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首页 > 高中语文 > 高一试题库 > 月考 >

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上期高一年级月考二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1-2022学年上期高一年级月考二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Ⅰ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乡下人在城里人眼睛里是“愚”的。我们当然记得不少提倡乡村工作的朋友们,把愚和病贫联结起来去作为中国乡村的症候。关于病和贫我们似乎还有客观的标准可说,但是说乡下人“愚”,却是凭什么呢?乡下人在马路上听见背后汽车连续的按喇叭,慌了手脚,东避也不是,西躲又不是,司机拉住闸车,在玻璃窗里,探出半个头,向着那土老头儿,啐了一口:“笨蛋!”——如果这是愚,真冤枉了他们。我曾带了学生下乡,田里长着包谷,有一位小姐,冒充着内行,说:“今年麦子长得这么高。”旁边的乡下朋友,虽则没有啐她一口,但是微微的一笑,也不妨译作“笨蛋”。乡下人没有见过城里的世面,因之而不明白怎样应付汽车,那是知识问题,不是智力问题,正等于城里人到了乡下,连狗都不会赶一般。如果我们不承认郊游的仕女们一听见狗吠就变色是“白痴”,自然没有理由说乡下人不知道“靠左边走”或“靠右边走”等时常会因政令而改变的方向是因为他们“愚不可及”了。
    其实乡村工作的朋友说乡下人愚那是因为他们不识字,我们称之曰“文盲”,意思是白生了眼睛,连字都不识。可是如果说不识字就是愚,我心里总难甘服。“愚”如果是智力的不足或缺陷,识字不识字并非愚不愚的标准。智力是学习的能力,如果一个人没有机会学习,不论他有没有学习的能力还是学不到什么的。这样看来,乡村工作的朋友们说乡下人愚,显然不是指他们智力不及人,而是说他们知识不及人了,乡下人在城市生活所需的知识上是不及城市里人多,这是正确的。
    (节选自《乡土中国·文字下乡》,有删改)
    材料二:
    礼治社会并不是指文质彬彬,像《镜花缘》里所描写的君子国一般的社会。礼并不带有“文明”、或是“慈善”、或是“见了人点个头”、不穷凶极恶的意思。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做得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如果单从行为规范一点说,本和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礼却不需要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
    礼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礼是主动的。礼是可以为人所好的,所谓“富而好礼”。孔子很重视服礼的主动性,在下面一段话里说得很清楚: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这显然是和法律不同了,甚至不同于普通所谓道德。法律是从外限制人的,不守法所得到的罚是由特定的权力所加之于个人的。人可以逃避法网,逃得脱还可以自己骄傲、得意。道德是社会舆论所维持的,做了不道德的事,见不得人,那是不好;受人吐弃,是耻。礼则有甚于道德:如果失礼,不但不好,而且不对、不合、不成。这是个人习惯所维持的。十目所视,十手所指的,即是在没有人的地方也会不能自已。曾子易箦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礼是合式的路子,是经教化过程而成为主动性的服膺于传统的习惯。
    (节选自《乡土中国·礼治秩序》,有删改)
    材料三:
    家庭在西洋是一种界限分明的团体。如果有朋友写信说他将要“带他的家庭”一起来看你,你就知道要和他一同来的是哪几个人。在中国,这句话却模糊得很。在英美,家庭包括他和妻以及未成年的孩子。如果他只和太太一起来,就不会用“家庭”。在我们中国常用“阖第光临”,但是很少人能说出这个“第”字究竟应当包括些什么人。
    提到用字,“家”字可以说最能伸缩自如了。“家里的”可指自己太太一个人,“家门”可指叔伯侄子一大批,“自家人”可以包罗任何要拉入自己的圈子、表示亲热的人物。自家人的范围是因时因地可伸缩,大到数不清,真是天下可成一家。
    为什么我们这个最基本的社会单位的名词会这样不清不楚呢?在我看来却表示了我们的社会结构本身和西洋的格局是不相同的,西洋的格局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我们的格局(实际上就是差序格局)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
    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的性质。亲属关系是根据生育和婚姻事实所发生的社会关系。从生育和婚姻所结成的网络,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无穷的人,过去的、现在的和未来的人物。我们俗语里有“一表三千里”,就是这个意思,其实三千里也不过指其广袤的意思而已。这个网络像个蜘蛛的网,有一个中心,就是自己。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么一个以亲属关系布出去的网,但是没有一个网所罩住的人是相同的。在一个社会里的人可以用同一个体系来记认他们的亲属,所同的只是这体系罢了。天下没有两个人所认取的亲属可以完全相同的,以亲属关系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的网络来说,是个别的,每一个网络有个“己”作为中心,各个网络的中心都不同。
    (节选自《乡土中国·差序格局》,有删改)
    1.材料一中对 “愚”的相关概念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客观标准来看,乡下人是“愚”的,中国乡村的症候就是愚、病贫相联结。
    B.乡下人不知如何躲避汽车与城里人不认识包谷一样,都是“愚”的具体表现。
    C.作者看来,“愚”就是智力的不足或缺陷,而识不识字并不是愚不愚的标准。
    D.乡下人“愚”是说他们知识不及人,主要是城市生活所需的知识不如城里人。
    2.材料二中关于“礼”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礼是在教化中养成的敬畏之感,但有时也需要一定的外在权力来推行。
    B.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并不带“文明”“慈善”等意思。
    C.礼是由个人习惯来维持的,即使在没有人的地方也不会自己私下停止。
    D.礼是高于道德的,并非社会舆论所维持,是经教化而主动服礼的习惯。
    3.三则材料中论证方法的运用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材料一在分析乡下人的“愚”时,运用了例证法,使论证更形象、明确。
    B.材料二采用了正反对比论证,明确地指出了礼与法律、道德的不同之处。
    C.材料三以“柴”与“波纹”为喻,生动地论述了中西方社会结构的不同。
     D.材料三引用“一表三千里”,说明生育和婚姻结成的网络不断向外扩展。
    4.材料二引用了“颜渊问仁”的事例,其作用是什么?(4分)
    5.  请结合材料三,概括“差序格局”的主要特点。(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南京的太阳
    夏 阳
    到南京的第二个晚上,我接到警察的电话。电话里,警察说:“有个男人自称是你父亲,麻烦你来一趟,确认一下他的真实身份。”
    真是滑天下之大稽。我来南京,是参加小鹿五周年演唱会。临来时,父亲在手机里千叮咛万嘱咐,不接听陌生电话,不搭理陌生男人,不独身走夜路……简直把人世间所有的黑暗与丑陋数落个遍。没想到真被他言中了,陌生的南京居然冒出来一个自称是我父亲的男人,真是狗血剧情,比小说还小说。
    我对着手机非常干脆地拒绝“骗子,我爸特意叮嘱过,这样的人肯定是骗子!”
    ①南京的太阳真大,铺天盖地,到处是它翻滚的热浪,把南京城变成一个巨大的平底煎锅,沸腾着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少年情怀。从故乡到南京,不到四百公里的路程,我却差点和父亲闹翻了,虽然隔着千山万水,但我完全能够想象出父亲在手机那端的样子,他肯定是板着脸孔,紧锁眉头。为此,我不得不耍点小花招。我对父亲说:“人家明年就要参加高考啦,每天日程排得满满的,脑袋都快要爆炸了。去南京也不是为了专程看演唱会,演唱会有啥好看的,其实我更想去南大参观一下,给自己定一个目标,你女儿明年保证把它拿下。”
    果然,父亲在那边沉吟了片刻,说:“你妈没时间陪你去,我这边又请不到假……”我立刻打断父亲的话,斩钉截铁地说:“老爸,您一向教育我要独立,现在正是锻炼的机会,您十六岁不就自己出去打工了吗?”
    一切很顺利,不到中午我已经踏上了南京的地盘。南京的太阳,果然名不虚传,一出火车站就晃得我睁不开眼。
    酒店早已在网上订好,手机导航和打车软件可以直接把我送到目的地,来前已规划好行程:先游览南大,第二天上午参加歌星签售会,下午和晚上是他们的演出,第三天到小鹿他们下榻的酒店守候,得到合影后返回故乡。
    对于明年就要参加高考的我来说,南大的确是我心中的圣殿,这与当年高考失利的父亲一直对我的洗脑有关,他总是脸色凝重地说:“女儿啊,假如当年我考上大学……”我内心无论怎样不屑,表面也得装出一副认真倾听的模样。我知道,在我们之间,有些代沟是天然存在的,生活除了奔波劳碌,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作为父亲,他只知道在青岛干建筑小工,抬水泥、搬石块、挑砖头,数年如一日,从不知道演唱会是何等气势恢宏,又怎么可能理解一个少女对心中偶像的深情膜拜和狂热迷恋呢?
    现场的演唱会上,荧光棒似海,呐喊声震天,数万人忘情地摇,忘情地唱,宛如一个盛大的节日。我举着自拍杆,录制视频的手激动得发抖,喉咙吼得嘶哑,双脚跺得生疼……演唱会结束后的第二天,我和众多意犹未尽的铁粉蹲守在他们酒店门口。你知道吗?老天不负有心人,我居然得到小鹿的同意与他合影,他还在签字本上留言:“努力冲刺,静候你的佳音。”我激动得全身颤抖,泪水迷离。所有的少男少女都在尖叫呼啸,现场气氛如同喷发的火山,而内心,更是海洋般澎湃。
    就在这时,我再次接到警察的电话:“姑娘,先不要急着挂掉,你认真听听这声音熟不熟?”
    半个小时后,我坐在派出所里。一个狼狈不堪、形容憔悴的男人,出现在我面前的监控屏幕上。
    警察指着屏幕说:“最近周边发生了好几起强奸案、猥亵案,警方一直在暗中进行蹲伏抓捕。这名可疑男子跟踪了你两天,具有重大的作案嫌疑。但无论我们怎么讯问,他坚决不说,一直自称是你父亲。”
    屏幕上的父亲,半年未见,似乎一下子苍老了好几年。他头发灰白,野草一般杂乱,黑褐色的脸上,小眼睛倦怠无神,尤其满是血泡的嘴唇,于胡子拉碴间如一枚烂柿子。我清晰地听到父亲从监控器里发出的虚弱的声音:“我绝对没有欺骗你们,到时我女儿可以作证!”
    我几乎哭出了声音,对着监控屏幕哽咽道:“爸,您为什么就不能直接打电话给我?哪怕发个信息也好,您为什么要在这里待到现在!”
    听见我的声音,父亲愣了一下,欣喜地扬起头,脸上绽露出一贯的微笑。他柔声道:“演唱会还没有结束,爸怕影响你。”
    我再也说不出一句话。
    ②南京所有的太阳,突然跑进了我的眼晴,灼烈,滚烫。我不得不蹲下来,捂住面孔,捂住从指缝间奔涌而出的轰然暴雨。
    (选自2018年第6期《小小说月刊》)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我”直截了当地认定自称“我”父亲的男人是一个骗子,缘于这一情景与自己临行之时父亲的叮嘱如出一辙。
    B.跟女儿通电话时父亲之所以“沉吟了片刻”,主要是因为父亲担心女儿只身前往而在心中盘算着如何拒绝女儿。
    C.结尾部分对父亲的外貌描写细致入微,既表明父亲生活的艰辛,更反映出其内心的焦灼和暗中保护女儿的不易。
    D.没有第一时间与“我”通话说明原委,是因为父亲不想破坏女儿看演唱会的心情,也不想让女儿发现他来南京。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的开头从“我”接到警察的电话切入,营造出一个非常态的生活情境,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小说中“我”对偶像的狂热膜拜的态度,同对父亲的态度形成对比,巧妙地为结尾揭示真相张本。
    C.本文的选材立意别具匠心,人物形象塑造颇具典型意义,强调了对当今社会盲目追星现象的批判。
    D.小说从“我”的角度审视世界,以“我”的口吻叙述情节,便于表达“我”的情绪,增强真实感。
    8.小说中①②两处画线句子都写到“南京的太阳”,请从手法和情感角度简要分析。(4分)
    9.小说采用双线推进的叙事结构,明写“我”的行踪,暗写父亲的行踪,最终汇合于二人见面。请简要概括这种写法的好处。(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9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人,北齐五兵尚书建之仍孙。其父季庚,建中初为彭城令。世敦儒业,皆以明经出身。居易幼聪慧绝人襟怀宏放年十五六时袖文一编投著作郎吴人顾况况能文而性浮薄后进文章无可意者览居易文,不觉迎门礼遇曰:“吾谓斯文遂绝,复得吾子矣。”
    贞元十四年,始以进士就试,礼部侍郎高郢擢升甲科,吏部判入等,授秘书省校书郎。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而往往流闻禁中。元和二年十一月,召入翰林为学士。三年五月,拜左拾遗。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居易与河南元稹相善,稹自监察御史谪为江陵府士曹掾。翰林学士李绛、崔群上前面论稹无罪,居易累疏切谏,曰:“臣昨缘元稹左降,频已奏闻。元稹左降有不可者三。何者?元稹守官正直,举奏不避权势。今中官有罪,未闻处置;御史无过,却先贬官;远近闻知,实损圣德。计天下方镇,怒元稹守官。今贬为江陵判司,即是送与方镇。臣恐元稹贬官,方镇有过,无人敢言,陛下无由得知不法之事。”
    上又欲加河东王锷平章事,居易谏曰:“宰相是陛下辅臣,非贤良不可当此位。锷诛剥民财,以市恩泽,而与之宰相,深无益于圣朝。”乃止。十年七月,盗杀宰相武元衡,居易首上疏论其冤,急请捕贼以雪国耻。宰相以宫官非谏职,不当先谏官言事。会有素恶居易者,掎摭居易,言浮华无行,执政方恶其言事,奏贬为江表刺史。诏出,中书舍人王涯上疏论之,言居易所犯状迹,不宜治郡,追诏授江州司马。
    (节选自《旧唐书·白居易传》,有删节)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居易幼聪慧绝人/襟怀宏放/年十五六时/袖文一编/投著作郎吴人顾况/况能文/而性浮薄/后进文章无可意者/
    B. 居易幼聪慧/绝人襟怀宏放/年十五六时/袖文一编/投著作郎吴人顾况/况能文/而性浮/薄后进文章/无可意者/
    C. 居易幼聪慧/绝人襟怀宏放/年十五六时/袖文一编/投著作郎吴人顾况/况能文/而性浮薄/后进文章无可意者/
    D. 居易幼聪慧绝人/襟怀宏放/年十五六时/袖文一编/投著作郎吴人顾况/况能文/而性浮/薄后进文章/无可意者/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仍孙,家族中,从本身下数至第八世孙为仍孙(包括本身),亦称“耳孙”。
    B. 斯文,古今异义词,现指很有涵养、文质彬彬,懂得尊重人,文中指这篇文章。
    C. 吏部,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各级文武官员的任免、升降以及调动等。
    D. 左降,古代指贬官,与“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的“左迁”意思相近。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白居易出身仕宦,为官颇受赏识。他的祖上白建和他父亲都做过官。他为官后曾被章武皇帝召进翰林院任学士,元和三年,被任命为左拾遗。
    B. 白居易能诗善文,令人交口称誉。白居易文辞丰富艳美,尤其擅长作诗,其诗能针砭时弊,弥补政务缺陷,因而受到赞赏,常常流传到宫中。
    C. 白居易敢于直谏,纠正皇帝做法。他认为王锷搜刮民财,以求得皇上恩泽,这对圣明之朝是极为不利的,劝谏皇上不要加封王锷做平章事。
    D. 白居易遭人猜忌,被贬出了朝廷。有厌恶白居易的人,指摘白居易华而不实,当权者也憎恨白居易上书言事,上奏朝廷要求贬他为江州司马。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代汉语。(8分)
    (1)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4分)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4分)
    14. 白居易认为元稹左降有“不可者三”,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江陵即事
    (唐)王建
    瘴云梅雨不成泥,十里津楼压大堤。
    蜀女下沙迎水客,巴童傍驿卖山鸡。
    寺多红药烧人眼,地足青苔染马蹄。
    夜半独眠愁在远,北看归路隔蛮溪。
    【注】①津楼:渡口修筑的瞭望楼台。②红药:指芍药。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首联写瘴云弥漫,梅雨淅沥,津楼高耸,沿大堤蔓延,写出了江陵风物的特点。
    B. 颔联写蜀女热情迎接归来的船夫,巴童在驿站旁兜售山鸡,写出江陵一带繁忙热闹的景象。
    C. 颈联运用通感和夸张手法,使嫣红如火的芍药与绿意欲滴的青苔相互映衬,写出了初夏时节自然景物的美丽。
    D. 本诗前三联旨在赞美江南民俗风物,尾联卒章显志,将描写与抒情紧密结合,使情景浑然一体。
    16. 诗人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夜半独眠愁在远”的“愁”?(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
    17. (1)《短歌行》中写诗人想象贤才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自己的诗句是:            ,              。
    (2)李清照的《声声慢》中说天气变化无常,忽暖忽寒,人最难调养身体的句子是:_______,         。(3)《归园田居》(其一)运用比喻手法写诗人身在宦海而心系田园的心情的句子是:        ,         。
    (4)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             ,               。
    (5)《师说》中,韩愈认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原因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16分)
    18.对下列句子中划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作《师说》以贻之     贻:赠送
    B.不耻相师             师:老师
    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道:风尚
    D.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闻:懂得
    19.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古之学者必有师     B.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C.吾从而师之         D.师不必贤于弟子
    20.下列句子中划横线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彰:清楚,明白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师道:从师求学的风尚
    C.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羞:感到羞耻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惑:疑惑
    21.在下列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句子是(   )(2分)
    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李氏子蟠……不拘于时       D.古之人不余欺也
    22.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词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中的“耻”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B.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
    C.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D.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古代最早的窗子谈不上美观,经过千百年的发展,中国窗子才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随着岁月的流逝,使它们成为最富有美学表现力的中国建筑的因素。
    在中国,有多少工匠,(     ),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菱形等等,或单独存在或互相交替使用,看起来就像有无数的组合。有简单的图案,也有独具特色的图案,一切都用薄薄的棕色或红色木条制作成。
    每当夜幕降临,从中国传统院落大门旁边的影壁小心地往里看,就能看到像自身发光的抽象画一样的木制窗子,窗子木格细细地勾画着自己精致的线条,微弱的灯光洒在院子里,消失在甬道长廊,婆娑竹影上。偶尔有人在室内走动,身影在洁白的窗纸上滑动,充满神秘的色彩。
    (节选自《汉字王国》有删改)
    23.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就可能有多少种装饰图案的窗子,但原则上都是对称的变化
    B. 窗子就可能有多少种装饰图案,但原则上都是对称的变化
    C. 即使原则上都是对称的变化,窗子也会有各种各样的装饰图案
    D. 即使对称变化是窗子的设计原则,也会有各种各样的装饰图案
    24.  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3分)
    四、写作(60分)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全国政协常委、农工民主党中央常委、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教授张乾二,于2020年5月3日安详逝世,享年93岁。
    张乾二早年参与了水溶液中培养晶体、研制粉末衍射仪的照相机等研究,1963年在配位场理论研究方面获得突破,20世纪90年代带领课题组开展价键理论计算程序化的攻坚研究。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二等奖等。
    张乾二曾说:“科学家必须热爱他的工作。如果一个科学家不为探求真理,只为求名求利,在科学方面就不会有什么成就。所以真正的大科学家首先必须是一个纯粹的人,纯粹为科研兴趣,或纯粹为国家需要。”
    请综合以上材料,在学校团委组织的以“做事与做人”为主题的演讲会中,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