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拟古 陶渊明 其一 荣荣窗下兰,密密堂前柳。 初与君别时,不谓行当久。 出门万里客,中道逢嘉友。 未言心相醉,不在接杯酒。 兰枯柳亦衰,遂令此言负。 多谢诸少年,相知不忠厚。 意气倾人命,离隔复何有? 15. 下列对诗歌图片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歌一、二句连用两组叠字,两个典型意象,既描写出居所环境的优美,也寓指两人之间感情的纯洁和深厚。 B. 诗歌三、四句写别离的憧憬,上承一、二句的情感,下与九、十句形成强烈对比,抒发了抒情主人公的伤感。 C. 诗歌七、八句通过想象“君”与嘉友不需交谈,也不需借助外物,自然沉醉,侧面表现了“嘉友”的魅力。 D. 诗歌尾句运用反问手法,表达了与“天涯若比邻”相似的观点,卒章显志,有力地突出了作者的情感态度。 16. 本诗最后四句与《诗经·氓》最后一节“及尔偕老……亦已焉哉”表达的情感态度同中有异,请简要分析 【15~16题答案】 【答案】15. D 16. 相同点:本诗将自身的际遇作为教训告诫年轻人,《氓>中打情主人公明确行为是有界限的,说明两位抒情主人公都对感情理智、理性。 区别是:《氓》中抒情主人公明确表示两人的感情结束,表达了坚决分手的决绝态度,《拟古》尾句感叹一旦两人分离,深厚感情将不复存在,表达了作者对负心人的怨恨。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D. “意气倾人命,离隔复何有?”作者表达的含义是:感情深厚的两个人一日分离后感情可能就没有了。故选D。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本诗“多谢诸少年,相知不忠厚。意气倾人命,离隔复何有?”意思是“告诫世间青少年,相知未必心不变。你为情谊愿献身,他将你弃无情感”,“谢”是“告诫”之意,诗人也自身感受告诫年轻人,不要对感情太过真挚,因为相知并不忠厚,一旦两人分离,感情便不复存在。借对远行游子负约未归的怨恨,感慨世人结交不重信义,违背誓约,轻易初心。 而《诗经·氓》最后一节“及尔偕老……亦已焉哉”意思是“当年发誓偕白头,如今未老心先忧。淇水滔滔终有岸,沼泽虽宽有尽头。回想少时多欢乐,谈笑之间露温柔。海誓山盟犹在耳,哪料反目竟成仇。莫再回想背盟事,既已终结便罢休!”女子以自身遭遇感悟了一个道理,不要轻信男子的感情,“淇则有岸”句用了两个比喻:浩浩汤汤的淇水,总有堤岸;广阔连绵的沼泽,也有边际。言外之意是人的行为应当有界限;而为了摆脱这些痛苦,她下决心与那男子割断感情上的联系:“反是不思,亦已焉哉!”从此后不再希望他回心转意,算了,算了。 两者相同点是:都对感情理智、理性。 不同点是:《氓》中抒情主人公明确表示两人的感情结束,表达了坚决分手的决绝态度,《拟古》尾句感叹一旦两人分离,深厚感情将不复存在,表达了作者对负心人的怨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