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一)1.CC.“‘五四’文学是青年的文学”错误,根据原文“‘五四’新文学作家主体是青年,从这一角度将‘五四’文学说成是青年的文学是完全不过分的”可知,文中所说的“青年的文学”是仅就作家主体角度而言,选项的说法以偏概全。
2.B B.“是就音乐打动人心、激发精神的感染力来说的”错误,科学化对应的不是音乐打动人心、激发精神的感染力,根据材料二“它不仅如跳舞能颤动人的身体,并且能激起人的精神”“它又是最职业化者,人人皆知移风易俗,莫善于音乐,变更性情,陶养德行,也莫善于音乐”可知,“打动人心、激发精神的感染力”是音乐本身的特点,而不是科学化的表现。
3.B B.墨子的观点是反对统治者欣赏音乐而不顾百姓生死,此处没有表现出音乐对人的影响和教化作用。
4.材料一采用先总说后分说的论证思路。文章首先开门见山,提出论点,指出“五四”文学的总体特征;然后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以青年为突破口来建设青春型文化、“五四”文学的创作主体是青年、文学杂志的名称洋溢着青春气息三个方面具体阐述“五四”文学的青春性特点。
5.①培养具有欢乐、光明、青春心态的审美趣味。
②欣赏各类艺术作品、参与各种艺术活动,尤其要重视音乐的熏陶作用。
③发挥家庭、学校和社会的美育功能,化人、育人,提升审美旨趣。
(二)6.C A项,错在“不希望”; B项,错在“违心的话”;D项,错在“侧重叙其革命经历”。
7.B对人物的心理分析有误,成瑶有焦虑紧张和不安,但没有“困惑”。
8.①推动情节发展。书包里的《挺进报》引发兄妹争执,造成成瑶对二哥的误解,而梦中的书包也让成瑶模糊意识到自己的冒失,进而理解了二哥的斥责。②丰富人物形象。找书包、梦书包、按书包等情节反映了作为学生的成瑶警惕性不足的特点,也衬托了成岗作为革命者的成熟沉稳和高度警觉。(每点 2 分)
9.①两种视角的交替使用,使叙事角度灵活多样。文章通过全知视角对兄妹二人进行了神态、动作和语言描写,表现二人冲突;其间又交替使用限知视角,先是以成岗的眼睛观察成瑶的成长变化,后以成瑶的心理活动(噩梦及回忆反思等)讲述自己和成岗的经历等。(3 分)②使叙述的对象更加生动立体。通过视角转化交替,展示了成瑶逐渐成长成熟的形象特点,也丰富了成岗勇敢、坚毅、睿智的革命形象。(3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10.C “精”是精通,“方药”作“精”的宾语,“其”指华佗,作下面句子的主语,所以“方药”和“其”之间要断开,据以上分析排除AB;“合汤不过数种”,意思表达完整,“数种”作“不过”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D。
11.B B.“自上而下的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说法错误。孝廉是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是西汉选用官员的最主要途径之一,这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
12.A A.“后来他对自己从医之事从来没有后悔过”错误,选项曲解文意。从“以医见业,意常自悔”这句话可以看出华佗还是常常产生后悔之情的。
13.(1)华佗说:“这病短时间难以治好,只有经常进行治疗,才能延长寿命。”
(2)荀彧向曹操求情说:“华佗的医术确实高明,与人的生命密切相关,应该包涵宽容他。”
14.①华佗用妻子有病做托辞,多次请假不回来,欺骗了曹操,后被逮捕押送回来,最后华佗服罪。
②荀彧向曹操求情,曹操认为不用担忧,天下并不缺乏有这种医术的人,最终将他拷问致死。
③曹操认为华佗不根治自己的病,是想使自己显得重要,即使不杀他,他也不会断掉他的病根。
参考译文:
华佗字元化,是沛国谯县人。外出到徐州求学,同时通晓几种儒家经典。沛国相陈珪推荐他为孝廉,太尉黄琬征召他,他都不去就任。华佗懂得养生的方法,当时的人认为他年龄将近一百岁,可外表还像壮年的容貌。他又精通处方医药,他给人治病,配制汤药不过用几味药,心里明了药剂的分量,不用再称重量,药煮熟就让病人饮服,告诉病人服药的注意事项,病人离开后,病就痊愈了。如果需要灸疗,也不过一两个穴位,病痛就应手消除。如果需要针疗,也不过扎一两个穴位,下针时对病人说:“针感应当延伸到某处,如果到了,告诉我。”当病人说“已经到了”,应声便起针,病痛很快就痊愈了。如果病患集结郁积在体内,应须剖开身体割除的,就饮服他的“麻沸散”,一会儿病人便像醉死一样,没有什么知觉,于是开刀后取出结积物。病患如果在肠中,就切断肠子进行清洗,再缝合腹部刀口,抹上药膏,四五天后,病好了,不再疼痛,一个月之内,就痊愈复原了。
有一位郡守生病,华佗认为这人发一下大怒病就会好。于是多次接受他的财物却不给他医治;没有多久丢下他走掉了,还留下书信辱骂他。郡守果然大怒,派人追赶捕杀华佗。郡守的儿子知道内情,嘱咐人不要追赶。郡守非常生气怨恨之后,呕吐几升黑色的血,病就好了。
华佗的卓绝医技,大都像这些。曹操听说了,就召唤华佗来。曹操为头痛病所苦,每当发作,就心情烦乱,眼睛眩晕。华佗只要针刺鬲这个部位(膈俞穴),病随手就好了。不过华佗本来是读书人,用行医作为自己的职业,心里常常感到后悔(封建社会医生被视为“贱业”)。后来曹操亲自处理国事,生病很沉重,让华佗专为他看病。华佗说:“这病短时间难以治好,只有经常进行治疗,才能延长寿命。”华佗长期远离家乡,想回去,于是说:“刚收到家信,正要短期回家一趟呢。”到家后,用妻子有病做托辞,多次请假不回来。曹操多次写信召唤,华佗还是不上路。曹操非常生气,派人前往查看。如果华佗妻子确实有病,就赐给四十斛小豆,放宽假期时间;如果他虚假欺骗,就逮捕押送他回来。于是用传车把华佗递解交付许昌监狱,核实证据,本人服罪。荀彧向曹操求情说:“华佗的医术确实高明,与人的生命密切相关,应该包涵宽容他。”曹操说:“不用担忧,天下就没有这种无能鼠辈吗?”终于把华佗在狱中拷问致死。华佗临死前,拿出一卷医书给狱吏,说:“这书可以用来救活人。”狱吏害怕触犯法律不敢接受,华佗也不勉强,讨取火来把书烧掉了。华佗死了以后,曹操头痛病没有好。曹操说:“华佗能治好这种病。这小子有意留着我的病,不加根治,想用这办法来使自己显得重要。可是我不杀掉这小子,他也终究不会替我断掉这病根的。”等到后来他的爱子仓舒(曹冲的字)病危,曹操才感叹说:“我后悔杀了华佗,使这个儿子活活地死去了。”
(二)15.(3分)D解析:“烟敛云收”不是湘水之神听曲的反应。烟霭为之敛容,云彩为之收色,渲染乐曲的哀伤,谓大自然也为之感动。
16.(6分)①借助侧面烘托来表现音乐的魅力。(2分)②这三句意思是曲终人散,只见青翠的山峰仍静静地立在湖边,仿佛那哀怨的音乐仍荡漾在山水之间,萦绕在人的心头。(2分)③这样写给读者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间,言有尽而意无穷。(2分)
评分参考: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三)17.(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2)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3)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三、语言文字运用
18. B (磊磊:形容石头很多。赫赫:显著盛大的样子。匡时济世:匡纠正:济,救助:挽救动荡的局势,使其转危为安。悬壶济世:颂警医者道者救人于病痛。万紫千红:用来形容花草:也用来比喻景象繁荣兴旺,事物丰富多彩。五光十色:形容色彩鲜艳,式样繁多。芸芸众生:芸芸,形容众多:众生,原指-一切生物,后指许多人:芸芸众生原指世间的一切生灵,后多指众多的平常人。)
19. D (A语序不当,“出乎意料地”放在“找到了”之前,“纯沽"改为“纯朴”。B“出乎意料地”放在“找到了”之前,“从”改为“在",使前后介词- -致。C“纯洁”改为“纯朴”。“从”改为“在”,使前后介词一致。)
20.①却有伤今之意 ②杜甫与江村农家关系也很密切(每空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21.B
22.答案:时间长、工作量大、心理压力大(或:易受委屈)(3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