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度下学期高二期中调研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1.(3分)B(其错误在于强加因果,见材料一第3段)
2.(3分)C(A项因果倒置,B项引用鲁迅《朝花夕拾·琐记》中的文字,是为了证明西学东渐,赫胥黎的《天演论》深深影响了中国的有识之士。D项并以此彰显中国文明的辉煌,无中生有)
3.(3分)B(原文是说“以欧美为代表的西方文化成为世界文化关系中的核心地带,世界的其他文化则成为边缘,从而形成了百年来世界文化间关系的基本格局”。B选项是指中国文化产生的影响,不符合原文界定的基本格局的特征)
4. (4分)①开篇指出文化间关系对百年变局的影响不明显,但持久而深远;②接着简述世界文化间的基本格局及其特征;③再谈到一批非西方国家群体的崛起使得一种多元文化格局正在显现;④最后总结百年变局中新型文化间关系的形成与意义。(评分参考:每点1分,共4分)
【补充细则】
①开头提出观点——百年变局中文化间关系的变化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或“百年变局中文化间关系的变化影响更深远”)。(1分) ②介绍百年来世界文化间关系的基本格局及其典型特征(或“百年来世界文化的影响力呈单向性,即从中心向边缘辐射”)(1分)③ 单一文化主导的格局受到挑战,文化间关系出现变化(或“中国、印度等国家的崛起打破了百年来文化基本格局”)(1分)④总结一种新型的文化间关系正在形成,意义深远。(1分)
5.(6分)①高度发展经济,提升物质文明程度;②承担命运共同体责任,为全球化进程贡献中国智慧。③要深入挖掘与发展本国文化智慧,并融入新的发展理念;④不断提升执政党把握历史文化命脉的境界。
(评分参考:每点2分,答其中任意3点得6分。其它看法有合理之处可酌情给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6.(3分)C【解析】“说明信在他心里并没有产生影响,依旧厌恶自己成群的孩子”理解错误,“一口气把倒在杯里的酒喝光”,“他怒吼”,都表明了信对他产生的影响;“依旧厌恶自己成群的孩子”于文无据
7.(3分)A【解析】“小说情节波澜起伏”错误,《水泥桶中的信》情节非常简单,叙述方式更是直接,一共有三个部分的平叙:水泥工松户与三工作时的场景:水泥桶里的信;松户与三读完信后的反应,情节并不波澜起伏。
8.(4分)(1)女工的信中丈夫惨死的现实与妻子冷静的叙述之间的矛盾。(2)女工不想让爱人变成的水泥用在剧场的走廊、豪宅的围墙等地方与放弃这种愿望的想法之间的矛盾。(3)松户强烈反抗的内心与不得不妥协的行动之间的矛盾。(4)故事背后吮吸工人阶级血汗的资本家与悲惨生活甚至惨死的工人之间的矛盾。(评分参考:答对1点,得2分;答对2点,得4分;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9.(6分)示例一:我觉得以水泥桶里的一封信为题更好。
①情节上,水泥桶里的那封信是关键情节,而且“水泥桶里的一封信”本身很特别,具有吸引读者兴趣作用。
②人物形象上,以“水泥桶里的一封信”能展示小说底层人物群像,既有惨死的工人,又有工人的妻子,以及看信的松户,展现了底层人物的挣扎。③主题上,水泥桶里的一封信串联起两个底层工人的故事,扩大了文本的主题,即当时悲惨生活甚至惨死的工人不只一个,而是具有普遍性。更能显示批判的力度。
示例二:题目应改为“松户的一天”。
①情节上,“松户的一天”贯穿全文的情节,文章展现的是他一天的故事。②人物形象上,以“松户的一天”为题,更能体现被压迫的底层劳动者的形象。③主题上,松户是底层劳动人民的缩影,以“松户的一天”为题,更能让读者聚焦于松户生活的艰难,让人同情,也揭示了社会的黑暗和不公,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评分参考:答对1点,得2分,共6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10.(3分)B【解析】“听臣微志”意思是“请允许我完成自己一点小小的心愿”,听,听许,同意。
11.(3分)C【解析】句意:希望您圣明慈祥,能收回之前的诏命,怜悯我照顾母亲之日苦短,让我完成奉养母亲给她养老送终的愿望吧!我和母亲一定擦亮眼睛,感恩清平盛世,给您歌功颂德,感喟皇恩浩荡。
12.(3分)A【解析】“主要是通过议论来表达的”错误,从文中来看,“母孙二人,更相为命”,写到和祖母相依为命的深厚亲情的时候,应是通过叙事来表达。
13.(4分)(1)我们祖孙二人,互相依靠而维持生命,因此我的内心不愿停止奉养,远离祖母。
(4分)(2)如果违背亲情而侍奉主上,您怎么会重用这样的人呢?
【解析及评分参考】(1)“更相”,相互;“是以”,因此;“区区”,自己。(每点1分)(共4分)
(2) “苟”,如果;“事”,侍奉;“安”,怎么。(每点1分)(共4分)
14.(3分)委婉 得体 谦恭(忠诚) 情真意切(以情动人)、逻辑性强(以理服人)等。合理的均可。
(评分参考:能答出3个特点即可得满分)
参考译文:
甲
我俯伏思量晋朝是用孝道来治理天下的,凡是年老而德高的旧臣,尚且还受到怜悯养育,何况我的孤苦程度更为严重呢。况且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做过蜀汉的官,担任过郎官职务,本来就希望做官显达,并不顾惜名声节操。现在我是一个低贱的亡国俘虏,十分卑微浅陋,受到过分提拔,恩宠优厚,怎敢犹豫不决而有非分的企求呢?只是因为祖母刘氏寿命即将终了,气息微弱,生命垂危,早上不能想到晚上怎样。臣下我如果没有祖母,就没有今天的样子;祖母如果没有我的照料,也无法度过她的余生。我们祖孙二人,互相依靠而维持生命,因此我的内心不愿废止奉养,远离祖母。
臣下我现在的年龄四十四岁了,祖母现在的年龄九十六岁了,臣下我在陛下面前尽忠尽节的日子还长着呢,而在祖母刘氏面前尽孝尽心的日子已经不多了。我怀着乌鸦反哺的私情,乞求能够准许我完成对祖母养老送终的心愿。我的辛酸苦楚,并不仅仅被蜀地的百姓及益州、梁州的长官所亲眼目睹、内心明白,连天地神明也都看得清清楚楚。希望陛下能怜悯我愚昧诚心,请允许我完成臣下一点小小的心愿,使祖母刘氏能够侥幸地保全她的余生。我活着应当杀身报效朝廷,死了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陛下的恩情。臣下我怀着牛马一样不胜恐惧的心情,恭敬地呈上此表来使陛下知道这件事。
乙
圣朝,用孝道治理天下,朝廷不会容忍接纳不孝顺的人做官,用仁爱之心胸怀天下的子民,普通百姓没有谁不感到有所收获。况且我侍奉过元朝,做过元朝的臣子,侥幸逃脱罪责。母亲年事已高,尤其孤独苦楚。更应该担心她,体恤照顾她啊。希望您圣明慈祥,能收回之前的诏命,怜悯我照顾母亲之日苦短,让我完成奉养母亲给她养老送终的愿望吧!我和母亲一定擦亮眼睛,感恩清平盛世,给您歌功颂德,感喟皇恩浩荡。
我今年四十九岁,母亲八十一岁,白发深居,多有不便,日落西山,时日不多,如果抛弃亲人就职赴命,不孝顺的罪名更加深重。如果违背亲情来侍奉主上,陛下您怎么会重用这样的人呢?果真能陪母亲享尽天伦,然后再就职尽忠,不仅仅是成全了作为儿子的私心,也是圣朝用孝道治理天下的道理啊!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5.(3分)D.解析:“但也难免沮丧,有消极避世的想法”错误,该诗无论是叙事还是议论都可见诗人旷达的心态,并没有沮丧、消极避世的想法,选项属无中生有。
16.(6分)作者当时被贬黄州,仕途失意,身处逆境。诗人在作品中写道“江城白酒三杯酽,野老苍颜一笑温”“事如春梦了无痕”,都体现了作者虽身处逆境,但超然旷达、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评分参考:第一问,能回答出被贬黄州或仕途失意,得2分;第二问,能够结合诗句分析作者的精神面貌,结合诗句2分,精神面貌2分,共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6分)(1)茕茕孑立 形影相吊(2)故劳苦倦极 未尝不呼天也(3)况修短随化 终期于尽(评分参考:每答对一空给1分,错、漏、增,该空不给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18.(3分)B(根据上文“筷子”,此处填入的句子应该先强调筷子与“中国人”的关系,即“作为中国人发明的独特餐具”应放于句首,故排除 CD项。而括号后面的内容,是在叙述筷子的“文化内涵”,因此句末应为“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故排除 A项)
19.(3分)C(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筷子”比成“纽带”。A.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恨”赋予“绿荷”以人的感情,“回首”赋予“绿荷”以人的动作。B.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风急天高猿啸哀”和“渚清沙白鸟飞回”属于严对。C.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节奏紧密、精湛无比的琵琶声比喻成大小珍珠落入玉盘时那清脆、轻重交织的声音。D.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夸大了天姥山的高大)
20.(3分) ①“随处”和“日常”换位置;②“承担”改为“承载”;③“对”改为“与”。
修改为:日常随处可见的筷子,承载着我国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传统,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评分参考:改对 1处 1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
21.(6分)①只有解决续航难题 ②也要“用得好” ③相比于充电模式
(评分参考:6分。每写出1处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字数不合要求,酌情扣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据,言之成理,亦可给分)
22.(5分)①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较快,但存在续航难题。②我国充电桩建设不断提速,但充电模式尚需大力改进。③换电模式速度和效率更佳,但成本、电池型号等因素影响推广。
(评分参考:5分。答出1点给1分,答出2点给3分,答出3点给5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果没有使用转折句,在上述标准基础上扣1分)
四、写作(60分)
23.(60分)
【参考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审题]
本题考查写作能力。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旨在着重考查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要求学生读懂材料,在读懂的基础上按照任务指令作文,所以审题时的阅读能力和领悟能力要求较高。与以往传统作文不同的是,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写作目的、要求,更加明确、单一。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
首先看材料,留学生卖煎饼引发热议,这是因为高学历和普通职业之间的矛盾。很多网友说:不留学、不读书也能卖煎饼!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浪费!就算有钱挣,也对不起父母辛辛苦苦挣钱送你出国留学。这是第一种看法。
也有人说,难道留学就是为了赚钱吗?这是第二种看法。
卖煎饼的“海归”女“红姐”回应称:“我会一直做下去,因为自己喜欢。”这是当事人的回应,这是第三种看法。学生可以根据以上三种说法任选一种进行写作。
任务是:针对这件事情,你有怎样的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也就是针对以上三种观点,你有什么样的看法。三种观点都有正反两个方面的立意。
[立意参考]针对第一种观点:①切莫大材小用,浪费才华②留学生卖煎饼并非人才浪费
针对第二种观点:①不可以钱来衡量人生价值②赚钱也是一种人生价值的体现方式
针对第三种观点:①有钱难买喜欢②做事不能只考虑自己的感受
例文
留学生卖煎饼是大材小用吗?
留学生卖煎饼引发热议,褒贬有之。其中有一种论调认为,卖煎饼对不起父母为了送她出国留学而辛苦挣的钱。持这种论调的人真是坐井观天,对生活缺乏真正的认识。
留学生卖煎饼真的是大材小用吗?
如果按照持这种论调者的出发点,那就是用挣钱多少来衡量人生价值的话,那么,我告诉你,卖煎饼或许并不像你想象的收入那么低。且不说是留学生卖煎饼,就说一个普通的煎饼摊子,每天煎饼至少5元,如果能一天卖100个(且不多说),那粗略算下每天收入多少,净利润又是多少。我们不知道一个煎饼的成本,但是粗略算来,每天的收入应该不算少。
而且,我看了报道,这位留学生的煎饼摊前购买者往往会排起长龙,收入自然十分可观。有人或许又要说,她一个留学生,卖的再多能如何?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摊子。她是法学毕业,如果从事本行业应该收入不菲,不比在街头卖煎饼强过百倍。
那么,我再告诉你。我相信留学生做的煎饼和一个普通人做的煎饼“味道”是不一样的。还记得陆步轩吗?那个卖猪肉的北大毕业生,当年也引发了很多热议。这么多年过去,他现在怎么样了呢?他给北大丢脸了吗?现在陆步轩把猪肉卖出了品牌,开了连锁店,一年的销售额达到了上亿,可以说是猪肉界的标杆了。连北大的老校长说:北大的学生可以做主席、科学家,也可以做屠夫,这句话也是引人深思。
你看,北大毕业生卖猪肉都卖出了名堂,不愧是北大毕业,他没有给北大丢脸,反而让北大校长不禁称赞。那么,我们是否有理由相信,一个法学留学生做出的煎饼,味道是不一样的。她或许是第二个陆步轩,甚至会超过陆步轩,因为陆步轩仅仅是北大毕业,而她,是一个留学生,见识更广。
如此看来,当然不是大材小用。
她自己也说,卖煎饼是因为自己喜欢。好一句自己喜欢!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式多种多样,谁能说卖煎饼就辱没了一个留学生呢?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是“职业不分高低贵贱,只是分工不同”,那么既然如此,卖煎饼当然也能实现人生价值。只要她的煎饼能让人饱腹,甚至在饱腹之余还能美的享受,让人产生愉悦之感。于人于己都算不错,怎么能说是大材小用呢?
现在社会变化很大,人们的观念也应该随着改变,而不是固守旧观念不放。留学生卖煎饼,我看行!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