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首页 > 高中政治 > 综合辅导 >

高二政治教案:《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5)


    9.关于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
    十六大报告指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它各个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永不自满,永不懈怠,这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创新就是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些观点在教材第二课、第五课都有较大的反映。尤其是在第二课中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必须坚持的思想路线”、“要坚持发展的观点,就必须通过分析事物的历史和现状,科学地预见事物发展的未来趋势,站在事物前进的立场上,与时俱进,积极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一切静止的观点、思想僵化、安于现状的观念,都是错误的”、“理论创新,就是面对国际国内的新情况新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在继承一切科学理论的基础上,不断吸取新的实践经验和新的思想而向前发展,创造前所未有的新原理、新方法。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迫切需要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体制创新,就是要不断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的各方面(经济、政治、管理)。科技创新,就是在科技方面要有新的发明和创造,就要使科学技术成为我国发展的强大动力。”从理论上说理解创新这个问题并不难,难是难在:第一,学生缺乏历史对比,很难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新的创新事业,对我们各方面的创新难以有真切的认识。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多列举实例,引导学生加深认识。第二,学生能不能把“与时俱进、进行创新”落实到自己的思想和行动上,难度是极大的。我们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有所创新。
    10.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十六大向我们发出的伟大号召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因而,教材的许多课节都联系到这个实际问题,在第二课中尤其突出。第二课在“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框题中指出,“在旧知识时代,科技进步和知识更新的速度相对比较缓慢,人们习惯于用已有的知识来解决现成的各种问题。在知识经济时代,原有的一些知识会很快地“过时”,吸取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就显得异常重要。因此,学习将成为21世纪人们的终身需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
    四.与本课知识点相关的热点点击
    1.与人和客观规律的相互关系相关的热点问题
    (1)2003年10月16日,我国进行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中华民族探索太空的千年梦想实现了。“神舟”五号成功发射和安全着陆,标志着中国人民在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征程上又迈出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一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又一伟大成就,是我国高技术发展的又一里程碑,是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又一非凡壮举,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荣耀。
    [点击]第一,规律是客观的,并不等于说人们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人们能够认识规律并能利用规律。人们认识了引力规律和其他规律,就可以克服地球引力,使神州飞船成功发射和安全着陆。第二,世界上的事物都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发展之中。千年梦圆今朝,一箭飞冲九霄。实施载人航天工程,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十多年来,在党中央、中央军委的领导下,经过广大科技人员和解放军指战员的不懈奋斗,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广大科技工作者以及参与这项事业的干部职工,励精图治,奋发进取,仅用11年时间就突破了载人航天技术,这是了不起的成就。充分体现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2)从三峡工程蓄水、行船、发电成功看人与客观规律的关系
    [热点] 2003年6月1日9时,随着一声令下,三峡4个开启的泄水底孔其中的一个被关闭,标志着三峡蓄水下闸成功。几代人魂牵梦萦的“高峡出平湖”的景象,终于初现姿容。
    2003年6月13日上午,三峡船闸首次试闸试航成功。7月9日、15日三峡大坝左岸2号和
    5号电站相继发电成功。
    [点击] 第一,早已被人的“实践”活动所证实,既然人类在实践中能够取得成功,达到预期的目的,那就说明原有的认识是符合客观事物的状态、属性、规律的,证明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第二,适当作一些理论补充:一是客观事物有相对稳定的一面,这给人正确认识事物提供了可能;二是从认识主体看,人在长期实践中形成和逐渐完善的大脑是正确认识客观事物的基础;三是从认识能力看,人有抽象思维能力,随着实践的发展,人的认识能力是不断提高的,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三峡工程蓄水、行船、发电成功就证明了规律是客观的,是可以被认识和利用的。
    (3)从抗击非典的胜利看人与客观规律的关系
    [热点] 2003年6月24日下午我国卫生部和世界卫生组织在北京举行了新闻发布会,宣布解除对北京的旅游禁令和北京从疫区名单中除名。这意味着北京防治非典的成绩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充分肯定,标志着我国内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已经全部被解除了旅行限制,并从疫区的名单中删除;标志着我国将恢复正常的社会和经济生活,到我国任何地方旅行,开展正常的经济贸易往来都将是安全的;标志着我国防治非典工作取得了阶段性重大胜利。
    [点击]①规律不是主观想象的联系,不是现象的联系,不是偶然的联系,而是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是本质的联系,是必然的联系。所以说,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违背了客观规律,就要受到规律的惩罚。非典的发生,给人们的卫生习惯带来了较大的改变,提醒人们特别要克服陋习。
    ②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发展就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因此我们还要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我国防治非典工作取得阶段性重大胜利,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2.与发展观点相联系的热点问题
    [热点] 胡锦涛2003年7月1日在“三个代表”研讨会上讲话时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是我们推动实践创新的根本指针,又是我们深化理论探索的崭新起点。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做到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点击] 无论是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都是变化发展的,一成不变的事物是没有的,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的过程。胡锦涛的上述讲话就说明,要使党和国家的事业不停顿,首先理论上不能停顿。否认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丢掉老祖宗,是错误的、有害的;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也是错误的、有害的。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五、单元复习效果考评(另附)。
    六、本课知识结构简图(略)。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