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首页 > 高中语文 > 高一试题库 > 月考 >

江苏省南通市南通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调研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调研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
    伟大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伟大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伟大长征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精神族谱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滋养,成为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摘编自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人类社会迈入21世纪的时候,美国时代生活出版公司出版了《人类1000年》一书。公布了从公元1000年至公元2000年人类历史进程中发生的一百件重要事件。来自世界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学科领域的学者们共同认为,在已经过去的整整一千年中,这一百件重要事件对人类历史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有三个历史事件入选:火药武器的发明、成吉思汗的帝国和工农红军的长征。可以肯定的是,西方学者在意识形态上与中国共产党人并无共同之处,他们也不是从中国共产党党史和中国红色武装的军史角度来看待长征的。
    长征属于人类历史上这样一种事件:即使经过了漫长的岁月,依旧会被世人追寻不已。数十年来,不断有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年龄的人出现在中国工农红军曾经走过的这条漫长征途上。在人类物质文明高速发展的今天,世人何以要忍受疲惫、劳顿和生存条件的匮乏,行走在这条蜿蜒于崇山峻岭的路途上?在地球的另一端,曾出任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布热津斯基于1981年秋天宣布,他要到中国进行一次“沿着长征路线”的跋涉。他来了,带着他的全家走上了1934年中国工农红军走过的路。当这位西方政治家走到大渡河渡口时,他被这条湍急的河流和两岸险峻的崖壁震惊了,他被3万多工农红军在十几万敌军的追堵中渡过这条大河的壮举震惊了。布热津斯基后来说:“对崭露头角的新中国而言,长征的意义绝不只是一部无可匹敌的英雄主义史诗,它的意义要深刻得多。它是国家统一精神的提示,它也是克服落后东西的必要因素。”
    长征体现了人类文明能够发展至今的必不可少的一种精神力量,那就是永不屈服、永远前进、永不言退。现在,许多外国青年重走长征路,不是对中国革命史感兴趣,不是对中国红军感兴趣,而是在寻找这种支撑自己生命的,能够更有力量走下去的力量源泉和精神源泉。长征是人类精神文明进程中的大事件,它为人类不断注入了新的精神活力。
    (摘编自王树增《回望长征我们能感悟到什么》)
    材料三
    走好新长征路,除了物质力量、制度优势,更需精神力量。中国曾经“钢少气多”,现在“钢”多了,“气”要更足。这“气”,就是精神力量。伟大的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在应对各种困难挑战中,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锤炼出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风骨和品质。
    这种风骨和品质,锻造出百年大党的精神谱系。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等伟大精神构筑起的精神谱系,为党继续团结带领人民奋进新征程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动力。
    这种风骨和品质,激励人们不断增强信仰、信念、信心。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机遇和挑战之大都前所未有。战胜前进路上的风险挑战,需要不断从党的百年奋斗史中汲取精神滋养,始终保持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坚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这是我们战胜一切强敌、克服一切困难、夺取一切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身之主宰便是心”。新长征路上,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至关重要。不断赓续伟大精神血脉,坚定理想信念,凝聚精神力量,我们就一定能够办好自己的事,锲而不舍实现既定目标。
    (摘编自彭训文《走好新长征路需要精神力量》)
    1. 下列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是长征留给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
    B. 一个民族要想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在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唯一条件。
    C. 党带领人民所锻炼出的那些风骨和品质,既锻造出党的精神谱系,又激励人民增强信仰、信念、信心。
    D. “身之主宰便是心”。我们走好新长征路,除了需要物质力量和制度优势,更需具备强大的精神力量。
    2. 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西方学者在意识形态上与中国共产党人并无共同之处,因此中国只有三个历史事件入选对人类历史进程产生重要影响一百件重要事件。
    B. 布热斯基带着家人“沿着长征路线”的跋涉,他的最大收获之一便是认识到了长征及其意义,同时也对前行中的中国有了深刻的认识。
    C. 外国青年对中国革命史和对中国红军并不感兴趣,重走长征路,就是为了寻找支撑自己生命的,能够更有力量走下去的力量和精神源泉。
    D. 人类文明能够发展至今的必不可少的就是长征精神,因此作为一种精神力量,伟大的长征精神,不仅仅属于中国,也必然属于全人类。
    3. 以下各项是《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中总结出的“抗疫精神”的部分内容,其中哪一项在“长征精神”中没有体现(   )
    A. 自强不息、百折不挠                         B.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C. 顾全大局、甘于奉献                         D.命运与共、天下一家
    4. 三则材料都围绕长征展开,各侧重于哪一个方面?请简要概括。
    5. 材料一是习近平同志讲话的节选部分,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是这篇讲话的重要特点,请从结构或语言的角度(二选一),分析材料一是如何体现该特点的。
    (二)现代文阅读Ⅱ
    阅读下面                             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裤子
    卞之琳
    安居村一下子黯然失色了:娘儿们一齐换下了红裤子。
    安居村离同蒲铁路线只有十里路,以前曾经到过日本兵。老百姓回到空了的村里才两个月,今天下午忽然听说日本兵沿铁路挨村“宣抚”,明天安居村老百娃得静候“皇军”来“宣抚”,如果预先远走一人,“皇军”就不给安居村留一所房子。于是全村震动。娘儿们无意中一下子就学了“摩登”,把头发都剪短了。部分女子恨起了以前不曾放脚,不过最惹眼的到底还是红裤子。
    这可难倒了过门才两个半月的关小双老婆。她的红裤子是村里最新的,虽然曾在山沟里蘸过黄土,但仍不失其鲜明。愿不愿意换,不在她的考虑范围内,问题是拿什么来换。上次连夜逃往山里去的时候,在慌乱中把一包衣服给丢了。如今把红裤子换下,穿什么呢?
    下午关小双回来,一下子把问题解决了。关小双在村公所和村长拌了几句嘴,心里老大不高兴,回来看见老婆还穿着红裤子,呆了一下,就把自己的黑裤子脱下,向她一扔,说:“你换上!”
    老婆看看他。他向老婆看了看,加重声气说:“你换上!”老婆不敢出声,只有服从他这个荒唐的命令。
    他们把上身的夹袄也换了,黑绿两色,对比鲜明。年轻的老婆满肚子惊疑,可是不敢作一声,眼泪汪汪地看着丈夫走出门。
    第二天太阳刚升到树梢头,“皇军”就来“宣抚”了,一共11个,可只有十匹马,其中有一个汉奸,没有马骑。
    “皇军决不吃你们什么,”汉奸说,“煎几张葱花饼就得了。”
    “皇军决不要你们什么,”汉奸说,“只是你们在静候‘宣化’的时候,找一担白菜。”
    “行。”
    “找一担萝卜。”
    “行。”
    “再找一百个鸡蛋。”
    村长皱了皱眉头,还是说:“行。”
    十匹马在村公所前吃黄豆,七个日本兵和一个汉奸,在村公所内吃葱花饼。还有三个日本兵呢?他们早就到外边去了,说是去看看菜田。
    吃够了东西,鬼子头儿向汉奸说了几句话,汉奸马上转头来说:“要‘宣抚’了,召集全村人到前面场子来听话。”
    全村八十户只到了八十人,其中一年是孩子,被村长拉来凑数。一担白菜,一担萝卜,一担鸡蛋,都摆在村公所门口。
    鬼子头儿站在阶石上,开始讲话,汉奸翻译。大意是“皇军”战无不胜。他们是来保护中国人民的,众百姓要向“皇军”报告野蛮的土匪八路军的消息。然后开始了问:“皇军杀人放火吗?”
    “不。”
    “你们怕皇军吗?”
    “不怕。”
    “那为什么土匪来了不走,我们来了就跑呢?“全场沉默。
    蔬菜到齐了,鸡蛋到齐了,就是自己人还没有到齐。汉奸问老百姓:“那三个皇军到哪里了?”谁也不知道。村长打发几个老百姓去找。
    村长自己也去找。他推开关小双的屋门,看见关小双战战疑疑缩在炕角落里。他又好气又好笑:“哈,你关小双今天怎么也学娘儿们不敢出头了?”说完才认出面前的竟是关小双老婆,他气得无从笑起,又挨户搜寻去了。半天一无所获。于是雷霆在他头顶上响了。他被绑在一棵白杨树上。
    全村人都慌了。有人拉来了一个十一二岁的孩子说:“他知道,他知道。”“你知道他们到哪里去了?”“我看见他们在村东口追一个红裤子,愈追愈远,追到山里去了,再没见回来。”
    汉奸把话译给胖头儿听,胖头儿向汉奸头顶上爆出去一个霹雷,从汉奸嘴里传出来就变了:“给我把红裤子找来!”
    可是人头中一个向白杨树外转动了,数十个一齐向南边转动了,像一阵轻风吹过的麦稳。大家看见一条红裤子大步跑来,全然不是女人步伐,后面跟来了一大群兵,穿灰军衣的,不是那三个“皇军”!
    “红裤子来了!红裤子来了!”
    七个鬼子一齐跳上马,往村北就跑,撇下萝卜、鸡蛋和三匹马。汉奸想骑马,可试了两下,没有骑得上,也放步向北溜。驼背汉奸没能逃脱,被穿红裤子的关小双抓住了。“这三担东西正好慰劳游击队。”被游击队救下的村长感激得直流泪。“可鬼子马上就回来,”关小双抢上来说了,“我们还想在这里住下去?”
    那么怎么办?很简单,全体进山去加入游击队。就这么办。这时候在场的已经是五百人。一通长流缓缓淌向山里去,杂在人流里的还有牲口,牲口驮着女人和小孩。女人和小孩抱着包裹,抱着鸡。
    当夜在游击队司令部,司令听说活捉了三个日本兵,一个汉奸,缴获了三支步枪三匹马,都是关小双的功劳,便要好好犒赏他,关小双则“只要一套军服”。司令笑了,因为到这时候他才看见关小双穿的还是红裤子呢。一套灰色军衣找来了,关小双立即换上了。然后他把那一套绿袄红裤子弹去了尘土,折叠在一起。
    关小双换了衣服,走到住那些预备第二天到缝切厂去的妇女的院子里,找到了自己老婆,把那衣服轻轻地向她滕头一搁,用左臂拢了一下她的肩头,含笑说:“等将来太平了再穿。”
    (1939年,发表于重庆《文艺月报》)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把“皇军”和“宣抚”都加了引号,旨在强调他们身份和前来安居村的目的。
    B. 关小双老婆说“穿什么呢?”照应上文“空了的村里”,写鬼子已把这里劫掠一空。
    C. 汉奸问村民为什么“我们来了就跑”,村民沉默,是既不敢说实话,又不肯说假话。
    D. 找不到那三个丢失的鬼子,鬼子头儿认为是村长杀了他们,就把他绑起来,要杀害他。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关小双一回家就把老婆换裤子的问题解决了,这使其有头脑,有决断的形象初步确立了起来,为下文他提出村民都参加游击队的建议作了有力的铺垫。
    B. 汉奸与村长的对话特别具有讽刺意味,汉奸一方面表示“不吃什么”“不要什么”,一方面又具体交代所要东西的具体数量,突出了敌人的虚伪与贪婪。
    C. “人头中一个向白杨树外转动了,数十个一齐向南边转动了,像一阵轻风吹过的麦穗”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人们不忍心看着村长被杀害的沉痛心情。
    D. 小说语言质朴,多用短句,多用口语,文化水平不高的读者也能轻松读懂,符合抗战时期的宜传需要;故事讲述跌宕起伏,富于传奇色彩,有较强的趣味性。
    8. 红裤子在小说中起着怎样的作用?请结合作品具体分析。
    9. 小说中的人物除了关小双之外,都没有名字,只用身份代替,请简要分析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处理。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栾布者,梁人也。始梁王彭越为家人时,尝与布游。穷困,赁佣于齐,为酒人保。数岁,彭越去之巨野中为盗,而布为人所略卖,为奴于燕。为其家主报仇,燕将臧荼举以为都尉。臧荼后为燕王以布为将及臧荼反汉击燕虏布梁彭越闻之乃言上请赎布以为梁大夫使于齐,未还,汉召彭越,责以谋反,夷三族。已而枭彭越头于洛阳下,诏曰:“有敢收视者,辄捕之。”布从齐还,奏事彭越头下,祠而哭之。吏捕布以闻。上召布,骂曰:“若与彭越反邪?吾禁人勿收,若独祠而哭之,与越反明矣。趣烹之。”方提趣汤,布顾曰:“愿一言而死。”上曰:“何言?”布曰:“方上之困于彭城,败荥阳、成皋间,项王所以不能遂西,徒以彭王居梁地,与汉合从苦楚也。当是之时,彭王一顾,与楚则汉破,与汉而楚破。且垓下之会,微彭王,项氏不亡。天下已定,彭王剖符受封,亦欲传之万世。今陛下一征兵于梁,彭王病不行,而陛下疑以为反,反形未见,以苛小案诛灭之,臣恐功臣人人自危也。今彭王已死,臣生不如死,请就烹。”于是上乃释布罪,拜为都尉。孝文时,为燕相,至将军。布乃称曰:“穷困不能辱身下志,非人也;富贵不能快意,非贤也。”于是尝有德者厚报之,有怨者必以法灭之。吴楚反时,以军功封俞侯,复为燕相。燕齐之间皆为栾布立社,号曰栾公社。景帝中五年薨。子贲嗣,为太常,牺牲不如令,国除。太史公曰:栾布哭彭越,趣汤如归者,彼诚知所处,不自重其死。虽往古烈士,何以加哉!
    (节选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臧荼后为燕王/以布为将/及臧荼反/汉击燕虏布/梁王彭越闻之/乃言上/请赎/布以为梁大夫/
    B. 臧荼后为燕王/以布为将/及臧荼反汉/击燕/虏布/梁王彭越闻之/乃言上/请赎/布以为梁大夫/
    C. 臧荼后为燕王/以布为将/及臧荼反/汉击燕/虏布/梁王彭越闻之/乃言上/请赎布以为梁大夫/
    D. 臧荼后为燕王/以布为将/及臧荼反汉/击燕/虏布/梁王彭越闻之/乃言上/请赎布以为梁大夫/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一项是(   )
    A. 剖符,帝王在建国之后,会封赏有功的诸侯将士,将符节剖分为二,君臣各执一半,作为信守的约证,一般用铜或竹、木制成。
    B. 都尉,是秦汉时重要的中高级武官,地位低于将军;《鸿门宴》中陈平曾任项王的都尉。
    C. 文中“孝文”是皇帝的谥号,汉朝以孝治天下,皇帝谥号一般都有“孝”。“景帝中五年”中的“景”是年号。
    D. 国,指的是封国。汉封功臣,小者侯,大者王。文中的彭越是汉高祖迫于战争需要而分封的异姓王。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栾布因为贫困给人做佣工;后来因臧荼提拔,担任了都尉;经彭越进言,被释放并做了梁国大夫;吴、楚反叛时,因有功被封为俞侯,担任燕国丞相。
    B. 在皇帝将要烹杀自己时,栾布仍为国着想,痛陈皇帝“以苛小案诛灭之”将导致功臣人人自危,所以他认为彭越即使犯了错误,因为功大也不该杀之。
    C. 栾布在景帝五年时去世,他的儿子栾贲继承了爵位,担任太常一职,后来因为祭祀用的猪牛羊肉不合乎法令的规定,封国被废除。
    D. 彭越对栾布有救命和提挈之恩,因而彭越受难,栾布敢“祠而哭之”,并为此不吝惜自己的生命,这种“有德者厚报之”的壮举,深受作者的赞赏。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项王所以不能遂西,徒以彭王居梁地,与汉合从苦楚也。
    (2)彼诚知所处,不自重其死。虽往古烈士,何以加哉!
    14. 栾布指责汉高祖错杀彭越,为什么汉高祖反而放过了栾布,甚至授以官职?结合栾布劝说的方式和下面这则材料,多角度分析其中的原因。
    唐朝名将王方翼的朋友赵持满,因为长孙无忌谋反案被诬陷而死,陈尸于路,亲戚不敢探视。王方翼前往哭祭,并为其收尸,说:“栾布哭彭越,义也;周文王掩骼(掩埋尸体),仁也。绝友义,蔽主仁,何以事君?”唐高宗赞赏了他的义行,没有治罪。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①,平海夕漫漫。
    【注】①“迷津欲有问”化用《论语•微子》孔子使子路问津的典故。长沮、桀溺是隐者,而孔子则是积极想从政的人。长沮、桀溺不说津(渡口)的所在,反而嘲讽孔子栖栖遑遑、奔走四方,以求见用,引出了孔子的一番慨叹。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首联先描绘最具代表性的秋季景象,又以“北风”呼啸来渲染,自然使人觉得寒冷,这就点出了题目中的“早寒”。
    B. 颔联不仅表明他所在的地方距家乡遥远,还表明两地阻隔不能归去,透露出了作者思乡念亲的心情。
    C. 颈联中“乡泪客中尽”,直抒胸臆地抒发了思乡之情和怀才不遇的苦闷,耐人寻味。
    D. 尾联中“平海夕漫漫”写出了在阴暗的天色下,江水与海相平,漫漫无边的景色。这种景色,完全烘托出作者迷茫的心情。
    16. 本诗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景象,有何作用?
    (三)名篇名句默写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在《论语》中用“______________”,指明要向有道德的人学习的从师观; 曾子在《论语·泰伯》中表达了读书人不能没有远大志向、坚强意志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老子》第六十四章中以树为喻,指出强大的事物都是从微小开始萌发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酒”是古代诗歌常用意象,诗人常借酒怡情,或解愁忘忧,或送友饯行,或感叹人生。唐代诗人李白就写过很多这样诗句,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七月里,去蜈蚣岭。当地人说,“街口进街源,只见青山不见回”。在一个岔路口,公路拐进山端后,两边的山峰立刻气势汹汹地挤过来,天空逼仄得像一根蓝色的棉线。眼前的石砖,层层叠叠,随着山体盘旋环绕。从前,这里“三条大岭五面坡,山高土薄石头多”,而蜈蚣岭人         ,开山抬土,成就了今天的千亩石砌梯形茶园。茶季之后,茶树开始          ,青草、野菜,这些大自然的伙伴,与它们朝夕相处。石磅坡面并不规则的平整,山芋藤、南瓜藤悬挂下来,被它遮了一半。黄色的南瓜花开得绚烂,绿色的小南瓜也是         ,冬瓜、扁豆、羊角,从底部攀援而上。
    看过几处路边的民宅,喟叹起当年生活的艰辛。看到悬崖上“蜈蚣岭”三个红色的大字,也就抵达了蜈蚣岭村委会。这里地势略显平缓,山顶上的村庄         地踞在那里。在村里穿行,石板路高低起伏,新居与老屋偎依着。村头的玉兰树,高大挺拔;路旁的水窖,清澈阴凉。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栉风沐雨     养精蓄锐     不甘示弱     参差不齐
    B. 荜路蓝缕     养精蓄锐     力争上游     错落有致
    C. 荜路蓝缕     休养生息     不甘示弱     错落有致
    D. 栉风沐雨     休养生息     力争上游     参差不齐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石磅坡面并不规则的平整,山芋藤、南瓜藤悬挂下来,把它遮了一半。
    B. 石磅坡面呈并不规则的平整,山芋藤、南瓜藤悬挂下来,被它遮了一半。
    C. 石磅坡面平整而不规则,山芋藤、南瓜藤悬挂下来,被它遮了一半。
    D. 石磅坡面平整而不规则,山芋藤、南瓜藤悬挂下来。把它遮了一半。
    20. 请简要赏析文段中画横线句的修辞手法。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耳屎会越掏越多吗?掏耳不当可损伤听力,①       ?没错,答案是肯定的。曾经一位老年男性患者,Ⅱ型糖尿病、高脂血症合并冠心病,有一次洗澡用棉签掏耳朵后罹患坏死性外耳道炎,引起了面神经麻痹(面瘫)、颅内感染,(       ),但一侧听力永久丧失,面神经也牺牲掉了。
    如何正确地“掏耳朵”?从健康角度考虑,一般来说,如果耳朵没有明显不适症状,②        。如果耳屎量大造成了耳闷胀感或其导致了疼痛或听力丧失,则需要及时到医院请求专业帮助。一般大量的耳屎堆积在外耳道,我们临床称为“外耳道耵聍栓塞”。临床上,诸如分泌性中耳炎等中耳疾病引起的耳闷胀感极易与“外耳道耵聍栓塞”相混淆,自行掏耳极易延误病情。有对于诸如合并糖尿病等全身疾病、外耳道狭窄、既往未曾清理耳道、“油耳”、耳痒有渗出液等情况的患者,③        ,务必到医院就诊!
    小小耳屎大有乾坤,放下手里的棉签,有问题一定要及时去医院处理。
    21.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做了数次大手术,用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挽救了生命
    B. 做了数次大手术才挽救生命,用了九牛二虎之力
    C. 因为用了九牛二虎之力,做了数次大手术,才挽救了生命
    D. 挽救生命的是,用了九牛二虎之力做了数次大手术
    2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
    四、写作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①《沁园春·长沙》,不仅记录了毛泽东和新民学会的青年学子们岳麓山下“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岁月,也记录了他们为实现革命理想“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矫健身姿。
    ②百年征程,薪火相传。一代代新青年前赴后继,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的事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90后”党员在新冠肺炎肆虐之际挺身而出,逆行而上。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2020届118名毕业生奔赴新疆基层工作,建设边疆。 神舟十二号发射背后,“80后”“90后”们兢兢业业,为中国航天事业贡献才智。数以百万计的青年投身乡村振兴一线,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阅读材料后,作为站在新时代前沿的00后青年人,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启示?又该如何走好自己的青春人生路?请谈谈自己的认识与感悟。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