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山东省潍坊三市2022年11月高一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22-11-19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山东省潍坊三市2022年11月高一联考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诗化小说”是在法国象征主义运动中产生的,它的倡导者可以追溯到法国象征派诗人古尔蒙,他在1893年提出“小说是一首诗篇,不是诗歌的小说并不存在”的原则。从此,诗化小说作为融合叙述方式与诗意方式的一种类型在西方小说史上一直绵延不绝。这种转向也引起了中国现代文坛的关注。
    早在1920年周作人就指出:“内容上必要有悲欢离合,结构上必要有葛藤、极点与收场,才得谓小说。这种意见正如17世纪的戏曲的三一律,已经是过去的东西了。”周作人的“抒情诗的小说”概念,尽管侧重强调的是小说中抒情成分对经典小说结构模式的冲击,但仍于无意中预示了中国现代小说一种类型的创生,即“诗化小说”。
    中国现代诗化小说的艺术渊源可以推溯到鲁迅的小说创作。这不单单指他的小说中的象征表现和意象方式,而更指他的一部分第一人称小说,如《故乡》《社戏》等都浸透着浓郁的诗情。当鲁迅运用第三人称纯客观叙事视角或第一人称反讽叙事时,小说的调子往往是冷峻而不动声色的,而第一人称小说则强烈地流露着作者的主观情绪,带有抒情气息。《社戏》后半部分对童年时看戏的描写称得上是一首田园诗,风景与心境融为一体,构成了鲁迅小说中最纯净的文字。
    二战的爆发更使不少现代作家的思考疆域从民族存亡上升到对整个人类成毁和人性本身的反省层面。作家冯至就经历了类似的心路历程,有评论家认为,“一个沉思时代的窗帷由他揭开了”。冯至在1942年写的诗体小说《伍子胥》正是这种沉思的结果。冯至曾经两度酝酿《伍子胥》的写作,而且都是受到里尔克的诗体小说《旗手里尔克的爱与死之歌》的直接触发。他回顾自己在1926年最初读到这篇小说时的感受:“在我那时是一个意外的、奇异的收获。色彩的绚烂,音调的和谐,从头至尾被一种幽郁而神秘的情调支配着,象一阵深山中的骤雨,又象一片秋夜里的铁马风声。”当时冯至就试图用这种诗化的文体把伍子胥逃亡的故事改写一遍。如果说那时冯至“神往的无非是江上的渔夫与漂水边的洗纱女”的美丽的遇合故事,“多少含有一些浪漫的原素”,那么,当从头拾捡起这一原型题材,在浪漫的诗情之上又渗透进了思想的成分,在主人公逃亡和复仇的故事线索背后,作者关注的是人生启悟的思想历程,在浪漫而神奇的遇合之中蕴含着对生命的哲理思考。这一切观念的思考最终凝聚成一个生命过程的哲理图式。在《伍子胥》后记中,作者这样说:“我们常常看见有人拾起一个有份量的东西,无所谓地向远方一抛,那东西从抛出到落下,在空中便画一个美丽的弧。这弧形一瞬间就不见了,但是在这中间却有无数的刹那,在停留中有坚持,在陨落中有克服。”伍子胥的故事被冯至理解为这样一种投掷,一种投入命运的过程,那段美丽的“弧”正是象征着人生的一个“图像”。在这图像中,隐含着作者对生命历程超越的把握方式。尽管《伍子胥》有着小说意义上的完整的故事与贯穿性的线索,但构成小说基本原素的是浓郁的诗情与哲理的氛围融合为一体的意境与幻像。《伍子胥》的问世,标志着现代诗化小说已渐渐走上了一条成熟的路子。小说由此成为一种对人生图式的思考,是“人类智慧的一种模样”(汪曾祺)。
    (摘编自吴晓东《现代“诗化小说”探索》)
    材料二:
    中国诗化小说无论在内容还是表现形式上都与西方诗化小说有较大差异。西方现代诗化小说的出现是现代主义哲学风潮涌动之后,以叔本华、尼采、柏格森为代表的现代哲学家对西方传统哲学思想发出了全面质疑,提出“世界是我的表象”、“强力意志源于生命,归于生命,它就是现实人生”、“生命之流是世界的本质”等具有颠覆性的哲学思想。在这些哲学风潮的影响下,西方作者对人的生命本体的理解开始向更深入的内在层面突进,小说观念也随之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本为叙事而存在的小说开始向诗的方向滑动,出现了诗化小说这一新鲜事物。它背离了西方叙事传统中的“三要素”,将作者内心体验到的情感或情绪作为主要表现对象,并采用象征、意识流、隐喻、暗示等多种艺术手段传达出特殊的诗意效果,而中国古代诗化小说的成长环境显然与西方诗化小说有天壤之别。中国没有经历类似西方哲学思潮的转变这样一个过程,因此在中国古代诗化小说的形成过程中缺少自我生命意识的完全觉醒以及由此造成的世界观念的完全改变。同时,在中国文学传统中抒情传统本来就占据着强势地位,小说的诗化现象主要是由抒情诗文体对小说文体的渗透所造成。尽管如此,中国现代诗化小说毕竟与西方现代小说处于同一文学进程中,其对后者无论从形式还是内质上都有相当多的借鉴,这也使得现代诗化小说产生了不同于其起源——古代诗化小说“花前月下和才子佳人”的新质。
    (摘编自卢临节《中国现代诗化小说研究》)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化小说是在法国象征主义运动中产生的,这一概念是由法国象征派诗人古尔蒙在1893年提出的。
    B.鲁迅先生的第一人称小说异于他冷峻而不动声色的第三人称的纯客观叙事,具有诗化小说的特点。
    C.冯至第一次写作《伍子胥》注重浪漫诗情的抒发,第二次写作《伍子胥》融入了生命哲理的思考。
    D.西方现代诗化小说将作者的情感或情绪作为主要表现对象,并采用多种艺术手段传达出诗意效果。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根据法国作家古尔蒙提出的原则可知,诗化小说是融合叙述方式与诗意方式的一种小说类型。
    B.冯至写作《伍子胥》受到里尔克的影响,可见西方“诗化小说”对中国现代作家的影响之深。
    C.中国没有经历类似西方哲学思潮的转变过程,因此中国古代诗化小说缺少自我生命意识的觉醒。
    D.中国现代诗化小说既继承了文学的抒情传统,同时又具有中国古代诗化小说所不具备的新特点。
    3.下列选项中对“中国现代诗化小说”和“西方现代诗化小说”的比较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都与各自的传统小说在内容和形式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B.都在共同的文学进程中呈现出了对人性本身的思考和反省。
    C.前者主要受抒情传统和西方诗化小说影响,后者主要受哲学风潮影响。
    D.两者的发展程度有所不同,前者无论内质还是表现形式都落后于后者。
    4.为什么说《伍子胥》的问世标志着现代诗化小说已渐渐走上了一条成熟的路子?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4分)
    5.请简要概括材料一的行文思路。(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红棉袄
    孙犁
    风把山坡上的荒草,吹得俯到地面上,砂石上。云并不厚,可沉重的怕人,树叶子为昨夜的初霜的侵凌焦枯了,正一片片坠落。
    我同小战士顾林从滚龙沟的大山顶上爬下来,再强登那峻峭的山顶时,身上发了暖,但一到山顶,被逆风一吹,就觉得难以支持了。顾林在我眼前,连打了三个喷嚏。
    我拉他赶紧下来,在那容易迷失的牧羊人的路上一步一步走下,在乱石中开拔着脚步。顾林害了两个月的疟疾,现在休养得稍微有了些力气。我送他回原部队,我们都还穿着单军服,谁知道只一两天天气就变得这样剧烈。
    “身子一弱就到了这样!”他像是怨恨自己。但我从那发白的而又有些颤抖的薄嘴唇,便觉得他这久病的身子是不能支持的了,我希望到下一个村庄,在那里休息一下,暖暖身子。
    风还是吹着,云,凌人的往下垂,我想要下雨了,下的一定是雪片吧?天突然地暗了。
    远远的在前面的高坡上出现一片白色的墙壁,我尽可能的加快了脚步,顾林也勉强跟着。这时远处山坡上已经有牧羊人的吆喝声,我知道天气该不早了,应是拦羊下山入圈的时分。
    爬上那个小山庄的高坡,白墙壁上的一个小方窗就透出了灯火。我叫顾林坐在门前的一块方石上休息,自己上前打门。门很快开了,一个姑娘走了出来。我对她说明来意。问她这里有没有村长,她用很流利的地方话回答说,这里只是一个小庄子,总共只有三户人家,过往的军人有事都是找她家的,因为她的哥哥是自卫队的一个班长。随后她就踌躇了。今天家里只有她一个人,妈妈去外婆家了,哥哥还没回来。
    她转眼看了下顾林,对我说:“他病得很严重吗?”
    我说:“是。”
    她把我让到她家里,一盏高座的油灯放在窗台上。浮在黑色油脂里的灯芯,挑着一个不停跳动的灯花,有时细碎地爆炸着。
    姑娘有十六岁,穿一件红色的棉袄,头发梳得很平,动作很敏捷,和人说话的时候眼睛便盯住人。我想,屋里要是没有那灯光和灶下的柴火的光,机灵的两只大眼也会把这间屋子照亮的吧?她挽起两只袖子,正在烧她一个人的晚饭。
    我一时觉得我们在这里休息,有些不适当。但顾林躺在那只铺了一张破席子的炕上了。显然他已是精疲力尽了。我摸摸他的额头,又热到灼手的程度。
    “你的病不会又犯了吧?”顾林没有说话,我只听到他的牙齿的“得得”声,他又发起冷来。我有些发慌,我们没有一件盖的东西。炕的一角好像有一条棉被,我问那正在低头烧火的姑娘,是不是可以拿来盖一下,她低着头没听完我的话,便跳起来,爬到炕上,把它拉过来替顾林盖上去,嘴里一边说,她家是有两条棉被的,哥哥今天背一条出操去了。把被紧紧地盖住了顾林蜷曲的身体,她才跳下来,临离开,把手按住顾林的头,对我蹙眉说:“一定是打摆子!”
    她回去吹那因为潮湿而熄灭的木柴了。我坐在顾林的旁边,从门口向外望着那昏暗的天。我听见风还在刮,隔壁有一只驴子在叫。我想起顾林明天是不是能走,有些愁闷起来。
    姑娘慢慢地对我讲起话来。炉膛里的火旺了,火光照得她脸发红,那件深红的棉袄,便像蔓延着的火焰一般。她对我讲,今年打摆子的人很多,并问我顾林的病用什么法子治过。她说有一个好方法,用白纸剪一个打秋千的小人形,晚上睡觉放在身下,第二天用黄表纸卷起来,向东南走出三十六步,用火焚化便好了。她小时便害过这样的病,就是用这样的方法治好的,说完便笑起来:“这样是不是迷信呢?”
    夜晚静得很,顾林有时发出呻吟声,身体越缩拢小起来,我知道他冷,我摸摸那条棉被,不只破烂,简直像纸一样薄。我已经恢复了温暖,就脱下我上身的军服,只留下里面的一件衬衫,把军服盖在顾林的头上。
    这时锅里的饭已煮好。姑娘盛了一碗米汤放在炕沿上,她看见我把军服盖上去,就沉吟着说:“那不抵事。”她又机灵地盯视着我。我只是干笑了一下,表示:这不抵事怎么办呢?我看见她右手触着自己棉袄的偏在左边的纽扣,最下的一个,已经应手而开了。她后退一步,对我说:“盖上我这件棉袄好不好?”没等我回答,她便转身去断然的脱下来,我看见她的脸飞红了一下,但马上平复了。她把棉袄递给了我,自己退到角落里把内衣整理了一下,便又坐到灶前了,末了还笑着讲:“我也是今天早上才穿上的。”
    她身上只留了一件皱折的花条布的小衫。对这个举动,我来不及惊异。只是把那满留着姑娘体温的棉袄替顾林盖上,我只是觉得身边这女人的动作,是自己幼年病了时,服侍自己的妈妈和姐姐有过的。
    我凝视着那暗红的棉袄,姑娘凝视着那炉膛里一燃一燃的余烬,一时,她又讲话了。她问我从哪里来,尽走过什么地方,哪里的妇女自卫队好。又问我什么时候妇女自卫队再一次检阅。一会我才知道,在去年,平山县妇女自卫队检阅的时候,打靶,她是第三名。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写“我”与小战士结伴而行,在一个小山村里与“姑娘”邂逅的过程,生动展示了“姑娘”对“小战士”的深切关爱。
    B.小说与《百合花》都以“我”的视角展开叙述,“我”不仅是一个叙事主体,同时也是一个故事主体,即故事中的主要角色之一。
    C.小说写“姑娘”面对来投宿的“我”和小战士时的“踌躇”神情以及她介绍治“打摆子”的迷信方法,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而丰满。
    D.小说中的“姑娘”与《百合花》中的“新媳妇”都是淳朴、善良、乐于奉献的群众代表,她们的事迹虽有不同,但同样感人至深。
    7.关于小说最后一段中姑娘讲话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采用转述的方式再现姑娘的讲话内容,使内容更加集中,节省了笔墨。
    B.转述时融入了“我”的情感,饱含对姑娘积极上进的精神风貌的赞美。
    C.姑娘讲话虽不属于小说的主要情节,但却是主要情节之外的必要补充。
    D.小说写姑娘的讲话内容并非闲笔,意在突出她直率、爽朗的性格特点。
    8.文中划横线的两处环境描写,分别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9.小说以“红棉袄”为题,有何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春,正月,武王至洛阳;庚子,薨。王知人善察,难眩以伪。识拔奇才,不拘微贱,随能任使,皆获其用。与敌对陈,意思安闲,如不欲战然;及至决机乘胜,气势盈溢。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望施,分毫不与。用法峻急,有犯必戮,或对之流涕,然终无所赦。雅性节俭,不好华丽。故能芟刈群雄,几平海内。是时太子在邺,军中骚动。群僚欲秘不发丧,谏议大夫贾逵以为事不可秘,乃发丧。或言宜诸城守,悉用谯、沛人。魏郡太守广陵徐宣厉声曰:“今者远近一统,人怀效节,何必专任谯、沛以沮宿卫者之心!”乃止。青州兵擅击鼓相引去众人以为宜禁止之不从者讨之贾逵曰不可为作长檄令所在给其禀食 鄢陵侯彰从长安来赴,问逵先王玺绶所在,逵正色曰:“国有储副,先王玺绶非君侯所宜问也。”凶问至邺,太子号哭不已。中庶子司马孚谏曰:“君王晏驾,天下恃殿下为命。当上为宗庙,下为万国,奈何效匹夫孝也!”太子良久乃止,曰:“卿言是也。”时群臣初闻王薨,相聚哭,无复行列。孚厉声于朝曰:“今君王违世,天下震动,当早拜嗣君,以镇万国,而但哭邪!”乃罢群臣,备禁卫,治丧事。孚,懿之弟也。群臣以为太子即位,当须诏命。尚书陈矫曰:“王薨于外,天下惶惧。太子宜割哀即位,以系远近之望。且又爱子在侧,彼此生变,则社稷危也。”即具官备礼,一日皆办。明旦,以王后令,策太子即王位,大赦。汉帝寻遣御史大夫华歆奉策诏,授太子丞相印、绶,魏王玺、绶,兼冀州牧。于是尊王后曰王太后。
    (节选自《资治通鉴·魏纪》)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青州兵擅击鼓相引/去众人/以为宜禁止之/不从者讨之/贾逵曰/不可/为作长檄/令所在给其禀食/
    B.青州兵擅击鼓相引去/众人以为宜禁止之/不从者讨之/贾逵曰/不可为/作长檄令/所在给其禀食/
    C.青州兵擅击鼓相引去/众人以为宜禁止之/不从者讨之/贾逵曰/不可/为作长檄/令所在给其禀食/
    D.青州兵擅击鼓相引/去众人/以为宜禁止之/不从者讨之/贾逵曰/不可为/作长檄/令所在给其禀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薨,是古人对诸侯死的讳称。古时称天子死为“崩”,大夫死为“卒”,士死为“不禄”。
    B.“不拘微贱”与“不拘于时,学于余”(《师说》)两句中的“拘”字含义相同。
    C.“且又爱子在侧”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两句中的“爱”字含义相同。
    D.社稷,土神和谷神。古代君主祭祀社稷以祈求国家太平,五谷丰登,后以社稷代指国家。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武王曹操善于了解人才且知人善任,能够根据他们的才能委任官职加以任命并能够发挥他们的作用。
    B.武王曹操赏罚分明,犒赏功臣不吝千金,而有人犯法需要加以惩处的不论如何求情也不会得到赦免。
    C.武王曹操去世后,群臣要保密不办理丧事,谏议大夫贾逵认为这种事情不能保密,丧事才如期举行。
    D.曹丕即位侯后,遵照王后的策命大赦天下,汉帝派遣御史大夫带着诏书授予他丞相官职和魏王封号。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与敌对陈,意思安闲,如不欲战然。(4分)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4分)
    14.太子曹丕能够顺利即位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说明(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5~16题。
    古风(其三十三)
    李白
    北溟有巨鱼①,身长数千里。
    仰喷三山雪,横吞百川水。
    凭凌随海运,烜赫因风起。
    吾观摩天飞,九万方未已。
    古风(其四十二)
    李白
    摇裔双白鸥,鸣飞沧江流。
    宜与海人狎②,岂伊云鹤俦③。
    寄影宿沙月,沿芳戏春洲。
    吾亦洗心者,忘机从尔游。
    [注]①巨鱼:《逍遥游》中有“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句。②狎:亲密,亲近。③俦:伴侣。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两首诗歌都是五言古风,古风与格律诗相对,诗歌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缚。
    B.第一首的三到六句描绘北溟巨鱼喷水吞川和趁着海动之时乘风而起的形象,气势磅礴。
    C.第二首诗歌五六两句描绘了白鸥寄宿于月下沙滩和在水边嬉戏的场景,意境闲适恬淡。
    D.两首诗歌都运用了夸张和拟人手法,生动地塑造了鲲鹏和白鸥的形象,语言通俗明白。
    16.两首诗歌的感情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李白诗歌富于想象,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令人叹为观止。
    (2)陶渊明《归园田居》中“ ,                ”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对官场的厌倦和对自由的向往。
    (3)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深刻揭示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真实心态。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天地养万物。百年变迁,白洋淀的人们在这方水土中,从容地过着祖上传下来的生活。“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之谓易①”每种生命都是一个细节,细节又滋生细节,形成一种彼此共存相依的生物链的关系。夏天,红白相间,荷花亭亭;冬天,蹲下身,能听到水波推送冰块的声音,透过忽宽忽窄的冰缝看水下,几乎透明的浅灰色小鱼慢悠悠 ②    其间。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里说,我们正在拥有越来越多的房子,但我们正在失去越来越多的家园。它们都会让行走在白洋淀的任何一个地方的你知道这里仍然是我们的家园。成片芦苇和在 ③   间轻轻摇过的渔舟,形成一幅自然的画卷。
    白洋淀的生活,像是自然的恩赐。春季青芦吐翠,夏季红莲出水,秋季芦苇泛金,冬季水泊似玉。正如一位诗人所说:“白洋淀的广阔空间,就像是一个转动的钟表,在展示时间的流动。”——每个抵达白洋淀的人,都会感到这里似曾相识,像我们从小就熟悉的地方一样。水天一色, ④    ,芦苇连接成片,雄浑、苍凉、壮阔的生命的诗意,写在这片大地上。在白洋淀,你能发现一种隐没已久的简朴的意味。这种简朴来自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对传统和历史的尊重和传承,还有日常生活的从容。
    1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①处的标点应该用逗号且应放在后引号外面。
    B.包含语素“游”的词语“家族”有游荡、游弋、畅游、等,②处填写“游弋”最合适,弋读音为yì。
    C.③和④处都可以填写“烟波浩渺”这一成语。
    D.白洋淀的生态状况说明,在现代社会依然可以保留“乡土社会”中的“家园”,延续生态文明。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20.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3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依靠少吃、甚至节食来实现“闪电瘦”的愿望并不现实,还很有可能越饿越胖。
    为什么饿得前心贴后背,就是瘦不下来?其实,能量守恒定律你是无法推翻的,你的困扰可能来自于另一个因素——能量补偿机制。所谓能量补偿机制,就是身体想尽各种方法努力维持能量平衡,尽量避免出现能量负平衡。人体的总能量平衡取决于能量摄入和能量消耗两部分。能量补偿机制是指当你减少能量摄入时,人体的能量消耗比如基础代谢可能会下降,导致即使减少了能量摄入,    ①    。换句话说,我们人体是非常聪明的,当你试图“饿”它的时候,为了保护自身,它会下调基础代谢率,这也是人类能进化至今的一个原因——“适应”。这种“适应”就造成了“你少吃,它少用”“不吃也不瘦”的现象。
    值得关注的是,不同的人群, ②     ,脂肪含量比较高的肥胖人群在节食后更容易发生显著的能量补偿。所以,单纯靠少吃甚至不吃来减重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不仅达不到减重的效果,还可能造成基础代谢率的显著下降,反而    ③    。
    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1919年,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的五四运动,唤醒了沉睡大地,开启了一个伟大的觉醒年代;1921年,一群平均年龄28岁的青年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开启了中国革命的光明道路,掀起了改天换地的巨澜;1922年,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凝聚中国青年之志,探索民族复兴的前程……
    时至今日,在民族复兴的事业中,处处可见青年人的身影——北斗卫星团队核心人员平均年龄36岁;量子科学团队平均年龄35岁;中国天眼FAST研发团队平均年龄仅30岁;“90后”广东潮汕女孩黄海芬,大学毕业后放弃白领工作,怀揣梦想奔赴雪城高原,在西藏林芝市嘎拉村当了一名大学生村官……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何感想?请结合实际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