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考试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B(A项,“全盘照搬”夸大其词,根据材料一第一段可知。C项,“京剧裘派第四代传人裘盛戎”张冠李戴,裘继戎是京剧裘派第四代传人。D项。“将扇舞、剑舞、绸舞、popping融入《牡丹亭》的表演”曲解文意,原文说的是“扇舞、剑舞、绸舞、popping分别暗合昆曲《牡丹亭》、泰腔《断桥》、评剧《天女散花》和川剧《滚灯》”)
2.B(“播出了”说法错误,根据材料中“优酷2022精品先鉴会上”“误将新综艺节目《游戏的胜利》已经被‘毙掉’的设计初稿在招商会现场进行了使用”等可知,该综艺节目还没播出)
3.D(属于恶搞,而不属于“硬生生地授人以柄”的抄袭)
4.先回顾“优酷再陷抄袭风波”这一事件的来龙去脉;(1分)接着分析平台方对此事件所应当承担的责任;(1分)然后宕开一笔,指出此类事件对国内文化产业的整体名声所造成的负面影响;(1分)最后呼吁相关责任方回归匠心,专注原创,生产出更多富有影响力和创造力的作品。(1分)
5.①我国的综艺节目可以适当借鉴国外的综艺节目,但不能够全盘抄袭,要摒弃坐享其成的逐利思维,回归匠心,专注原创。②我国的综艺节目可以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养料,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的表演艺术形式相结合,大胆创新,打造出富有影响力和创造力的原创综艺节目。(每点3分,意思答对即可)
6.B(“是为了突出故乡的美好”分析不当,是为了突出现在故乡的沉闷,没有了以前的那种烟火气息,那种生气)
7.D(A项,“这句话意在突出‘我’并不像村里人那样以故乡为傲”分析不当,“历史,不过是一种叙述而已”所体现的是对其深沉的思考,并非意在突出不以故乡为傲的情感。B项,“始终在历史的参照之中”分析不当,以前对故乡的热爱,自豪不是在历史的参照中感受的;“再到习惯”不恰当,应该是坚信将来会习惯。C项,“对城市生活的厌倦”过度解读)
8.①丰富了文章内容,展现故乡在“我”记忆中的美好,体现“我”的故乡情结,从而引发读者的共鸣。②与现在故乡的变化形成对照,体现“我”的故乡情结的心理变化历程,从而为“我”会习惯故乡的变化做铺垫。(每点2分,其他答案酌情给分)
9.①对故乡地理位置及风水的叙述,故乡就在西周皇族的陵地附近,被村里人断定是一块风水宝地,故乡人感受到骄傲与荣耀。②故乡是由气息,色彩和声音构成的,文章通过对童年美好生活和美好环境的回忆,体现了对故乡的热爱。③现在的故乡富裕起来了,现在的街道沉寂,空旷,虽然与以前不同,失去了过去的那种烟火味,但故乡就是故乡,不可更改,最终会习惯的。作者就是将这些情感通过具体的载体加以描绘并融于故乡情结的。(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10.C(一日,烈祖临镜理白发,太息曰:“功业成而吾老矣,奈何?”宗适侍侧,悟微指,乃请如广陵,讽让皇以禅代事,亦请论齐丘。)
11.B(左迁是贬官、降职的委婉说法)
12.B(从“玠又与李建勋等言天人之望已集,密定大计,复召宗还旧职”可以看出,是徐玠认为时机已到,与李建勋等人密谋大计,这才召回周宗,使其恢复旧职,并非周宗认为最佳时机已到,与徐玠等人密谋大计)
13.(1)烈祖将要听从齐丘的建议,徐玠坚决力争,这个事情才作罢,但贬黜周宗为池州副使。(得分点:“固”“已”“黜”各1分,大意1分)
(2)恰逢后周的军队攻陷广陵,冯延鲁被周人抓住,只能保住性命不死。(得分点:“会”“陷”“见……于……”各1分,大意1分)
14.①淡定从容,远离权势。②生活节俭,不动用朝廷的俸禄和赏赐。(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
【参考译文】
周宗,字君太,广陵人。年轻的时候恰逢社会动乱,父亲去世生活困窘。烈祖任命他为给使,周宗在迎宾行礼外交辞令方面很熟练。当时时局艰难,周宗每次出使外地,都能圆满完成使命,行为端庄思维聪敏可以信赖,烈祖对他恩宠越来越多。一天,烈祖对着镜子梳理白发,长叹着说:“等到功业成就的时候恐怕我已经老了,怎么办呢?”周宗正好在他旁边,知晓他的心意,于是请求到广陵去,劝谏吴国的君主早点禅让,并把这事也告诉了齐丘。齐丘心里忌惮这么大事件是由周宗主导的,等到周宗快要回来的时候,齐丘留他饮酒,又派遣骑兵送他的奏疏到达金陵,极力劝谏烈祖。烈祖看到奏疏,非常后悔害怕。又过了几天,齐丘亲自跑到金陵,进谗言说服烈祖,请求他斩杀周宗以谢国人,烈祖将要听从齐丘的建议,徐玠坚决力争,这个事情才作罢,但贬黜周宗为池州副使。徐玠又与李建勋等人说天意人愿都已经集中于烈祖,密谋改朝换代之事,又诏令周宗官复原职。烈祖接受了禅让,周宗被越级提拔为内枢使同平章事,升为侍中。烈祖经常召见周宗,以及宋齐丘、马仁裕,一起在崇英院宴会,叙旧谈话为乐。其他的将相不能参加,烈祖对待周宗尤其亲厚,不让太多的工作缠绕他,周宗也能坦然自处。周宗远离权力斗争,生活节俭,俸禄和赏赐都保存起来不使用。所以齐丘虽然天天向烈祖谗言诽谤也不能加害他,时间久了,周宗才被贬为江州节度使。有个叫俞文贞的人,早年曾经在烈祖的幕府任职,同周宗、马仁裕一起为烈祖奔走处理公务,都是烈祖身边办事的人。等到周宗去江州赴任的时候,俞文贞仕途艰难。刚在途中相遇,俞文贞就问他:“马押衙还好吧?”周宗说:“马相公已去庐州当节度使了。”俞文贞看着身边的同僚,偷偷笑着走开。另一天,来到周宗的官署参加宴会,周宗劝他喝酒,俞文贞低下头对他说:“下官酒量不大,您是知道的,”听到的人都很吃惊,而周宗安适自在没有动怒,他的宽厚到了这个程度。后来周宗改任宣州节度使,觐见皇帝,皇帝赐宴。元宗亲自为他整理衣帽,以表示特殊的礼遇。周宗又复出留守东都,请求告老还乡,凭借着司徒的身份辞官回到金陵,冯延鲁代替他做了留守,恰逢后周的军队攻陷广陵,冯延鲁被周人抓住,只能保住性命不死。当时的人更加奇怪于周宗能自始至终享福平安,没多久周宗病故,活了七十多岁。宋齐丘凭借太傅的身份代表朝廷吊孝,抚摸着他的棺材哭着说:“你太狡猾啦,来的是时候,去的也是时候啊。”元宗听了为他鸣不平。
15.D(“‘等闲’写出了主人公的悠闲”错,“等闲”意为“白白消磨”,写出了主人公的孤独)
16.①“杜鹃啼月一声声”,月下传来杜鹃鸟一声声的啼叫,词人用杜鹃鸟凄厉的声音进一步营造冷清的气氛。
②“杜鹃啼月一声声”寓情于景,表现主人公孤独寂寞,盼望远行人早点归来的心情。(每点3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17.(1)霓为衣兮风为马 虎鼓瑟兮鸾回车
(2)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3)同心而离居 忧伤以终老(每空1分,多字、错字、漏字等均不得分)
18.A(根据后面的“其他方面也很少”可知,此处构成递进关系,应该填“不但”。“背井离乡”是指离开家乡故土,而“无家可归”是指没有家可回,流离失所;根据上下语境此处填“背井离乡”更为合适。“虽然”表示承认甲事为事实,但乙事并不因此成立;“即使”表示假设的让步;“虽然”经常与“但是”连用,表示转折关系,所说的已经发生,意义上更强调后面的转折;“即使”与“也”或“还”连用,所说的还没有发生,退一步说,即便成为了现实,也要如何如何;根据语境此处应该选表示假设让步关系的“即使”。“微乎其微”主要着眼于量上,偏重“微”字,一般搭配的是机会和可能性,意为小到几乎没有了,其作用或重要性不大;“微不足道”可以指具体数量,也可以不指具体数量,指事情不值一提,更偏重于“不足道”;选“微乎其微”更为贴合)
19.C(根据上文的“农业和游牧或工业不同”,最好先说游牧再说工业,排除A项,并且游牧和工业要一起,排除B项,根据后文的“侍候庄稼的老农也因之像是半身插入了土里”,“种地的人却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应该放在最后,排除D项)
20.这里的本体是“宣泄出外的人”,喻体是“从老树上被风吹出去的种子”。该比喻形象地表现了“宣泄出外的人”的不同命运,有的在外地安家落户并繁衍生息,有的到最终依然还在漂泊流浪。
21.A(B项,成分赘余,去掉“原因”;C项,搭配不当,将“实行”改为“推动”;D项,错误同B项和C项)
22.示例:①还拥有另一个丰富的(精神)世界 ②人们从读书中学会做人(或“读书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③这就是读书使人向善(或“从善”)(每处2分,意思对即可)
23.【写作提示】
从材料来看,宋应星人生的成功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及时的转变。宋应星也曾把参加科举考试当作人生的唯一途径·但六次会试都落榜了的宋应星决心从事学术研究,并最终取得了成功。二是重视平时的积累。六次会试途中,他沿途深入田间地头,实地考察许多方面的生产技术,不仅细心观察,还做了详细笔记。因此写作时也应紧紧围绕这两方面进行立意。
参考立意:①适时转身,人生有别样的精彩;②任何成功终离不开积累;③不惧改变,厚积薄发;等等。
题意评分解说:
![]()
补充说明:
1.错别字等扣分
缺标题扣2分;不足字数,每少50个字扣1分;每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标点错误多的,酌情扣分。
2.字数等扣分
①400字以上的文章,按评分标准评分,扣字数分。(少50个字扣1分)
②400字以下的文章,2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③200字以下的文章,1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④只写一两句话的,给1分或2分,不评0分。
⑤只写标题的,给2分,不评0分。与作文完全无关,甚至是调侃考试,调侃评卷老师的内容,可以打0分。⑥完全空白的,评0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