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倪章荣《粮食》阅读练习及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22-05-24 中学语文网 佚名 参加讨论

    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粮食
    倪章荣
    近年来老做这样的梦:梦中的我总是处于饥饿的状态。或在村头,或在农舍,或在街边,眼前是琳琅满目的食品,身边是冒着热气的饭菜,远处有成堆的稻谷和小麦……可是,我却买不到,吃不着,拿不了。我知道,这与我青少年时期的生活状态息息相关,我记忆的仓库里,一直储存着饥饿的信息和对粮食的向往。
    我是20世纪60年代出生的。从我懂事的时候起,直到高中毕业,我几乎没有吃过几餐饱饭。很多时候,我们所吃的都是掺杂了红薯、萝卜、红花草、野苦菜的饭食。红薯饭容易吃饱,但那种饱是发胀的饱,特别难受。最难吃的是萝卜饭,稍稍一咀嚼,满嘴都是带点腥臊味的水。以至于成年之后,我对萝卜、红薯便有一种天然的反感。
    农村是什么,农村就是长粮食的地方。农民是什么,农民就是栽种粮食的人。打小时候起,我就看见我的父母及其他父老乡亲,不停地播种、培育、收割,从春到冬没日没夜地泡在田地里,满头汗水,满身泥土。我特别惊奇农民们为什么那样精力充沛,农忙时无论男女一月连一天休息日也没有。我问过母亲这个问题,她回答说,还不是为了多打粮食,可以多分一点粮食;我看见禾苗冒尖、拔节、扬花、结果,我闻到满沟满壑的粮食的芳香,看到父老乡亲们满是汗渍与疲倦的脸上的笑容;我还看到月初时,乡亲们担着箩筐到队部排队领取口粮时的兴奋与喜悦;我也看到月末的时候,不少乡亲因为家里已经断粮或即将断粮而焦急与愁苦的表情。
    我们家最难过的日子,便是每个月的月末,因为我们家的粮食总是不够吃。每个月的月末都有七八天时间的粮食没着落。父亲不得不在夜晚收工之后去借粮。借粮都是先和别人说好了的,大多数情况下还是能够借来粮食,偶尔也有变卦的时候,或因为被借人家的主人临时有事不在家,或因为被借人家的其他人不同意。每当遇到这种情况,父亲总会在家里发脾气,责怪我们饭量大,责怪母亲不会节约。我觉得父亲对母亲的责备没有道理,我们哪餐饭不是红薯、野菜相拌?我们家七口人,我们五兄妹都是长身体的时候(有个妹妹后来夭折了),不管是什么样的饭食,每餐都要吃三四碗饭,母亲为了多挣工分(那时按工分分粮食),总是起早贪黑到生产队干活。可我们家每个月都没法领到足额的粮食。那时候领粮食是有定量的,农忙时每人每月三十斤,农闲时每人每月二十五斤。因为我们家工分挣得不够多,农忙的时候每月也就领回一百五十斤左右的稻谷,农闲时则只有一百二三十斤。那个时候的出米率每百斤才六十多一点。也就是说,我们一家六口每个月最多也不足一百斤大米。因为长期向别人借粮,又不能及时还,后来借粮便越来越艰难了。月末,我们的饭碗里常常是看不到几粒米饭的。不少的时候,母亲也会在清晨拿着个钵子去向别人借米,也有空手而归的时候。偶尔,母亲也会要我去借米——假期和周末的时候,母亲因为要去出早工,我便在家里负责煮饭。有好多次我拿着米钵,站在别人家门口,像叫花子一般怯怯地往屋里望。不,应该比叫花子还不如。叫花子讨米似乎还有点理直气壮,而我却一点底气也没有(那时候,经常会有讨米的人,有的是遇到了水灾,有的是是遇到了旱灾,有的是遇到了人祸。不管日子再艰难,遇到讨米的来,乡亲都会多少给他们一点粮食)。好几次都是主人看见了站在门边的我,把我叫进去的。现在回想起来,都觉得难堪至极。
    我一直无法忘记,那个大雪封门的冬天,我们家断炊两天的情景。那天晚上,母亲将最后几颗红薯煮给我们吃了之后告诉我们,家里什么粮食都没有了,你父亲不愿借粮,也没地方可借,你们就在床上睡觉吧,睡着了也就不怎么饿了。我们差不多在床上躺了两天两夜,实在饿得不行了,便起来喝水。每当想起我那四岁便不幸夭折的最小的妹妹,我便疼痛不已。她在夭折前几乎没有吃过几餐像样的饭。我无法原谅自己的是,我那时候想多吃一点白米饭,强迫弟妹们一人吃两个红薯才能吃白米饭,可怜她两三岁,吃下两个红薯之后还怎么吃白米饭?小妹去世时我不在她身边,听母亲说,她去世前说话已经十分艰难,可她还在一个劲地叫嚷要吃白米饭。母亲弄来了白米饭,可她已经没办法咽下去了。
    四五十年过去了,每当想起她的时候,我都很难受。人性中有太多的恶,一不小心就会从我们的心底钻出来,尤其是面对艰难环境和生死抉择的时候。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由反常的梦境入笔,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巧妙地引出下文关于自己青少年时代生存状态的回忆。
    B.青少年时代饥饿及常年吃红薯饭和萝卜饭的饮食记忆,使得作者成年后对萝卜、红薯有一种天然的反感。
    C.由于人多粮少,父亲借粮遭遇挫折后性格变得扭曲而乱发脾气,无端责怪我们饭量大及母亲不能勤俭节约。
    D.文章充满温情地叙写了农业时代粮食与农人的血肉联系,表明粮食是我们生命的源头及对粮食的敬畏之情。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叙述的多个场面具有极强的镜头感,让饥饿变得具体可感,在今天又使文章具有记录粮荒时代历史的意味。
    B.文章对早夭小妹的叙述,深沉的叙说中隐藏着作者排遣的情感怆痛,具有蜇人疼痛的力量,让人读后欲语泪先流。
    C.文章叙述时多处用括号标示,或补充说明,或交代背景,既省去了文字过渡,又对文章思想内涵的揭示起到了辅助作用。
    D.文章语言典雅,清新明快,不事张扬,这种语体风格与文中农人的质朴、乡民的和善、物质的贫乏等内容和谐一致。
    8.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特色。
    9.探究文章结尾的意蕴及表达效果。
    答案:
    6.C
    7.D
    8.运用排比修辞,调动视觉和嗅觉器官,形象地表明农人种植粮食的艰辛、分粮的喜悦及断粮的愁苦,凸显粮食对于农人的重要性。
    9.意蕴:对饥饿年代早夭小妹的沉痛缅怀;对困难年代自己为了多吃白米饭而耍小聪明的深深自责;作者晚年对人性自私的深刻反省。
    效果:含蓄蕴藉,启人深思,富有艺术张力。
    【解析】
    6.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父亲借粮遭遇挫折后性格变得扭曲而乱发脾气”说法错误。父亲借粮遭遇挫折后的确是有些乱发脾气,但“性格扭曲”概括不当,程度过重。
    故选C。
    7.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D. “语言典雅,清新明快,不事张扬”说法不当,应是“语言平实、质朴无华”。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