。
    苏东坡与弟弟苏辙正在这样熟读大量的文学经典之时,他父亲赶考铩羽而归。苏洵对功名并未完全死心,自己虽未能考中,但他以纯粹而雅正的文体教儿子,教儿子深研史书为政之法。这样的家庭气氛,正适于富有文学天才的青年的发育。
    (摘编自林语堂《苏东坡传》)
    材料二
    苏轼生活在佛教传播相当发达的四川,处在峨眉佛教文化圈之中,苏轼家庭的宗教气氛也十分浓厚,其父苏洵是云门宗四世圆通居讷皈依弟子,其母程夫人是优婆夷,其弟和其继妻都信佛,这对他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从苏轼的经历看,他刚开始虽受社会和家庭的影响对佛教抱有好感,然而并没有真正信奉佛教,元丰三年乌台诗案后,四十一岁的苏轼被贬黄州团练副使,政治上的挫败使他开始反省,重新思考人生的价值意义,并借佛老的方法来净化自心。这一时期,他审视自己的经历以及处世态度,重新寻找心灵的支撑点,开始思考人生的真谛,开始接受佛教思想。谪居黄州以来,苏轼躬耕东坡,作诗赋词,向世人展现了一个极富魅力的“东坡居士”形象。
    黄州词如此丰产的数量也预示着它内容的丰富性,其中有对美好理想的追求,有在被贬后旷达心情的抒发,有登高临水、吊古伤今,有对亲戚朋友的思念,也有对世间丑恶的讥讽;既有火树银花的都市,也有静谧祥和的乡村……题材之广泛已然突破了前人。他前期的作品大气磅礴,豪放奔腾如洪水破堤,一泻千里;而后期的作品则空灵隽永、朴质清淡。
    苏轼诗词的主导风格是洒脱旷达,其旷达风格的形成并非因其个人与偶然,同时也是整个宋代文化浸染下的产物。苏轼从来都是以一种无所不适的超然态度来面对自己所遇到的种种挫折,佛学思想的影响让他形成了一种入世而又超世的境界。他在诗词中抒发人生如梦的感触,表现超然自如的人生态度,营造出一种空灵、恬淡而又清雅的独特意境,从而构建出一个“词意高妙”的超然旷达的艺术高境。
    (摘编自赵凡龙《苏轼黄州诗词论析》)
    材料三
    相比唐诗,词在日本的影响要弱一些,这是因为观念上诗为正宗,词为诗余,而且写作技术更难。尽管如此,日本文人写词还是代不乏人,他们学习、模仿唐宋词人,其中特别喜欢效仿苏轼的词作。苏轼是开辟了宋词新天地的一代词人,其词不仅在国内影响深远,而且早就流传到了东亚各国。夏承焘在《论词绝句》中云:“坡翁家集过燕山,垂老声名满世间。”说明其生前文集已在国外广为传播。
    日本词人学习、效仿苏轼的词,首先是仿调,即采用苏轼创作的词调。苏轼最有名的豪放词有《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水调歌头》,许多日本词人也喜欢用此词调作词。在日本词人中,森槐南特别心折于苏轼,也最有苏词之风,夏承焘在《域外词选》序言中称赞他:“日本词人为苏辛派词,当无出槐南右者。”他有《酹江月》“题髯苏大江东去词后”,与苏轼进行跨时空的对话:“我思坡老,铁绰板歌,是森然芒角。便把大江东去意,试问南飞乌鹊。斜月荧荧,明星烂烂,撑住曹瞒槊。人生知几,仰天长啸寥廓。”森槐南用苏轼词调凭吊苏轼,一方面揣摩苏轼创作该词时的心路历程,对其境遇表示同情。另一方面对苏轼的人格魅力和风流才情作了高度的评价,称其“文章卓荦”,为“一世之雄”,可称是东坡的“异代知己”。
    其次是用韵,即按照苏轼词的韵脚来进行创作。如林读耕斋有次韵苏轼的《满庭芳•警世》词;野村篁园有次韵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秋梅岩蓉湖枉过,词以记喜,用坡老韵”;森川竹磎有次韵苏轼的《劝金船》“送横川唐阳赴任丰桥,用苏东坡原韵”;铃木豹轩有次韵苏轼的《念奴娇•汴京怀古》。这些词不光次韵,大都也是以苏轼词为范本创作。有的步韵和苏轼原作韵字相同且次序一致,如林读耕斋的《满庭芳•警世》词,韵脚与苏轼的《满庭芳•警世》词完全一样。
    再次是仿意,指借用、模仿苏词的语词句式、立意、风格来进行创作。有的直接撷取化用苏轼词的经典语词,表达其相似情怀。如用“琼楼玉宇”,森槐南的《水调歌头》:“摩垒晓风残月,接武琼楼玉宇,酒醒不胜寒。”高野竹隐的《水龙吟》:“料琼楼玉宇,高寒空共,月明千里。”有的是学句法,对苏轼词中的经典句法进行效仿。如对苏轼《水调歌头》中的“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的模仿,高野竹隐的《水调歌头》云:“我欲采槎去,招手海边鸥。”森川竹磎的《水调歌头•琵琶湖上赋》云:“我欲横吹铁笛,乍可呼醉仙客,对酒拍阑干。”竹隐词中也出现了相同或相似的意象和意境。“杯浸琉璃千顷,月照山河一片”和苏轼的《水调歌头》(落日绣帘垂)中“一千顷,都镜净”意象仿佛。有的效仿已脱略苏词形迹,达到自出机抒的地步。如森槐南的《水调歌头》:“论填词,板敲断,笛吹酸。声裂哀怨第四,犹道动人难。摩垒晚风残月,接武琼楼玉宇,酒醒不胜寒。”在词中抒发胸襟怀抱,表达词学见解,与苏轼一样境界宏阔开放、豪健清雄。
    (摘编自钱锡生《日本词人对苏轼词的接受》)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北宋时期,学生科举应考必须熟读经史诗文并背诵经典古籍,苏轼则常常用抄录经书和正史的办法阅读经典。
    B.苏轼的思想以及洒脱旷达的诗风,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佛教文化的影响,尤其在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团练副使之后。
    C.夏承焘先生对苏轼的诗词颇有研究,并作诗加以称道,因而对日本的词人及其作品也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
    D.日本词人森槐南非常崇尚苏轼的人格和词作,常在诗词创作中效仿苏轼的词调和词意,堪称苏轼的“异代知己”。
    (2) 根据材料,下列对苏轼诗词成就及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苏轼诗词题材非常广泛,涉及到个人情绪和生活的诸多方面,这与其作品丰产的数量有很大关系。
    B.苏轼词作虽然有其主导的风格,但前期和后期的作品风格迥乎不同,相对来说后期作品更趋成熟。
    C.苏轼构建了一个“词意高妙”的艺术境界,其作品无论生前还是身后,不仅在国内,在国外也广为传播。
    D.苏轼的诗词作品,在词调、用韵、词意等方面部备受青睐,成为日本词人学习效仿的重要方面。
    (3) 下列说法中不能够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核心观点的一项是______
    A.苏轼的人生痛苦体验比一般人要沉重得多,但在作品中依然表现出豪迈清旷的胸襟。
    B.苏轼被贬黄州之后慢慢适应现实的残酷,交游酬唱,亲近自然,借诗词告别消极懈怠。
    C.苏轼在《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借月夜孤鸿自喻来托物寓怀,表达孤高心境。
    D.《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一句强化了全词的主题。
    (4) 材料三在论证结构上有何特点?请简要说明。
    (5) 苏轼作为“开辟了宋词新天地的一代词人”,其成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请结合以上材料加以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与陌生人交流
    铁凝①
    从前的我家,离我就读的中学不远。上学的路程大约十分钟,每天清晨我都要在途中的一家小吃店买早点。
    ②那年我十三岁,念初中一年级。正是“深挖洞,广积粮”的时候,因此一入学便开始了拉土、扣坯、挖防空洞。我正在发育的身体,乐观地承受着强重的体力劳动,而我的脑子则空空荡荡。
    ③每日的清晨,我就带着一副空荡的脑子走在上学的路上,走到那家小吃店门前,看炸馃子的师傅麻利、娴熟的操作。站在锅前负责炸的是位年轻姑娘,她手持一双长的竹筷,不失时机地翻动着油条,将够了火候的成品夹入锅旁那用来控油的钢丝笸箩。因为油是珍贵的,控油这一关就显得格外重要。她用不着看顾客,只低垂着眼睑做着属于自己业务范围的事——翻动、捞起,但她的操作是愉快的,身形也因了这愉快的劳作而显得十分灵巧。当她偶尔因擦汗把脸抬起来时,我发现她长得非常好看,她那新鲜的肤色,那从白帽沿下掉出来的栗色头发,那纯净、专注的眼光,她的一切……在我当时的年岁,无法用词汇去形容一个成年女人的美,但一个成年女人的美却真实地震动着我,使我对自己充满自卑,又充满希冀。
    ④关于美女,那时我知道得太少,即使见过一点可怜的图片,也觉得那图们分外遥远、虚渺。惟有这炸馃子的姑娘,是活生生的可以感觉和捕捉的美丽。她使我空荡的头脑骤然满当起来,使我发现我原本也是个女性,使我决意要向着她那样子美好地成长。
    ⑤以后的早晨,我站在队伍里开始了我细致入微的观察,观察她那两条辫子的梳法,她站立的姿态,她擦汗的手式,脚上的凉鞋,头上的白布帽。当我学着她的样子,将两条辫子紧紧并在脑后时,便觉得这已大大缩短了我和她之间的距离。当寒冷的冬季我戴上围巾又故意拉下几缕头发散出来时,我的内心立刻充满愉快。日子在我对她的摹仿中生着情趣,脑子不再空荡,我觉出一个新的我自己正在我身上诞生。
    ⑥后来我们搬了家。直到几年后我返回城市,又偶尔路过那家小吃店时,发现那姑娘还在。五印的铁锅仍旧沸腾着,她仍旧手持细长的竹筷在锅里拨弄。她的栗色头发已经剪短,短发在已染上油斑的白帽子边沿纷飞。她还是用我熟悉的那姿式擦汗。她抬起脸来,脸色使人分不清是自然的红润,还是被炉火烤得通红。她没了昔日的愉快,那已然发胖的身形也失却了从前的灵巧。我站在锅前,用一个成年的我审视那更加成年的她,初次怀疑起我少年时代的审美标准。因为,站在我面前的实在只是一名普通妇女。她的声音略显沙哑,眼光疲惫而又烦躁。好像许多年来她从未有过愉快,只一味地领受着这油烟和油锅的煎熬。
    ⑦又是一些年过去,一个不再幼稚的我却又一次光顾那家小吃店了。记得是秋天的一个下午,门口只有一只安静的油锅,于是我走进店内。我看见她独自在柜台里坐着,头上仍旧戴着那白帽,帽子已被油烟沤成了灰色。她目光涣散,不时打着大而乏的呵欠,脸上没有热情,却也没有不安和烦躁,就像早已将自己的全部无所他求地交给了这店、这柜台。柜台里是打着蔫儿的凉拌黄瓜。我算着,无论如何她不过四十来岁。
    ⑧下午的太阳使店内充满金黄的光亮,使那几张铺着干硬塑料布的餐桌也显得温暖、柔和。我莫名地生出一种愿望,非常想告诉这个坐在柜台里打着呵欠的女人,在许多年前我对她的崇拜。
    ⑨“小时候我常在这买馃子。”我说。
    ⑩“现在没有。”她漠然地告诉我。
    ⑪“那时候您天天站在锅前。”我说。
    ⑫“你要买什么?现在只有豆包。”她打断我。
    ⑬“您梳着两条又粗又长的辫子,穿着白凉鞋,您……”
    ⑭“你到底想干什么?”她几乎怪我打断了她的呆坐,索性别过脸不再看我。
    ⑮“我只是想告诉您,那时候我觉得您是最好看的人,我曾经学着您的样子打扮我自己。”
    ⑯“嗯?”她意外地转过脸来。
    ⑰我匆匆走出小吃店,为我这唐突的表白寻找动机,又为我和她那无法契合的对话感到没趣。但我忘不了她那声意外的“嗯”,和她那终于转向我的脸。我多么愿意相信,她相信了一个陌生人对她的赞美。
    ⑱不久,当又一个新鲜而嘈杂的早晨来临时,我又乘车经过这个小吃店。门前的油锅又沸腾起来,还是她手持竹筷在锅里拨弄。她的头上又有了一顶雪白的新帽子,栗色的卷发又从帽沿里滚落下来,那些新烫就的小发卷儿为她的脸增添着活泼和妩媚。她以她那本来发胖的身形,正竭力再现着从前的灵巧,那是一种更加成熟的灵巧。
    ⑲车子从店前一晃而过,我忽然找到了那个下午我对她唐突表白的动机。正因为你不再幼稚,你才敢向曾经启发了你少年美感的女性表示感激,为着用这一份陌生的感激,再去唤起她那爱美的心意。
    ⑳当你克服着虚荣走向陌生人,平淡的生活里处处会充满陌生的魅力。
    (有删减)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小说第②段写“我”一方面“乐观承受着强重的体力劳动”,另一方面“脑子则空空荡荡”,意味着成长不仅需要身体发育,也需要充实精神。
    B.小说第⑦段中写油锅“安静”,第⑱段写油锅“又沸腾起来”,暗示了“炸馃子的姑娘”由安于现状到重新燃起生活热情的转变。
    C.小吃店是“我”与“炸馃子的姑娘”的连接点,小吃店不仅记录了“她”的变化,也在跨越时间的叙述中见证了“我”精神世界的成长。
    D.本篇小说与《哦,香雪》有着相近的风格,语言充满诗意,情节跌宕起伏,不仅引发读者深刻的思考和感悟,也给读者带来美的体验。
    (2) 划线句子的景物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 “我”在不同时期见“炸馃子的姑娘”有不同的心态,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也许——葬歌
    闻一多
    39.  也许你真是哭得太累,
    40.  也许,也许你要睡一睡,
    41.  那么叫夜鹰不要咳嗽,
    42.  蛙不要号,蝙蝠不要飞。
    43.  不许阳光拨你的眼帘,
    44.  不许清风刷上你的眉,
    45.  无论谁都不能惊醒你,
    46.  撑一伞松荫庇护你睡。
    47.  也许你听这蚯蚓翻泥,
    48.  听这小草的根须吸水,
    49.  也许你听这般的音乐,
    50.  比那咒骂的人声更美。
    51.  那么你先把眼皮闭紧,
    52.  我就让你睡,我让你睡,
    53.  我把黄土轻轻盖着你,
    54.     我叫纸钱儿缓缓的飞。
    (1) 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这是一首感情深沉的葬歌,淋漓尽致地表达了生者告别死者的哀伤,哀婉而不悲惨。
    B.为了让女儿睡在一个安静的环境里,作者便叫夜鹰、蛙、蝙蝠不要嘈吵,也禁止阳光、清风骚扰女儿。
    C.“也许你听这般的音乐,/比那咒骂的人声更美”,世上的生活是如此痛苦,早夭也不失是一种美好的归宿,表明诗人已走出悲痛。
    D.诗歌流露出诗人对女儿体贴入微、呵护备至的感情,进而表达出对女儿的刻骨的爱。
    (2) 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也许”一词贯穿全诗,并就此展开丰富的想象,把爱女的死亡假设为安睡,表达了作者始终不愿意接受女儿死亡的事实。
    B.诗人没有刻意渲染,而是平静地娓娓道来,看似无章,实则有法,像是轻描淡写,实则激情内蕴,读来令人黯然神伤。
    C.闻一多是很重视诗的音乐美的。此诗反复吟唱,句子整齐中有错落,又不妨碍诗情的表达和语意的流畅。
    D.整首诗几乎都是用一种温柔的轻轻的语气写成的,就如平时催眠的儿歌一般,让爱女静静地“睡去”。
    (3) 作者在诗中运用了哪些意象?诗人以“也许”为题有什么含义?诗中多次重复“也许”一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小题。
     喜雨
     杨万里欲知一雨惬群情,听取溪流动地声。
     风乱万畴①青锦褥,云摩千嶂翠瑶屏。
    行人隔水遥相语,立鹭摧枝忽自惊。
    岁岁只愁炊与酿,今愁无甑②更无瓶。
    【注】①畴:田地。②甑:煮酒之器。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惬”字写雨后万物生机勃勃的情态,溪流响声之大说明雨水充足丰沛。
    B.一阵大风刮起,广阔田地之中如同青色锦褥的禾苗随风起伏,生机勃勃。
    C.雨后水涨使两岸距离变得更远了,人们隔河对话,富有生活情趣。
    D.诗歌先写雨后美景令人欣喜,结尾转写愁情破坏了全诗的意境。
    (2) 请简要赏析中间两联写景的艺术手法。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南朝宋时的刘义隆那样草率出兵,虽有“______ ”之雄心,也只怕会是“______ ”的结局。
    (2) 古典诗词中的意象是指融入了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事物,它渗透了作者的审美意识和人格情趣,“酒”这一意象往往寄寓着作者的愁、悲等低沉情绪,在许多诗词中出现,如《声声慢》中的“______ ”,《登高》中的“______ ”。
    (3) 《梦游天姥吟留别》主旨句“______ ,______ ”最能表现作者鄙弃权贵的傲骨。
    (4)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正值青春年少的英雄形象的语句是:“______ ,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济南因泉水闻名。“家家泉水,户户垂杨。”清代刘鹗在《老残游记》中用八个字道出了济南多泉水的特点。泉水是济南的灵魂。趵突泉作为群泉之首,其水位的变化牵动着济南人的心:水位上涨,人们面露喜色;水位下降,全城人跟着心急。(  )“诗圣”杜甫曾用“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感叹济南文化底蕴深厚,人才济济,著名词人李清照就是其中的代表。相传李清照曾在漱玉泉(位于今济南趵突泉公园内)边掬水梳妆、填词吟诗,她的词集《漱玉集》即以此泉命名。
    泉水与济南人的日常生活休戚相关。黑虎泉边前来打水做饭的人络绎不绝,水壶、矿泉水瓶、塑料桶等各式各样的容器悉数登场,令前来赏泉的外地游客艳羡不已。泉水已成为济南人的生命之水,它滋养着济南人的身体,涵养着济南人的心性。
    (1)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A.泉水不仅滋养了这座城,还孕育了这里的文化。
    B.泉水滋养了这座城,这里的文化也被泉水孕育。
    C.泉水可以滋养这座城,除了孕育这里的文化外。
    D.除了孕育文化外,泉水还具有滋养城市的功能。
    (2) 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______
    A.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B.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C.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D.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李清照的闺情词反映的是自己的闺中生活,她的词作展示出女性特有的矜持、细腻、清雅。对比之下,那些男性文人代拟的闺情词就显得。她的词作不但和那些男性文人表达居高临下的怜爱同情,甚至观赏玩弄之情的作品绝不相类,就是和那些男性作家对女性刻意描摹的作品相比也。李清照的词作是对女性情感世界的特殊反映。
    68.     总之,在李清照自己的绝大部分作品中都突出表现了她对现实生活中真实心境的咏叹、体味、关注,表现了对贵族知识女性身份情感的准确把握和微妙表达。她对绮窗园林之外的纷纭世事是不闻不问的,这也是后世论者她的原因,认为她生活面狭窄,思想性欠缺等。殊不知正是这种特点奠定了李清照之所以为李清照的根基,她在对男性社会俗世事功的疏离中,在对自身女性身份地位的确认中,地咏唱着女性独特的情感世界,从而在中国文学史上开创了独特的女性话语系统。仅从这个意义上讲,把李清照与男性最伟大的诗人之一李白相提并论,就有着充足的理由。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A.相形见绌    截然不同    嗔怒    执着
    B.黯然失色    截然不同    诟病    执拗
    C.黯然失色    大相径庭    嗔怒    执拗
    D.相形见绌    大相径庭    诟病    执着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A.李清照自己的绝大部分作品中都突出表现了她对现实生活中真实心境的咏叹、体味、关注,表现了对贵族知识女性身份情感的准确把握和微妙表达。
    B.李清照在自己的绝大部分作品中都突出表现了她对现实生活中真实心境的关注、体味、咏叹,表现了对贵族知识女性身份情感的准确把握和微妙表达。
    C.李清照在自己的绝大部分作品中都突出表现了她对现实生活中真实心境的咏叹、体味、关注,表现了对贵族知识女性身份情感的准确把握和微妙表达。
    D.在李清照自己的绝大部分作品中都突出表现了她对现实生活中真实心境的关注、咏叹、体味,表现了对贵族知识女性身份情感的准确把握和微妙表达。
    阅读文学作品时,从自己的感受出发,用简要的文字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分析和评价写出来,就是文学短评。请你结合李清照《声声慢》中开篇三句话(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表达效果,写一则文学短评。100字左右。
    阅读下面提示,按要求作文。
    在本学期的“走进他(她),发现他(她)”的访谈写作活动过程中,我们探寻到了长辈的很多经历和故事,我们学会了从中去体味他人的悲欢、感受他人的情感和情趣、理解他人的思绪和思想,甚至走进他人的性情和灵魂……
    72.     请以你熟悉的一位长辈作为写作对象,选取一个事件或几段经历,以“那时,他(她)正年轻”为题,写一篇文章,体裁不限, 700字以上。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