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 歙州卢中丞见惠名酝① 杜牧 谁怜贱子启穷途,太守封来酒一壶。 攻破是非浑似梦,削平身世有如无。 醺醺若借嵇康②懒,兀兀③仍添宁武④愚。 犹念悲秋更分赐,夹溪红蓼映风蒲。 (注)①卢中丞:字子强,歙州刺史。酝:指酒。②嵇康:嗜酒,工诗文,谓已“性复疏懒”。③兀兀:昏沉貌。④宁武:春秋时期卫国大夫,谥号为“武”。《论语·公冶长》:“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描写了诗人在前途黯淡的情况下收到歙州刺史寄来美酒的心理过程。 B.诗人所蒙受的不平随着一壶酒的到来而似乎全然消散,诗人感到做梦般愉悦。 C.“醺醺”“兀兀”用词准确,既是对相关古人的描写,又是诗人自我感受的生动写照。 D.“风蒲”是一种入秋则凋的树木,诗人将其与“悲秋”呼应,增添无限人生况味。 12.这首诗在抒情上有哪些特点?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 11.B.“感到做梦般愉悦”分析不当,从全诗来看,诗人当时的心态是淡定中透着无奈与伤感。 12.①直抒胸臆。如颔联中“有如无”三字,直接表达了诗人收到太守寄来的“酒一壶”之后对于“攻破是非”和“削平身世”的真实感受。②运用典故。颈联中诗人运用嵇康和宁武的典故,抒发了深沉淡定的思想感情。③借景抒情。尾联以景作结,诗人通过“夹溪红蓼映风蒲”的描写,用秋天的凄凉景象,表现自己漂泊在外的伤感,同时表达出对卢中丞惦念自己并送来酒的感激。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本诗描写了诗人在前途黯淡的情况下收到卢中丞寄来美酒的心理过程。 首联简单交代诗人的处境,直接抒情。首句“谁怜”透露出诗人的孤单与悲伤,衬托出下句“太守封来酒一壶”的可贵与欣喜。颔联叙述诗人喝了美酒的感受,像做梦一般,似乎连所蒙受的不平也消散了,传递出诗人当时淡定中透着无奈与伤感的心绪。 颈联借用“嵇康”疏懒、“宁武子”愚的典故,继续描写诗人喝了美酒的感受。其中“醺醺”“兀兀”用词准确,既是对“嵇康”“宁武子”的描写,又是诗人自我感受的生动写照。 尾联情景结合,以溪边的“红蓼”“风蒲衬托秋天的到来,加上自己即将远行,悲伤的氛围扑面而来,此刻感念朋友分赐的美酒,百感交集,以景结情。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