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为明学校2021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http://www.newdu.com 2022-05-13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2021学年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试题
语文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
    C.“向青少年宣传中国的航天事业,……也是文化产品,旅游的发展趋势”错误,选项信息来源于材料二第三段,“中国航天文创致力于通过教育活动、文化产品甚至是旅游向青少年宣传中国的航天事业”,可见,“向青少年宣传中国的航天事业,是中国航天文创的一个努力方向”是成立的,但“文化产品”“旅游”等只是中国航天文创向青少年宣传航天事业的载体,“文化产品”的发展趋势应与文化产品有关,“旅游”的发展趋势应与旅游有关,虽然“文化产品”“旅游”的发展与“向青少年宣传中国的航天事业”可能存在一定关联,但不能因此就断定“向青少年宣传中国的航天事业”就是它们的发展趋势,因此把中国航天文创的努力方向当作是这些载体本身的发展趋势是缺少依据的。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辨析理解能力。
    A.“需要依次从精神、物质与制度三大要素”错误,是对材料一最后一段相关内容的分析与推断,材料一最后一段指出“中国航天文化的内涵包括精神文化、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三大构成要素”“随着航天科技转化与应用的加速,航天文化的深度和广度也要得到更深层次的拓展”,可见,航天文化的深度和广度要得到更深层次拓展,确实是需要从构成航天文化内涵的精神、物质与制度三大要素进行全面建设,但说三要素的建设要按照精神、物质与制度的先后顺序则缺乏依据。
    B.“只有……才能”错误,过于绝对,选项是对材料一第二段和最后一段相关内容的分析与推断,材料一第二段指出“航天文化是一种与时俱进的先进文化,除了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与历史性特征之外,又有着显著的时代色彩。伴随着航天事业的发展,航天文化吸收了许多先进元素,成为新时期重要的先进文化代表”,可见,航天文化作为一种先进文化,与它吸收许多先进的元素密切相关,这也体现其包容性;材料一最后一段指出“社会各界大力弘扬和广泛学习航天文化,可以确保航天文化在提升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等方面承担重要使命”,体现的是弘扬学习航天文化对航天文化的重要意义。弘扬的方式可以是不拘一格的,但把“航天文化不断吸收各种先进的元素,在包容中与时俱进”作为社会各界对航天文化不拘一格弘扬的必要条件,则缺乏逻辑依据。
    C.“……航天文化热潮的高涨,使……”错误,选项是对材料二第一段相关内容的分析与推断,材料二第一段说“中国在外太空领域取得的成就不断成为全球各地的头条新闻。当所有目光都集中在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上时,一个被忽视的重要领域是不断高涨的中国独特的‘航天文化’热潮”,可见,中国在外太空领域的成就之所以不断成为全球各地的头条新闻,是因为“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至于“航天文化热潮的高涨”,不能作为其中的原因之一,因为这是“一个被忽视的重要领域”。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对材料的分析和推断能力。
    A.“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属于航天文化的物质载体,“承载着中国人不畏艰难,勇于自力更生,发奋进取的拼搏精神”,说明它具有某种特殊内涵或者特殊意义,符合文化符号的要求。
    B.“两弹一星”精神属于精神文化,选项体现的是这种精神文化的作用。
    C.以“嫦娥”命名第一颗绕月人造卫星说的是航天器的命名方式,选项体现的是这样命名的意义。
    D.电影《流浪地球》不属于航天文化的范畴,也不属于物质载体,选项体现的是这部电影的意义。
    BCD三项与“航天文化的物质载体也是中国航天文化的文化符号”无关。
    故选A。
    【4题详解】
    ①航天工程的特殊性和重要性;
    ②中国航天零缺陷质量意识的树立和提升。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概括的能力。
    对“质量是我国航天事业的生命”的论证在材料一的第四段,第四段先指出航天工程由于事业的特殊性而具有“高投入”“高风险”的特点,其成果事关国家的声誉和安危,这是从航天工程的特殊性和重要性的角度进行论证;接下来以时间先后为顺序,阐述了零缺陷质量意识是如何树立和提升的,这是从中国航天零缺陷质量意识的树立和提升的角度进行论证。                             
    【5题详解】
    说明:
    把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成为其国民冒险精神的传承者,与中国航天事业是其文明的自然延续进行类比。
    分析:
    ①有助于读者理解中国将自身历史融入航天产品的做法;
    ②有助于改变西方对中国太空活动的某些偏见,使其能够接受中国也应该属于太空的观念。
    本题考查考生分析表达手法的能力。
    解答本题,考生要明确题干中指出的内容范围,理解提到的类比手法,从材料二中找出与之对应的部分,加以说明并作分析。
    材料二在最后一段是这样谈及“中国将自身历史融入其中的航天产品”的:“正如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已经成为美国国民冒险精神的传承者一样,中国将自身历史融入其中的航天产品也能够强化以下说法:中国的航天事业也是其文明的自然延续。”其主要意思是中国将自身历史融入其中的航天产品,强化了中国的航天事业也是其文明的自然延续这一观点。本材料为英国学者所写,为了帮助读者特别是西方读者更好地理解这点,材料把“中国的航天事业也是其文明的自然延续”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已经成为美国国民冒险精神的传承者”进行类比,读者不难发现两者的实质是一致的,这样表达有助于读者理解中国将自身历史融入航天产品的做法,特别对西方读者来说,能够改变对中国太空活动的某些偏见,进而能够接受中国也应该属于太空的观念。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6. 答案:B
    7.答案:D
    8.参考答案.(4分)
    ①直接描写:张大鼓分饰不同角色,手法、唱法、身法、步法灵活多变,可见其说书技艺精湛。(2分)
    ②间接描写:由端菜的托盘不上菜,坐席的不下箸,孩子们停止了喧闹之描写可见其说书技艺高超。(2分)
    9.参考答案.(6分)
    ①小说的情节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了回味的空间,让人联想丰富,言有尽而意无穷;
    ②照应(1分)了前文下着雪,张大鼓头上飘着雪花,现在酒席结束,雪也停了,也推动着情节的发展;
    ③表现了“我”对张老师的关心,怕他酒后行走困难。也体现了“我”对他的敬重。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答案】10. B    11. C    12. A   
    13. (1)我听说,善于经商的人把货物隐藏起来,好像什么东西也没有,君子具有高尚的品德,他的容貌好像很愚钝。
    (2)当初秦国与周朝合并在一起,合了五百年而又分开了,分开七十年之后,就会有称霸称王的人出现。   
    14.①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②见周之衰,乃遂去。③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分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为:鸟,我知道它能飞;鱼,我知道它能游;兽,我知道它能跑。会跑的可以织网捕获它,会游的可制成丝线去钓它,会飞的可以用箭去射它。
    “其能飞”作“知”的宾语,主语为“吾”,意思是“我知道它能飞”,主谓宾齐全,意思完整,中间不能断开。或者说“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这三个相同的句式形成排比,所以应在这三个句子之后停顿。且句子的主语分别是“鸟”“鱼”“兽”,谓语分别是“吾知其能飞”“吾知其能游”“吾知其能走”,所以可以在“鸟”“鱼”“兽”三个主语后停顿。排除AC两项;
    “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句式也对称,主语分别是“走者”“游者”“飞者”,所以应在三个主语前停顿。排除D项。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C.“位高于太师”错误。古代三公是太师、太傅、太保。太傅位次于太师。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言文内容的能力。
    A.“这跟儒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思想完全相同”错误。儒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是: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显达之时就要造福天下。老子的思想跟儒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思想不完全相同。相同的是得志时做官,但是不得志时是不同的。儒家主张不得志时要加强个人修养,老子认为不得志时像草一样漂泊,也即顺其自然。
    故选A。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贾”,商人;“良贾深藏若虚”,省略句,补出“深藏”的宾语“货物”;“虚”,什么东西都没有;“盛德”,高尚品德。
    (2)“合”,合并;“岁”,年;“离”,分离;“霸王者”,称王称霸的人。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言文信息,归纳概括文言文相关内容要点的能力。
    解答本题先理解题目中“老子,隐君子也”这句话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老子,是一位隐者”。然后从文中找到体现老子隐逸情怀的句子,进行分析概括,即可得出答案。
    原文“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意思是:老子研究道德学问,他的学说以隐匿声迹,不求闻达为宗旨。
    原文“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意为,他在周都住了很久,见周朝衰微了,于是就离开周都。
    原文“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意为,于是老子就撰写了本书,分上下两篇,阐述了道德的本意,共五千多字,然后才离去,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据此依据原文表述即可。
    参考译文:
    老子是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姓李,名耳,字聃,做过周朝掌管藏书室的史官。
    孔子前往周都,想向老子请教礼的学问。老子说:“你所说的礼,倡导它的人骨头都已经腐烂了,只有他的言论还在。况且君子时运来了就驾着车出去做官,生不逢时,就像蓬草一样随风飘转。我听说,善于经商的人把货物隐藏起来,好像什么东西也没有,君子具有高尚的品德,他的容貌好像很愚钝。抛弃您的骄气和过多的欲望,抛弃您做作的情态神色和过大的志向,这些对于您自身都是没有好处的。我能告诉您的,就这些罢了。”孔子离去以后,对弟子们说:“鸟,我知道它能飞;鱼,我知道它能游;兽,我知道它能跑。会跑的可以织网捕获它,会游的可制成丝线去钓它,会飞的可以用箭去射它。至于龙,我就不知道它能驾着风而飞腾升天。我今天见到的老子,大概就像龙一样吧!”
    老子研究道德学问,他的学说以隐匿声迹,不求闻达为宗旨。他在周都住了很久,见周朝衰微了,于是就离开周都。到了函谷关,关令尹喜对他说:“您就要隐居了,勉力为我们写一本书吧。”于是老子就撰写了本书,分上下两篇,阐述了道德的本意,共五千多字,然后才离去,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
    有的人说:老莱子也是楚国人,著书十五篇,阐述的是道家的作用,和孔子是同一时代的人。
    据说老子活了一百六十多岁,也有的人说活了二百多岁,这是因为他能修道养心而长寿的啊。
    从孔子死后一百二十九年,史书记载周太史儋会见秦献公时,曾预言说:“当初秦国与周朝合并在一起,合了五百年而又分开了,分开七十年之后,就会有称霸称王的人出现。”有的人说太史儋就是老子,也有的人说不是,世上没有人知道哪种说法正确。总之,老子是一位隐君子。
    他的儿子叫李宗,做过魏国的将军,封地在段干。李宗的儿子叫李注,李注的儿子叫李宫,李宫的玄孙叫李假,李假在汉文帝时做过官。而李假的儿子李解担任过胶西王刘卬的太傅,因此,李氏就定居在齐地。
    社会上信奉老子学说的人就贬斥儒学,信奉儒家学说的人也贬斥老子学说。“主张不同的人,彼此说不到一块去”,难道就是说的这种情况吗?老子认为,无为而治,百姓自然趋于“化”;清静不挠,百姓自然会归于“正”。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答案】15.A 
    16. ①盛年不再的感叹:时光易逝,年老多病,青春不再。②有才无法施展的喟叹、愤懑:积极施展才能而引火烧身,不积极表现又被打压。③命运无常的愁苦、无奈:面对祸福,不能掌控,只好借酒浇愁。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A.“但本诗语言悲壮慷慨”错误。本诗语浅意深,言近旨远,体现了白诗一贯的风格,并无悲壮慷慨之感。
    故选A。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标题《岁暮》和首联“穷阴急景坐相催,壮齿韶颜去不回”直接写时光催得“壮齿韶颜”不再,作者感叹时光流逝,青春不再;
    颔联“旧病重因年老发,新愁多是夜长来”写自己年老旧病复发,夜里辗转难眠新愁来袭;
    颈联“膏明自熱缘多事,雁默先烹为不才”以明膏被焚烧是因为自己多事,默雁先被烹杀是因为没有鸣叫之才,用典,反语,写自己有才不得施展的愤懑;
    尾联“祸福细寻无会处,不如且进手中杯”写祸福无法理解和把握,还不如暂且喝酒,体现了面对祸福无常的命运,自己无力改变而只能借酒浇愁的无奈。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答案】    ①.映阶碧草自春色 ②隔叶黄鹂空好音    ③亦余心之所善兮    ④虽九死其犹未悔    ⑤扪参历井仰胁息    ⑥以手抚膺坐长叹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答案】18. B   19. B    20. C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游人如织”形容游人多得像织布的线一样,密密麻麻。“人来人往”形容人来来往往连续不断,也形容忙于应酬。
    文中地点为“公园”,是游赏之地,故用“游人如织”较为恰当。
    第二空,“花枝招展”指花枝迎风摆动的样子,也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姹紫嫣红”形容各种颜色的花卉艳丽、好看。
    语境中是描写西府海棠,故应用“花枝招展”。
    第三空,“风情万种”指流露出的男女相爱的感情非常多。“仪态万千”形容容貌、姿态各方面都很美。
    这里与“春色撩人”并列,应选“风情万种”,句中为其比喻义。
    第四空,“恰到好处”形容说话、办事等正好达到适当的地步。“相得益彰”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各自的好处。
    “陪衬得相得益彰”语法上讲不通,应用“恰到好处”。
    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划线句子有两处语病。第一处为“搭配不当”,“挺出花朵”搭配不当,“挺出”为不及物动词,不应带宾语,故应改为“花朵挺出”;第二处为句式杂糅。“……的原因,便是因为……”语义重复,应去掉“的原因”。
    故选B。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文中括号内容具体解释了“二十”年是几几年,表示注释内容。
    A.括号表示序次语。
    B.选项引用了杜甫的古诗,括号表示引语的出处。
    C.选项解释了忘忧草具体是什么草,表示注释内容。
    D.括号内容是梁思成先生讲完话之后台下人的活动,属于补充内容。
    故选C。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
    【21题答案】
    ①生命里的一切辉煌   ②劳动最终能实现人的自由本质   ③而且造就人类的美德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首先认真阅读文段,了解大意;然后可以根据空句的位置来判断,还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的提示来分析需要补写的内容。要求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还要注意字数的限制。第一个空填入的内容和“人世间的美好梦想”构成排比,内容上契合“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填入“生命里的一切辉煌”;第二个空根据“人不仅凭借劳动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实现社会财富的创造和积累,而且,在根本上”“因为,真正自由的劳动是构成人的自由本质的第一需要”,填入“劳动最终能实现人的自由本质”;第三个空根据“在这个意义上,劳动不仅创造财富”,接的应该是递进关系“而且”,即“而且造就人类的美德”。注意字数限制。
    【点睛】做这类题目要认真阅读语段,明确语段讨论的话题,然后认真推敲每一处空白处与上下文的关系,做到填写每一处空白处,既要做到前瞻又要后顾,这样即可根据上下文的内容填写上恰当的语句,使上下文连贯通顺,另外一定要认真阅读题干中的隐性要求,按要求作答。
    【22题答案】
    ①节目的名字好,“平”双关,既指习近平总书记,也指总书记的语言深
    入浅出,质朴平易;②忠实传达出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全心为民的深沉情怀(“近”“民为本”等);③内容接地气,家国并举,既有家也有国;④表达出对中华美德(孝、
    实践等)的高度重视;⑤流露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综合语言表达能力。具体考查分析节目备受好评的原因。此类题目可以从节目的内容、形式、节目特色、创新点等角度分析;具体还要结合观众关注这类节目的哪些方面,该节目有没有做到符合观众心理预期等。
    题目中的节目是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创作的《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特别节目。首先看节目内容,节目分为12集,从“一枝一叶总关情”“治国有常民为本”等可以看出,节目表达了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全心为民的深沉情怀;从“治国有常”“国之本在家”等可以看出节目内容接地气,家国并举,既有家也有国;从“国无德不兴”“报得三春晖”“绝知此事要躬行”等可以看出节目表达出对中华美德(孝、实践等)的高度重视;另外从12集的名字,如“一枝一叶总关情”“治国有常民为本”“报得三春晖”“绝知此事要躬行”可以看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另外从形式上看,节目的名字很有水平,“平”字运用双关,既指习近平总书记,也指总书记的语言深入浅出,质朴平易。最为呈现最高领导人思想的节目,这期特别节目做到了既展现总书记的思想、情怀,也让观众感受到领导者的魅力。这些就是该节目备受好评的原因。
    四、写作(60分)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材料中谈论的内容是对“英雄”的看法,审读材料时注意抓住关键词句“有人说,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还有人说,这是一个没有英雄只有偶像的年代”。两种说法即两种观点。本题限定作文谈论的对象是“当今时代的英雄”,不是古代的英雄,不是历史上的英雄,不是泛泛而谈英雄。由此可以立意为:在时代的洪流中追寻英雄的价值与情怀,反思现实中对英雄的态度,在新时代传承英雄精神;时代的英雄精神不应该由所谓的偶像明星来担当,主流价值观始终要回归到为国家社会时代发展做出贡献的人们。行文中注意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论述,如选择第一种立意,可以分析当代英雄的特质、内涵到底是什么?和平年代我们该怎样对待英雄?新时代怎样继续传承和发扬英雄精神、英雄情怀?可针对现实中的现象进行反思,如:偶像在聚光灯下接受万人崇拜,英雄却在民间默默无闻,时代发展不应该让英雄被遗忘,我们应该把崇拜的目光投到身边的英雄身上。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