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湖畔夜饮 丰子恺 ①前天晚上,四位来西湖游春的朋友,在我的湖畔小屋里饮酒。酒阑人散,皓月当空。湖水如镜,花影满堤。我送客出门,舍不得这湖上的春月,也向湖畔散步去了。柳荫下一条石凳,空着等我去坐。我就坐了,想起小时在学校里唱的春月歌:“春夜有明月,都作欢喜相。每当灯火中,团团清辉上。人月交相庆,花月并生光。有酒不得饮,举杯献高堂。”觉得这歌词,温柔敦厚,可爱得很!又念现在的小学生,唱的歌粗浅俚鄙,没有福分唱这样的好歌,可惜得很!回味那歌的最后两句,觉得我高堂俱亡,虽有美酒,无处可献,又感伤得很!三个“得很”,逼得我立起身来,缓步回家。不然,恐怕把老泪掉在湖堤上,要被月魄花灵所笑了。 ②回进家门,家中人说,我送客出门之后,有一上海客人来访,其人名叫 CT(即西谛,郑振铎笔名),住在葛岭饭店。家中人告诉他,我在湖畔看月,他就向湖畔去找我了。这是半小时以前的事,此刻时钟已指十时半。我想,CT找我不到,一定已经回旅馆去歇息了。当夜我就不去找他,自管睡觉了。第二天早晨,我到葛岭饭店去找他,他已经出门,茶役正在打扫他的房间。我留了一张名片,请他正午或晚上来我家共饮。正午,他没有来。晚上,他又没有来。料想他这上海人难得到杭州来,一见西湖,就整日寻花问柳,不回旅馆,没有看见我留在旅馆里的名片。我就独酌,照例饮尽一斤。 ③黄昏八点钟,我正在酩酊之余,CT来了。阔别十年,身经浩劫,他反而胖了,反而年轻了。他说我也还是老样子,不过头发白些。“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这诗句虽好,我们可以不唱。略略几句寒暄之后,我问他吃夜饭没有。他说,他是在湖滨吃了夜饭,——也饮一斤酒,——不回旅馆,一直来看我的。我留在他旅馆里的名片,他根本没有看到。我肚里的一斤酒,在这位青年时代共我在上海豪饮的老朋友面前,立刻消解得干干净净,清清醒醒。我说:“我们再吃酒!”他说:“好,不要什么菜蔬。”窗外有些微雨,月色朦胧。西湖不像昨夜的开颜发艳,却有另一种轻颦浅笑、温润静穆的姿态。昨夜宜于到湖边步月,今夜宜于在灯前和老友共饮。“夜雨剪春韭”,多么动人的诗句!可惜我没有家园,不曾种韭。即使我有园种韭,这晚上也不想去剪来和CT下酒。因为实际的韭菜,远不及诗中的韭菜好吃。照诗句实行,是多么愚笨的事呀! ④女仆端了一壶酒和四只盆子出来,酱鸭、酱肉、皮蛋和花生米,放在方桌上。我和CT就对坐饮酒。正好墙上贴着一首我写的,数学家苏步青的诗:“草草杯盘共一欢,莫因柴米话辛酸。春风已绿门前草,且耐余寒放眼看。”有了这诗,酒味特别的好。我觉得世间最好的酒肴,莫如诗句。而数学家的诗句,滋味尤为纯正。因为我又觉得,别的事都可有专家,而诗不可有专家。因为做诗就是做人。人做得好的,诗也做得好。倘说做诗有专家,非专家不能做诗,就好比说做人有专家,非专家不能做人,岂不可笑?因此,有些“专家”的诗,我不爱读。因为他们往往爱用古典,蹈袭传统,咬文嚼字,卖弄玄虚;扭扭捏捏,装腔作势;甚至神经过敏,出神见鬼,而非专家的诗,倒是直直落落,明明白白,天真自然,纯正朴茂,可爱得很。樽前有了苏步青的诗,桌上的菜也就不足惜了! ⑤我和CT共饮,另外还有一种美味的酒肴!就是话旧。谈到酒酣耳热的时候,话声都变了呼号叫嚣,把睡在隔壁房间里的人都惊醒。谈到二十余年前他在宝山路商务印书馆当编辑,我在江湾立达学园教课时的事。他要看看我的子女阿宝,软软和瞻瞻——《子恺漫画》里的三个主角,幼时他都见过的。瞻瞻正在北平北大研究院,我叫不到;阿宝和软软已经大学毕业而在中学教课了,此刻正在厢房里和她们的弟妹们练习平剧,我就喊她们来“参见”。CT用手在桌子旁边的地上比比,说:“我在江湾看见你们时,只有这么高。”她们笑了,我们也笑了。这种笑的滋味,半甜半苦,半喜半悲。所谓“人生的滋味”,在这里可以尝到。我见CT的豪饮,不减二十余年前。我回忆起了二十余年前的一件旧事,有一天,我在日升楼前,遇见CT。他拉住我的手说:“子恺,我们吃西菜去。”我说:“好的。”他就同我向西走,走到新世界对面的晋隆西菜馆楼上,点了两客公司菜。外加一瓶白兰地。吃完之后,侍者送账单来。CT对我说:“你身上有钱么?”我说“有”!摸出一张五元钞票来,把账付了。于是一同下楼,各自回家——他回到闸北,我回到江湾。过了一天,CT到江湾来看我,摸出一张拾元钞票来,说:“前天要你付账,今天我还你。”我惊奇而又发笑,说:“账回过算了,何必还我?更何必加倍还我呢?”我定要把拾元钞票塞进他的西装袋里去,他定要拒绝。坐在旁边的立达同事刘薰宇,就过来抢了这张钞票去,说:“不要客气,拿到新江湾小店里去吃酒吧!”大家赞成。于是号召了七八个人,夏丏尊先生、匡互生、方光焘都在内,到新江湾的小酒店里去吃酒去。吃完这张拾元钞票时,大家都已烂醉了,此情此景,憬然在目。如今夏先生和匡互生均已作古,刘薰宇远在贵阳,方光焘不知又在何处。只有CT仍旧在这里和我共饮。这岂非人世难得之事!我们又浮两大白。 ⑥夜阑饮散,春雨绵绵。我留CT宿在我家,他一定要回旅馆。我给他一把伞,看他的高大的身子在湖畔柳荫下的细雨中渐渐地消失了。我想:“他明天不要拿两把伞来还我!” 一九四八年三月二十八日夜于湖畔小屋 (有删改) 6.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漫步湖边,想起小时候唱的《春月歌》,感伤不已,离开了湖边。这表现出作者情感的克制。 B.CT到访,作者肚里的一斤酒“立刻消解得干干净净,清清醒醒”,只是因为作者的酒量太大。 C.作者认为“夜雨剪春韭”动人,认为实际的韭菜,远不及诗中的韭菜好吃,因为得不到的是最好的。 D.作者准备了酱鸭、酱肉、皮蛋和花生米下酒,他觉得这是世间最好的酒肴,用来招待最好的朋友。 7.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柳荫下一条石凳,空着等我去坐”,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石凳以人的温情,读来亲切而温馨。 B.作者饮酒时,回忆起二十年前和CT饮酒的事,用漫画式幽默将西谛的憨厚率真刻画得惟妙惟肖,丰满了西谛的形象。 C.全文浓墨重彩地描绘了月色、湖水、花影、微雨等景致,为故友重逢夜饮营造出自然、温馨、诗意的氛围。 D.本文多处引用诗句,描写和友人相见、饮酒的情景,既丰富了文本的表达情境,又使全文语言优美典雅,富有意蕴。 8.依据文本,提炼概括作者丰子恺的诗歌美学标准。 9.本文题为“湖畔夜饮”,却在第②段花了大量笔墨叙述相互寻找对方的过程。请结合全文分析第②段在文中的作用。 答案: 6.A 7.C 8.①温柔敦厚、可爱优美;②高于生活,有意境美;③诗意清晰,明白纯正。 9.①本节突显两人友情深厚,增添了作品的情味;②两人都是第一时间寻找对方,说明渴望见到对方,心情急切,为下文的湖畔夜饮铺垫;③两人找寻对方却又意外错过,小有遗憾,却是相互懂得对方,生活中的小波折,突出相聚的快乐。 【解析】 6.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B.“只是因为作者的酒量太大”错,原文“我肚里的一斤酒,在这位青年时代共我在上海豪饮的老朋友面前,立刻消解得干干净净,清清醒醒”,因为遇到老朋友高兴。 C.“因为得不到的是最好的”错。因为诗境高于生活,有情味。 D.“酱鸭、酱肉、皮蛋和花生米下酒,他觉得这是世间最好的酒肴”错。原文有“我觉得世间最好的酒肴,莫如诗句”。 故选A。 7.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C.结合“皓月当空。湖水如镜,花影满堤……窗外有些微雨,月色朦胧”等内容可知,没有浓墨重彩地描绘月色、湖水、微雨、花影等景致,只是略微勾画点染。 故选C。 8.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 从作者喜欢的“春月歌”中“春夜有明月,都作欢喜相。每当灯火中,团团清辉上……有酒不得饮,举杯献高堂”可看出,诗歌情感真挚,意象优美。可得出“温柔敦厚,可爱优美”。 “夜雨剪春韭”,多么动人的诗句……实际的韭菜,远不及诗中的韭菜好吃。据此概括出“高于生活,有意境美”。 作者喜欢苏步青的诗:“草草杯盘共一欢,莫因柴米话辛酸。春风已绿门前草,且耐余寒放眼看。”感觉“滋味尤为纯正”。并直言“直直落落,明明白白,天真自然,纯正朴茂,可爱得很”。得出“诗意清晰,明白纯正”。 9.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段作用的能力。 互相寻找,多次寻找正体现了两人友情深厚,增添了作品的情味; “有一上海客人来访……家中人告诉他,我在湖畔看月,他就向湖畔去找我了”“第二天早晨,我到葛岭饭店去找他,他已经出门”,两人都是第一时间寻找对方,说明渴望见到对方,心情如此急切,那么已有闲暇必会再来寻,这就为下文的湖畔夜饮作了铺垫; “我到葛岭饭店去找他,他已经出门……正午,他没有来。晚上,他又没有来。料想他这上海人难得到杭州来,一见西湖,就整日寻花问柳,不回旅馆,没有看见我留在旅馆里的名片”,两人找寻对方却又意外错过,小有遗憾;晚八点,“CT来了”,于是同饮……二人是相互懂得对方的,这些生活中的小波折,突出了相聚的快乐。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