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李德裕《忆平泉杂咏忆春耕》阅读练习及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22-05-24 中学语文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李德裕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忆平泉杂咏忆春耕
    李德裕
    郊外杏花坼,林间布谷鸣。
    原田春雨后,谿水夕流平。
    野老荷蓑至,和风吹草轻。
    无因共沮溺,相与事岩耕。
    【注】①平泉,招平泉山居。为作者在洛阳城南三十里处的一处别业。作者只在这里短暂居住过一段时间,却做了七八十首关于平泉山居的诗作。②李绝怀,唐代杰出的政治家。“牛李党争”中李党的代表人物,曾两度为相,亦数度被贬,作此计时正值作者二度拜相期间。③孙,同“演”。④沮溺,泛指隐士。长沮,传说中春秋时楚国的隐士。桀溺,春秋时隐者。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暖春时节,郊外的杏花璀璨绽放,林间的布谷鸟欢快鸣叫,一派欣欣向荣。
    B.一场春雨滋润了原野上的农田,一夕过后溪水上涨,水面快要与河岸相平。
    C.诗人自称“野老”,他披着蓑衣,冒着细雨,也深人到田间地头参加劳动。
    D.结尾用典,照应题目,表达了作者虽身在朝廷却心喜山居,羡慕归隐之情。
    16.针对唐代高官多有别业的事实,刘禹锡曾有诗云:“人皆置庄身不到,富贵难于逍遥兼。”请结合本诗,谈谈对刘禹锡所持观点的理解。(6分)
    答案:
    15.(3分)C【解析】从诗歌的尾联来看,“野老”是诗人想与之“共”和“相与”的对象,并非诗人自己。
    16.(6分)①刘禹锡的诗作里揭示唐朝官员多置别业但又大多不曾居住的现象,指出了他们面临的仕与隐的矛盾。②作者只在平泉山居短暂居住,却有大量诗作忆及此间生活,加之本诗“杏花”“布谷”“和风”“轻草”等意象的选取,也勾勒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光图,表明作者对山居生活的流连喜爱之情。③诗歌尾联表达了作者因在外做官没有机会与“野老”一起归隐,共同从事春耕的遗憾,更表露出其对隐逸生活的羡慕与向往。(每点2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