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22-07-06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魏晋风度,一般理解为当时的名士风度,实际上指的是在中国魏晋时代产生的一种人格精神与生活方式的统一体,包括哲学思辨、人格境界、文学创作、审美追求等方面。魏晋风度有其形成背景、表现形式及现代意义。
    谈到魏晋风度,不能不与当时兴起的士族阶层相联系。士族,是东汉末年兴起的世家大族,他们有着自己的政治特权与庄园经济,可与皇权平分秋色,比如东晋时就有“王与马,共天下”之说。魏晋风度的名士大部分是世家大族的人物,比如王谢家族,他们既是政治与经济上的大族,也是文化的大族,谢氏是诗歌家族,王氏是书法大族。所以魏晋风度既是名士的精神贵族的产物,也是凭借经济与政治上的特权而形成的。东汉末年,社会陷入了空前的战乱之中,南北分裂,生灵涂炭,因而老庄人生无常,企求解脱的学说走进人们的心灵之中。王瑶先生在《中古文学史论集》中曾指出,感叹人生无常是汉魏以来文学的主旋律。这种时代情绪又因了当时文化的主体——士族的崛起形成为特定的思想体系。
    酒是魏晋风度的典型写照。最典型的又数“竹林七贤”的好酒狂饮。阮籍是其中最喜欢饮酒的名士之一。据《晋书·阮籍传》记载:“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政事,遂酣饮以为常。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钟会数以时事问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皆以酣醉获免。有名士曾说:“阮籍胸中垒块,故须酒浇之。”可见魏晋名士饮酒的主要原因是为了解脱精神上的痛苦,也是为保全性命。七贤中的刘伶曾作《酒德颂》,酒无疑成为他生中的欢乐颂。魏晋名士追求精神的境界,而酒有助于这种境界的创造与形成,一些艺术境界往往是通过酒的刺激来创成的,比如王羲之创作《兰亭集序》。
    魏晋名士尤喜欢清谈。当代美学家宗白华的《清谈与析理》对于清谈这样评价:“被后世诟病的魏晋人的清谈,本是产生于探求玄理的动机,王导称之为‘共谈析理’。嵇康《琴赋》里说:‘非至精者不能与之析理也。’‘析理’须有逻辑的头脑、理智、良心和探求真理的热忱。青年夭折的大思想家王弼就是这样一个人物。”宗白华先生对于清谈与王弼给予很高的评价。我认为玄学与清谈的动力在于人文与智慧的融合,是魏晋风度的表现,对我们现代人的精神生活有着重要的参照作用。在清谈对话中,因为种种原因的激发,谈者机锋迭出,呈现出一些新的思想。对话中思想突发,感兴相接,已开禅宗妙悟之先河。
    现代中国有点像魏晋转型时代,旧的精神价值观人们不信了,而新东西还没有完全为我们所接受。这并不值得过分忧虑,最可忧虑的是对于精神追求的缺失,如果人们甘于自我堕落而没有精神追求,那么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另外,现代中国处于全球化的环境之中,工业化与物质至上的价值观念,使人们蔑视精神的价值,陷于金钱的压迫下而难以自拔。尽管处于无奈之中,但是我们在精神趣味与生活价值观上还是可以自我调节的,在向上向善之中,以魏晋风度为参照,充实我们的人生,舒缓我们的心理,努力提升我们的精神追求。
    (摘编自袁济喜《魏晋风度与现代人生》)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魏晋风度即当时的名士风度,指的是在中国魏晋时代产生的一种人格精神与生活方式的统一体。
    B.魏晋风度的名士都是世家大族的人物,比如王谢家族,他们既是政治与经济上的大族,也是文化的大族。
    C.汉魏以来,士族崛起的主要原因是感叹人生无常的文学主旋律成为了特定的思想体系。
    D.酒是魏晋风度的典型写照,魏晋名士饮酒的主要原因除了精神需求以外,还有一定的现实因素。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采用先总论后分说的结构,论证了魏晋风度的形成背景、表现形式及现代意义。
    B.文章以阮籍和刘伶为例论证了“酒是魏晋风度的典型写照”这一观点,举例论证使文章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C.文章在论证“魏晋名士尤喜欢清谈”时,将宗白华的观点与作者自己的观点进行了对比。
    D.文章在论述过程中,既有对历史现象的探究,又有对现实人生的关照,这使内容更具现实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晋名士的一些艺术境界往往是通过酒的刺激来创成的,如王羲之作“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便有酒的相助。
    B.魏晋风度对现代人的精神生活有着重要的参照作用,因而我们应以魏晋风度充实我们的人生。
    C.虽然魏晋人的清谈被后世诟病,作者却认为玄学与清谈的动力在于人文与智慧的融合,清谈并非毫无意义。
    D.作者认为在现代中国,人们在精神追求方面的缺失是最可忧虑的,因而我们应在精神追求方面作积极提升。
    【答案】1.D
    2.C
    3.B
    【解析】
    1.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A.“魏晋风度即当时的名士风度”说法错误。原文为“魏晋风度,一般理解为当时的名士风度”,选项删除修饰语“一般理解为”,使语意变得过于绝对了;
    B.“魏晋风度的名士都是世家大族的人物”错误。原文为“魏晋风度的名士大部分是世家大族的人物”,选项扩大范围;
    C.“主要原因是感叹人生无常的文学主旋律成为了特定的思想体系”错误。原文“感叹人生无常是汉魏以来文学的主旋律。这种时代情绪又因了当时文化的主体——士族的崛起形成为特定的思想体系”是说感叹人生无常的时代情绪因士族的崛起成了当时特定的思想体系,选项因果颠倒。
    故选D。
    2.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能力。
    C.“将宗白华的观点与作者自己的观点进行了对比”错误。文章在论证“魏晋名士尤喜欢清谈”时,并未将宗白华的观点与自己的观点进行对比,他们对清谈的态度总体都是认可的。
    故选C。
    3.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原文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B.“因而我们应以魏晋风度充实我们的人生”属曲解文意,原文为“以魏晋风度为参照,充实我们的人生”,而非直接以魏晋风度充实我们的人生。
    故选B。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的发展,对于社会应用型人才与专业型人才的培养都有着直接的作用。教育事业的改革给职业教育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近几年职业教育的成就越来越大,但问题也不断出现:一是职业教育生源质量下降。高校招生量的扩大,使得本来就不高的高职院校招生标准再一次降低,因为只有降低了招生标准,才能有效完成学校的招生计划。二是职业资格证书协调机制不足。职业教育学校的学生,只有取得了相关专业的职业证书,才会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但是,我国的许多职业资格证书的含金量不足,职业资格证书的权威性下降,影响了行业内人士对职业资格证的认可度。三是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不尽先进。我国的职业院校办学理念较为传统,学校内部的人事管理制度比较落后。
    (摘编自《我国当前职业教育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材料二:
    2022年5月1日起,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正式实施。新法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行政法室副主任宋芳用“一融三通两提升”来概括此次职业教育法的修改思路和主线:“一融”指融合,即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三通”指融通、贯通、畅通,即推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融通、不同层次职业教育有效贯通、招生和升学就业渠道畅通;“两提升”指提升职业教育办学质量、提升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张启鸿告诉记者,事实上,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的提高,对职业院校的积极影响是立竿见影的。2022年学校自主招生,报考人数大大超过招生计划,这是多年未有的重大转变,也是国家提升职业教育地位给职业院校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改革红利。
    (摘编自《职教法首次大修实现职业教育从“层次”到“类型”之变》)
    材料三:
    山东省教育厅党组书记邓云锋透露,2021年山东省中考中,有2.95万名超过当地普高线分数的学生主动选择职业学校,有1.7万名普通高中在校生转入中职学校,用工企业对中职毕业生满意度也已达到了96.07%。
    邓云锋说:“这一倾向说明,职业学校过去招收低分生的难题得到了进一步破解,中等职业教育初步实现了从无门槛追求数量到现在有选择的以质定量,得益于山东省推行‘三好’职业教育的成功做法。”邓云锋介绍,山东省职业教育的“三好”做法,就是把学校办好,把质量抓好,把学生的发展空间途径建好。
    “为把教学质量抓好,近年来山东省省级投入9500万元,设计了102个中职与高职、本科相衔接的课程体系,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新资源纳入教材,覆盖各个主干专业的课程体系。”邓云锋表示,为把学生的成长发展路径建好,一方面,打通学生的学业晋升渠道。山东比较早地开始探索职教高考制度,大力发展初中后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全省中职学生升学深造比例超过70%。另一方面,着力提升学生就业质量。,山东认定了310家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支持学校与知名企业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建立校企对话制度,校企合作“一头冷、一头热”问题得到了初步解决。学生升学有渠道、就业有优势,有力提升了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摘编自《山东办出“三好”职业教育》)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近几年,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如生源质量下降、职业资格证书协调机制不足、管理体制不够先进等。
    B.职业学校的学生,只要取得了相关专业的职业证书,就会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
    C.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对提高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提升职业教育地位,推动职业教育良性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D.2021年山东省中职学校生源质量的提升,用工企业对中职毕业生较高的满意度,说明山东省职业教育发展态势良好。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高职院校招生计划难以完成,是因为高校招生量的扩大和高职院校较低的招生标准。
    B.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2022年自主招生报考人数大大超过招生计划,这表明我国的职业教育迎来了重大转变。
    C.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生源质量的提升,说明中等职业教育初步实现了从追求数量到追求质量的转变。
    D.学校与企业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建立校企对话制度,有利于解决校企合作“一头冷、一头热”问题。
    6.为使我国的职业教育得到更好的发展,请结合材料,从学校的角度提出合理建议。
    【答案】4.B
    5.D
    6.①抓好教学质量:加大投入,改进管理体制,调整专业设置,开发或更新专业课程,提升专业质量,从而提升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
    ②打通晋升渠道:积极探索职教高考制度,为中职学生升学深造提供机会,使中职学生升学有渠道。
    ③加强校企合作: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契合度,使职校学生就业有优势。
    ④优化完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
    【解析】
    4.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只要……就……”错误。选项改变了句间关系,原文是“只有……才……”。
    故选B。
    5.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A.“是因为高校招生量的扩大和高职院校较低的招生标准”错误。因果倒置,高职院校招生计划难以完成,所以不得不降低标准。
    B.“我国的职业教育迎来了重大转变”以偏概全,原文的表述是“2022年学校自主招生,报考人数大大超过招生计划,这是多年未有的重大转变,也是国家提升职业教育地位给职业院校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改革红利”。
    C.“质量的转变”偷换慨念,原文是“有选择的以质定量”。
    故选D。
    6.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
    本题考查分类梳理概括的能力,首先确定答题角度和内容,其次找准信息区间,分角度(自身教学与管理,为学生提供升学渠道,校企合作等)梳理即可。
    由“职业教育学校的学生,只有取得了相关专业的职业证书,才会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但是,我国的许多职业资格证书的含金量不足,职业资格证书的权威性下降,影响了行业内人士对职业资格证的认可度”“‘两提升’指提升职业教育办学质量、提升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可概括出:抓好教学质量:加大投入,改进管理体制,调整专业设置,开发或更新专业课程,提升专业质量,从而提升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
    由“融通、贯通、畅通,即推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融通、不同层次职业教育有效贯通、招生和升学就业渠道畅通”可概括出:打通晋升渠道:积极探索职教高考制度,为中职学生升学深造提供机会,使中职学生升学有渠道。
    由“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支持学校与知名企业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建立校企对话制度,校企合作‘一头冷、一头热’问题得到了初步解决。学生升学有渠道、就业有优势,有力提升了职业教育的吸引”可概括出:加强校企合作: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契合度,使职校学生就业有优势。
    由“三是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不尽先进。我国的职业院校办学理念较为传统,学校内部的人事管理制度比较落后”可概括出:优化完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
    三、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行走的姿势
    禅香雪
    ①母亲从没有坐过车,从没有出过远门。她去的最远的地方是外婆家。外婆家在富平塬上,离我家四十华里。母亲回娘家,仅限于春节,所以春节承载着母亲对家的渴望。
    ②又是一年春节来临了。整个冬天都没有见到雪花。爆竹声响起时,漫天的雪粒赶集似地落下来。大年初一,雪下得不管不顾,整整一天也没有停歇。后院的雪,脚伸进去,连膝盖都看不见了。母亲拿着扫帚,来来回回地扫雪。门前的小径,刚刚扫过,又落下厚厚的一层。父亲母亲,站在屋檐下,望着阴沉沉的天,没有半点过年的喜悦。他们祈祷着,望老天能开开眼,收回他那随意抛洒雪花的手臂。
    ③初二早晨,天还没亮,母亲就起床了。她拉来架子车,铺上一层麦草,再铺上一床棉被,给两个弟弟穿好新衣服,把他们抱上架子车,再盖上一床新棉被。车辕上,挂着给外婆家送的两大袋油包子。梳洗得当,母亲拉着架子车,父亲推着自行车,出发了。我坐在冰冷的自行车横梁上,脚冻得一点儿也不敢活动。我很想坐进温暖的被窝。母亲不开口,我也不敢对母亲说。再说车里也坐不下。虽然雪停了,却不见太阳,路面上全是冻得硬邦邦的积雪。被雪覆盖的道路,看不见凸起的地方,也看不见凹陷的小坑。母亲拉着架子车,一不小心,就滑一跤。她跌倒了,两臂却高高地举起车辕。父亲扶着她站起来,她拍拍屁股上的雪,又继续拉着车上路。
    ④跌跌绊绊的,过了阎良,太阳已升上头顶。路上的行人渐渐多起来,路面也平整了。父亲给母亲说,他先走,把我送到外婆家,他和舅舅一起来接母亲。母亲同意了。于是,父亲骑上自行车,带着我,很快到了外婆家。外爷没有见到母亲,有点生气,赶快让舅舅和父亲去接母亲。
    ⑤但天都黑了,还没有见到母亲的影子,父亲和舅舅也不见回来。外爷急得在厅堂上团团转圈。一屋子的人,都不说话。你看我,我看你,满脸焦急的神色。大半夜,母亲回来了,满身的雪泥。两个弟弟冻得直打哆嗦。小姨把他们抱到火炕上,给他们暖身子。舅妈拿来一件新棉袄,一条新棉裤,让母亲换上。母亲靠着老外婆,絮絮叨叨地说她走迷失了。父亲走了没多久,看看西斜的太阳,她心里着急,就想走近道。那条小路她记得清清楚楚,可是给积雪一遮,她就找不着了。岔路很多,她凭感觉选了一条小路,拐进去。起初还能看到脚印,走着走着就没有了。觉得不对劲时,要返回已经太迟了。她想,哪条路都能回家的。没料到,雪天路滑,到了大坡底下,架子车怎么都上不去。两个孩子下来帮忙推,也动不了几步。稍不留意,还时不时地向后退。她想等个人过来帮忙,可等了大半天也不见个人影。两个孩子看着天快黑了,哭一阵歇一阵,歇一阵再哭一阵。
    ⑥父亲和舅舅顺着原路找,一直找到和母亲分手的地方,也没见到她。他们就一条小路一条小路找,最后在坡底发现了冻得直跺脚的母亲,还有哭得声嘶力竭的两个弟弟。我难以想象,母亲和弟弟们蹲在雪天半夜孤立无援的情景,更不敢想象父亲和舅舅找不到他们的后果。
    ⑦后来,老外婆去世,外爷去世,母亲疼爱的小姨也远嫁他乡。家中几次变故,让母亲变得漠然。她不再关心外面的世界,包括她至爱的亲人。她再也不走亲戚,包括我结婚后的家。谁都不能把她从家里叫出来。她围绕着生活了几十年的小村庄,来来回回转悠。两条腿是她行走的工具,泥土路是她行走的地方。因而,她行走的半径就极其有限,她看到的风景也就更加有限。有时,她会去最近的街道买生活用品,要么惯性地去田里耕种收获。她不想跟任何人说话,也不过问别人的家事。母亲在自己的世界里,过着与世隔绝的封闭生活。
    ⑧多少次,我都想把母亲摇醒,让她看看现在的我,坐坐我新买的车,住住我新买的房子。只要我征求她的意见,她就摇头。然后转身走进厨房,做她喜欢吃的饭菜。弟弟生了儿子,母亲忽然和弟媳妇说话了。看到孙子,母亲笑得很开心,脾气也变得格外温和。我尝试着请她坐车出去,没想到母亲竟然答应了。
    ⑨没有坐过车的母亲,上车都很艰难。她抓住车扶手,先把一个膝盖放上去,再把另一个膝盖放上去。双腿跪定后,两臂按住车座,爬上座位,拍去膝盖上的灰尘,扭转身体,把屁股稳稳地搁在座位里,一动不动地坐着。她上身穿着老蓝色的碎花布衫,上套枣红的碎花棉坎肩。灰白灰白的头发,拧着两个短短的小辫,软软地耷拉在棉坎肩上。
    ⑩中秋节的天气很好,阳光灿烂,把整个车厢照得暖暖的。我让母亲脱下棉坎肩,她摇摇头。弟媳妇给母亲吃水果糖,母亲也摇摇头。三岁的侄子,递给母亲一小把红红的石榴籽,母亲接过去,一粒一粒地,喂给孙子吃。看到孙子稚嫩的模样,母亲笑了,笑得很满足,像一个心中蓄满爱的年轻的母亲。我也仿佛回到了童年,看见阳光下的母亲,撩起围裙,擦掉掌心的泥灰走到柿树底下,给弟弟摘火晶柿子吃的那张圆润的笑脸……
    (摘自《青海湖》2018年第4期,有删改)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外爷没有见到母亲,有点生气”表现出外爷对母亲的关爱,“母亲靠着老外婆,絮絮叨叨地说她走迷失了”表现出母亲对母爱的眷念。
    B.“只要我征求她的意见,她就摇头,然后转身走进厨房,做她喜欢吃的饭菜”,这说明母亲性格比较孤僻。
    C.文章通过“抓”“放”“跪”“按”“爬”等几个极富表现力的动词,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母亲上车时的艰难。
    D.文章最后一段情景交融,“天气很好”“阳光灿烂”用双关的修辞手法暗示母亲好的心情。
    8.结合文章,简析第②段的作用。
    9.请结合标题“行走的姿势”,梳理母亲的情感变化脉络。
    【答案】7.B
    8.①第二段用大量的笔墨描写了雪,表明了环境的恶劣。
    ②为下文母亲走迷失做了铺垫。
    ③写出大雪没有挡住母亲回家的路,表明母亲对家的眷念。
    9.①对家的渴望:春节下大雪后,母亲艰难地行走在回娘家的路上。
    ②对外界的漠然:家中发生变故后,母亲行走在自我的世界中,不愿与外界接触。
    ③重拾爱后的满足:看到孙子后,母亲愿意坐“我”的车出门,在车上笑得很满足。
    【解析】
    7.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B.“这说明母亲性格比较孤僻”分析错误。这说明家庭的变故对母亲的打击很大。
    故选B。
    8.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
    第二段中,作者写到,“漫天的雪粒赶集似地落下来。大年初一,雪下得不管不顾,整整一天也没有停歇。后院的雪,脚伸进去,连膝盖都看不见了。母亲拿着扫帚,来来回回地扫雪。门前的小径,刚刚扫过,又落下厚厚的一层”,此处写出了雪下得大,此处的大雪造成了母亲去外婆家的困难,所以,这一段用大量的笔墨描写了雪,表明了环境的恶劣。
    而正是因为大雪覆盖了路面,让母亲无法找到熟悉的路,结果在雪地里迷了路,直到半夜才来到外婆家,所以此处对大雪的描写为下文母亲走迷失做了铺垫。
    最后,如此的大雪,也没有让母亲打消回家的念头,从后文“母亲拉着架子车,一不小心,就滑一跤。她跌倒了,两臂却高高地举起车辕。父亲扶着她站起来,她拍拍屁股上的雪,又继续拉着车上路”“大半夜,母亲回来了,满身的雪泥。两个弟弟冻得直打哆嗦”“母亲靠着老外婆,絮絮叨叨地说她走迷失了”等内容可以看出,大雪没有挡住母亲回家的路,这突出表明母亲对家的眷念。
    9.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人物情感脉络的分析能力。
    在文章的前半部分,“我”详细描写了一次母亲回娘家的过程。在“大年初一,雪下得不管不顾,整整一天也没有停歇。后院的雪,脚伸进去,连膝盖都看不见了”情况下,菊琴坚持回家,“母亲拉着架子车,一不小心,就滑一跤。她跌倒了,两臂却高高地举起车辕。父亲扶着她站起来,她拍拍屁股上的雪,又继续拉着车上路”,以及后来迷路直到半夜才到家。这都表明母亲对家的渴望。
    而“后来,老外婆去世,外爷去世,母亲疼爱的小姨也远嫁他乡。家中几次变故,让母亲变得漠然。她不再关心外面的世界,包括她至爱的亲人。她再也不走亲戚,包括我结婚后的家。谁都不能把她从家里叫出来”“多少次,我都想把母亲摇醒,让她看看现在的我,坐坐我新买的车,住住我新买的房子。只要我征求她的意见,她就摇头”,此时的母亲受到亲人离散的打击,已经有些自闭,不愿与外界接触,甚至对家人也表现的非常漠然。
    而在弟弟生了孩子之后,“看到孙子,母亲笑得很开心,脾气也变得格外温和。我尝试着请她坐车出去,没想到母亲竟然答应了”“我让母亲脱下棉坎肩,她摇摇头。弟媳妇给母亲吃水果糖,母亲也摇摇头。三岁的侄子,递给母亲一小把红红的石榴籽,母亲接过去,一粒一粒地,喂给孙子吃。看到孙子稚嫩的模样,母亲笑了,笑得很满足,像一个心中蓄满爱的年轻的母亲”,此时的母亲表现出因为孙子的出生而重拾爱后的满足。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父旷,淮南太守。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年十三,尝谒周顗,顗察而异之。时重牛心炙,坐客未啖,顗先割啖羲之,于是始知名。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羲之既拜护军,又苦求宣城郡,不许,乃以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时殷浩与桓温不协,羲之以国家之安在于内外和,因与浩书以戒之,浩不从。及浩将北伐,羲之以为必败,以书止之,言甚切至。浩遂行,果为姚襄所败。复图再举,又遗浩书,又与会稽王笺陈浩不宜北伐,并论时事。时东土饥荒,羲之辄开仓振贷。然朝廷赋役繁重,吴会忧甚,羲之每上疏争之,事多见从。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癸丑年暮春之初,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之序以申其志。既去官,与东土人士尽山水之游,弋钓为娱。尝叹曰:“我卒当以乐死。”又曰:“年在桑榆,自然至此。”朝廷不复征之。年五十九卒,赠金紫光禄大夫。
    (节选自《晋书·王羲之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B.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C.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D.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徒,西周始置,东汉时与太尉、司空合称为三公,职务颇重。
    B.癸丑,是干支纪年法,古人常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循环相配来表示时间。
    C.卒,去世。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不禄,士死曰卒,庶人曰死。
    D.赠,也称“追赠”“追封”,是指人死后,赐死者以爵位或荣誉称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羲之非年少有名。年少时他并不出众,后因周顗把牛心做的菜肴先给王羲之吃,从此王羲之声名为世人所知。
    B.王羲之率性洒脱。太尉郗鉴派门生来王导家选女婿,其他子弟听到信使来后显得拘泥不自然,他却若无其事。
    C.王羲之不慕名利。王羲之在被授予护军之后,又被授予宣城郡守之职位,但他没有去就职。
    D.王羲之有军事才能。殷浩要北伐的时候,王羲之写信劝阻殷浩,后来证明他的判断是正确的。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朝廷赋役繁重,吴会忧甚,羲之每上疏争之,事多见从。
    (2)既去官,与东土人士尽山水之游,弋钓为娱。
    【答案】10.A
    11.C
    12.C
    13.(1)然而朝廷赋役繁重,吴会尤其厉害,王羲之常常进呈奏章抗争,所说的事情多被采纳。
    (2)(王羲之)辞去官职后,与东方人士尽情游玩山水,以射猎捕鱼作为乐趣。
    【解析】
    10.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为:等到年长以后,善于雄辩,凭借刚直扬名,特别擅长隶书,成为古今书法界的佼佼者,评论者称赞他的书法的意态和气势,认为飘逸如浮云,刚健如惊龙。
    本题中,“及长”,“及”是动词,作谓语,宾语为“长”,即“等到年长”,“辩赡”即“辩富,雄辩”“善于雄辩”,所以“及长”是表示时间,“辩赡”表示他的能力,应该分开,排除B、D两项。
    “为古今之冠”,“为”为谓语,“古今之冠”为宾语,意思是“成为古今书法界的佼佼者”;“论者”做后一句“称其笔势”的主语,意思是“评论者称赞他的书法的意态和气势”,故“论者”前断开,排除C项。
    故选A。
    11.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C.“大夫死曰不禄,士死曰卒”错,应为“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
    故选C。
    1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对人物进行分析的能力。
    C.“又被授予宣城郡守之职位,但他没有去就职”错,原文的表述是“羲之既拜护军,又苦求宣城郡,不许,乃以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文中说的是王羲之被授予护军之后,竭力请求出任宣城郡守,不被允许,于是任命他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
    故选C。
    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得分点:
    (1)“忧甚”,尤其厉害;“上疏”,进呈奏章或上奏;“见从”,被采纳;
    (2)“去”,辞去;“山水之游”,宾语前置,应为“游山水”;“弋”,射猎。
    参考译文:
    王羲之字逸少,是司徒王导的堂侄。他的父亲王旷,是淮南太守。王羲之小时候不善言谈,人们看不出他有什么过人之处。十三岁时,曾去拜谒周顗,周顗观察后认为他与众不同。当时看重一种用牛心做的菜肴,在座的客人都还没有吃,周顗就先割下来给王羲之吃,从此开始声名为世人所知。等到年长以后,善于雄辩,凭借刚直扬名,特别擅长隶书,成为古今书法界的佼佼者,评论者称赞他的书法的意态和气势,认为飘逸如浮云,刚健如惊龙。他的伯父王敦、王导都很看重他。当时,太尉郗鉴派门生来见王导,想在王家子弟中选位女婿,王导让来人到东边厢房里去看所有的王家子弟。门生回去后,对郗鉴说:“王家子弟个个不错,可是一听到有信使来择婿的消息后,都显得拘谨不自然。只有一个人坐在东床上,敞开肚子吃东西,若无其事。”郗鉴说:“这正是我要选的佳婿。”一打听,原来是王羲之,郗鉴就把女儿嫁给了他。王羲之被授予护军之后,竭力请求出任宣城郡守,不被允许,于是任命他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当时殷浩和桓温不和,王羲之认为国家的安定在于内外和睦,于是给殷浩写信来告诫他,殷浩没有听从。等到殷浩打算北伐,王羲之认为一定会失败,写信阻止他,言辞十分恳切周至。殷浩最终出发(北伐),果然被姚襄打败。殷浩想再次发兵,王羲之又写信给殷浩,又给会稽王上书陈述殷浩不应该北伐,并讨论时事。当时东方发生饥荒,王羲之就打开粮仓救济。然而朝廷赋役繁重,吴会尤其厉害,王羲之常常进呈奏章抗争,所说的事情多被采纳。(王羲之)平素很喜欢服食丹药养生,不愿意留在京城,刚到浙江钱塘江,就有在这里终老的念头。会稽有好的山水,很多名士都住在那里。癸丑年三月初,曾经和志同道合者在会稽山阴的兰亭聚会宴饮,王羲之自己作序陈述他的志向。(王羲之)辞去官职后,与东方人士尽情游玩山水,以射猎捕鱼作为乐趣。他曾感叹说:“我最终将游乐而死。”又说:“人到晚年,自然会这样。”朝廷不再征召他。五十九岁时去世,追赠金紫光禄大夫。
    五、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咏史·其二
    左思①
    郁郁涧底松,离离②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③藉旧业,七叶珥汉貂④。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注】①左思:西晋文学家。自曹魏建立“九品中正”制度以后,逐渐形成了根深蒂固的门阀制度,西晋时期,出现了世家大族独占仕进之路的现象。②离离:低垂的样子。③金张:金,指汉代金日殚,他家自汉武帝到汉平帝,七代为内侍。张,指汉代张汤,他家自汉宣帝以后,有十余人为侍中、中常侍。④珥汉貂:珥,插;汉代凡侍中、常侍等官冠旁都插貂尾为饰。
    14.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五、六句将“世胄”和“英俊”作对比,直接指出“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不合理社会现象,诗歌内容渐趋明朗。
    B.最后四句运用典故,以金日磾、张汤、冯唐之典慨叹时弊,以古讽今,具有一定的批判精神。
    C.诗歌先由自然现象引入社会现实,再由社会现实言及历史现象,行文自然,不拘一格,结构颇为精巧。
    D.这首古体诗气势雄健,笔调柔婉,语言华丽,充分体现了诗人独树一帜的诗歌风格。
    15.诗歌中的“松”与“苗”各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诗句加以概括并分析其作用。
    【答案】14.D
    15.特点:
    ①松:高大挺拔、枝叶繁茂。
    ②苗:低垂矮小、枝条柔弱。
    作用:
    ①结构上,以松、苗起兴,引出后文诗人对不合理社会现象的慨叹:世家子弟凭借出身便能占据高位,寒门子弟富有才华却只能屈居下位。
    ②内容上,以松、苗作比,将世家子弟比作山上苗,将寒门子弟比作涧底松,形象生动地揭示了当时“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不合理社会现象,表达了诗人对当时人才任用制度(或门阀制度)的不满和批判。
    ③艺术效果上,苗与松形成鲜明对比,在两者的外形和遭遇对比中,寄寓了诗人对不公平社会现象的愤懑之情。
    【解析】
    14.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D.“笔调柔婉,语言华丽”错,本诗笔调劲拔,语言质朴。
    故选D。
    15.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形象的能力。
    鉴赏诗词形象,首先要把握形象特点,然后再根据形象特点思考其在内容、结构以及艺术效果上的作用。
    特点: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意思是:茂盛的松树生长在山涧底,风中低垂摇摆着的小苗生长在山头上。松树的特点是:高大挺拔、枝叶繁茂。苗的特点是:低垂矮小、枝条柔弱。
    作用:
    从结构上看,“郁郁涧底松”四句,以比兴手法表现了当时人间的不平。茂盛的松树生长在山涧底,风中低垂摇摆着的小苗生长在山头上。(由于生长的地势高低不同,)凭它径寸之苗,却能遮盖百尺之松。由此引出后文诗人对不合理社会现象的慨叹: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即:世家子弟凭借出身便能占据高位,寒门子弟富有才华却只能屈居下位。
    从内容上看,以“涧底松”比喻出身寒微的士人,以“山上苗”比喻世家大族子弟。仅有一寸粗的山上树苗竟然遮盖了涧底百尺长的大树,从表面看来,写的是自然景象,实际上诗人借此隐喻人间的不平,包含了特定的社会内容:形象生动地揭示了当时“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不合理社会现象,表达了诗人对当时人才任用制度(或门阀制度)的不满和批判。
    从艺术效果上看,“涧底松”、“山上苗”不仅比喻贴切,二者还形成了鲜明对比。在两者的外形和遭遇对比中,寄寓了诗人对不公平社会现象的愤懑之情。
    六、情景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动作描写刻画了赤壁大战前夕曹操踌躇满志、意气风发的形象。
    (2)《山坡羊·潼关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山的攒集与水的奔腾,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心中波澜起伏的情感。
    (3)《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直接抒写了屈原走投无路时忧愁苦闷的心绪。
    【答案】 酾酒临江
    横槊赋诗     峰峦如聚     波涛如怒     忳郁邑余侘傺兮     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的字有:酾,槊,赋,聚,忳,侘,傺。
    七、选择 简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新年伊始,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迎来元旦佳节。作为首次在太空跨年的中国人,王亚平感慨道:2021年对载人航天工程全线来讲是收获满满、______________的一年,5次飞行任务连战连捷,空间站建造取得阶段性成果,中国人首次入驻自己的“太空家园”,历史在辛勤的奋斗者手中不断刷新______________。
    面对在轨飞行过程中的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叶光富称我们航天员最大的梦想就是飞天。难能可贵的是,大家始终坚持不放弃,守住了初心、耐住了寂寞、经住了考验,就像幼苗在春风中破土而出之前,一定是经历了一个漫长寒冬的蓄势和积累。其实,对各行各业来说,想要成就一番事业,实现自己的梦想,都需要日复一日的坚持,付出比他人更多的汗水。面对激烈的竞争,我认为年轻人需要沉得下气、静得下心,先踏踏实实,提高自己的本领,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自己梦想的方向前进。
    2022年注定将成为中国航天史上值得______________书写的一年,千千万万的航天人将共同携手,打赢空间站建造的决胜之战,实现几代航天人_______________的梦想。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硕果累累       记录       浓墨重彩       孜孜以求
    B.成绩斐然       纪录       淋漓尽致       孜孜不倦
    C.硕果累累       纪录       浓墨重彩       孜孜以求
    D.成绩斐然       记录       淋漓尽致       孜孜不倦
    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面对激烈的竞争,我认为年轻人需要沉得下气、静得下心,先提高自己的本领,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自己梦想的方向前进。
    B.面对激烈的竞争,我认为年轻人需要沉得下气、静得下心,先踏踏实实、磨练自己的本领,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自己梦想的方向前进。
    C.面对激烈的竞争,我认为年轻人需要静得下心、沉得下气,先踏踏实实、提高自己的本领,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自己梦想的方向前进。
    D.面对激烈的竞争,我认为年轻人需要静得下心、沉得下气,先磨练自己的本领,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自己梦想的方向前进。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17.C
    18.D
    19.①肯定了航天人为实现梦想而经历的漫长艰辛的过程及坚持不懈的精神。
    ②语气连贯,增强气势。
    【解析】
    17.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第一空,“硕果累累”,本义是指秋天丰收时树上的果实茂盛的样子。现在常引申为某人的作品很多,也比喻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成绩斐然”,意思是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多用于形容人很有成就,成绩突出。语境指2021年对载人航天工程的收获很多,应选“硕果累累”。
    第二空,“纪录”,通常用作名词,意思是记于书册的资料。“记录”,通常用作动词,记载。语境与“刷新”连用,应选“纪录”。
    第三空,“浓墨重彩”,用浓重的墨汁和颜色来描绘,形容着力描写,也形容醒目突出,分量重。“淋漓尽致”,形容文章、谈话表达得十分透彻,充分。也形容暴露得彻底。语境强调2022中国航天取得的突出成就,应选“浓墨重彩”。
    第四空,“孜孜以求”,不知疲倦地探求。“孜孜不倦”,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语境修饰“梦想”,应选“孜孜以求”。
    故选C。
    18.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三处语病:
    一是“沉得下气、静得下心”语序不当,改为“静得下心、沉得下气”;
    二是“提高自己的本领”与“磨练自己的本领”相比,“磨练本领”更符合语境;
    三是“先踏踏实实、磨练自己的本领”语序不当,改为“先磨练自己的本领,踏踏实实”。
    故选D。
    19.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
    “守住了初心、耐住了寂寞、经住了考验”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画线句子以一组形式对称的动宾结构的短句构成排比,语气连贯,增强气势。“守住”“耐住”“经住”,肯定了航天人为实现梦想而经历的漫长艰辛的过程及坚持不懈的精神。
    八、语言表达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散文是一种“实”“虚”结合,因“实”出“虚”的艺术。写“实”是营造作品精神家园不可或缺的“基石”,是构筑整个情感大厦必不可少的“铺垫”。散文需要写“实”,①____。散文的真正用意或精神是在铺垫好这些“基石”后,向情感、精神等“形而上”的领域大胆进发,构建出一个精神或心灵的大厦!而这即是写“虚”。②____:一是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着力,走客观向外的路,主“理”,重哲理感悟,求思想深邃,杂文、随笔等走的即是此路;二是在“人类自身”的观照上着力,③____,主“情”;重人性开掘,求心灵净化,艺术散文走的即是此路。
    【答案】 但写“实”并非终极目的(或但更需要写“虚”)     写“虚”又可向两方面发展(或写“虚”又可在两方面着力)     走主观向内的路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之情景补写的能力。
    第①空,由后文“散文的真正用意……构建出一个精神或心灵的大厦”可知“写‘实’并非终极目的”,且“真正用意”与前文暗含转折,故可填写“但写‘实’并非终极目的(或但更需要写‘虚’)”之类的句子。
    第②空,由冒号和后文的“一是……着力,二是……着力”可知该句应概括后文两方面,故可填写“写‘虚’又可向两方面发展(或写‘虚’又可在两方面着力)”之类的句子。
    第③空,参照分号前的对称句式“走客观向外的路”可知此处内容应与之相对,句式与之相同。故可填写“走主观向内的路”之类的句子。
    21.下面这则邀请函在语言得体方面有四处问题,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邀请函
    尊敬的家长:
    您好!
    在这美好的季节里,贵校定于2022年5月18日下午3:00在学校操场举行“青春起航”2022届学生成人仪式暨毕业典礼。特邀各位家父家母一起见证孩子一生中重要而美好的时刻。成人礼是孩子满18岁时举行的象征迈向成人阶段的重要仪式。在这个重要的仪式上,孩子的成长需要您的参与和见证。迈过成人门,感谢父母恩,孩子们将惠赠您一份精美礼物。
    恭候您的到来,请您务必拨冗出席!
    ××中学
    2022年5月15日
    【答案】①“贵校”改为“我校”
    ②“家父家母”改为“家长”
    ③“惠赠”改为“敬赠”
    ④把“务必”删掉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
    ①“贵”,敬辞,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此处错位,“贵校”改为“我校”。
    ②“家父家母”,谦辞,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母亲,此处不当,改为“家长”。
    ③“惠赠”,用于称对方对自己的赠送。改为“敬赠”。
    ④“务必”有命令意味,不合“邀请”语境,删掉。
    九、话题作文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复旦大学图书馆医科馆公布了一组数据,在一年时间里,医科馆打卡王孔同学,来了图书馆1424次;风雨无阻爱学习的潘同学在馆天数301日,最爱泡图书馆的陈同学;在馆时长2325.5小时,医学馆早鸟李同学,168次开馆就来,医学馆猫头鹰郭同学,167次在B1学到凌晨才离开……年打卡1424次,平均每天打卡3.9次图书馆,孔怡德坦诚说:“我没想到会登上首位,毕竟身边的同学都很努力。”今年九月小孔顺利进阶:
    成功考上硕士研究生。
    自律的青春最美。请结合材料,联系生活实际和自己的切身感受,以“自律”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结合材料,围绕话题,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略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本题为附加记叙性材料的话题作文题。
    材料中复旦大学图书馆医科馆公布的打卡数据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复旦大学学生自律的精神,孔怡德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而作文的话题也是“自律”。
    审题首先要结合材料理解“自律”这一概念的内涵,自律,就其本义而言,指遵循法律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的自我约束,即在没有人现场监督的情况下,通过自己要求自己,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地遵循法度,拿它来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自律,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格力量,是解决人生问题最主要的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最重要的方法。真正的自律,首先,人格要素当中应具备合理、清晰的自我认知。其次就是要有计划,有方向感,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而不是复制别人的自律。最后,真正自律的人,是不会经常把自律挂在嘴边,自律不是做给谁看的。能长期坚持,耐得住寂寞,沉得下心,不给自己找借口的人,才是真正自律的人。
    审题要有深度,还得进一步思考“如何做到自律?”这一问题。自律的过程,就是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想要做到自律,我们的心理和人格就必须是健康的。还要学会制定小目标,以锤炼自己的意志力,通过一个个小目标的不断实现,在循序渐进中走向成功。要做到自律,更要敢于直面现实,正视挫折,向借口挑战,克服自身的惰性。
    具体行文不可泛泛而谈,要结合题目要求“联系生活实际和自己的切身感受”。写成议论文的话,可以论述自律对青年人的成长和理想的实现的重要意义,并进一步结合当今的时代背景,谈在人心浮躁的当下社会,青年人如何抵御诱惑,做到自律自强。若是写记叙文,可以记叙关于自我成长过程中的关于“自律”的故事,题材要求新,叙事技巧勿单一,要善于在平凡的生活细节中体现真情。
    立意:
    1.自律的人生更精彩。
    2.自律方能自强。
    3.真正的自律,在于征服(战胜)自己。
    4.真正的自律靠行动来彰显。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