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扬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也。雄少而好学,不为章句,训诂通而已,博览无所不见。为人简易侯荡,口吃不能剧谈,默而好深湛之思,清静亡为,少耆欲。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不修廉隅以微名当世。自有不度;非圣哲之书不好也;非其意,虽富贵不事也。顾尝好辞赋。 先是时,蜀有司马相如,作赋甚弘丽温雅,雄心壮之,每作赋,常拟之以为式。又怪屈原文过相如,至不容,华《离骚》,自投江而死,悲其文,读之未尝不流涕也。以为君子得时则大行,不得时则龙蛇,遇不遇命也,何心湛身哉!乃在书,自岷山投诸江流以吊屈原。 孝成帝时,客有荐雄文似相如者,从上羽猎,游观侈靡,穷妙极丽,以为尚泰奢丽夸诩,非尧、舜、成汤、文王三驱之意也。故聊图《校猎刺》以处。哀帝时,丁、傅、董贤用事,诸附离之者或起家至二千石。时,雄方草《太玄》,有以自守,泊如也。 雄见诸子各以其知舛驰,大氏诋譬圣人。虽小辩,终破却道而或众,使溺于所闻而不自知其非也。及太史公记六国,历楚、汉,讫麟止,不与圣人同,是非颇谬于经。故人时有问難者,常用法虚之,撰以为十三卷,象《论语》,号曰《法言》。 雄以病免,复召为大夫。家素贫,耆酒,人希至其门。刘歆亦尝观之,谓雄曰:“空自苦!今学者有禄利,然向不能明《易》,又如《玄》何?吾恐后人用覆酱颉也。”雄笑而不应。年七十一,天凤五年卒。 时,大司空王邑谓桓谭曰:“子常称扬雄书,岂能伶于后世乎?”谭曰:“必传,扬子之书文义至深而论不诡于圣人若使遭遇时君更阅贤知为所称善则必度越诸子矣。” (选自《汉书·列传·卷八十七上下·扬雄》,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扬子之书文义至深/而论不诡于圣人/若使遭遇时君/更阅贤知/为所称善/则必度越诸于矣 B.扬子之书文义至深/而论不诡于圣人/若使遭遇/时君更阅/贤知为所称善/则必度越诸子矣 C.扬子之书/文义至深而论/不诡于圣人/若使遭遇时君/更阅贤知/为所称善/则必度越诸子矣 D.扬子之书/文义至深而论/不诡于圣人/若使遭遇/时君更阅/贤知为所称善/则必度越诸子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起于战国,盛于两汉,讲究文采,韵律,多采用铺陈叙事的手法,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 B.三驱:古代王者田猎之制。谓君王田猎时须让开一面,三面驱赶,以示好生之德。也指·一年以春、秋、冬三次出猎为度。 C.法言,为扬雄模仿诸子百家而作。“法“有准则和使物平直的意思,“法言”就是作为准则而对事情的是非给以评判之言。 D.大夫,古代职官的级名。西周以后先秦诸侯国中,在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级。后来大夫成为一般任官职者的称呼。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扬雄勤学好思,好古乐道。扬雄小时候博览群书,喜欢深沉的思考,喜好辞赋,不读非圣贤之书。后来,仿照经典进行创作。 B.扬雄积极入世,心系社稷。他跟随成帝游猎,认为排场过于奢侈,不是古代明君的射猎之道,并创作了《校猎赋》进行讽谏。 C.扬雄淡泊宁静,不为利禄。丁明、傅晏等人专权,那些趋附于他们的人,有的官至二千石,但他却起草《太玄》,用以自守。 D.扬雄作品问世,声名远扬。《太玄》《法言》等作品相继问世,虽然深奥难懂,时人仍然十分推崇,并且相信其能流传于后世。 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不修廉隅以徼名当世。 (2》雄见诸子各以其知舛驰,大氏诋皆圣人。 14.扬雄对屈原持什么样的态度?表现出他怎样的处世态度?(3分) 答案: 10.A。此句的意思是:“如今扬雄的著作文义至深,而论点不违背圣人之教,如果遇到当政君王,并被贤人阅览,被他们称好。那么他的著作影响必定超过诸子了。” 11.C.《法言》并非“模仿诸子百家而作”,文中“象《论语》”,是模仿《论语》而作。 12.D.“时人十分推崇”不正确,“今学者有禄利,然向不能明《易》,又如《玄》何?吾恐后人用覆酱瓿也。“如今有利禄的学者尚且不能明晓《易》,又哪能明晓《天玄》?我担心后人只会用它们盖酱坛。可见,扬雄的文章、思想在当时并不被理解与推崇。 13. 14. 参考译文: 扬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扬雄年少热爱学习,不喜欢解经式地分析章节,训诂只是粗通而已,阅览群书,无所不读。扬雄为人朴素,处世宽缓温和,因为口吃,讲话不快,故而沉默寡言,喜好作深沉的思考,清静无为,没有嗜欲,不热衷于追求富贵,不为贫贱过分。伤心,不故意修炼品性在当世谋求名声。自己有最低的限度:不是圣贤的书不喜欢,不适合自己心意的事,即使能富贵也不去做。只是喜好辞赋。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