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开大联考2021-2022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C(“这都是《人间世》中最核心的思想”错,无中生有。)
2.D(“驳论”错,文中没有运用驳论。)
3.D(“此处的独善其身与道家思想的以心为本相通”错,曲解文意,原文表述是“此处的独善其身与道家思想并不逆违”。)
4.C(“还可以开展微重力流体动力学以及材料科学研究等领域的实验”错,未然当成已然,原文表述是“高微重力科学实验柜未来还可以开展……”)
5.B(“可同时在实验柜体内外进行实验”错,“同时”进行,不符原文,原文表述是“既可以在实验柜体内进行实验,又可以在柜体外进行实验”。)
6.①节省空间,2立方米的实验柜相当于一个综合实验室,支持多项科学实验,可用于开展航天医学等研究方向的科学实验;②采用模块化设计,降低了科学实验项目实施难度及准入门槛,减轻科学家的工程负担;③无容器实验柜支持无容器实验,能够避免容器材料对样品的影响,从而使测量更准确。(每点2分,意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7.D(“语言含蓄典雅”错,应该是“平白朴实”;同时“战争的残酷、战场的人性”文中体现得也不明显。)
8.①细节突出。如“一顶长檐的旧军帽”“用三副绑带,打出来下面粗上面细”“可以并行折叠出两排“人”字,叫作“双人字式””等细致地描写了曹水儿的着装打扮,突出了曹水儿挺拔魁梧、与众不同的警卫员形象。②运用对比。如“一般是在小腿外侧折叠出一行“人”字”和“曹水儿可以并行折叠出两排“人”字”,“首长警卫员的装备是“一长一短””与曹水儿“一长两短”构成对比,一般人的帽檐都是出厂的尺寸与曹水儿“一顶长檐的旧军帽”构成对比,突出曹水儿装备的独特,让读者感受到曹水儿深受重视的原因。(每点3分,意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9.①人物上:通过写曹水儿给团长当警卫员,能得到团长的赏识,突显了曹水儿为人忠厚老实,对工作尽职尽责;写曹水儿骑兵训练则主要体现出他能力突出。②情节上:通过写曹水儿给团长当警卫员以及曹水儿在骑兵训练队受训的场景,推动情节的发展。③主题上:这样的场景,以小见大,表达对革命年代战士的讴歌。(每点2分,意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10.B(原文标点为:寡人之所明于人君者,莫如桓公;所贤于人臣者,莫如管仲。明其君而贤其臣,寡人愿事之。)
11.D(“第一个儿子”错。嫡子指正妻所生的儿子。)
12.A(“郑、宋两国河水”错。原文“夹塞两川”是宋国的两条河流。)
13.(1)现在楚王对我已是太好了,我不(与楚王)修好,将是不合道理的。(“甚”、第二个“善”“拂”各1分,句意通顺2分)
(2)计谋失误于国内,军队就会被困于国外,(与楚国结交)不是一个好办法。(“知”“于外”“善举”各1分,句意通顺2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楚国攻伐宋国和郑国,火烧郑地,使郑国城池破坏得不堪重建。楚国又围困宋国的农田,从两侧堵塞两条河水,使其不能东流。
楚国想吞并宋、郑而害怕齐国,于是楚王在国内发令说:“在国君中我称其为明的,莫如桓公;在人臣中称其为贤的,莫如管仲。称明其君又称贤其臣,我愿意事奉他们。谁能够替我交好齐国,我不吝惜用一个封侯的君长赐给他。”于是楚国的贤士都拿贵重的宝物和布帛来侍奉齐国。
桓公左右,没有不接受其贵重宝物和布帛的。于是桓公召见管仲说:“我听说,对人好人家也对他好。现在楚王对我已是太好了,我不(与楚王)修好,将是不合道理的。仲父何不就同楚国交好呢?”管子回答说:“不可。楚人攻伐宋国和郑国,火烧郑地,使城池破坏得不堪重建,屋毁不可复修,又使男女丧其配偶,居室如鸟巢鼠洞。围困宋国的农田,从两旁堵塞两道河流,使水无法向东流淌,结果东山的西面,水深没墙,四百里以外才能种地。楚国要吞并宋国和郑国,但考虑人众兵强而能加害于自己的,一定是齐国。所以想要用文的办法胜齐,而用武的办法取得宋、郑,楚国攻取宋、郑,而我们不予禁止,就等于脱离宋国和郑国;予以禁止,则又失信于楚国。计谋失误于国内,军队就会被困于国外,(与楚国结交)不是一个好办法。”桓公说:“好,那么怎么办呢?”管子回答说:“请兴兵而南下保全宋、郑,同时下令说:“不要反攻楚国,我将与楚王相遇。”到相遇的地方,就提出郑城和宋水的问题,楚国若答应,就等于我们用“文”的方式命令他;楚国若不答应,就用武力命令好了。”桓公说:“好。”
于是便兴兵南下保全宋国和郑国,与楚王在召陵相遇,桓公在相遇之处下令说:“不准囤积粮食,不准到处修筑堤坝,不准擅自废除嫡子,不准立妾为妻。”同时向楚国提出郑城与宋水问题,楚国没有同意。于是就后退七十里屯驻军队。命令军队在郑国的南边筑城,立了百代城。指明:从此处往北到黄河,由郑国自己建立城郭,楚国没有敢于拆毁的。东面开放了宋国的田地,从两面处理两道河流,使水再向东流,而楚国也没有敢于堵塞。于是南伐楚国,越过方城,渡过汝水,奔向汶山,南进而召见楚、越的国君。
14.B(“写出了长江的流向”“寓意国家的疆土”错误,“横”字写出了长江波浪滔天的气势;“半壁山”指的是金陵周围的山脉。)
15.不矛盾。(1分)①全诗的景物描写虽有孤寂之感,令诗人想要“悲歌”,但主要表现的还是一种阳刚之美,抒发积极情感。(2分)②“乘潮鼓楫”表现了诗人义无反顾、乘风破浪开船出发的决心;“击剑悲歌”表现了诗人突破恶劣环境、挑战人生境遇的勇气。(3分)(意对即可)
16.(1)春江花朝秋月夜 往往取酒还独倾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以吾一日长乎尔 毋吾以也(每空1分,错字、漏字、多字均不得分)
17.A(无可厚非:不可过分指摘,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理解或原谅。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摘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根据语境,为了赚钱和成功而读书,是功利的,因此第一空应填“无可厚非”。隐喻:把某事物比拟成和它有相似关系的另一事物,也叫暗喻。比喻:比方。此项用的“是”,因此第二空用“隐喻”合适。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或性格受其他方面的感染而不知不觉地起了变化。潜滋暗长:在暗中不知不觉地滋生发展。此处强调的是在不知不觉中受感染,因此第三空应填“潜移默化”。量化:使可以用数量来衡量。估量:估计。此处说的是能力这个抽象概念无法被衡量,因此第四空应填“量化”。)
18.B(前文的“有限”与后面的“无限”相反,因此用表示转折关系的“但是”更恰当,排除C项、D项;语段的主语应是与“书”有关,A项的主语是“无限宽广的世界”,排除A项。)
19.D(原文有两处错误:第一处,“不仅是……而是”搭配不当,应为“不是……而是”,因此排除A项;前后句间不是递进关系,而是并列关系,排除C项;第二处“丰富自己的眼界和人生”搭配不当,应为“开阔自己的眼界”“丰富自己的人生”,排除B项。)
20.①人的记忆往往是不准确的②记忆越深刻③回顾情景记忆(每空2分,意对即可)
21.虽然大脑会通过重复和美化记忆来降低我们对当下生活体验的失落感,但人们要做的应是更积极地追求和探索美,在日常生活中去展现、体验、收藏真实的美好和幸福。(5分,意对即可)
22.【写作指导】本则材料的中心是“如何面对挑战”。材料中列举的种种案例都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如根据川藏、青藏公路的建成和王富洲等人踏上珠穆朗玛峰,我们可以立意:用敢于拼搏的精神去面对挑战;根据次仁玉珍带领21位考察人员在藏北无人区的经历,我们可以立意:不轻言放弃、迎接挑战;等等。
【参考立意】①有勇气和毅力,才会有作为;②挑战极限,书写辉煌;③生命因拼搏而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