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参考答案
一、论述文本阅读
1.B
2.D
3.C
二、非连续性文本
4.A.
5.B.
6.(1)比喻论证,作者运用“柴”与“水的波纹”的比喻形象地论述了中西方社会格局的不同。
(2)对比论证,作者通过对中西方的对比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3)举例论证,作者列举了中国与西方对“家”的概念的不同理解来论证观点。
(4)假设论证,作者运用假设,让自己的论证更严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7、选D D项,文章没有多处使用借代手法。
8、“小书”指在枯燥的私塾和新式的学校中所学的书本知识。(3分)“大书”运用比喻手法,指的是丰富的大自然和复杂的社会生活。(3分)
9、①通过红梅、翠竹、杂树与其他树木的对比,突出了红梅、翠竹、杂树的顽强生命力;②象征着沈从文顽强的艺术生命力,暗含着作者对沈从文的赞美之情。(每点3分)
四、文言文阅读。
10.解析:选B。“何跪之有”是宾语前置句,意为“(对王敦)有什么要下跪的”,句意完整,不可断开,可排除A、C两项。“意气自若”意为“神情如故”,句意完整,“殊无”是“完全没有”的意思,“殊无惧容”是说“毫无惧色”,句意完整,故“殊无惧容”前应断开,可排除D项。选B。
11.解析:选D。“然视其左右”中的“左右”意为“左边右边”或“四周”。
12.解析:选D。“王彬感到十分痛恨”错。原文“深以为恨”中的“恨”是“遗憾”的意思。
13.(1)这就是应该去(投奔他)的原因。王江州在别人强盛的时候,敢于表达不同的意见,这不是一般人能比得上的。
(2)司徒王导大义灭亲,他的后人即使犯有过失,还要宽恕百代,何况王彬等是他的近亲。
【参考译文】
王彬字世儒。从小就以品行端正著称,二十岁时,不接受州郡的任命。后来与其兄王廙一起渡江,任扬州刺史刘机的建武长史。元帝召他为镇东贼曹参军,转任典兵参军。参与征讨华轶有功,封都亭侯。愍帝召他为尚书郎,以道路险阻为由不就职。升任建安太守,调任义兴内史,没有就职,转任军谘祭酒。东晋建立后,逐渐升任侍中。堂兄王敦出兵进入石头城,皇帝派王彬去慰劳。适逢周遇害,王彬向来与周友好,就先去吊唁周,非常悲痛。然后去见王敦,王敦奇怪他面容悲伤,就问他为什么。王彬说:“刚刚去吊唁伯仁,情绪还没有平复。”王敦生气地说:“伯仁自己招致死刑,而且像一般人那样对待你,你这又是为什么!”王彬生气地数落王敦说:“兄长起兵造反,杀害忠诚善良的人,图谋不轨,灾祸殃及家族。”言辞慷慨激昂,声泪俱下。王敦大怒,厉声说:“你狂妄悖逆竟然到这种地步,以为我不能杀你吗!”当时王导恰好也在座,很为他担心,劝他起身谢罪。王彬说:“(自从)有脚病以来,见了天子尚且不想跪拜,(对王敦)有什么要下跪的!这又有什么可谢罪的!”王敦说:“脚痛哪比得上脖子痛?”王彬神情如故,毫无惧色。后来王敦商议向京城出兵,王彬苦苦劝谏。王敦面色改变,示意身边的侍从把他拘押起来,王彬严肃地说:“你以前杀害兄长,现在又要杀害弟弟吗?”在此之前,王彬堂兄豫章太守王棱被王敦杀害,王敦因王彬是亲戚旧故而容忍了他。等到王敦死后,王含想投奔王舒,王应劝王含投奔王彬。王含说:“大将军素来和王江州关系如何,你想归附他?”王应说:“这就是应该去(投奔他)的原因。王江州在别人强盛的时候,敢于表达不同的意见,这不是一般人能比得上的。(他)目睹过衰败困苦,必定产生怜悯恻隐之心。而王荆州墨守成规,岂能超越常规做事!”王含不听,于是一起去投奔王舒,王舒果然把王含父子投入江中。王彬听说王应要来投奔,秘密地准备了船等候。后来他们没有来,感到十分遗憾。王敦之乱平定后,有关部门上奏说王彬和兄弟之子安成太守王籍之是王敦的亲戚,都应除去名籍。下诏说:“司徒王导大义灭亲,他的后人即使犯有过失,还要宽恕百代,何况王彬等是他的近亲。”就宽恕了他们。在任上去世,享年五十九岁。
五、古诗文阅读。
14.D “尾联表达了感激之情,诗人认为曾经与弟弟在一起的十天让自己暂时看到了光明,感到了惬意”表述错误。“暂明”应该是“一下子看到了光明”,有豁然开朗之意。故答案为:D。
15.①别后对弟弟的思念之愁。诗题中的“追怀”、首句中的“醉别”都体现出诗人与弟弟之间深厚的感情,别后思念之愁自然蕴于诗句之中。②家中不断出现烦心琐事之愁。颔联上句“家事不随王事了”即表现了这一点。③身体状况堪忧之愁。尾联上句“只今疲病嫌鞍马”点明诗人此时的身体状况不是很好,旅途之中疲病交加,故心生愁苦。
16. (1)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2)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3)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六、语言文字应用。
17.①顺理成章 ②难以言喻 ③迫不及待
18.第一处主语“我”只出现一次,表明说话人语速极快,情绪急迫,表明照相时的紧张、兴奋,唯恐自己照的不好看;第二处主语“你”再三出现,形象地展现出跟朋友照相时大家互相帮对方检查,期望留下美好形象的友爱、互助的美好氛围。
19.①视网膜动脉阻塞有3种;②视力下降程度相对较轻微;③视网膜缺血时间越久。
20.“打笔仗”就是持有不同观点的人以笔为武器进行论辩。
得名缘由:“打笔仗”与“打仗”有相似之处,都是观点或立场对立的双方或多方,以战胜对方为目的,凭借武器互相攻击。
21.修改:因此患者最好能在2小时内、最迟不超过4小时接受治疗,才能有可能保住自己的视力。
七、作文。
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