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八县(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
语文科评分细则
1.【答案】B
【解析】A项原文无“他人评价”。C项“新闻特写”错,应该属于“通讯”。D项“早上8时许"不能流露出作者的情感态度。
2.【答案】D
【解析】“向为中国国防事业做出贡献的英雄致敬”表述不够全面,还有对革命英雄主义的继承和发扬的倡议。
3.【答案】D
【解析】A项是给杨振宁的。B项是给顾诵芬的。C项是给“航天追梦人”的。
4.【答案】
①坚定的理想信念。罗阳在读书期间就树立了“报国”、“忠诚”、“奉献”的远大志向,甚至在报考大学志愿时毅然选择报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②忘我工作的奉献精神。“罗阳一年365天里有300天在出差。”;在舰上每天都要工作到近凌晨3时才休息等。
③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罗阳调至中航工业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同时研制多个重要型号时,表示“研制新装备乐趣无穷,任务再多也开心。”
④强烈的责任意识。作为父亲的罗阳曾对女儿罗靓说过:“设计制造飞机,一手托举着国家的巨额财产,一手还要托举着飞行员的生命,制造大国重器容不得半点马虎。”
(评分细则:4分,每点指出“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具体内容1分,具体举例1分,举例言之成理即可。答出任意2点即可满分)
5.【答案】
①选取典型材料表现人物的精神和品格。
②通过言行再现人物风范。
③记叙﹑抒情与议论相结合的手法。
④以时间为线索结构全文。
(评分细则:6分,每点方法概括1分,具体举例1分,举例言之成理即可。答出任意三点即可满分)
【解析】
①文章选取了每天早晨列队跑步十几里路到沈飞、数个重点型号同时研制、上辽宁舰之后不顾休息直接上了塔台等典型而具体的材料,显示出罗阳坚定的理想信念,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等优秀品质。
②文章以丰富的语言描写,例如“我真幸运,刚来就能参与这么重要的任务。”“一个国家经济强大了,必须有强大的国防来保卫经济发展的成果﹐咱们肯定会有用武之地。”“研制新装备乐趣无穷,任务再多也开心。”“我上舰晚,不了解的东西太多了,必须抓紧。”等塑造了罗阳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优秀品质;人物行为方面,例如他本可以报考名气更大的院校,但最终在志愿栏里填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名字;航空工业低谷期,有人劝他跳槽,他则回到北航攻读硕士学位,继续充电;舰载机降落,测试人员以外的人通常会选择站在一个声音相对小的地方,但罗阳却总是离得近些再近些,零距离观测舰载机着舰的落点和状况等,罗阳的这些行为,体现出其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等精神。
③全文以记叙为主,适当地穿插了抒情(“中国首批舰载机全部完成航母起降训练,圆了几代航空人让战机从陆地跨向海洋的梦想”)、议论(“干航空,最怕的不是辛苦,不是清贫,是没事干”),各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④文章以时间为线索(“1978年”“1982年”“2002年”“2012年”),将新闻材料精心串联起来,不同的材料凸显不同的精神,共同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中卓越贡献”这样一个核心主题。
6.【答案】B
【解析】(第二次描写蜡烛为木精灵的回忆营造出一种伤感的氛围。)
7.【答案】B
【解析】(这篇小说是以第一人称限知视角展开叙事。)
8.【答案】①给读者呈现一个魔幻人物,奠定了全文的魔幻基调。(2分)
②使用象征手法,以“木精灵”象征被迫离开家乡的流浪者永恒的乡愁。(2分)(评分细则:4分,每点2分。如回答线索人物或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答案】①人物魔幻,环境真实。写墨水瓶投下的影子、远处屋里时钟打点、门把手的转动,蜡烛斜一下烛光,主人公拍拍一只破旧的扶手椅的椅背、蜡烛淹没在烛泪中等环境细节时,作者始终把周围环境刻画得具体而真实可感。 (2分)
②情节魔幻,依据现实。木精灵讲述的故事具有强烈的画面感,形象具体,有现实依据。木精灵讲述森林逃亡的过程,白桦树倒下,松树林不见了,只有煤渣,当年的美丽的俄罗斯在记忆中,这些都有生活原型。(2分)
③题材魔幻,主旨现实。故事通过与魔幻角色“木精灵”的交流来抒发现实中家园遭到破坏,被迫流亡者的无奈、悲伤,以及对过往美好家园的深切怀念。(2分)(评分细则:6分,每点2分)
10.【答案】B
【解析】(譬有人于此,其子强梁不材,故其父笞之,其邻家之父,举木而击之,曰:吾击之也,顺于其父之志。则岂不悖哉!)
11.【答案】D
【解析】(《孟子·梁惠王上》中有“鸡豚狗彘之畜”一句,可见春秋战国时期“豚”与“彘”意思不同,《说文解字》说:“豚,小豕也。”可以得出豚指的是“小猪”)
12.【答案】C
【解析】(第二段中诸侯“攻其邻国,杀其民人,取其牛马、粟米、货财”和“贱人也,亦攻其邻家,杀其人民,取其狗豕、食粮、衣裘”之间是类比说理,不是对比)
13.【答案】(1)(他们)认为把它铭刻在钟、鼎上,可以传给后世子孙,说:‘(战果)没有人比我多!’(评分细则:4分,得分点:以为,认为,1分;铭,铭刻、雕刻,1分;莫,无定代词,没有人,1分;整体句意1分)
(2)质朴超过文采就会粗野鄙俗,文采超过质朴就会虚饰浮夸。(评分细则:4分,得分点:质,质朴、朴实,1分;文,华美,文采,1分;野,粗野鄙俗,1分;史,虚饰,浮夸,1分。)
14.【答案】①郑国人数代残杀他们的君主,上天已经给了惩罚;②上天已经惩罚了郑国,鲁阳文君再攻打郑国就有悖常理;③窃取一个国家一个都城是不义的行为。(评分细则:3分,每点1分)
【解析】结合“郑人三世杀其父,天加诛焉,使三年不全。我将助天诛也”分析可知,郑国人数代残杀他们的君主,上天已经给了惩罚。结合“譬有人于此,其子强梁不材,故其父笞之,其邻家之父举木而击之,曰:‘吾击之也,顺于其父之志。’则岂不悖哉”分析可知,鲁阳文君再攻打郑国就有悖常理。结合“今有人于此,窃一犬一彘则谓之不仁,窃一国一都则以为义。譬犹小视白谓之白,大视白则谓之黑”分析可知,窃取一个国家一个都城是不义的行为。
【参考译文】
译文:
鲁阳文君将要攻打郑国,墨子听到了就阻止他,对鲁阳文君说:“现在让鲁四境之内的大都攻打小都,地位高的大夫攻打地位低的大夫,杀害人民,掠取牛、马、狗、猪、布、帛、米、粟、货、财,那怎么办?”鲁阳文君说:“鲁四境之内都是我的臣民。现在大都攻打小都,地位高的大夫攻打地位低的大夫,掠夺他们的货、财,那么我将重重惩罚攻打的人。”墨子说:“上天兼有天下,也就象您具有鲁四境之内一样。现在您发动军队攻打郑国,上天的诛伐难道就不会到来吗?”鲁阳文君说:“先生为什么阻止我进攻郑国呢?我进攻郑国,是顺应了上天的意志。郑国人数代残杀他们的君主,上天降给他们惩罚,使三年不顺利。我将要帮助上天加以诛伐。”墨子说:“郑国人数代残杀他们的君主,上天已经给了惩罚,使它三年不顺利,上天的诛伐已经够了!现在您又举兵将要攻打郑国,说:‘我进攻郑国,是顺应上天的意志。’好比这里有一个人,他的儿子凶暴、强横,不成器,所以他父亲鞭打他。邻居家的父亲,也举起木棒击打他,说:‘我打他,是顺应了他父亲的意志。’这难道还不荒谬吗!”
墨子对鲁阳文君说:“进攻邻国,杀害它的人民,掠取它的牛、马、粟、米、货、财,把这些事书写在竹、帛上,(他们)认为把它镂刻在金、石上,铭刻在钟、鼎上,可以传给后世子孙,说:‘(战果)没有人比我多!’现在下贱的人,也进攻他的邻家,杀害邻家的人口,掠取邻家的狗、猪、食、粮、衣服、被子,也书写在竹、帛上,铭刻在席子、食器上,传给后世子孙,说:‘(战果)没有人比我多!’难道可以吗?”鲁阳文君说:“对。我用您的言论观察,那么天下人所说的可以的事,就不一定正确了。”
墨子对鲁阳文君说:“世俗的君子,知道小事却不知道大事。现在这里有一个人,假如偷了人家的一只狗一只猪,就被称作不仁;如果窃取了一个国家一个都城,就被称作义。这就如同看一小点白说是白,看一大片白则说是黑。因此,世俗的君子只知道小事却不知道大事的情况,如同这句话所讲的。”
15.【答案】D(颈联“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写诗人故人朋友音书断绝,他的一家人处在长久忍饥挨饿情况中,现实生活中处境十分窘迫。由此可推,尾联中的“欲填沟壑”是为了顺接上句的思想情感,意为倒毙路旁无人收葬,意犹饿死。并非是因为自己年迈体衰,行将就木。)
16.【答案】
①杜甫的狂是一种“疏放”的洒脱。虽然自己生活艰辛,却仍然欣赏生活中的翠竹轻摇,雨润荷花,始终用一种倔强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的磨难;(3分)
②李白的狂是一种自信的豪放。一方面认为“天生我材必有用”,对自己充满自信;一方面在政治前途出现波折后,又流露出“但愿长醉不愿醒”的随心所欲的狂放不羁。(3分)(评分细则:6分,每答出一点3分。如有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17.【答案】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3)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4)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5)十年生死两茫茫(评分细则:9分,每空1分。)
18.【答案】①与时俱进②足不出户③琳琅满目
(评分细则:3分,每空1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与时俱进:与时间一起前进。指不断进取,永不停滞。文中是强调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应该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步,可以用“与时俱进”。
第二空,足不出户:意思是脚不跨出家门,形容不与外界接触。从前文“各类非遗短视频主题直播、话题讨论等活动也同步进行”可知,新的传播方式让人们不必到现场就可欣赏到非遗文化的表演,强调如今人们不必与外界接触就可欣赏到非遗表演。可以用“足不出户”。
第三空,琳琅满目:比喻面前美好的东西很多。文中是强调非遗商品种类的丰富,可以用“琳琅满目”。)
19.它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切入点,通过舞剧的形式展现了宋代的美学特征。(评分细则:2分,改对一处得1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横线的句子共有两处语病:
(1)搭配不当。“展现”与“美学”搭配不当,应是“展现”“特征”,“美学”作“特征”的定语,故应在“美学”后加上“特征”一词。
(2)句式杂糅。“它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切入点”句式杂糅,可以改为“它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切入点”或“它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切入”。
故正确表述为:它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切入点,通过舞剧的形式展现了宋代的美学特征。或:它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切入,通过舞剧的形式展现了宋代的美学特征。)
20.【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A.表示特殊含义。B.表示特殊含义。C.表示特定称谓。D.表示特殊含义。)
21.【答案】A
【解析】(①:你文章中的这几句话显然不合逻辑,指的是语言运用方面的逻辑规则。②:毛主席曾号召大家都要学一点儿逻辑,指的是逻辑学。③④:“正义终将战胜邪恶,这是社会发展的逻辑”与“任何脱离现实生活逻辑的文学作品都是没有生命力的”,指的是社会生活方面的逻辑规律,③④含义相同。故本题选A。)
22.【答案】A
【解析】】分析题干可知,音符是乐谱的组成部分,五线谱是乐谱,即第一词与第二词为组成关系,第三词与第二词为包含关系;依次验证选项,A项,笔画是汉字的组成部分,金文是汉字,故与题干关系一致,可保留;B项,树木是森林的组成部分,自然不是森林,森林是自然的一部分,第二词与第三词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排除;C项,稻谷是稻穗的一部分,香米不是稻谷,它是稻谷经过简单加工的成品,关系不一致,排除;D项,卫星和星云都是宇宙的组成部分,关系不一致,排除;故此题选A项。
22.【答案】B
【解析】(A:阅读纸质书籍与数字阅读各有优点,不能断定“阅读纸质书籍优越于数字阅读”A排除。B:新型阅读方式提高了阅读效率,也往往让原作的营养白白流失,这说明新型阅读方式需要慎重地对待,符合矛盾律要求,B正确。C:“让读书变得更加便捷、自由”若真,“自由、便捷属于新型阅读方式”若真,则该观点在“更加便捷、自由”与“自由、便捷”中骑墙,C排除。D:材料不能得出碎片化阅读是否缺乏深入思考的结论,D排除。故本题选B。)
24.作文(参考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进行)
材料解读:
材料一:“四不”是孔子“克己复礼”主张的具体行动,不看、不听,就是要克制自己,不被当时礼崩乐坏的现实同化;不说、不做,就是要用礼的准绳严格要求自己,起到榜样示范作用。礼仪是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可以为和谐的人际关系助力。在交往中要理性思考,加强自身道德建设,在日常中约束自身,才能建立和谐的人际交往。
材料二:荀子这句话的意思是“人没有礼义就不能生存,做事情不讲礼义,事情就办不成,国家没有礼义就不能安宁。”从个人、为事、国家三个层面谈礼在生活各个方面的重要作用和影响。相较于材料一,材料二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谈礼对于个体的影响,侧重于在广度上铺开,在个人生活和对国家影响的方方面面来谈礼的重要性,这就要求学生在思维上要梯度渐进,从个人过渡到国家,合理运用“整体和局部”、“普遍联系”的哲学观点分析“个人”和“国家的关系,以及“礼”对个人和国家的作用和影响。
材料三:当循礼之人由个体汇聚为族群,形成国家这个整体后,私人之“礼”就转化成公众之“礼”,即整个国家的秩序与制度,即大众社会生活中所必须依守的共通的行事准则。若国家没有礼治,就会使人无差等区别,各争所欲,最终就会让国家动荡不宁,人民无所适从,则整个民族没有凝聚力和向上发展的动力,所以说礼关系到国家和民族。
从材料一到材料三,是一个从个体行为到整体意义的过程。注意题目要求是“综合立意”,这就要求不能从某一则材料出发而不勾连其他材料,要注意三则材料的关联,同时注意审题应该要明确“礼”的内涵。不能只是肤浅的认定为“礼貌”。注意核心概念“礼”的内涵是随着时代而变化的。在孔子和荀子的时代,礼指的可以是礼仪,是内在道德的外化表现和具体行为;在当下时代,礼的外延已经由礼仪、礼貌扩展为社会和国家整体的公序良俗,是需要人们自觉遵从并践行的价值观和判断。
学生可以从“四不”有助于生活中人与人和谐相处从而促进整个国家的和谐立意,也可从概括的角度谈用礼来约束自己,有益于提高自身综合素养,进而提升整体国家民族素质。
如有学生反向立意,谈“无礼”是一种低素质,影响国家整体素养,可根据学生的说理层次和技巧酌情给分。
如学生只从材料一出发谈礼对个人的影响,则不可上45分。
建议45分切入。(围绕主题,结构完整,内容充实。)
【评分细则】
满分60分,以45分为基准分,分五类划分作文档次:
1.一类文:60—52(15%)①符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材料典型、丰富、新颖;②文体特征鲜明,论述说理深入,逻辑严密,能辨明关系型话题;③语言流畅,有文采。
2.二类文:51—45(45%)①基本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个别材料不切题;②文体特征较鲜明,结构完整,能基本辨明关系型话题;③语言通顺。
3.三类文:44—38(30%)①只体现单层立意;②中心松散,内容单薄;③文体特征不鲜明,结构松散;④病句较多。
4.四类文:37—30(包括五类文10%)①完全偏离题意,中心分散,内容空洞,材料不切题;②文体特征不鲜明,结构混乱;③语言不通,错别字多。
5.五类文:29—0,大段抄袭、完全抄袭等。
需要注意的问题:
1.缺少题目扣2分。
2.错别字1字1分,不累计,上限3分。标点符号错误多,酌情扣分,不超过2分。
3.字数不足:600字以上,每50字扣1分;600—400字,35分左右;400—200字,25分左右;200字以下,15分以下。
4.抄袭:全篇抄,10分以下;抄袭一半左右,20分以下。大段抄背无关内容,在五类文中酌情赋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