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阅读下面王维的诗歌和《红楼梦》(节选),完成第10—12题。(11分)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唐] 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①醉,狂歌五柳前。 [注]①接舆:春秋时楚国人,一位狂人、隐士;诗中是接舆比裴迪。 《红楼梦》(节选) 黛玉笑道:“你说他这‘上孤烟’好,你还不知他这一句还是套了前人的来。我给你这一句瞧瞧,更比这个淡而现成。”说着便把陶渊明的“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翻了出来,递与香菱。香菱瞧了,点头叹赏,笑道:“原来‘上’字是从‘依依’两个字上化出来的。” 10.对《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一二句写景,有视觉形象有听觉形象,动静结合。 B.三四句写人,用动作和神态描写表现隐者的安闲。 C.末句“五柳”写景,兼用陶渊明“自号”的典故。 D.这首诗炼字炼句,表达含蓄委婉,境界旷远壮阔。 11.你认为“上”和“依依”哪一个更好?写出看法和理由。(4分) 12.此处《红楼梦》的节选部分表现了黛玉的某形象特点,此形象特点在《红楼梦》整本书中是前后统一的,请结合《红楼梦》中林黛玉的任一内容,对此加以分析。内容写出概略即可。(5分) 答案: 10.2分 D 11.4分 答案示例一:“依依”好。“依依”与前一句“远人村”呼应,写出了远处的炊烟隐约而轻柔的样子,同时又移情于景,将“我”融于景物之中,传形又传神,表现了田园的宁静安闲,表达了对田园的热爱。“上”没有“依依”更有情味和“淡”的境界。 答案示例二:“上”字好。“上”用白描手法,写出炊烟缓慢升腾的样子,极具动态感、画面感(立体感),使人如临其境;虽没有“依依”那样移情于景,但景物中自然融入情感,是一幅无我之境,更显淡泊,更让人回味无穷。 评分说明:从词语意义、情景关系与意境的营造、上下句关系(结构关系)、手法技巧、思想感情的表达等方面分析都可。如果某二个方面说的充分,即可满分。 12. 5分 答案示例一:林黛玉对陶渊明诗歌的喜爱,对田园诗“淡”的欣赏,表现了她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黛玉葬花,并在葬花词中说“质本洁来还洁去”,同样表现出对纯洁品德的坚守。 答案示例二:香菱是薛蟠抢的小妾,薛宝钗不教她学诗而黛玉倾心传授,既说明黛玉对命运悲苦的香菱的同情,也说明她本质上不顾及世俗人情和礼法。林黛玉与宝玉互赠情物情诗、同看《西厢记》,都说明她更珍视现实人性而抵触传统礼法。 答案示例三:黛玉教香菱学诗表现了黛玉的诗性、感性的形象特点,对诗的谈论表现了黛玉充满了自然的灵性和秀逸天真的意态风神。黛玉葬花,黛玉悲秋,黛玉叫紫鹃撂下纱屉看大燕子回来的对话,都说明黛玉形象中有诗的气韵灵性。 评分说明:所选黛玉教香菱学诗部分表现的形象特点2分,基于文本的分析基于《红楼梦》整体分析的形象都可成立,比如人名、住处等;《红楼梦》相关内容3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