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网-高中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知识点总结、学习计划、同步辅导资料!

高中学习网-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部编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电子课本资料下载-知识点学习方法与技巧补课解题技巧学习计划表总结-人教网-高中试卷网题库网-中学学科网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http://www.newdu.com 2022-01-10 中学语文网 佚名 参加讨论
苏轼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各题。
    和子由渑池怀旧
    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蹙驴嘶。
    【注释】①嘉祐六年(1061年)冬,苏轼赴任陕西,路过渑池(今属河南)忆起与弟苏辙曾寄宿僧舍之情境。②老僧:即指奉闲高僧。③蹇驴:腿脚不灵便的驴子。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标题的“和”字,是唱和之意,点出作品题材特点,是词人对弟弟苏辙寄诗的回应。
    B. 本词的首联与颔联以雪泥、鸿爪做比喻,引发词人的议论,表达了他独特的人生况味。
    C. 颈联写僧死成新塔,旧题不可见,通过新塔与旧塔的对比,表达了对人事无常的感慨。
    D. 尾联与“竹杖芒鞋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一样,都表达了达观的人生追求。
    16. 清代文学家纪晓岚论此诗:“前四句意境恣逸(放纵超逸),则东坡本色。”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
    答案:
    15. C “通过新塔与旧塔的对比”分析错误,五、六句只是说“僧死壁坏,故人不可见,旧题无处觅”,没有对比。
    16. 前四句超逸绝伦,散中有整,行文自然。首联以雪泥鸿爪比喻人生,非常生动、深刻,发人深思,和一般叙事文字直叙人生飘泊不定蕴藉得多;同时引起下文议论。颔联表层是“在雪泥上偶然留下几处爪痕之外,又有谁会管它是要向东还是往西呢”的意思,这也是作者结合生活中的情景发出的对人生的见解:偶然故无常,人生如此,世事亦如此。曾在渑池住宿、题壁之类,就像万里飞鸿偶然在雪泥上留下爪痕,接着就又飞走了;前程远大,这里并非终点。人生的遭遇既为偶然,则当以顺适自然的态度去对待人生。苏轼的人生观如此,符合古代士大夫的普遍命运,亦能宽解古代士大夫的共同烦恼。所以此四句为“东坡本色”。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A版
高中数学B版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生物
高中历史
高中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日语、俄语
学习方法
高中竞赛