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非攻(节选) 鲁迅 “耕柱子!给我和起玉米粉来!” 耕柱子恰恰从堂屋里走到,是一个很精神的青年。 “先生到楚国去?” “是的。你也知道了?”墨子慢慢的说道:“我们的老乡公输般,他总是倚恃着自己的一点小聪明,兴风作浪的。造了钩拒①,教楚王和越人打仗还不够,这回是又想出了什么云梯,要怂恿楚王攻宋去了。宋是小国,怎禁得这么一攻。我去按他一下罢。” 他看得耕柱子已经把窝窝头上了蒸笼,便回到自己的房里,在壁厨里摸出一把盐渍藜菜干,一柄破铜刀,另外找了一张破包袱,等耕柱子端进蒸熟的窝窝头来,就一起打成一个包裹。衣服却不打点,也不带洗脸的手巾,只把皮带紧了一紧,走到堂下,穿好草鞋,背上包裹,头也不回的走了。 墨子走进宋国的国界的时候,草鞋带已经断了三四回,觉得脚底上很发热,停下来一看,鞋底也磨成了大窟窿,脚上有些地方起茧,有些地方起泡了,他毫不在意,仍然走。走了三天,看不见一所大屋,看不见一棵大树,看不见一个活泼的人,看不见一片肥沃的田地。 “这模样了,还要来攻它!”墨子想。 又走了一天和大半夜,草鞋已经碎成一片一片,穿不住了,包袱里还有窝窝头,不能用,便只好撕下一块布裳来,包了脚。不过布片薄,不平的村路梗着他的脚底,走起来就更艰难。到得下午,他坐在一株小小的槐树下,打开包裹来吃午餐,也算是歇歇脚。远远的望见一个大汉,推着很重的小车,走到墨子面前,歇下车子,叫了一声“先生”,撩起衣角来揩脸上的汗,喘着气。 “这是沙么?”墨子认识他是自己的学生管黔敖,便问。 “是的,防云梯的。” “别的准备怎么样?” “也已经募集了一些麻,灰,铁。不过难得很:有的不肯,肯的没有。还是讲空话的多……先生是到楚国去找公输般的罢?” “不错,”墨子说,“不过他听不听我,还是料不定的。你们仍然准备着,不要指望着口舌的成功。” 管黔敖点点头,看墨子上了路,目送了一会,便推着小车,吱吱嘎嘎的进城去了。 楚国的郢城可是不比宋国:街道宽阔,房屋也整齐,大店铺里陈列着许多好东西。走路的人,虽然身体比北方短小些,却都活泼精悍,衣服也很干净,墨子在这里一比,旧衣破裳,布包着两只脚,真好像一个老牌的乞丐了。 墨子辗转借问,径奔公输般寓所。他拍着红铜的兽环,当当的敲了几下,门丁进去禀他的主人。 公输般吃了一惊,大叫起来,放下云梯的模型和曲尺,跑到阶下去。墨子和公输般,便在院子里见了面。 “果然是你。”公输般高兴的说,一面让他进到堂屋去。 “先生这么远来,有什么见教呢?” 墨子拜了两拜,沉静的说道:“我在北方,听说你造了云梯,要去攻宋。宋有什么罪过呢?楚国有余的是地,缺少的是民。杀缺少的来争有余的,不能说是智;宋没有罪,却要攻他,不能说是仁……” “先生说得很对的。”公输般怅怅的说,“但我已经对王说过了。” “那么,带我见王去就是。” 公输般知道拗不过,便答应立刻引他去见王。 墨子说停了攻宋之后,时候已是下午,主客都很觉得肚子饿,主人自然坚留他吃午饭-或者已经是夜饭。 “你还不是讲些行义么?”公输般道。“劳形苦心,扶危济急,是贱人的东西,大人们不取的。他可是君王啊,老乡!” “那倒也不。线麻米谷,都是贱人做出来的东西,大人们就都要。何况行义呢。 当主客谈笑之间,午餐也摆好了,有鱼,有肉,有酒。墨子不喝酒,也不吃鱼,只吃了一点肉。 公输般喝过几杯酒,更加高兴了起来。他问道:“我舟战有钩拒,你的义也有钩拒么?” “我这义的钩拒,比你那舟战的钩拒好。”墨子坚决的回答说,“我用爱来钩,用恭来拒。不用爱钩,是不相亲的,不用恭拒,是要油滑的。所以互相爱,互相恭,就等于互相利。现在你用钩去钩人,人也用钩来钩你,你用拒去拒人,人也用拒来拒你,互相钩,互相拒,也就等于互相害了。” “但是,老乡,你一行义,可真几乎把我的饭碗敲碎了!”公输般碰了一个钉子之后,改口说。 “但也比敲碎宋国的所有饭碗好。” “可是我以后只好做玩具了。老乡,你等一等,我请你看一点玩意儿”。 不一会,他出来了,手里拿着一只木头和竹片做出的喜鹊,交给墨子,说道:“只要一开,可以飞三天。这倒还可以说是极巧的。” “可是还不及木匠做的车轮,”墨子看了一看,就放在席子上,说,“有利于人的,就是巧,就是高,不利于人的,就是拙,也就是坏的”。 “哦,我忘记了,”公输般又碰了一个钉子,这才醒过来,“早该知道这正是你的话。” “所以你还是一味的行义,”墨子看着他的眼睛,诚恳的说,“不但巧,连天下也是你的了。真是打扰了你大半天。我们明年再见罢。” 墨子说着,便取了小包裹,向主人告辞;公输般知道他是留不住的,只得放他走。送他出了大门之后,回进屋里来,想了一想,便将云梯的模型和木鹊都塞在后房的箱子里。 一九三四年八月作 (选自《故事新编》,有删改) 【注】①钩拒:一种武器,可以钩住敌人后退的船只,也可以挡住敌人前进的船只。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详细地描绘了墨子脚上草鞋的变化,由鞋带断三四次,鞋底磨出大窟窿,到最后变成碎片, 是为了突出墨子的平民身份。 B.墨子一面兼程去见公输般,一面又吩咐管黔敖做好防御工程,“不要指望着口舌的成功”,可见他缺乏自信。 C.公输般始终瞧不起墨子的平民思想,针对墨子的“行义”,公输般指出那“是贱人的东西,大人们不取的”。 D.这篇小说取材于古人古事,借助历史生活原型表达了对墨子兼爱非攻思想的认同,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时代的思考。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鲁迅善于写人物对话,无论是墨子与管黔敖的对话,还是墨子与公输般的对话,都传神地表现了人物的个性特征。 B.“老牌的乞丐”“饭碗敲碎”等语句,包含丰富的生活内容,体现了这篇小说语言轻松诙谐的特点。 C.文中楚国的富裕与宋国的贫苦形成反差;楚国人活泼精悍、衣服干净,则是为了衬托墨子的风尘困顿、旧衣破裳。 D.小说结尾处写公输般将云梯的模型和木鹊都塞在后房的箱子里,表现他接受了墨子的仁爱思想。 8.“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墨子这一古代平民英雄的形象。(4分) 9.本文原名“扶危”,临交稿时更名为“非攻”,请结合文本,谈谈这样更改的好处。 答案: 6.D 【解析】A.“是为了突出墨子的平民身份”错误,此处细节描写是为了突出墨子急人之困的义勇精神。B.“缺乏自信”错,墨子这句话恰恰体现他是一个实干家,并非要体现他的缺乏自信,并且自信是人格层面的理解,文中没有依据。C.“始终”错,公输般开始确实瞧不起墨子的平民思想,但后面被墨子说服了,思想转变了,所以“始终”错。 7.C 【解析】曲解文意,写楚国人衣服干净的确可以衬托墨子的“旧衣破裳”,但写楚国人“活泼精悍”则不是衬托墨子“风尘困顿”,相反更体现出墨子急于阻止公输般帮助楚国攻打贫弱的宋国的非正义行动的紧迫感和义勇精神。 8.①形象描写。文章写墨子为抵制不义战争,背着刚蒸好的窝窝头匆匆上路,只带一张破包袱、穿一双草鞋就匆匆赶往楚国见老乡公输般,生动地展现了墨子急人之困的平民英雄形象。②对比手法。文中有多处运了对比手法,如宋国和楚国环境的对比,墨子和公输般饮食对比,墨子和宋国“讲空话的人”对比,都刻画出墨子关心民命,厌恶侵略,具有伟大的人道主义精神的高大形象。(每点2分,如果从正面描写的角度如言行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方面思考,任答一点并结合文本准确分析均可得分;从侧面描写的角度思考也可以,如衬托手法,用墨子学生管黔敖衬托出墨子刚健务实且影响力强大的形象。) 【解析】从题干中“如何具体塑造墨子这一古代平民英雄的形象”可知,本题是具体考查小说表现手法中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小说常见的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有:通过描写人物的肖像、语言、行动和心理来塑造人物形象;通过对比不同人物的外在特征和内在性格品质来塑造人物形象;通过他人的行为、语言等侧面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等。 9. ①在情节方面,更具概括性(或与文本的内容更吻合)。本文讲述了墨子反对不义战争,为“止楚攻宋”积极奔走游说,最终让楚王放弃了攻打宋国的故事;②在形象塑造方面,不仅能表现墨子的兼爱、扶危济困,更能突出其反对侵略战争,积极备战与冒死反抗的精神;③在主旨方面,更具现实意义。鲁迅先生笔下的墨子,是身体力行、仗义行侠、勇敢机智的实干家,是为劳苦大众拼争的中国“脊梁”。(每点2分,如有其它答案,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解析】思维角度涉及:①对小说整体情节的作用。②对刻画人物的作用(包括揭示的人物心理)。③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