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1.D
2.B
3.A
4.首先指出艺术学理论学科的功能(学科定位),然后论述艺术学理论学科体用问题的内涵及其遭遇的两种窘境,最后论述艺术学理论学科走出窘境的对策举措。
5.①积极顺应高科技、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不断更新艺术观念;②积极回应各类艺术创作中涌现的新主题,不断完善艺术学理论的内涵;③尽快确立和不断完善艺术学理论自身的学术规范、学术话语(或确立起艺术学理论自身的权威性,使理论话语具有一定的公信力和约束力);④汲取中外艺术理论、变通传统美学精神。
【解析】
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
D.“也进一步加速了艺术的跨界、跨门类的发展”错误,依据材料二“也将进一步加速艺术的跨界、跨门类的发展”可见,选项将未然变为了已然。
故选D。
2.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
A.“艺术学理论学科在单科、全科艺术院校与理工科、综合大学遭遇的困窘大致相同”错误,依据材料一第三段“一种困窘在于因用而失体……这是一些单科、全科艺术院校的状况;另一种困窘在于因体而失用……这是一些理工科和综合大学容易出现的情形”来看,应该是各有不同。
C.“艺术学理论就能在未来成就自身应有的学科气象”错误,材料一原文是“艺术学理论有望在未来成就自身应有的学科气象”。
D.“所有新的技术革命和科学理念的进步”错误,应该是“每一次新的技术革命和具有全社会意义的科学理念的进步”。
故选B。
3.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与论证关系的能力。
A.朱光潜的《谈文学》是一部文学理论专著,没有体现艺术跨门类交融研究。
6.B
7.A
8.内容上,表现先生睿智通达、率性洒脱的品性;结构上,照应上文先生修蓄电池,引出下文先生“陪自己玩”。
9.(1)先生“陪自己玩”是指玩音乐、玩文学、玩绘画等兴趣爱好。
(2)先生“陪自己玩”展现出先生率性洒脱、志趣高雅的品性。
(3)先生“陪自己玩”是追求身心自由的状态,是修炼自己,提升自己。
(4)先生用“陪自己玩”引领我做一个清高脱俗、追求人生真义的人。
【解析】
6.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B.“而这也是先生迫不得已陪自己玩的根源”错。原文“先生的业余时间自然就有个如何打发的问题。先生有思考,也有答案”“要成为自己,先生形象地说就是要会‘玩’”,可见,先生“陪自己玩”不是迫不得已,而是先生思考后的主动选择。
故选B。
7.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A.“与写白话文的人进行对比,突出白话文作者的水平浅陋平淡”错。原文是“先生创作的《笔生花赋》《杏花赋》《梅花赋》运用的文体是魏晋时期的骈体文”“这样的文体,别说写了,就是读都难。能用这样的文体写作的人,对白话文容易不以为然。因此,嘲笑白话文清汤寡水是他老人家嘴边上的事”,可见,原文把创作骈体文的先生与写白话文的人进行刻意对比,也不是为了否定白话文作者的水平,而是突出先生的清高孤傲。
10.C
11.B
12.A
13.(1)如今,我用精神去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感觉器官的作用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
(2)又过了三十年才只见了舅舅一次,平白地因生病而让他忧心忡忡,可是我连一点点报答也没有来得及。
14.(1)为人方正:对待人平易亲和,对过错诃责不贷。
(2)重视亲情:厚养老人,照顾外甥。
(3)乐善好施:仗义疏财,周急济贫。
(4)勤俭持家:生活节约,勤劳致富。
【解析】
10.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
句意:然而,他品行方正严肃,亲戚族人都敬畏他。有人做了错事,害怕别人把事情告诉他,他听到了一定严厉斥责,一点也不宽容。
“方严”作“操履”的谓语,不能断开,排除AD;
“惧”作谓语,“人以闻”作宾语,是动宾结构,应单独成句,排除B。
故选C。
11.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
B.“壬子是纪日”错误,“壬子九月九日”意思是壬子年九月九日,是纪年。
故选B。
12.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
A.“专程回山阴拜见长辈”错误,由“及锡振归山阴谒墓时,始一得见,而舅氏将八十”可知,不是专程回去,而是回山阴拜祭祖坟时相见的。
故选A。
13.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句子的能力。
(1)“臣”,我;“神遇”,用精神接触;“官知”,感觉器官;“行”,活动。
(2)“徒”,白白的;“疾厄”,生病;“重忧”,忧心忡忡;“区区”,小小的,一点点。
参考译文:
我七岁时母亲去世,就投奔了姐姐刘家。姐姐对我说:“我有个舅舅,曾经患有眼病。回归山阴后,三十年听不到消息了。”等我回山阴拜祭祖坟时,才得以与之一见,而舅舅已年近八十了。
舅舅名叫最翱,字凤千。他直到成年时,眼睛也只能看见行走的路。娶了舅母金氏。舅舅曾说过:“我回来,与金家缔结姻缘的时候,除了一间房以外,没有像样的东西。”金家本是小康之家,舅母勤劳温顺,昼夜纺织,两位兄长友善忠厚,能与舅舅共享家财。舅舅夫妇十分勤劳,节衣缩食。几年后,生了我表兄乐周、乐畴和一个女儿。年月流逝,渐渐有了些积蓄。舅舅平生节俭朴素,粗衣陋食,同乡人讥笑他。可是侍奉我外公漱玉先生,独独比别人丰厚,同乡人又感到不解。舅舅从小因为眼病,没有读过书史,可是做事合乎规范。有事时,乘一只小船前往田庄,有时陆路行走每天几十里,不曾乘过车轿。舅舅说话做事十分谦和,同乡人即使是轿夫皂吏,他也像父兄一样亲近他们。然而,他品行方正严肃,亲戚族人都敬畏他。有人做了错事,害怕别人把事情告诉他,他听到了一定严厉斥责,一点也不宽容。舅舅乐于救济别人,别人有了急事难事,一定前去告诉他。除夕,曾经让乐周、乐畴兄弟带着几万钱,到了晚上就在巷间巡走,用来分给那些贫穷的人家。
丁未年秋天,我从广东回京师,途中回故里为先人扫墓,并拜见舅舅。船到门前,舅舅拄着拐杖迎出来,握住我的手,失声哭泣,说:“我竟然不知道你母亲还有这么个儿子。我也不知道还能见到你回到家乡,并且与我的子孙相见哪!”我看着舅舅,脸红红的,鬓发眉毛都白了,高高兴兴如入梦中,随即就悄然生悲,又与舅舅哭个不休。
我竟然病了,到舅舅家才两天,就病得不能起床了。舅舅每天悉心探望,进进出出,抚摩着我,伺候我的饮食和进药。而我的病一天天沉重,几乎死去。在病得厉害的时候,床席之上污物恶臭,有时让人受不了,舅舅住在我的后楼,让长孙袁粟陪着我。曾经在天将亮的时候,我在雨声中听到响亮的脚步声,到楼下喊着袁粟,问“你叔叔夜里病情怎么样,能睡下吗?买到某件东西了,他想吃吗?”我久病在床,昏昏沉沉中听到这样的话,伤心得一个人默默流泪。
舅舅于咸丰二年壬子九月九日离世,享年八十三。唉!我七岁的时候就不能再见到母亲了,此后三十年只见到舅舅一次,却平白地因为病难让他忧心忡忡,而我一点点报答也来不及做。真伤心啊!
15.C
16.(1)反映出社会动荡的时代风貌:满眼烽火,到处戎车,这是安史之乱中国家衰乱的形象展现。
(2)记录了黎民百姓的生存困境:战乱中诗人颠沛流离、漂泊流徙。这是虎狼横行时代民众苦难的缩影。
【解析】
15.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鉴赏能力。
C.“以生动形象的细节描写”错,“怅望但烽火,戎车满关东”这里没有细节描写,取景宏阔,粗笔勾勒呈现战火纷飞的动荡时局。
故选C。
16.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由注释“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因谏丢官,曾流寓陇右。这首诗写于此时”可知本诗内容与历史有关。
五六两句“客子念故宅,三年门巷空”由写景抒情转入叙事抒情,交代诗人飘零异地的处境和久别思乡的心情,深挚沉痛,表现社会动荡不安,民不聊生,羁旅在外,无家可归,通过抒写诗人自己在乱世中的特殊感受,以小见大由点带面侧面反映当时残酷的社会现实。
“怅望但烽火,戎车满关东”,将个人处境与社会背景联结起来,呈现战火纷飞的动荡时局。
结尾两句“生涯能几何,常在羁旅中”以问答的形式直抒胸臆,沉郁顿挫,人生短暂,渴望战争早日结束,国家太平,百姓安居乐业,幸福安康,委婉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之情。
17.周公吐哺 天下归心 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 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本题要注意的字词有:哺、幽、术、攻。
18.D
19.D
20.构成:“没有爱的教育”、“没有敬重的知识”、“没有心的教养”结构相同,内容相关,构成排比。
效果:节奏鲜明,增强气势;句式整齐,朗朗上口;强调真正让人喜爱的阅读对触动心灵、提升教养、涵养性灵的重要意义。
【解析】
18.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第一空,“望洋兴叹”,指看到伟大的事物才感到自己的渺小。“望而生畏”,形容人态度威严或事务艰难令人畏惧。语境指人们对丰富的文学收藏的态度,显然不是“令人畏惧”,故选“望洋兴叹”。
第二空,“心志”,意志;志气;心意;心性,性情。“心智”,一指头脑聪明;二指才智,智慧;三指脑力,神志。语境指读书需要脑力或者才智,故选“心智”。
第三空,“麻痹”,原指肢体或身体的某部分失去知觉或运动能力;也比喻精神、思想麻木,失去警惕性,疏忽。“麻醉”,原指用药物或针刺使肌体暂时丧失知觉。也比喻用某种手段使人认识模糊、意志消沉。语境指精神上的麻木,故选“麻痹”。
第四空,“熟视无睹”,指经常看到却跟没有看见一样。也比喻对事物漠不关心。“视而不见”,本意是睁着眼睛却没看见。形容不注意,不重视。引申为故意不理睬,看见了当做没看见。语境指对无意义的人生看见了当做没看见,故选“视而不见”。
故选D。
19.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三处语病:
①搭配不当。关联词搭配不当,与前文“不是”搭配的关联词为“而是”,把“却是”改为“而是”。
②成分残缺。“自己的人生变得”缺介词,改为“将自己的人生变得”。
③语序不当。“意义”“充实”“高尚”存在递进语序,改为“越来越充实、高尚,越来越有意义”。
故选D。
20.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连续运用三个句式相同、意义相关的句子“没有……的……”,读起来朗朗上口,节奏鲜明,语势强烈;
内容上“没有爱的教育”“没有敬重的知识”“没有心的教养”,强调真正的阅读“会产生爱和生命”,没有爱的阅读是戕害性灵的最严重的罪过之一,语句运用排比的手法,强调真正让人喜爱的阅读对触动心灵、提升教养、涵养性灵的重要意义。
21.C
22.①人类行为都是有动机的②人类在取舍之间有所根据③这就是人类行为的过程
【解析】
21.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括号前说的是“观察人类行为”,那么括号中应当说观察到了人类的哪些行为特点,主语应是“人类”,排除BD;
按照一般逻辑,应先说“不是”,再说“是”,排除A。
故选C。
22.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此处是对上面分析的总结,前面说人类行为“都有个目的”,人们也总能够解释他们自己的行为,这说明人类行动并不是盲目的,而是都有动机;此空还可以根据第二段首句“说人类行为是有动机的包含着两个意思”来确定;
第二空,此处在解释“人类行为是有动机的包含着两个意思”,内容与后文相关,“这个取舍的根据就是欲望”,可知这里是说人类在取舍之间有所根据;
第三空,此处与前面的“欲望——紧张——动作——满足——愉快”有关,这是在解释人类行为的过程,此句总结一下即可,可用“这”字与前面衔接,由此得出:这就是人类行为的过程。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