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语文 > 高一试题库 > 月考 >

2021-2022学年度江苏省如皋市高一下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二)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2)

http://www.newdu.com 2022-06-21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1.(3分)B (张冠李戴,选项中“中国哲人没有好恶爱憎的情感”错,文中是“所谓真人即是无好恶爱憎之情感”。)
    2.(3分)A (B项,概念扩大,“物理的运动”说法太绝对,应该是“纯物理的运动”。 C项,原文是“道德行为、艺术创造、学术研究的行为为道德、艺术、学术的知所决定”。D项,原文是“表面上好像……他们最后的目的仍是求知”。)
    3.(3分)D(张岱年认为的“知行合一"指的是思想学说与生活实践,融成一片。先在身心经验上切己体察,而得到一种了悟;了悟所至,又验之以实践。而D中“入道莫如敬,未有致知而不在敬者”强调的是“敬是致知所必需的修养”。A项,“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谓“乐之”,即依其所知以实践,而获得一种乐趣。B项,“君子之学也,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以美其身。”强调学之目的乃在于行为之改进,道德之提高。C项,“圣人之道,入乎耳,存乎心,蕴之为德行,行之为事业。”强调研讨真知,必表现为德行事业。)
    4.(4分)材料二在借用斯宾诺莎的认识解释“知行合一”的内涵后,提出“知行合一中知为主,行为从”的观点,并且从本质表现、内在推动、目的工具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5.(6分)①广大高明指知识的研究、高深的道德修养,日用指日常行为或日常生活、实践;
    ②“不离”一词强调知和行的相互融合的关系,行是知之始,亦是知之终;③此句反映出
    知的意义或目的需要行来传达或表现,具体体现“知行合一”的观点。
    评分建议: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6.(3分)D(从情节发展看,木兰内心没有体现痛苦。)
    7.(3分)B(以虚写实)
    8.(4分)示例:(1)正衬:如以陈三的母亲等儿子回家的心情烘托了阿通当兵后木兰对儿子的思念的痛苦。(2)反衬:如写难民逃难的情景反衬了抗日军民同仇敌忾的抗日热情。
    评分建议: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
    9.(6分)(1)“抉择”既指政府在民族存亡的时候作出的抗战的决定,也指以阿通为代表的有志青年在抗战面前所做出的毅然参战的决定,还指木兰在经历内心种种矛盾之后所做出的决定。(2)“抉择”揭示了文章的主旨,在国难当头之际,从个人到家庭,再到全国人民都做出了一个抉择,大家同心协力,共同抵御外侮,浴血奋战,展现了中华民族顽强的生命力和强大的战斗力。
    评分建议:内容4分,主旨2分;意思对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6小题,23分)
    10.(3分)D
    11.(3分)A
    12.(3分)B(皇帝或皇后死称“崩”。)
    13.(3分)D(“多”,称赞。)
    14.(8分)(1)(4分)丞相假如对主上表现出骄傲的神色,而陛下又谦虚退让,臣下主上都违背了礼节,我私下认为陛下不应当采取这种态度。
    评分建议:“色”“窃”各1分,语句通顺2分。
    (2)(4分)盘庚不因为有人怨恨的缘故就改变自己的计划;(这是他)考虑到(迁都)合理,然后坚决行动;认为对的(就)看不出有什么可以后悔的缘故啊。
    15.(3分)①社稷臣应主在臣在,主亡臣亡;②吕氏掌权时,绛侯未能匡扶挽救刘氏;③诛灭诸吕时,绛侯恰巧掌握兵权,顺势而为。
    评分建议:一点1分,意思对即可。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6.(3分)B(“白鹰竭尽心力挣破猎人的罗网,表达对猎人行为的强烈不满。”理解错误)
    17.(6分)①借白鹰雪飞玉立、恣意远飞的形态,表达对高洁品格的坚守和对自由的向往;②借白鹰耻于下鞲,表达诗人不愿寄人篱下、被束缚的傲骨:③借白鹰使大鹏退避、野兔深藏表达诗人不畏强敌的勇毅,昂扬向上的精神姿态。
    评分建议: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3小题,6分)
    18.(1)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   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2)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3)画图难足   但寒烟衰草凝绿。
    三、语言文字运用及名著阅读(17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ǀ(本题共2小题,6分)
    19.(3分)B
    20.(3分)C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6分)
    21.(6分)①只要上网;②究竟该如何保护;③应严禁共享网络痕迹。
    评分建议:一处2分,意思对即可。字数不符合要求,酌情扣分。
    22. (5分)答案示例: 《祝福》中鲁镇人们准备祝福礼时:“有的还戴着绞丝银镯子。”(1分)虽仅提一笔,但绝非闲笔。“戴着绞丝银镯子”的是富人家妇女,她们为了让祖宗吃到“干净”的祭品,亲自动手。(1分)为后文相关情节作铺垫,(1分)讽刺了封建礼教的严酷,(1分)暗示了祥林嫂的悲剧。(1分)
    四、作文(60分)
    23.略
    【参考译文】
    袁盎,字丝。他的父亲是楚国人,后迁居安陵。吕后时期,袁盎曾经做过吕禄的家臣。绛侯周勃担任丞相,退朝后快步走出,意气很自得。皇上待他的礼节很恭谨,常常目视送他。袁盎上前说:“丞相是什么样的人?”皇上说:“国家的重臣。”袁盎说:“绛侯是通常所说的功臣,不是国家的重臣。国家的重臣是主在臣在,主亡臣亡。在吕后时,诸吕掌权,擅自封王,刘氏天下虽没断绝,但也像带子一样(微细无力)。那时绛侯担任太尉,掌握兵权,不能匡扶挽救。吕后逝世,大臣们共同诛灭诸吕,太尉掌握军队,恰好使他成功,这是通常所说的功臣,不是国家的重臣。丞相假如对主上表现出骄傲的神色,而陛下又谦虚退让,臣下主上都违背了礼节,我私下认为陛下不应当采取这种态度。”以后上朝,皇上逐渐庄严起来,丞相逐渐对皇帝产生敬畏之心。后来,绛侯怨恨袁盎说:“我与你哥哥要好,现在你这小子却在朝廷上毁谤我!”袁盎始终不认错。等到绛侯被免除丞相回到封国,封国中有人上书告发他谋反,绛侯被捕捆绑入狱,皇族和各位公卿都不敢替他说话,只有袁盎申明绛侯没有罪。绛侯能获得释放,袁盎出了大力。绛侯于是与袁盎深交为知己。
    袁盎时常讲述大道理,慷慨激昂。宦官赵谈因为多次受到皇上宠幸,时常造谣中伤袁盎,袁盎感到忧虑。袁盎的侄儿袁种担任常侍骑,劝袁盎说:您可以当众羞辱他,今后即使再说您的坏话,皇上也就不会相信他了。”在这时,汉文帝朝见太后,赵谈陪同乘车,袁盎拜伏在车前说:“我听说陪同天子乘坐高大车舆的,都是天下的英雄豪杰,如今汉朝即使缺少人才,您为什么唯独与形体残毁的人同坐一辆车呢?”皇上于是笑起来,让赵谈下车。赵谈哭着下了车。
    汉文帝从霸陵上山,想要从西边纵马奔驰下陡坡。袁盎挽住了文帝的马缰绳。皇上说:“将军胆怯了吗?”袁盎说:“我听说家有千金的人就坐时不靠近屋檐下,家藏百金之人也不跨在楼台边的栏杆上,明主不去冒险,不侥幸取得成功。现在您要驾驭六匹飞奔的马,奔驰下难以预测的险峻高山,假如驾马受惊车辆毁坏,您即使看轻自己,怎么对得起高祖和太后呢?”皇上这才停止。
    洛阳人剧孟曾拜访袁盎,袁盎热情地款待他。安陵有个富人对袁盎说:“我听说剧孟是个身份低下者,您为什么与他来往?”袁盎说:“剧孟虽然是个身份地下者,但他的母亲死了,从外地来送葬的车子有一千多辆,这也就是因为有超过众人的地方。况且急难的事人人都有。一旦人家有急难事来敲门求你,不用父母健在去推脱,不用离家外出去推辞。天下仰望的人,只有季心、剧孟而已。”皇族和各位公卿听到这件事,都称赞袁盎。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