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中语文 > 高二试题库 > 月考 >

辽宁省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下学期高二语文学习检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http://www.newdu.com 2022-03-08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高二语文学习检测(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18题,每题4分,共72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属(shǔ)草稿    惨怛(dá)    帝喾(kù)   靡(mǐ)不毕见
    B.餔(pǔ)其糟     蝉蜕(tuì)    滋垢(ɡòu)  浊(zhuó)秽
    C.啜(chuò)其醨  皭(jiào)然   既绌(chù)   温蠖(hù)
    D.被(pī)发       憔(qiáo)悴  濯淖(nào)  罹(lí)难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蒙故业,因遗策                蒙:继承
    B.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爱:喜爱
    C.赢而景从                      赢:担负
    D.度长絜大,比权量力            絜:衡量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屈平属草稿未定(属:撰写)           其文约,其辞微(微:微妙)
    B.争宠而心害其能(害:害怕)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祖:效法,继承)
    C.短屈原于顷襄王(短:诋毁)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伐:自夸,炫耀)
    D.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存:存在)     中述汤、武,以刺世事(刺:讥刺)
    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沐者必弹冠         沐:洗头      B.是以见放                放:流放
    C.新浴者必振衣          振:振奋      D.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      随:顺应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履至尊而制六合 至尊:至高无上的地位,指帝位       B.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言:语言
    C.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兵:兵器                     D.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池:护城河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B.收天下之兵                        以致天下之士
    C.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D.蒙故业,因遗策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7.下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短于顷襄王                 短:揭露短处
    B.顷襄王怒而迁之             迁:迁怒
    C.上官大夫与之同列           列:班列
    D.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祖:称为鼻祖
    8.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A.秦,虎狼之国,不可信           B.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C.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D.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
    9.下列句子中,不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赢粮而景从   B.锄櫌棘矜
    C.蹑足行伍之间    D.非及乡时之士也
    10.下列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
    A.屈平属草稿未定             B.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C.蝉蜕于浊秽                 D.会盟而谋弱秦
    11.下列句子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    )
    A.《国风》好色而不淫            B.自以为关中之固
    C.形容枯槁                     D.山东豪俊遂并起
    1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属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
    A.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           B.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C.然秦以区区之地                         D.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13.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王怒而疏屈平
    B.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王怒而疏屈平
    C.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王怒而疏屈平
    D.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王怒而疏屈平
    14.下列对《锦瑟》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大意是,一晃“我”已年过半百,回忆逝去的青春年华,不禁百感交集。
    B.颔联写诗人自己曾有过像庄周梦蝶那样美好的追求,可如今只能像望帝那样把自己的爱心托付给杜鹃。
    C.颈联诗人回想往事禁不住眼泪如珠地流下,往事如蓝田玉山上的缕缕玉烟依稀可见。
    D.《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最负盛名,诗题“锦瑟”是用篇首前两个字,它是一首咏物诗。
    15.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上古时代,姓和氏是有区别的。姓是人出生就有的,用来“别婚姻”。
    B.由于人口繁衍,一个民族分为若干分支,他们的称号就是氏。本文中屈原的“屈”是“姓”而不是“氏”。
    C.文中的“三闾大夫”是楚国官名,掌管王族事务。
    D.“齐与楚从亲”中“从”指“合纵”“合众弱以攻一强”,用于阻止强国对弱国的兼并,即诸侯联合抗秦的同盟。
    16.下列各项中,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最初一级的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科举殿试时的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即状元、榜眼、探花。
    B.郊祭犹郊祀。古代于郊外祭祀天地,南郊祭天,北郊祭地,是儒教礼仪中的主要部分,祭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衹、人鬼。    
    C.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D.“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是考取贡士的考试,会试就是集中全国举人会同考试之意。参加的人是举人,在乡试后第二年的春天(三月),所以又叫“春闱”或“礼闱”。
    17.下面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   )(3分)
    A.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翻译:此情此景为什么要等到现在才去追忆?只因为当时心中已是怅然若失。
    B.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翻译:雪夜里乘着楼船战舰在瓜州渡痛击宋兵,秋风中跨战马驰骋,收复了大散关。
    C.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翻译:怎能说没有衣裳?我愿和你同披一件战袍。周王出兵打仗,修整好我们的戈与矛。我们共同对付敌人!
    D.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翻译: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18.下列各句中,引号表达特殊含义的一项是(    )
    A.我站在山脚抬头望去,只见无数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向山顶延伸着。
    B.父亲的话让我意识到,要打破我们父子之间这层令人悲哀的“厚壁障”太难了。
    C.著名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D.他们的做法彻底撕掉了自己“文明”的面具,真相赤裸裸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二、默写题(共5题,每空1分,共10分)
    (1)贾谊在《过秦论》中用排比手法描写秦始皇以武力统治天下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吞二周而亡诸侯,____________________,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2)《过秦论》中,用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陈涉起义后得到热烈响应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屈原列传》中,作者司马迁连用了“       ,        ”两个被动句,写出了屈原诚信待人却被猜疑、忠心耿耿却被诽谤的现实,为下文写屈原心生怨气并作《离骚》做了铺垫。
    (4)《书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慨叹国事艰难,追述年轻时收复失地的豪情壮志。
    (5)《锦瑟》中表达“华年往事”如梦般凄迷、如杜鹃啼春般伤感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题(18分)
    苏武不仅是汉朝有爱国者,是那个时代的英雄,也是我们华夏民族不朽的丰碑。他的节操,他的不屈,他的忠贞,影响和激励着无数炎黄子孙。我们的民族涌现出许多苏武这样的仁人志士,他们共同构筑了一座精神的长城,护卫我们民族的一片蓝天:为自己的祖国奋斗。
    请同学们自选一位“苏武”式的英雄,写一段简洁的人物评论。字数不少于150字。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