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辽宁省锦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2)

http://www.newdu.com 2022-02-07 互联网 佚名 参加讨论
锦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1.B(A项,由“新动力机制”决定。C项,没有因果关系,被称作“网上《收获》”是因为它的影响力大。D项,必然性在于金庸在华人中的巨大影响。)(3分)
    2.B(中国网络文学发展早期的文学原创社区的运行模式不止论坛模式,比如榕树下的编辑统摄模式,但只有金庸客栈代表的论坛模式才具有核心要素。)(3分)
    3.A(与文章“诞生于这样一个互联网环境中的论坛模式,天然具有网络基因,去中心化,网友自由发帖,多点互动”论述一致,技术条件成熟与哪一个是起始点没有直接关联。)(3分)
    4.①先破后立的论证结构,先反驳了将《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和《榕树下》作为中国网络文学起点的观点,再提出中国网络文学起点是金庸客栈的观点并展开论证。②先分后总的论证结构,先分别从论坛模式、趣缘社区、论坛文化等方面进行分析,最后对原因进行总结。③分的部分从论坛模式、趣缘社区、论坛文化等方面进行分析,采用的是并列式结构。(每点2分,共4分,答出两点即可,意思对即可)
    5.①去中心化、缺少“把关系统”,可能忽视作品质量,难出精品;②粉丝经济模式,有可能导致作品媚俗倾向甚至价值观异化;③趣缘社区形成的类型小说发展方向,有可能造成文学形式的单调失衡。(若有其他答案,理由充足、观点明确即可,一点2分,两点3分,三点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6.D.“能看出他在捕鱼前心中的担忧、紧张”说法错误。鱼把头的手第一次颤抖是在选定冰层、凿出冰洞之前,这时候的颤抖是因为第一次独自完成任务,没有师父指导陪伴,内心有所慌乱、紧张、担心。第二次颤抖是“两手颤抖着拧开酒瓶”,是凿开冰洞捕到鱼之后的兴奋、激动。因此,文中两次写到鱼把头手的颤抖,只有一次能看出他在捕鱼前的担忧、紧张,另一次是鱼把头捕鱼后的兴奋和激动。(3分)
    7.B.“小说结尾含蓄暗示人们捕到传说中的大鱼”说法错误。根据小说结尾处把头的话“你捕了一辈子鱼,可谁知道大鱼在哪呢”和师傅的回答“大鱼,一直都在湖里”,可见人们从来没有捕到过大鱼,这次也没有捕到传说中的大鱼。(3分)
    8.①渔猎文化具有原始的个性,或者说有蒙古族的集体个性。②渔猎文化中蕴含勇敢担当的精神品质。③渔猎文化具有自然的本性。(共6分,每点2分。意思接近即可给分。)
    9.①在主题上,这种叙述方式既能表现渔猎文化在当下的意义,又能看出文化传承的脉络,使主题内蕴更加深刻。②在人物形象上,这种叙述方式可以拉开时间距离,更加全面地认识鱼把头的形象,师傅是鱼把头形象的有机补充,鱼把头的形象因此更加立体。③在情节上,这种叙述方式使行文富于变化,避免情节单调,叙事平淡。④在读者阅读感受上。现实与回忆交织,产生时空转换的效果。能够吸引读者阅读。而且能增强小说的真实性。(共6分。答对1个要点给2分,答对3个要点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20分)
    10.B(3分)
    11.C(3分)“徙”,是流放的意思,与“贬”不同。
    12.D(3分)“因编写《实录》遭人嫉妒而被贬”错,由原文“章惇、蔡卞与其党论《实录》多诬”,章惇、蔡卞与其党羽认为《实录》多有不实之辞,并没有说嫉妒黄庭坚。
    13.(1)(苏轼)认为他的诗文超凡脱俗,卓然独立于千万诗文之上,世上好久已没有这样的佳作了,由此他的名声开始震动四方。(“以为”,认为;“表”,上;“由是”,因此;“震”,威震四方;各1分,共4分。)
    (2)蜀地的读书人都仰幕他并跟随他学习。他讲学时不知疲倦,凡经他指导、教授的读书人,写出的文章都有可观之处。(“慕”,仰慕;“游”,学习;“指授”,指导、教授;“下笔”,动词用作名词,写出的文章。各1分,共4分。)
    14.①诗歌取法于杜甫而不拘泥于杜诗;②擅长书法且自成一家;③文章与苏轼齐名。(共3分,答出1点给1分。)
    【参考译文】
    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年机警聪明,读书数遍就能背诵。他舅舅李常到他家,取架上的书问他,他没有不知道的。李常非常惊奇,认为他会有快速的进步。熙宁初参加选拔四京学官的考试,由于应试的文章最优秀,担任了北京国子监教授。苏轼曾看到他的诗文,认为他的诗文超凡绝尘,卓然独立于千万诗文之上,世上好久已没有这样的佳作了。由此他的名声开始震动四方。黄庭坚担任太和县知县,以平和简易的措施治理该县。当时朝廷颁布征收盐税的政策法令,其他县都争占多数,唯独太和县不这样,县吏们因此不高兴,而该县的老百姓却得到安定。哲宗即位后,召黄庭坚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实录》修成后,提拔为起居舍人。遭逢母亲丧事。黄庭坚性情至孝,母亲病了一年,他日夜服侍,衣不解带。母亲去世后,他筑室于墓旁守孝,哀伤成疾几乎丧命。绍圣初,黄庭坚出任宣州知州,改知鄂州。章惇、蔡卞与其党羽认为《实录》多有不实之辞,让前任修史官都分别住在京城附近以备询问,摘出一千多条给他们看,说这些没有验证。不久,经院吏考察审阅,却都有事实根据,所剩下的只有三十二件事。黄庭坚在《实录》中写有“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的话,于是首先盘问他。黄庭坚回答道:“庭坚当时在北都做官,曾亲眼看到这件事,当时的确如同儿戏。”凡是有所查问,他都照实回答,毫无顾忌,听到的人都称赞他胆气豪壮。黄庭坚因此被贬为涪州别驾、黔州安置。黄庭坚对此像没事一样,没有将贬谪之事放在心上。蜀地的读书人都仰幕他并跟随他学习。他讲学时不知疲倦,凡经他指点的读书人,写出的文章都有可观之处。徽宗即位,起任黄庭坚为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舒州知州,又以吏部员外郎召用,他都推辞不就,请求为郡官,得任太平州知州,上任九天就罢免,主管玉隆观。黄庭坚在河北时与赵挺之有小的隔阂,赵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秉承他的意向,呈上黄庭坚写的《荆南承天院记》,指摘他对灾祸庆幸,黄庭坚再一次被除名,送到宜州管制。三年后流放到永州,黄庭坚未听到宣布命令就死了,终年六十一岁。黄庭坚的学问、文章,是天性生成的。陈师道说他的诗取法于杜甫,学杜甫而又不拘泥于杜甫的诗。他擅长行书、草书,楷书也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天下称为四学士。而黄庭坚对于文章尤长于诗,四川和江西的君子都将黄庭坚与苏轼相提并论,因此称他们为“苏黄”。苏轼做侍从官时,曾举荐黄庭坚代替自己,推荐词中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的话,他看重黄庭坚竟到了这种地步。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15.C.“写因为诗人久不外出,不知不觉春天已到,春草萌生”分析有误。“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这两句是写“无声的细雨曾在夜间来过,不知不觉中春草已经萌生”,春草不知不觉中萌生是因为无声的细雨曾在夜间来过,而不是因为诗人久不外出未察觉春草萌生。(3分)
    16.①诗歌开篇写世人为生活奔走经营,反衬自己不为名利所扰,悠然自得的心境。
    ②诗人用白描手法,描绘了微雨来过,春草丛生,青山迎来曙色,鸟雀绕舍啼叫的美景,突出了环境的清幽,侧面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
    ③诗人偶与道人邂逅,有时与樵夫同行,通过叙事表现自己“幽居”的生活。
    ④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幽居”生活的满足。(共6分,答出3点即可。每点2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7.(1)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    (2)天下云集响应  赢粮而景从
    (3)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6分,每句1分,错一字不得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8.C本段内容谈论的主体是“外卖”,因此句子主语应为“外卖”,强调“外卖”需要食品安全“守门员”,排除A、B、D。(3分)
    19.D第一组,“不可或缺”表示非常重要,不能有一点点的缺失(强调无法替代或缺少)。“司空见惯”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语境中修饰“行业”,应用“不可或缺”。第二组,“责无旁贷”指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义不容辞”指道义上不允许推辞。根据语境“诚然,政府及主管部门”可知,政府的责任不能推给别人,应填“责无旁贷”。第三组,“迫不及待”意思是急迫得不能等待,形容心情急切。“迫在眉睫”形容事情临近眼前,十分急迫。语境指外卖行业已经急需被管理整治,应用“迫在眉睫”。第四组,“一目了然”指一眼就能看得清清楚楚。“一览无余”意指一眼看去,所有的景物全看见了;可用于形容建筑物的结构没有曲折变化,或诗文内容平淡,没有回味。结合“其麾下成千上万的外卖送餐员更是直接接触食品的运送者,对商家有无实体店、卫生条件等”内容分析,语境指商家的条件被看得清清楚楚,用“一目了然”。(3分)
    20.B原句有两处语病:一是成分残缺。“伴随”与“使得”两个介词的前后使用,导致主语残缺,应删除其一,排除A、C;二是搭配不当。“问题”与“关注”搭配不当,应在“关注”之前加上“受到”,排除D。(3分)
    21.①开一代民族平等新风(此句内容开放性大,可酌情给分)②创立了一种崭新的诗体形式③都在沿用并且予以发展(共6分,每写出一处给2分。意思接近即可。字数不合要求,扣1分。)
    22.唐朝还首创了宽松的羁縻制度,在少数民族地区笼络藩属,信任、保留甚至提拔、重用当地少数民族首领,旨在实现少数民族地区因俗而治。(共5分,句式方面为长句变短句,至少满足三个短句,即可给5分;语句不通顺扣2分;如果未将复杂单句改写为多个独立句子,不给分。)
    四、写作(60分)
    23.参照2021年高考评分标准。
    试题提供了三则材料,第一则材料抗战时期知识青年奔赴延安,指出青年在民族危亡的关头,要勇于担当历史赋予的重要使命。第二材料是改革开放时期青年人紧跟时代的步伐,融入改革大潮。第三则材料是习近平讲话中强调鼓励人才扎根基层,到最需要的地方去。能统一三则材料的观点是“青年的追求顺应时代要求,能将个人追求同民族、国家命运结合在一起,这样的追求是最有价值的”。
    本次作文围绕“青年人应该到哪里去”,来谈“提升自我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个人价值的实现和时代需求、国家命运前途相统一”等皆可。
    建议:
    1.以43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
    2.要体现出班会发言稿的格式要求,如开篇称呼语(问候语),结尾礼貌用语等要素要全,否则扣5分。
    3.坚持激励性原则,对优秀作文要敢于打高分(历次考试作文阅卷50分以上的作文偏少,望改变)。
    4.关于字数:600字以上的文章,按评分标准评分,扣字数分(少50个字扣1分);600字以下的文章,3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400字以下的文章,2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200字以下的文章,1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只写一两句话的或只写标题的,给2分;完全空白,评0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