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多丽·咏白菊》《咏菊》阅读练习及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22-05-24 中学语文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李清照
    多丽·咏白菊[宋]
    李清照
    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恨萧萧、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也不似、贵妃醉脸,也不似、孙寿愁眉。韩令偷香,徐娘傅粉①,莫将比拟未新奇。细看取、屈平陶令,风韵正相宜。微风起,清芬酝藉,不减酴醿②。
    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似愁凝、汉皋解佩③,似泪洒、纨扇题诗④。朗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度芳姿。纵爱惜、不知从此,留得几多时。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
    咏 菊
    [清]曹雪芹(《红楼梦》中林黛玉所作)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评章⑤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注释】①醉妃、孙寿、韩令、徐娘句:作者以四个历史人物作为反衬,体现白菊既不似杨妃之富贵丰腴,更不似孙寿之妖娆作态,其香不似韩寿之香异味袭人,其色不似徐娘傅粉争妍之白。②酴醿(túmí):花名,也作荼蘼、荼糜等,暮春时开花,有香气。③汉皋解佩:心意相投的男女互相赠送礼物,作者以此暗指男子心有别属。④纨扇题诗:汉代班婕妤《团扇诗》(又名《怨歌行》)以“秋扇见捐”自喻受汉成帝冷落的处境。⑤评章:鉴赏,议论。亦借说吟咏。
    15、《咏菊》一诗有几联对仗?( )
    A.一联 B.两联 C.三联 D.无
    16、下列关于这两首诗词写作特点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李词善用典,上片所引典故均为反衬,而下片均为正衬。
    B.二篇不着一个“菊”字,所赞美的菊花特质与常人不同。
    C.林以菊为知音,暗合“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之意。
    D.林诗“秋心”将菊拟人化,凸显菊花高洁、端庄的品性。
    17、李词和林诗均题为“咏菊”,且都以“菊”自比,请比较分析二者思想情感的异同。
    答
    15、B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由题干可知,本题针对“对仗”设题。“对仗”,首先是上下两句平仄必须相反,其次是要求相对的句子句型应该相同,句法结构要一致,再次,要求词语所属的词类(词性)相一致。
    从诗歌体裁来看,“咏菊”是一首七言律诗,律诗的颔联和颈联一般使用对仗;就本诗而言,颔联“毫端蕴秀”对“口齿噙香”,“临霜写”对“对月吟”,颈联“满纸自怜”对“片言谁解”,“题素怨”对“诉秋心”,这两联使用对仗;
    从诗句的结构特点来看,首联中“无赖诗魔”是偏正结构,中心词是“诗魔”,而下一句“绕篱欹石”是并列结构,不能构成对仗;尾联中“一从……后”意思是“自从……后”,是下一句的时间状语,不能构成对仗。
    由此可知,这首诗歌有两联对仗。
    故选B。
    16、C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语言、形象的能力。
    A.“上片所引典故均为反衬”错误,上片以杨玉环和孙寿等低俗的容止来反衬白菊不同流俗的风采,是反衬,而屈原和陶渊明,则是以爱菊者的身份出现,他们的风度韵致也堪与白菊相比拟,是正衬。
    B.“所赞美的菊花特质”错误,这两篇作品中赞美的不是菊花,而是以菊隐喻自咏,表现作者卓尔不群的特点。
    D.“林诗“秋心”将菊拟人化,凸显菊花高洁、端庄的品性”错误,这里的“秋心”是说作者像素秋一样高洁的情怀、感伤的心境,不是说菊,所以也不存在拟人一说。
    故选C。
    17、同:都以菊自喻,抒写高洁清高孤傲、目下无尘的情怀。
    异:李清照的词流露出孤居独处、良辰难再的感伤;林黛玉的诗则表达了感怀身世、自我怜惜的哀怨和不被人理解的愁绪。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