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沈周《记雪月之观》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http://www.newdu.com 2022-05-24 中学语文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沈周
    七、课外阅读
    记雪月之观
    【明】沈周
    丁未之岁,冬暖无雪。戊申正月之三日始作,五日始霁。风寒冱而不消,至十日犹故在也,是夜月出,月与雪争烂,坐纸窗下,觉明彻异常。遂添衣起,登溪西小楼。楼临水,下皆虚澄,又四囿于雪,(甲),(乙),腾光照人,骨肉相莹。月映清波间,树影滉弄,又(丙),离离然可爱。寒浃肌肤,清入肺腑。
    因凭栏楯上。仰而茫然,俯而恍然;呀而莫禁,眄而莫收;神与物融,人观两奇,盖天将致我于太素之乡,殆不可以笔画追状,文字敷说,以传信于不能从者。顾所得不亦多矣!
    尚思天下名山川宜大乎此也,其雪与月当有神矣。我思挟之以飞遨八表,而返其怀。汗漫虽未易平,然老气衰飒,有不胜其冷者。乃浩歌下楼,夜已过二鼓矣。仍归窗间,兀坐若失。念平生此景亦不屡遇,而健忘日,寻改数日,则又荒荒不知其所云,因笔之。
    【注释】①冱:寒冷凝结。②呀(xiā):张大嘴巴。③眄(miǎn):看。④敷:铺陈。
    15.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五日始霁:__________                         
    楼临水:_________
    因凭栏楯上:__________                       
    不胜其冷:_________
    16.联系上下文,将A“若镜中见疏发”B“若涂银”C“若泼汞”这三句还原到甲、乙、丙三处相应位置。
    甲:_________       乙:________       丙:_________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盖天将致我于太素之乡,殆不可以笔画追状。
    18.赏析“呀而莫禁,眄可莫收”中两个“莫”字的表达效果。
    19.同样是观雪,张岱和沈周抒发的情感是否相同?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
    答案:
    15.     放晴     靠近     于是     能承担,能承受
    16.     B     C     A
    17.大概是上天将我放置于天地之间,这份景致我几乎无以用笔画来传达。
    18.两个“莫”都表示“无,没有”。这是作者仰视和俯视茫然无极和混沌一片的雪景之后流露的无忧惊讶之情。
    19.同:同样赏雪,流露张岱和沈周对自然的喜爱赞美之情;不同:张岱赏雪时表现出孤芳自赏的孤傲,亡国之悲哀;沈周赏雪,感叹对岁月沧桑、人生迟暮的悲哀。
    【解析】
    【分析】
    15.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正月初五天气放晴。霁:放晴。
    (2)句意为:小楼靠近溪水。临:靠近。
    (3)句意为:我于是扶着栏杆而上。因:于是。
    (4)句意为:我已禁不住寒冷的侵袭。胜:能承担,能承受。
    16.
    本题考查内容分析。
    (1)翻译。
    A.若镜中见疏发:如同在镜子中看见映照着的稀疏的头发。
    B.若涂银:如同涂上了一层白银。
    C.若泼汞:如同水银泼了一地。这三个句子都是比喻句,都呈现了喻体。
    (2)结合第一段“楼临水,下皆虚澄,又四囿于雪”的翻译“小楼靠近溪水,溪水清澈见底,四周覆盖着皑皑白雪”可知,这里的本体是皑皑白雪,呈现出白色,“银”“汞”都是白色的,故这个本体和“若涂银”“若泼汞”两个喻体相符合。“泼汞”比“涂银”所展现的效果更浓郁一些,由浅入深,故先“涂银”后“泼汞”,B放在甲处,C放在乙处。
    (3)结合第一段“月映清波间,树影滉弄”的翻译“明月映照着寒冷的水波,树影在水中摇曳”可知,这个本体是水中的树影,和“镜子中映照着的稀疏的头发”这个喻体相符合,故A放在丙处。
    17.
    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此句中重点的词有:盖,大概是;致,放置;太素之乡,天地之间;殆,几乎;以,用。
    18.
    本题考查词语赏析。
    (1)翻译。呀而莫禁,眄而莫收:不觉间张大了口惊叹不止不能闭上,久久地凝视着不愿收回自己的目光。两个“莫”都表示“无,没有”。
    (2)结合第二段“因凭栏楯上。仰而茫然,俯而恍然;呀而莫禁,眄而莫收”可知,这是作者仰视和俯视茫然无极和混沌一片的雪景之后流露的无忧惊讶之情。连用两个“莫”,表现了作者情绪的强烈和浓郁。
    19.
    本题考查内容分析。
    (1)结合第一段“楼临水,下皆虚澄,又四囿于雪,若涂银,若泼汞,腾光照人,骨肉相莹”可知,这里作者连用两个比喻,写出了雪的白和美,流露出沈周对雪、对自然的喜爱之情。结合《湖心亭看雪》中“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可知,这里描写了雪景的美丽,流露出张岱对雪、自然的喜爱和赞美。故沈周和张岱情感相同之处:同样赏雪,流露张岱和沈周对自然的喜爱赞美之情。
    (2)结合第三段“汗漫虽未易平,然老气衰飒,有不胜其冷者”“念平生此景亦不屡遇,而健忘日,寻改数日,则又荒荒不知其所云,因笔之”可知,本文写出了沈周对岁月沧桑的感叹、对人生迟暮的悲哀。结合《湖心亭看雪》“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可知,张岱看到有同样赏雪的人感到非常惊讶,表现出他的孤芳自赏的孤傲。结合“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可知,这一处写所见,其景色偏冷,结合作者人生经历可知,表现出一种伤感、落寞与凄凉的感情,是亡国之痛。故沈周和张岱情感不同之处:张岱赏雪时表现出孤芳自赏的孤傲,亡国之悲哀;沈周赏雪,感叹对岁月沧桑、人生迟暮的悲哀。
    译文:丁未这一年冬天,天气暖和未降雪。第二年正月初三开始下雪,正月初五天气放晴。但依然寒风肆虐,冰封雪冻,直到正月初十大地依然银装素裹。当晚,明月升天,雪月相映,我坐于纸窗之下,感到明亮无比。于是添加衣服出门,登上溪水西侧的小楼。小楼靠近溪水,溪水清澈见底,四周覆盖着皑皑白雪,如同涂上了一层白银,又如同水银泼了一地,晶莹闪耀,人的肌肤也被映照得晶莹洁白。明月映照着寒冷的水波,树影在水中摇曳,如同在镜子中看见映照着的稀疏的头发,历历分明。清冷的寒气透入肌骨,沁入肺腑。
    我扶着栏杆而上。仰视,茫然无际;俯视,混沌一片。不觉间张大了口惊叹不止不能闭上,久久地凝视着不愿收回自己的目光。人的精神与外物融为一个整体,自己同周围的环境都变成了一份神奇的景观。上苍将我放置于宇宙之间,这份景致竟然无以用笔画来传达,也不便用文字来铺陈、传达于没有亲临这份情景的人。这样看来,自己得到的已经很多了。
    同时我也想到,天下名山大川此刻应该比这里更为壮观,那里雪月辉映的景致应当更为神奇。我的思绪因之而驰骋于四面八方,很久才回过神来。茫无边际的思绪无法平抑,可是因为年老身体衰落,我已禁不住寒冷的侵袭。于是便放声歌唱走下小楼,此时已过二更。回到窗前,独自端坐。想到这辈子这样的景致并未多见,并且一天天地淡忘,一天天地被改变着,很多都已经茫然与模糊。于是我用笔记下了这次经历。
    20.示例:我方认为现代学生有必要学习传统文化知识,首先作为一个中国人,任何时候都要了解自己国家民族的文化渊源,同时传统文化知识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很强的知识性和文学性。而且我们也需要知道越是民族的才越是世界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