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1.B(“从正面”错)
2.C(“以‘有我’与‘无我’可以作为衡量做人境界的标准为观点”错)
3.B(聂荣臻元帅的举动体现的是人道主义,不能体现“无我”)
4.①长征途中的不畏艰难;②战争中的不怕牺牲;③和平年代的忠于祖国,甘于奉献;④“心中有民、一切为民”的“无我之境”。
5.①选题(选材)准确。选取张富清这一时代英雄人物,颂扬时代英雄,体现时代精神。②表现角度准确。再现战争真实场面,让读者体会战争的残酷;展现张富清老人今天的朴实生活,尽显其不改初心的精神品质。③细节描写具有感染力。如“行军礼”这一细节,尽显一位军人对党和军队的忠诚,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④标题精当。“英雄无言”是对张富清老人战功显赫、深藏功名的高贵品质的高度概括。
6.D(“是因为没能帮助小秋,‘我’感到愧疚”错误,结合后文“小秋也长这么大了吧,她还好吗”分析可知,“我”发呆是因为对小秋的挂念及对小秋命运的担忧。)
7.B(“小说第一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以及主要人物”错误,小说第一段并没有写到主人公“小秋”。)
8. ①坚强自立:父亲去世,母亲改嫁,她独自生活,学习防身术保护自己。②乐观懂事:老师的话使她想起自己的身世,顿时神色黯然,但是她很快又咧嘴笑了;体谅奶奶要照顾比她小的孩子,自己独自生活。③善良:为了三只小老鼠,她放过了大老鼠。
9.(1)沉重:文章描写的留守儿童小秋身世之悲惨、内心之孤独,让人感到沉重。(2分)
温馨:小秋在成长过程中得到了孙爷爷和“我”的关爱,小秋自己也自立自强、善良可爱,让人感到温馨。(2分)
(2)沉重与温馨交织,既引发读者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又让读者看到了人性的光辉,深化了小说的主题。(2分)
10.B(兵器)
11.D ( A.介词,拿;B.介词,把;C.介词,凭借)
12.C(“鲰生”指浅陋无知的人,并非指百姓。《鸿门宴》中有一句“鲰生说我曰”。)
13.C(没有阐述各诸侯国灭亡的原因)
14.(1)天下豪杰像云一样聚集,回声似的应和他,许多人都背着粮食,如影随形地跟着。(2)天下都是浑浊不堪只有我清澈透明(不同流合污),世人都迷醉了唯独我清醒,因此被放逐。
15.C(“‘咽’字表现了战士们内心的悲凉”错误,“咽”字表现了军号声低沉悲壮)
16.①“雄关漫道真如铁”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暗示夺取娄山关的艰难。②这两句词体现了红军夺取娄山关后的豪迈之情,表现了革命队伍踏平艰难险阻的决心和勇气。
17.(1)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8.B (第一处,突如其来:形容出乎意料地突然发生。防不胜防:形容防备不过来。文中强调疫情的突发性,用“突如其来”恰当。
第二处,从容应对:不慌不忙地应付答对,褒义词。疲于应付:原指因奉命奔走而弄得精疲力尽,现在也形容忙于奔走应付而搞得非常疲劳,中性词。从感情色彩看,结合前后语境,应该在赞扬肯定,用“从容应对”符合语境。
第三处,前所未有:以前不曾有过。空前绝后:夸张性地形容独一无二,也形容非凡的成就或盛况。文中只是说“大变局”的不同寻常,并不意味着以后不会出现,也不是形容某种“成就或盛况”,用“前所未有”更恰当。
第四处,临渴掘井:比喻平时没有准备,事到临头才想办法。望梅止渴: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根据下文“往深里走、往实里落”,此处用“临渴掘井”恰当。
故选B。)
19.C (原句语病有二,一是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唯有”意思是只有,与之搭配的应是“才”,与“就”搭配不当;二是“发展和解放”语序不当,改为解放和发展。故选C。)
20.C(文中的引号“六稳”“六保”表示特殊含义。A.表示特定称谓;B表示引用;C.表示特殊含义;D.表示反语、讽刺。故选C。)
21.①一味追求颜值 ②一要内强素质 ③又能以书店建设人类精神家园
22.(1)(小周)知识分子 (2). (小吴)工人 (3). (小郑)农民 (4). 根据②③,可知农民既不是小周,也不是小吴,所以,小郑是农民。代入①可知“农民的年龄比知识分子大”,再根据③可知,小吴不是知识分子,所以,小吴是工人。所以,小周是知识分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