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22-12-28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2022级高一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联考试卷
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上册。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盛唐是中国古典诗歌的全盛时期。盛唐气象所指的是诗歌中蓬勃的气象,这蓬勃不只由于它发展的盛况,更重要的乃是一种蓬勃的思想感情所形成的时代性格。盛唐气象因此是盛唐时代精神面貌的反映。
    中国诗歌史上,对于一个理想的诗歌时代,唐代以前大都向往建安,唐代以后则转而醉心于盛唐。盛唐气象乃是在建安风骨的基础上又发展了一步。
    那么盛唐时代与建安时代有什么共同之处呢?盛唐气象与建安风骨又有什么不同点呢?要说明这个问题,首先就必须了解建安时代乃是一个解放的时代,是从两汉的宫廷势力,从沉闷的礼教束缚之下解放出来;于是文学也就有力地从贵族文学中解放出来,一种自由奔驰的浪漫的气质、富于展望的朗爽的形象,就构成建安风骨的精神实质。而唐代也正是从六朝门阀的势力下,从佛教的虚无倾向中,从软弱的偏安与长期的分裂局面下解放出来,而表现为文学从华靡的倾向中解放出来,带着更为高涨的胜利心情,更为豪迈的浪漫气质,更为丰富的朗爽的歌声,出现在诗歌史上。这一种解放的力量,也就是建安风骨真正的优良传统。
    建安是解放的时代,但也是艰苦的时代。这艰苦由于这时代是出现在一个兵荒马乱的废墟之上的,这艰苦又由于这时代还缺少一种保证这个解放的有效的经验,因为一切都似乎是草创的。荒凉高亢的歌声,这是建安风骨的基调。而盛唐时代是出现在百年来不断上升的和平繁荣的发展中,是有了几百年来成熟了的封建社会的发展经验的进展得较为顺利的时代,自然流露出一种春风得意一泻千里的展望。这就是盛唐气象与建安风骨,同为解放的歌声,而又不全然相同的地方。建安风骨因此是具备在盛唐气象之中的,也是盛唐气象的骨干。然而盛唐气象又不止于这个“骨”,它还有丰实的肌肉。唐代的宏伟的力量,表现在经济上,表现在文化上,表现在边防上,也就广泛地表现在日常生活之中。盛唐气象潜移默化,无往而不存在,因此只能说是一片气象,而非素朴的风骨所能尽了,它乃是建安风骨的更为丰富的展开。这就是“盛唐气象”所以在“建安风骨”之后成为古代诗人们普遍向往的造诣。
    论“盛唐气象”最集中的,莫过于严羽的《沧浪诗话》。这一部批评名著,其中心命题就是高倡“盛唐气象”。严羽说汉魏是“气象混沌”“不假悟也”,盛唐是“气象浑厚”“透彻之悟”。如果“悟”是对于形象的捕逐,那么,汉魏就是还不曾有意去捕逐,而是听其自来的,所以说“不假悟也”;盛唐则是认识到捕逐而且达于深入浅出的造诣,所以是“透彻之悟”。汉魏既然还没有致力去捕逐形象,所以形象是淳朴的,又是完整的,因此“难以句摘”;如同还没有开采的矿山,这也就是“气象混沌”。而盛唐则由于致力捕逐而获得最直接鲜明的形象,它好像是已经展开来的真金美玉的矿藏,这就不能说是混沌,只能说是浑厚了。
    一种青春的旋律,无限的展望,就是盛唐诗歌普遍的特征。
    盛唐气象在生活的每个角落都是充沛的;它夸大到“白发三千丈”时不觉得夸大,它细小到“一片冰心在玉壶”时不觉得细小;正如一朵小小的蒲公英,也耀眼地说明了整个春天的世界。它玲珑透彻而仍然浑厚,千愁万绪而仍然开朗,这就是历代向往的属于人民的盛唐气象。
    (摘编自林庚《盛唐气象》)
    材料二:
    “盛唐气象”是唐诗研究中的核心问题之一。自从舒芜、林庚在五十年代提出并探讨这一概念后,“盛唐气象”就进入学术研究视野并引发了热烈持久的争论。
    关于“盛唐气象”的研究,其基本着眼点应该是历史事实和文学事实,所以有几个基本点是不能不特别注意的:
    一是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盛唐的社会、文化呈现出了不同于前代的种种特点。“盛唐气象”虽然是用来说明诗歌的,但也有社会的、文化的内容,“盛唐气象”通过诗歌体现的是一个辉煌时代的精神风貌。
    二是盛唐人的价值追求、主体精神,如用世精神与高度自信、高度社会责任感、英雄主义情怀等,也是对“盛唐气象”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盛唐气象”应该是盛唐人的价值追求、主体精神在诗歌中的感性显现。
    三是盛唐人崇尚刚健骨气的审美取向。体现在诗歌中,就是雄浑壮美、大气磅礴、酣畅淋漓,所以“盛唐气象”就整体而言,应该是一种壮美的气象,当然也包涵自然清新的优美风格,虽然优美在其中并不占主导地位。
    关于“盛唐气象”的研究视野应该更为开阔,所涉及的问题也应该更多,如:南北方文化的空前融合对“盛唐气象”的形成有何影响?盛唐以后的诗人诗作是如何接受“盛唐气象”的影响的?还有,“盛唐气象”反映的是一个时代艺术与美学的风貌,对“盛唐气象”的研究,综合考察、立体考察更有益于获得科学的结论。
    总之,有关“盛唐气象”的研究虽然历经五十余年,尚待研究的问题还有许多,需要我们以认真科学的态度逐一解决。
    (摘编自高建新《五十年来“盛唐气象”研究述评》)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盛唐气象和建安风骨同为解放的歌声,充满解放的力量,但前者更坚决更彻底更有力。
    B.建安风骨是具备在盛唐气象中的,建安风骨中荒凉高亢的风格也是盛唐气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C.严羽提出并高倡“盛唐气象”,是基于他的审美品位与趣味,也是他的文学批评成就。
    D.对于“盛唐气象”的研究,不应局限于盛唐这个单一历史时期,也不应局限于文学领域。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盛唐气象是盛唐时代的精神面貌的反映,因此安史之乱后的诗歌无法体现出“盛唐气象”。
    B.盛唐是比建安更加理想的诗歌盛世,因为盛唐气象比建安风骨更为丰富、宏大、豪迈。
    C.严羽分析了汉魏和盛唐诗歌在“悟”和“气象”上的不同之处,体现了他高倡“盛唐气象”而轻汉魏诗歌的态度。
    D.“盛唐气象”本是用来说明诗歌的,但也有社会、文化的内容,进入了社会学、文化学的研究视野。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诗句中不能体现“盛唐气象”的一项是(    )(3分)
    A.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B.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C.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D.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4分)
    5.结合两则材料,请简要概括我们在研究“盛唐气象”时应该注意哪些基本点。(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九个水壶
    杜伟军
    一九五一年七月二十三日,二营四连奉上级命令夺回烽火岭。烽火岭是一座不算很高的小山头,坐落在美军所占制高点与志愿军阵地之间,但地理位置极为重要,敌我双方都曾反复争夺过。控制了这个山头,就控制住了另一方的进攻路线。
    凌晨三点,四连指战员悄然到达了山脚下埋伏好。半小时后,我军的“喀秋莎”火箭炮对敌人主阵地和烽火岭进行了猛烈的轰击。未等我方炮火停止,四连已经开始向敌方阵前移动,最大限度地接近了敌人阵地。炮火刚停,四连就呈散兵队形向敌人阵地发起了猛烈冲击。美军从来不吝啬弹药,在飞机和火炮的配合下拼死抵抗,战斗十分惨烈。从敌人的火力判断,他们大约有一个连在防守。但四连比敌人更顽强,一直苦战到下午四点多,终于攻下了烽火岭。阵地上,硝烟弥漫,敌人尸横遍野,一百多守敌被全歼。四连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原本有一百一十三人,现在仅剩下四十二人。
    经过一整天的鏖战,战士们伤痕累累,疲惫不堪,又饥又渴,但依然毫不迟疑地开始抢修工事,准备弹药。正值盛夏时节,官兵们体力透支,急需补充水分。连长仔细观察了周边的地形,从我方主阵地到烽火岭之间,根本就见不到水的影子。但烽火岭到敌人阵地之间横着一条山沟,山沟中间有一片稻田,那里肯定有水。光天化日之下,阵地的下山路线完全暴露在敌人的火力之下,没有办法去弄水。他心想天黑以后,一定要想办法解决水的问题,不然明天的仗没法打。因为事关重大,连长要亲自布置任务。
    “渴不渴啊?赛拉。”连长拍了拍赛拉的肩膀问。
    “嘶。”赛拉疼得歪了一下肩头,吸了口气。
    “怎么啦这是?”连长干咳了几声。
    “不,事情没有。”赛拉经常把一句话倒着说。
    “这小子肩膀头子让炸起的石头嗨了一下,问题不大。”排长东北口音特别重。
    连长这才发现赛拉肩膀处洇出了一大片血。
    “轻伤不下火线,连长。”这个口号赛拉没有倒着说。
    “你过来。”连长把赛拉叫到阵前,指着山沟里的那片稻田。
    “那个大米地里肯定有水,晚上你带个人过去,弄些……”连长咽了口唾沫,接着说,“弄些水回来。”
    “事情没有。”赛拉一边点头一边琢磨着。
    “看你的了,赛拉。”连长又要拍赛拉的肩头,手在碰到他肩膀前停住了。
    天黑前,赛拉和杨福德找遍了让炮火犁过的阵地,好不容易从美军的尸体上搜集到了九个水壶。准备停当,等天完全黑了下来,两人便悄悄爬出阵地下山了。
    一弯钩月斜挂在天上,繁星点点。我军阵地已经停止修工事,万籁俱寂。两人生怕弄出声响,行动非常谨慎,以低姿或者匍匐的方式,从阵地右侧挨到了山脚。
    前边就是那条山沟,赛拉小心翼翼地从沟沿探出头去,结果吓了一跳,他见到十几步外的沟底闪着一片钢盔上反射的光,敌军的数量还不少,显然这些家伙是要偷袭我军阵地。
    赛拉心想,看来取水的事情要先放一放了,眼下最重要的是不能让敌人偷袭成功。他向杨福德耳语道:“一会儿,我打,你就打。”并示意两人拉开一些距离。
    赛拉见杨福德已经就位,那些闪光的钢盔都过了侧方,便瞄着离他们最近的鬼子扣动了扳机。
    嗒嗒……火舌在喷吐,枪口在跳动。赛拉的枪口向右侧慢慢平着扫了过去。这时,杨福德的枪口也喷出了火舌。
    我方阵地上那几挺轻重机枪也开始发言了,疾风暴雨般的弹雨瞬间倾泻过来,敌人吱哇乱叫连滚带爬开始往那条山沟里逃窜。连长他们很会打,一听波波沙的声音,就知道自己人在哪里,机枪只对着阵地正前方和左侧扫射。
    没有了敌人的影子和动静,两人不打了。配合连队粉碎了敌人偷袭的阴谋,又消灭了几十个敌人,两位战士特别开心,他俩兴冲冲地回到了阵地。
    赛拉和杨福德刚回到山上,战友们便兴高采烈地围了上来,纷纷打听刚才的情况。杨福德眉飞色舞地讲述着战斗经过,连长听了一会儿,反应过来了,问道:“水呢?”
    赛拉虽然看不清大家的脸庞,但感觉到大家都在看着他俩。他一时语塞,不知道如何回答连长的问题。是啊,大家都很渴,翘首以盼,水呢?
    杨福德憋不住了:“报告连长,刚到沟沟边头,还没见到水,就,就见到了一大片锅盔。我们就,就搂火了。”他一着急,把鬼子的钢盔说成了锅盔。
    哈哈哈……战士们小声哄笑起来。
    赛拉觉得虽然粉碎了敌人偷袭值得高兴,但取水任务还没完成,连长的责问没啥可说的。于是调头下山,这次从阵地上下来,他们轻车熟路,没有费多大周折便来到了山脚下的大沟边。他们趴在沟沿仔细观察了一阵,见没什么动静,便爬到沟里,匍匐前行。
    半夜里,天气凉爽了很多,前面偶尔传来了蛙鸣。他们俩循着蛙声向前爬,还碰到两具美军的尸体。终于,在微弱的月光下,他们见到了一小片水洼。两人高兴啊,赶紧爬过去,不管不顾的,把头埋进水里就喝,直到喝不动了才罢休。
    喝饱之后,两人好像在进行某种仪式,把水壶盖子一个一个拧开,轻轻地把整个水壶按进水里,水咕咚咕咚地灌进壶里,待没有了水流进水壶的声音,才从水里拿出水壶拧紧盖子放到一边。按照上面的程序,他们依次灌满了九个水壶,挂到身上并固定好,开始往回爬。
    ……
    (节选自《解放军文艺》,2021年第12期)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根据开篇的时间“一九五一年七月二十三日”和后文出现的“美军”可知,该故事发生在抗美援朝战争时期。
    B.虽然美军的火力非常猛烈,但四连的志愿军战士们更加顽强勇猛,经过了苦战后,终于歼灭了全部的美军。
    C.经常把“事情没有”倒着说的赛拉,却没有把“轻伤不下火线”的口号倒着说,体现出赛拉坚持战斗的精神。
    D.当赛拉为粉碎了敌人的偷袭而感到高兴的时候,连长责问他取水任务还没完成,但赛拉并不因此而心生怨怼。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篇详细描写志愿军与美军交战场面,不仅有利于突出志愿军战士们的形象,也体现了战争的残酷。
    B.文章运用神态描写表现战士们“疲惫不堪,又饥又渴”,但他们依然“抢修工事,准备弹药”,表现出战事的紧张。
    C.文章多处运用细节描写,如用“低姿或者匍匐的方式”写赛拉与杨福德找水时的身姿,体现他俩的小心谨慎。
    D.“疾风暴雨般的弹雨瞬间倾泻过来”“两人好像在进行某种仪式”等运用比喻,使文章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8.文章是如何塑造连长这一形象的?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4分)
    9.赏析文中两处画横线句子的作用。(6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1)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
    始吾幼且少,为文章,以锌为工。及长,乃知文者以明道,是固不苟为炳炳娘娘,务采色,夸声音而以为能也。凡吾所陈,皆自谓近道,而不知道之果近乎远乎。故吾每为文章,未尝敢以轻心掉之,惧其剽而不留①也;未尝敢以怠心易之,惧其弛而不严也;未尝敢以昏气出之,惧其昧没而杂也;未尝敢以矜气作之,惧其偃蹇②而骄也。
    (节选自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注】①剽而不留:轻浮没有根柢。②偃蹇:骄傲不恭。
    (2)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节选自韩愈《师说》)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
    B.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
    C.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
    D.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赋,即辞赋,汉代刘向集屈原等所作的赋为楚辞。
    B.士大夫,古代中国对于官吏和士人的统称。
    C.古文,指先秦两汉的文体,相对于骈文而言。
    D.经传,经,是指儒家经典;传,指人物传记。
    12.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柳文和韩文都对唐代士大夫之族以相互学习为耻的世风进行了批判。
    B.面对世人对“好为人师”的指责,韩愈表现得勇敢而柳宗元则显得顾虑重重。
    C.韩愈运用了对比论证、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多种方法,论证了“行古道”的重要性。
    D.柳宗元以蜀犬吠日、越犬吠雪为喻,说明自己不敢为师的社会原因,生动形象。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4分)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4分)
    14.柳宗元对写文章有哪些要求?请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送蔡山人①
    李白
    我本不弃世,世人自弃我。
    一乘无倪舟,八极纵远舵。
    燕客期跃马,唐生安敢讥②。
    采珠勿惊龙,大道可暗归。
    故山有松月,迟尔玩清晖。
    【注】①天宝三载(744年),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后周游各地。《送蔡山人》就是写于这个时期。②出自《史记·范雎蔡泽列传》,燕客即蔡泽,唐生即唐举,蔡泽未遇时,请唐举看相而受到讥笑,蔡泽笑谢而去,后成为战国时秦相。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诗一至四句语调高昂开阔,五至八句雄奇飘逸,最后两句归于平静,跌宕起伏,尽真情之妙。
    B.一、二句的抒情方式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相似,都是直抒胸臆。
    C.“无倪”即无边无际,说明舟船之大,李白写作此诗时被唐玄宗赐金放还,体现其豪奢之气。
    D.五、六句运用典故,借燕人蔡泽早年不得志,但仍不放弃,最终大器晚成的故事来勉励自己。
    1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韩愈《师说》中强调从师是为了学道,与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2)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两句以良马设喻,来说明学习和做事都不能一蹴而就,而要勤于积累。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通过描写“______,______”来表达对沦陷区人民已安于异族统治的痛心。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超出一般人)
    B.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
    C.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借助)
    D.术业有专攻(攻击)
    1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C.不拘于时,学于余                             而耻学于师
    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20.下列各句中与“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而耻学于师                                           B.不拘于时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3题。
    方言既是来自故乡的慰藉,也是地域文化的底色。于个体而言,让人们产生强烈的亲切感和归属感并代表着一种轻松惬意、充满烟火气的市井生活氛围且寄托着当代挺进城市、阔别故土的年轻人共同的乡愁的方言是镌刻在我们身上独有的印记。
    除了“为家乡上分”短视频,近年来,方言说唱、方言短剧、方言电视剧、方言电影等艺术形式也   ①   ,受到人们的欢迎。比如,时下正在热映的电影《人生大事》,男主角说着一口武汉方言,加上寸头、花衬衫、夹脚拖鞋的装扮,生动诠释出小人物的市井感,也为影片注入了浓浓的烟火气,让这部冷门题材影片成为热门作品。
    每种方言都有自己的特点,每种方言的背后都有独特的地域文化。互联网时代是一个个性化的时代,   ②   、千人一面的内容是缺乏传播力的,而千姿百态、   ③   的内容往往更受青睐。从这个意义上讲,互联网为方言的传承和保护提供了新的契机。
    2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6分)
    答:①______       ②______       ③______
    2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拟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23.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四、写作(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在二十大的开幕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说到:“人人都有通过勤奋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勤奋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无论是个人的发展,还是民族的复兴,都离不开勤奋劳动。“民生在勤,勤则不匮”,但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我们身边出现了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请你结合材料写一篇发言稿,在班会上发言。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