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答案】1. C 2. C 3. A
【答案】4. C 5. C
6. ①发挥学校主作用。学校要转变教育理念,鼓励布置分层、弹性、个性化作业,充分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
②加强校外机构监管。深化治理校外培训机构,堵住“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的口子。
③完善多方协同机制。建立“双减”工作专门协调机制,加强部门间统筹,集中组织开展专项治理行动,形成有效工作合力,统筹学校、社会、家庭力量形成三位一体育人格局。
④依法治理。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法律精神,在法律的框架内明确各项政策,做到有法可依、依法治理。
【答案】7. C 8. ①先是又惊又喜:他惊讶于菜园东北角的水坑有鱼,为抓住它就能解决孩子没奶吃的问题而高兴。②然后是信心十足:他是弄鱼的好手,他觉得大鲤鱼唾手而得。③最后挫败失落:他几经周折也没有找到鱼,最后一屁股跌坐在水坑边上。
9. ①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述1970年一条鱼的故事,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感。②前半部分以儿童的身份讲述爹捉鱼的过程,增强了故事的画面感。③最后通过父子的对话,对1 970年的一条鱼的故事进行补充质疑,引人思考。④小说采用成人视角叙事,既感性又理性地讲述故事,增加了故事的趣味性。
【答案】10. B 11. A 12. B
13. (1)先生写了《匡民正俗对》一文,陈述禁烟的理由,劝总督邓廷桢再次上奏,邓将军未能采纳。
(2)他自己日常生活极为简朴而待人则优厚,灾荒之年还减少饮食来接济困窘之人。
参考译文:
仪卫先生名叫东树,字植之,姓方。先生从小秉承家风,十一岁时,学习南朝的范云,写了《慎火树诗》,乡里的先辈都赞叹他非同寻常。年长一些,向姚鼐先生求学,喜欢做精深广泛的思考。四十岁后不想凭诗文闻名于世,钻研穷究义理,与朱熹的观点最为相合。每天凌晨三点之前就起床,晚上更漏数十下方才就寝。严寒酷暑,专心进取,没有间断,睡在枕上有了疑问,立即披上衣服坐起来审阅观看;行船坐车风尘仆仆的时候,忧愁悲伤生病之时,碰上某事开通领悟了,标注好时间记录下来。
先生年少时就成了秀才,锐意进取有入世担当的志向。大凡礼仪、乐教、军事、刑法、运输、水利钱粮、经商、常规、法度,都曾经尽心研究,他说“这些都是安民治世的实用之学”。但是最终还是因在秀才的功名上,未能得到实践。每遇国家有了大事,他必定为之作深远的思考,与达官贵人交往,尽情表达,毫无隐藏。道光十一年,桐城发大水,县令杨大缙贪婪,残害百姓,百姓大规模鼓动喧闹。杨大缙就以百姓骚乱之名报告上级官府,将调兵镇压。东树先生当时在安徽巡抚邓廷桢幕中,急忙以性命和家业担保。邓廷桢平时敬重信任他,这事才得以平息。道光十八年他客居广东,当时大臣请求严厉禁销鸦片,朝廷交由督抚讨论。先生写了《匡民正俗对》一文,陈述禁烟的理由,劝总督邓廷桢再次上奏,邓总督未能采纳。英国公司领事义律强横傲慢,不受约束,住在省城外国馆舍内。先生力劝邓总督杀了他,以杜绝祸根。邓总督担心引起争端,也拒绝了。但是最终翻来覆去频生变故的,就是这个义律。在外国人猖獗跋扈的时候,东南大帅大多避让。先生时时咬牙切齿愤怒至极,泪下如雨,写下《病榻罪言》一文,论述对付洋人的办法。派人送到浙冮巡抚,因为当时正讨论安抚之策,还是没有被采纳。
父亲展卿先生亡故,东树先生正在巡抚胡克家军幕中,因悲伤于未能亲自为父亲入殓,发誓将死于他乡来惩罚自己。他临终前,还下令门生弟子一定要简单入殓。先生家贫,曾祖以来,三代人中有七位亲属,人亡故了未能入葬,先生十分内疚,他亲自跋涉,挑选墓地全部安葬好,才得以安睡。他还修订族谱,拟立祠规。族人亲戚、好友弟子中,有生病与处境艰难的人,他担忧悲伤竟至不吃不睡,与人交谈泪随声落。他自己日常生活极为简朴而待人则优厚,灾荒之年还减少饮食来接济困窘之人其性情纯厚诚挚就是如此。
他遇事依据事理直率论辩,有时当面驳斥别人的不是,因此很被人忌恨。年纪大了,有人与县令谋议要和他打官司,他也不肯改变。他所交往的都是当代大才,而且特别看重务实践行之人。韶州谭丽亭、同乡人许玉峰都是暗自修行砥砺没有名声的人,先生却推崇他们为君子之儒。
先生曾经取春秋卫国蘧伯玉五十岁知道(自己前数十年的)过失,卫武公年纪大了还好学不辍的意思,用“仪卫”来为自己的书房命名,做学问的人也因此称他为仪卫先生。
【答案】14. A 15. 示例一:同意。①匡山优美的风景和闲适的生活让诗人无比留恋,表现出诗人的隐逸情怀;②诗人想把自己的文韬武略奉献给清明的时代,体现出诗人入世的志向。因此这首诗表现了李白隐逸与入世的矛盾。
示例二:不同意。
①虽然匡山风景优美,生活闲适,但作者已无心留恋,决心离开匡山施展抱负在隐逸和入世之间做出了选择。
②写匡山美景和闲适生活是为了衬托作者远大的志向和入世的决心。
因此这首诗没有表现出李白隐逸与入世矛盾。
【16题答案】
【答案】 ①. 出师未捷身先死 ②. 长使英雄泪满襟 ③. 出师一表真名世 ④. 干载谁长伯仲间 ⑤. 人生代代无穷已 ⑥. 江月年年望相似
【答案】17. D 18. A 19. C
【20题答案】
【答案】 ①. 鲁迅(《祝福》)对祥林嫂“那眼珠间或一轮”的呆滞神态的入木描写 ②. 表现了祥林嫂备受精神打击的悲惨命运,使多少读者因之动容神伤,叹惋不已。
【21题答案】
【答案】①“您们”改为“您”或“你们”;
②“2020年7月28日”改为“2020年7月28日上午9点”;
③“学校各班教室”改为“各班教室”;
④“惠顾”改为“光临”;
⑤落款处日期上面补充:某某学校。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