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答案
1.B(B项,“苏轼之所以成为苏轼的关键,是因为苏轼是忠君爱国……人物”错误,材料一表述为“这后一面才是苏之所以为苏的关键所在”,“后一面”是指苏轼通过诗文所表达出来的人生空漠之感。)
2.A(B项,“在中国文艺史上的影响却略胜一筹”错误,材料一只表述苏轼的文艺成就比屈、陶、李、杜要逊色一筹,没有将他们在中国文艺史上的影响进行比较。C项,“这些都不妨碍人们在人生道路上所持有的积极态度”错误,根据材料二“无奈也罢,旷达也罢,对苏轼来说,这些都不妨碍在人生道路上总须有所努力的积极态度”,只是“对苏轼来说”。D项,“是不可能统一在一个人身上的”错误,根据材料二“我们看苏轼的一生,一方面喜好老庄与佛禅,能够以超越的眼光看待世事的变幻,但作为一个官员,他却始终是正直和富于责任感的”可知,二者是可以统一在一个人身上的。)
3.D(D项,“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是说不能主观臆断,表现的是苏轼不迷信古人、不轻信旧说、不主观臆断的实事求是的精神,不能表现出“人生空漠之感”。)
4.材料一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论证思路展开。(1分)首先提出观点,指出苏轼之所以在文艺史上有巨大影响,是因为他把进取与退隐的矛盾双重心理发展到一个新的质变点;(1分)接着论述苏轼诗文中表现出来的人生空漠之感(退隐心理)比前人更深刻更沉重;(1分)最后指出这一美学理想和审美趣味对后世的影响。(1分)
5.①材料一提到“飞鸿雪爪”是为了论证苏轼之所以成为苏轼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是因为他的诗文中总深深地埋藏着某种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即人生空漠之感。②材料二提到“飞鸿雪爪”是为了论证苏轼有着佛禅的无常观,为后文阐述这一无常观不影响苏轼积极的人生态度作铺垫。(每点3分)
6.C【解析】文中划线内容具有暗示性,如通过描写月亮升起,暗示波塔波夫内心重燃希望;通过“花园仿佛抖动了一下”表现波塔波夫内心的情感波澜。
7.C【解析】采用的是有限视角,不是全知视角。
8.①体贴别人、善解人意。当她从信中得知男主人公的期待之后,帮他实现了愿望。②热爱生活、积极主动。离婚后移居小城的她,积极拥抱生活的新变化。见到不敢进屋的男主人公,主动拉他进屋,并为他弹奏钢琴。③多情、浪漫。比如修好门铃后,她对即将回来的男主人公充满了期待,兴奋得面色绯红。(一个要点2分,三个要点答及其中两个即可,若学生所答合情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9.①心理创伤的修复。受伤的心灵就像小说中那架走了调的钢琴,钢琴修复寓有人们的心理创伤得到修复并重新奏响心灵的美好乐章之意。②爱情的修复。战争背景下被冲淡的爱情乐章重新奏响。③战后家园与生活的重建。战后家园重建与美好生活的乐章重新奏响。(请注意:第三个要点,学生若只答及家园重建或只答及生活修复亦可得2分。)
10.B[“上无功德”是独立完整的句子,“功德”是并列词语,作“无”的宾语,“德”后应断开,排除A.C两项。“攘神器有之”中“攘”是侵夺、偷窃之意,“攘”和“有”是连动关系,共同作谓语部分,承前共用主语“上”,是独立句子,故“之”后停顿;“嫡庶”是固定的词语,是指嫡子与庶子,中间不可断开;“竞侈僭/相倾阅”是并列结构,内容各自独立,结构上相互照应;据以上分析排除D项。]
11.B(B项,“古代君王或军中将帅处理政务之地”错误,不包括“君王”。)
12.A(A项,“后来凡有战事房玄龄就一定跟随”错误。文中有“会伐辽,留守京师”,可见A项表述绝对。)
13.(1)这个人机敏有学识,应当委以重任。每次替我的儿子陈述事情,即使远在千里之外也好像是面对面说话一样。(“若”“机识”“委任”各1分,句意1分)
(2)臣子爱自己而不爱君主,因此使君主受损失而自己得利。这就是所谓的祸乱。(“亏的使动用法”“判断句式”各1分,句意2分)
14.①第一次是为了突出房玄龄的智慧和谋略对取胜而言举足轻重,功高至伟,用萧何类比让对方哑口无言。②第二次是为了突出房玄龄的才能,体现唐太宗对房玄龄的器重和信任。(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得3分)
[参考译文]
房玄龄,临淄县人。开皇年间,人人都认为隋朝将会长治久安,玄龄暗自告诉父亲说:“皇上本无功德,妄自诛杀大臣,夺取帝位而据为已有,又不替子孙做长远打算,混淆嫡庶之位,竞崇奢侈之俗,相互倾轧争吵,最终必会内部自相诛灭。”十八岁那年,应举于进士科。吏部侍郎高孝基以善于了解人而知名,说:“我观察过的人很多了,没有见过像这个人的,必定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唐太宗凭着燉煌公的身份奉命率军攻略渭北,房玄龄骑马到军营门前拜见太宗,两人一见如故相谈甚欢。太宗为秦王,征战各方房玄龄未尝不跟随,众人都争相获取奇珍异宝,唯有房玄龄招纳人才到幕府,和众位大将亲密团结,人人都愿意为他竭尽全力。房玄龄在秦王府任职十年,下达军令发布文书,有时驻马立成,文字简约道理详尽,并不需要先打草稿。高祖说:“这个人机敏有学识,应当委以重任。每次替我的儿子陈述事情,即使远在千里之外也好像是面对面说话一样。”隐太子将要发动叛乱时,秦王征召房玄龄穿上方士服装潜入王府,深夜议事。事平之后,按照顺序论功行赏,功居第一,赐予食邑一千三百户。淮安王李神通说:“义军初起时,臣领兵最先到达,如今玄龄等人凭着文字功居第一,我不明白原因。”太宗说:“叔父兵马确实先到,但未曾亲历军阵中。如今房玄龄等人有决胜于军帐中的谋略并立下安定国家之功,如同汉代萧何论功行赏要先于诸将一样。”居宰相之位达十五年之久,自认为权力恩宠到达极点,多次上表请求辞职,诏书不准。太宗派遣使者对他说:“让位确实是美德。但国家靠您辅治已久,一旦失去良佐,如同失去左膀右臂,不要谦让了!”恰逢讨伐辽,命玄龄留守京师。下诏说:“有您担当萧何的责任,我就没有西顾之忧了。”玄龄多次上书劝谏太宗,希望不要轻敌深入,长久讨伐外族。晚年多病,玄龄便对孩子们说:“当今天下之事无不合适的,只有讨伐高丽不止,皇上听我的劝告很是不满,心意坚决,群臣无人敢直言劝说,我如知而不言,就会抱憾九泉了!”便上疏。太宗接到表疏,说:“此人生命垂危还在为我国事担忧啊!”玄龄执掌国政时,夙兴夜寐,恭勤自强,一心为公,尽心竭力,不愿使一物失所。他为人无嫉妒之心,闻人有善,如同己有。熟悉精通吏事,审议规定法令,他一心追求宽容公平。不以己之所长要求别人,任用人才不求全责备,虽卑贱之人也能发挥他所能。玄龄治家有法度,常常担心孩子们骄奢淫侈,凭借势位欺凌旁人,因而汇集古今圣贤家戒,书写于屏风之上,命其子各取一个,对他们说:“(你们)对这些多加用心留意,就能够保全自身了!汉朝袁氏几代忠诚守节,我内心很崇尚,你们也应该效法他们。”
15.D(D项,“写作者愁绪无法排解,打算以死报效朝廷”理解错误,诗歌尾联写诗人本来打算离蜀投奔三峡,可遇到叛乱,滞留在梓州,以反诘语气感叹如何才能回到京城。)
16.①凉风万里,表达了作者对秋景的悲伤之情;②叛乱未平,表达出作者对国家安危的担忧之情;③远待家书,表达出作者对家人的思念之情;④秋来为客,高鸟飞过,隐含着自己漂泊的感伤之情;⑤老逐众人,表达出作者年老体衰的喟叹之情;⑥难见两京,表达出作者难以报国的沉痛之情。(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
17.答案:(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2)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3)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4)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5)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8.C(方兴未艾:事物正在发展,尚未达到止境。东山再起: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此处语境指以汉服为核心元素的沉浸式体验正在兴起,应选择“方兴未艾”。完美无缺:完善美好,没有缺点。美轮美奂:形容建筑物雄伟壮观、富丽堂皇,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此处语境用来修饰舞台效果,应选择“美轮美奂”。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屡见不鲜:常常见到,并不新奇。根据“从一个的模糊概念”变成如今有严谨定义……”可知,应选择“鲜为人知”。挫而弥坚:经历过挫折之后,更加坚定。历久弥新:经历长久的时间而更加鲜活,更加有活力,更显价值。此处语境指只有坚守文化初心,“汉服文化”才能更加鲜活并拥有活力,应选择“历久弥新”。)
19.A(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主客颠倒,“传统文化对年轻人的热爱”应改为“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二是搭配不当,“发扬”应改为“激发”。故选A项。)
20选A。A项“安”应为“舒适”。
21选C。两个“之”均为助词,的。A项中两个“而”,都是连词,前一个表示并列;后一个表示转折。B项中两个“则”,前一个是连词,表顺承;后一个是动词,表判断。D项中两个“其”,前一个是代词,他的;后一个是副词,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
22选D。A、B、C三项与例句都是判断句,D项为状语后置,也是省略句。
23选B。A项,明,形容词作动词,彰明。C项,止,动词作名词,目标所在,要达到的“至善”境界。D项,事,名词作动词,侍奉。
24选A。A项,“与《大学》《诗经》《孟子》合称‘四书’”错。《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25选A。A项,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贵。B、C、D三项都是名词活用作动词,“水”,游泳,“兆”,出现征兆,“树”,种植。
26.立意:
[审题]作文题目包含四则材料,材料一写体育宿将在自己的体育生涯中不断超越自我;材料二说年轻小将以新生力量展示自己的风采,预示中国体育代有才人出,不断焕发新的光彩;材料三提出奥运健儿秉持“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不断突破自我;材料四冲破体育领域,将写作的角度扩展到更广的领域。综合来看,前三则材料围绕“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这一中心,材料四将“更快、更高、更强”引申到更广的领域,考生写作中要审准题意,围绕“更快、更高、更强”这个中心,逐步打开思路,不局限于体育、个人,也可以上升到党和国家的层面,在建党一百周年的节点上总结过去,开创未来,起航新征程,可以具体到科技、文化、经济、卫生、综合国力等各个角度。
[参考立意]①以拼搏的姿态前行;②超越自我;③努尽显风采;④中国速度创造历史;⑤自强不息,拼搏不止;⑥奋斗百年路,起航新征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