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首页 > 高中政治 > 综合辅导 >

高一政治教案:税收知识点(9)


    ◎如何理解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1.联系税收的性质和作用理解公民应自觉纳税。
    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依法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在我国的财政收入中,税收占90%以上。从根本上来说,税收来自于劳动者创造的财富。例如,企业从事生产经营,实现了价值增值,需要向国家缴纳增值税;企业和个人取得了应税所得,需要缴纳所得税;从事农业生产经营,需要缴纳农业税或农林特产税,等等。可见,税收都是取之于民的。同时,国家把劳动人民创造的财富集中起来,形成财政收入,不论是直接用于经济建设,发展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还是用于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国防,都是为劳动人民的利益服务的。劳动人民是税收的最终受益者。例如,2002年7月,民政部宣布,我国1930.8万符合"低保"条件的城市困难居民已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体系,这是我国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应保尽保"。"低保"提供的救助和补贴,保证了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维护了社会的稳定。所以,我国的税收是用之于民,为劳动人民服务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社会主义税收的性质决定了公民必须自觉履行依法纳税的义务,要具有纳税人的意识。
    2.联系社会主义国家性质理解纳税人意识的含义。
    所谓纳税人意识,是指纳税人的义务和权利相统一的自觉意识。具体地说,一方面,增强纳税人的义务意识,自觉纳税。纳税不仅是法律规定的公民的基本义务,而且也是维持、改进和创造公民赖以生存的社会条件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了税收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联系在一起。例如,国家机构的设立和运作,公共设施的建设和维持,以及自然环境的保护等,都是公民赖以生存及其利益得以实现的基本社会条件,而这些庞大的开支主要来源于税收。因此,每个公民既然享受着各种社会服务,就必须承担相应的义务。弄清这个道理,就能增强纳税的自觉性。另一方面,增强纳税人的权利意识,依法行使纳税人的权利。社会主义国家是为人民服务的,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由于国家公职人员的薪金是靠纳税人的税金支付的;税金的征收和使用,是通过国家职能部门具体的人来操作完成的,他们的行为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纳税人的利益。因此,公民要以主人翁的态度,增强自己对国家公职人员及其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以维护公民自身的合法权益。
    3.联系税收的特征理解公民依法纳税的内涵。
    税收的强制性主要体现在:国家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征税;纳税人必须依法纳税,否则将受法律制裁。强制性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前提。在我国,公民依法纳税义务不单单是靠道德意义上的诚信来约束,更重要的是靠法制作保证。税收的无偿性对纳税人来讲就是义务性,它不是等价交换,它是国家依存的经济基础,是社会有序管理的必要条件。税收的固定性既是对国家的约束,也是对纳税人的约束。纳税人只要取得了税法规定的应税收入,或发生应税行为,或拥有应税财产,就必须按规定的比例或定额纳税,不能自行减免和降低标准。依法纳税的义务实际上涵盖了公民缴纳税收的固定性,即公民纳税义务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标准"。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